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21660发布日期:2022-11-25 19:2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


背景技术:

2.短期建筑,又称临时建筑,指必须限期内拆除、且结构简易的构筑物和其他设施,同时也包括因工程需要而使用钢、钢筋混泥土、水泥、砖、木、石等其它耐久性材料的,必须限期内拆除的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临时建筑建设前也须经规划、国土、建设等部门批准,规定使用期限一般不超出二年,主要是单位和个人因生产、生活需要临时建造使用,如窝棚、工棚等棚屋及短期性质的展示用房,临时建筑采用拆装式结构,要求达到利用次数多、装拆快、损耗少、经济指标低的目的,结构的几何形状力求筒单,对各种临时建筑,选择平面和断面的统一模数,以尽可能减少构件的种类,采用积木原理,组装成不同跨度、不同面积、不同用途的建筑物,短期建筑的基本构件之一为外围护墙体,起到对短期建筑结构的支撑和对建筑内侧的保护作用,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
3.1、现有的公开文献,cn216446249u—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该彩钢模块包括内瓦楞钢板、岩棉、聚氨酯和外彩钢平板,该岩棉粘结在该内瓦楞钢板和该外彩钢平板之间,在该岩棉的两端侧分别设置聚氨酯,该彩钢模块的外彩钢平板外侧贴固硬质板,该硬质板和该外彩钢平板通过外饰板包覆,该外饰板与该硬质板之间为可撕粘结,在内瓦楞钢板、外饰板、聚氨酯围成的端部凹槽中插设方管,在内瓦楞钢板的内侧设置内层板,现有的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大多为此类结构,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快速、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时,相对于永久性建筑而言,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厚度较小,其隔音效果差,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时舒适度下降;
4.2、现有的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在实际施工时,需要根据窗户的位置对外围护墙体进行剪裁,所剪裁后的外围护墙体很难再进行反复利用,导致使用次数的下降,且在发生危机状况时,短期建筑相对于永久性建筑更容易出现损坏,人员难以从短期建筑内快速逃离,使用的安全性较低。
5.因此,现有的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通过外支撑框架、内支撑框架和主框架,解决了现有的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相对于永久性建筑的墙体,厚度较薄,隔音效果差,保温隔热效果差,使用舒适度不佳,在施工时对外围护墙体的剪裁会导致其难以重复利用,结构强度较低,安全性较差的问题。
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8.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包括外支撑框架、内支撑框架和主框架,所述外支撑框架内侧转动卡接有内支撑框架,通过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能够对短
期建筑的其他结构进行支撑,且内支撑框架能够根据需要转动打开,便于使用者能够通过每个本实用新型快速离开短期建筑内侧,避免在发生意外状况导致使用者无法通过短期建筑出入口逃离时,使用者被困于短期建筑内侧,提高使用的灵活性,所述内支撑框架一侧弹性连接有插板,通过插板能够对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由于意外打开内支撑框架,同时内支撑框架只能够向外支撑框架一侧进行转动,避免不法分子从外侧打开内支撑框架,所述内支撑框架内侧转动卡接有主框架,所述主框架两侧卡接固定有吸热板和隔热板,当吸热板一侧温度高于隔热板一侧温度时,通过吸热板能够对其接触一侧的环境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将热量向低温一侧传递,当隔热板一侧温度高于吸热板一侧温度时,通过隔热板能够对热辐射进行反射,避免其表面温度提升至较高温度,使本实用新型在夏天能够进行隔热和散热,在冬天能够进行保温,提高短期建筑使用的舒适度,所述主框架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二把手,通过转动第二把手,能够在天气炎热时,将隔热板转动至短期建筑外侧,对太阳红外线和紫外线进行反射,隔绝太阳的光热在物体表面进行累积升温,同时能进行辐射热量散热降温,避免短期建筑内侧温度过高,在天气寒冷时,通过反向转动第二把手使吸热板转动至短期建筑外侧,在白天通过吸热板吸收太阳的热量并通过热管传递至短期建筑内,夜晚通过在短期建筑内的隔热板避免建筑内的热量大量向外散失,操作简单灵活,且起到较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9.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框架一端开设有连接槽,所述外支撑框架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块,一个所述外支撑框架的连接块卡接固定于另一个外支撑框架的连接槽内侧;
