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4636发布日期:2022-12-02 22:01阅读:54来源:国知局
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


背景技术:

2.许多早年建造的多层住宅楼和其它楼房没有安装电梯,这些旧房大多建于上世纪60-80年代,层数通常为6-7层。随着时间的增长,旧房住户逐步进入老年,出现上下楼困难,出行不便的问题。乘坐电梯上下楼,成为老旧房住户的强烈愿望和迫切需要。由于老旧楼房通常没有预留安装电梯的井道,所以,老旧楼房加装电梯需要建设一个供电梯运行的井道以及部分连廊,目前,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方案分为两类:平层入户和半层入户。
3.半层入户的典型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楼体和电梯2;楼体从上至下设有多层空间,每层空间设有步梯公共区域12和住宅区域,住宅区域与步梯公共区域12之间通过入户门连通;楼体一侧设有反复弯折向上延伸的步梯16,步梯16在每层空间中设有两段;在任一层空间中,两段步梯16的交汇处设有转折平台,两段步梯的上端连通至上一层空间的步梯公共区域12,两段步梯16的下端连通至当前层空间的步梯公共区域12;电梯2安装在楼体外部与步梯16相邻的一侧,电梯2在最下层空间中设有平齐于地面的总出入口23,电梯2在除最下层空间外的其余层空间中分别设有分出入口24,每个分出入口24分别连通至其所在层空间中的转折平台。
4.半层入户结构中,步梯即可作为应急救援通道,当电梯故障使人员困在某一层时,救援人员可通过步梯抵达对应的分出入口外部,打开该分出入口处的电梯层门,将受困人员释放出来,但是,由于电梯的停靠位置是转折平台,住户出入电梯后仍要爬半层楼(一段步梯)的高度,这对于老人和依靠轮椅出入的人群,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们的出行仍存在较大困难。
5.平层入户的典型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楼体和电梯2;楼体从上至下设有多层空间,每层空间设有步梯公共区域12、居住区域13和电梯公共区域14,居住区域13中设有前入户门131和后入户门132,居住区域13与步梯公共区域12之间通过前入户门131连通,居住区域13与电梯公共区域14之间通过后入户门132连通;楼体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步梯16,步梯16连通至每一层空间的步梯公共区域12;电梯2安装在楼体外部与电梯公共区域14相邻的一侧,电梯2在最下层空间中设有平齐于地面的总出入口23,电梯2在除最下层空间外的其余层空间中分别设有分出入口24,每个分出入口24分别连通至其所在层空间中的电梯公共区域14。
6.平层入户结构中,前入户门即为原有的入户门,后入户门是为了适配电梯而额外建造,通往住户的阳台或其它房间。平层入户虽然建筑成本相对较高,并对原有住房布局产生了一定改变,但是住户上下楼时无需爬楼梯,对于老人和和依靠轮椅出入的人群提供的便利性是显而易见的。但是,平层入户结构最大的弊端是没有应急救援通道,当电梯发生困人事件时,需要救援人员爬步梯抵达目标层的步梯公共区域,再穿过居住区域抵达电梯公
共区域,打开分出入口处的电梯层门,将受困人员释放出来,然后受困人员又需要穿过居住区域抵达目标层的步梯公共区域。在救援过程中,住户的居住区域被应征作为应急救援通道,如果住户不在家或不同意人员穿行,则难以展开