10.通过连接块和连接槽能够使两个外支撑框架之间快速卡接固定,拆装简单方便,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通过外支撑框架能够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延长使用寿命。
11.进一步地,所述外支撑框架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一插槽内侧一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所述第一插槽内相对于限位板另一侧上下两端开设有转动槽;
12.内支撑框架能够以转动槽为轴心进行转动,当发生意外时,短期建筑内的人员能够通转动打开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框架进行逃离,降低由于结构强度不足而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本实用新型使用的安全性。
13.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框架上下两侧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转动卡块,所述内支撑框架插接于第一插槽内侧,所述内支撑框架贴合于限位板一侧,所述第一转动卡块转动卡接于转动槽内侧;
14.通过限位板能够对内支撑框架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内支撑框架向短期建筑内侧进行转动,避免不法分子通过本实用新型非法进入短期建筑内,通过内支撑框架能够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强度,延长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寿命。
15.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框架位于限位板一侧焊接固定有限位架,所述插板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所述第一把手两端卡接有限位弹簧,所述第一把手通过限位弹簧和限位架弹性连接,所述插板贯穿插接于限位架内侧,所述插板贴合于外支撑框架一侧;
16.在需要转动打开内支撑框架时,通过拉动第一把手,使插板不贴合于外支撑框架一侧,能解除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之间的锁定,操作简单方便,且在第一把手不受力时,通过限位弹簧能使第一把手贴合于限位架一侧。
17.进一步地,所述内支撑框架位于限位板一侧上端开设有控制槽,所述内支撑框架
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二插槽,所述控制槽和第二插槽上端贯穿连通,所述第二插槽一侧卡接固定有隔尘网,所述第二插槽内侧底端开设有限位槽;
18.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通过转动第二把手带动主框架的转动,通过平行的主框架之间的空隙能够使本实用新型作为窗户使用,使短期建筑内外通风,不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剪裁,使本实用新型能够重复进行利用,通过隔尘网能够避免灰尘、飞虫等进入短期建筑内侧。
19.进一步地,所述主框架上端焊接固定有转动杆,所述主框架底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杆,所述转动杆上端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所述第二把手卡接于第一传动组件一侧底端,主框架插接于第二插槽内侧,所述限位杆转动卡接于限位槽内侧,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和转动杆贯穿插接于控制槽内侧,所述第二传动组件位于控制槽内侧;
20.使用者转动第二把手,通过第一传动组件和第二传动组件能使主框架在第二插槽内侧进行转动,通过限位槽能够使主框架仅能够进行180
°
的转动,避免转动过度导致主框架起不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21.进一步地,所述吸热板相对于主框架另一端开设有吸热孔,所述吸热板位于主框架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导热板,所述主框架内侧卡接固定有热管,所述热管两端卡接固定有导热块,所述热管位于吸热板一侧的导热块贴合于第一导热板一侧,所述隔热板相对于主框架另一侧涂覆有防晒隔热涂层,所述隔热板位于主框架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导热板,所述热管位于隔热板一侧的导热块贴合于第二导热板一侧,所述导热块贯穿插接于隔热板和防晒隔热涂层一侧;
22.在炎热的夏季,转动第二把手使隔热板位于短期建筑外侧,吸热板位于短期建筑内侧,通过防晒隔热涂层能够对热辐射进行反弹,避免主框架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短期建筑内温度上升至较高,热管的蒸发段位于吸热板一侧,冷凝段位于隔热板一侧,在夏季夜晚当短期建筑内温度高于外侧时,吸热板和吸热孔能够对短期建筑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将热量排至短期建筑往外侧,提高短期建筑内的舒适度,在寒冷的冬季,反向转动第二把手使吸热板位于短期建筑外侧,隔热板位于短期建筑内侧,在冬季白天,吸热板和吸热孔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将热量传递至短期建筑内,在冬季夜晚,防晒隔热涂层能够对短期建筑内的热辐射进行反弹,对短期建筑内进行保温,避免内侧热量的大量流失,提高短期建筑的舒适度,同时通过在主框架内侧的设置隔音棉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23.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主框架,解决了现有的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具有成本低、施工简单快速、可重复使用等优点,但在实际使用时,相对于永久性建筑而言,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厚度较小,其隔音效果差,保温隔热效果较差,导致使用时舒适度下降的问题,在夏季,隔热板能够对短期建筑外侧的热辐射进行反弹,避免短期建筑内温度过高,热管能将短期建筑内的热量排至外侧,在寒冷的冬季,转动主框架进行使用,在有太阳时通过吸热板能对外界环境的热量进行吸收,通过热管将热量传递至短期建筑内,在没有太阳或夜晚时,通过隔热板能够对短期建筑内侧的热辐射进行反弹,对短期建筑内侧进行隔热保温,大大提高短期建筑的舒适度。
2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外支撑框架、内支撑框架和主框架,解决了现有的短期建
筑的外围护墙体在实际施工时,需要根据窗户的位置对外围护墙体进行剪裁,所剪裁后的外围护墙体很难再进行反复利用,导致使用次数的下降,且在发生危机状况时,短期建筑相对于永久性建筑更容易出现损坏,人员难以从短期建筑内快速逃离,使用的安全性较低的问题,通过转动第二把手,使两相邻的主框之间产生空隙,能使本实用新型作为窗户使用,进行内外的通风,不需要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裁剪,降低成本,且在发生意外导致短期建筑的出入口无法使用时,通过拉动第一把手,能够解除外支撑框架和内支撑框架之间的锁定,使内支撑框架能够向短期建筑外侧进行转动,使短期建筑内的人员能够通过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进行逃离,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效果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外支撑框架的结构图;
29.图4为本实用新型内支撑框架的结构图;
30.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31.图6为本实用新型主框架的正视图;
32.图7为本实用新型主框架的结构图。
33.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34.1、外支撑框架;101、第一插槽;102、连接槽;103、连接块;104、限位板;105、转动槽;2、内支撑框架;201、隔尘网;202、第一转动卡块;203、控制槽;204、第二插槽;205、限位槽;206、限位架;207、第一把手;208、插板;209、限位弹簧;3、主框架;301、第二把手;302、吸热板;303、第一传动组件;304、转动杆;305、第二传动组件;306、限位杆;307、第一导热板;308、热管;309、导热块;310、隔热板;311、防晒隔热涂层;312、第二导热板;313、吸热孔。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6.请参阅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短期建筑的外围护墙体,包括外支撑框架1、内支撑框架2和主框架3,外支撑框架1内侧转动卡接有内支撑框架2,通过外支撑框架1和内支撑框架2能够对短期建筑的其他结构进行支撑,且内支撑框架2能够根据需要转动打开,便于使用者能够通过每个本实用新型快速离开短期建筑内侧,内支撑框架2一侧弹性连接有插板208,通过插板208能够对外支撑框架1和内支撑框架2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由于意外打开内支撑框架2,同时内支撑框架2只能够向外支撑框架1一侧进行转动,避免不法分子从外侧打开内支撑框架2,内支撑框架2内侧转动卡接有主框架3,主框架3两侧卡接固定有吸热板302和隔热板310,当吸热板302一侧温度高于隔热板310一侧温度时,通过吸热板302能够对其接触一侧的环境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308将热量向低温一侧传递,当隔热板310一侧温度高于吸热板302一侧温度时,通过隔热板310能够对热辐射进行反射,避免其表面温度提升至较高温度,使本实用新型在夏天能够进行隔热和散热,在冬天能够进行保温,主框架3上端传动连接有第二把手301,通过转动第二把手301,能够在天气炎
热时,将隔热板310转动至短期建筑外侧,对热辐射进行反射,隔绝太阳的光热在物体表面进行累积升温,避免短期建筑内侧温度过高,在天气寒冷时,通过反向转动第二把手301使吸热板302转动至短期建筑外侧,白天通过吸热板302吸收太阳的热量并通过热管308传递至短期建筑内,夜晚通过在短期建筑内的隔热板310避免建筑内的热量大量向外散失。
37.其中如图1-3所示,外支撑框架1一端开设有连接槽102,外支撑框架1一端焊接固定有连接块103,一个外支撑框架1的连接块103卡接固定于另一个外支撑框架1的连接槽102内侧,外支撑框架1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一插槽101,第一插槽101内侧一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板104,第一插槽101内相对于限位板104另一侧上下两端开设有转动槽105;
38.通过连接块103和连接槽102能够使两个外支撑框架1之间快速卡接固定,内支撑框架2能够以转动槽105为轴心进行转动,当发生意外时,短期建筑内的人员能够通转动打开任意一个本实用新型的内支撑框架2进行逃离。
39.其中如图1、2、4、5所示,内支撑框架2上下两侧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转动卡块202,内支撑框架2插接于第一插槽101内侧,内支撑框架2贴合于限位板104一侧,第一转动卡块202转动卡接于转动槽105内侧,内支撑框架2位于限位板104一侧焊接固定有限位架206,插板208一端焊接固定有第一把手207,第一把手207两端卡接有限位弹簧209,第一把手207通过限位弹簧209和限位架206弹性连接,插板208贯穿插接于限位架206内侧,插板208贴合于外支撑框架1一侧;
40.通过限位板104能够对内支撑框架2的位置进行限制,避免内支撑框架2向短期建筑内侧进行转动,在需要转动打开内支撑框架2时,通过拉动第一把手207,使插板208不贴合于外支撑框架1一侧,解除外支撑框架1和内支撑框架2之间的锁定,沿转动槽105向外转动内支撑框架2便于使用者逃离短期建筑内,在第一把手207不受力时,通过限位弹簧209能使第一把手207贴合于限位架206一侧。
41.其中如图1、2、4、6所示,内支撑框架2位于限位板104一侧上端开设有控制槽203,内支撑框架2一侧贯穿开设有第二插槽204,控制槽203和第二插槽204上端贯穿连通,第二插槽204一侧卡接固定有隔尘网201,第二插槽204内侧底端开设有限位槽205,主框架3上端焊接固定有转动杆304,主框架3底端焊接固定有限位杆306,转动杆304上端卡接有第二传动组件305,第二传动组件305一端传动连接有第一传动组件303,第二把手301卡接于第一传动组件303一侧底端,主框架3插接于第二插槽204内侧,限位杆306转动卡接于限位槽205内侧,第一传动组件303和转动杆304贯穿插接于控制槽203内侧,第二传动组件305位于控制槽203内侧;
42.本实用新型在实际使用时,转动第二把手30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03和第二传动组件305带动主框架3的转动,通过平行的主框架3之间的空隙能够使本实用新型作为窗户使用,使短期建筑内外通风,通过隔尘网201能够避免灰尘、飞虫等进入短期建筑内侧,通过限位槽205使主框架3仅能够进行180
°
的转动,避免转动过度导致主框架3起不到良好的隔热保温效果。
43.其中如图1、2、7所示,吸热板302相对于主框架3另一端开设有吸热孔313,吸热板302位于主框架3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一导热板307,主框架3内侧卡接固定有热管308,热管308两端卡接固定有导热块309,热管308位于吸热板302一侧的导热块309贴合于第一导热板307一侧,隔热板310相对于主框架3另一侧涂覆有防晒隔热涂层311,隔热板310位于主框
架3一侧焊接固定有第二导热板312,热管308位于隔热板310一侧的导热块309贴合于第二导热板312一侧,导热块309贯穿插接于隔热板310和防晒隔热涂层311一侧;
44.在炎热的夏季,转动第二把手301使隔热板310位于短期建筑外侧,吸热板302位于短期建筑内侧,通过防晒隔热涂层311能够对外界的热辐射进行反弹,避免主框架3吸收大量的热量导致短期建筑内温度上升至较高,热管308的蒸发段位于吸热板302一侧,冷凝段位于隔热板310一侧,在夏季夜晚当短期建筑内温度高于外侧时,吸热板302和吸热孔313能够对短期建筑内的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第一导热板307和导热块309的贴合,使热管308对热量进行吸收,且通过另一端的导热块309将热量排至短期建筑往外侧,在寒冷的冬季,反向转动第二把手301使吸热板302位于短期建筑外侧,隔热板310位于短期建筑内侧,在冬季白天,吸热板302和吸热孔313对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308将热量传递至短期建筑内,在冬季夜晚,防晒隔热涂层311能够对短期建筑内的热辐射进行反弹,对短期建筑内进行保温,同时通过在主框架3内侧的设置隔音棉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
45.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在本实用新型安装完毕后,通过插板208贴合于外支撑框架1一侧,能够对外支撑框架1和内支撑框架2之间的位置进行限制,转动第二把手301,通过第一传动组件303和第二传动组件305带动主框架3的转动,使主框架3之间产生空隙,通过空隙使短期建筑内外进行通风透气,且隔尘网201能够避免外界的飞虫和灰尘进入短期建筑内侧,在炎热的夏季,使用者转动第二把手301,使隔热板310位于短期建筑外侧,吸热板302位于短期建筑内侧,通过防晒隔热涂层311对外界的热辐射进行反弹,避免短期建筑内温度上升过高,在夏季夜晚外界温度下降后,通过吸热板302和吸热孔313对短期建筑内热量进行吸收,并通过热管308将热量传递至短期建筑外侧进行散热,在冬季时,反向转动第二把手301使隔热板310位于短期建筑内侧,吸热板302位于短期建筑外侧,冬季白天吸热板302和吸热孔313吸收外界的热量,并将热量通过热管308传递至短期建筑内侧,通过防晒隔热涂层311能够对短期建筑内的热辐射进行反弹,对短期建筑内进行保温,当发生意外导致短期建筑出入口无法通行时,拉动第一把手207使插板208脱离外支撑框架1一侧,对外支撑框架1和内支撑框架2之间的位置进行解锁,向外推动内支撑框架2使其沿转动槽105为轴心进行转动,迅速打开本实用新型,便于人员通过第一插槽101逃离短期建筑内侧。
46.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均属于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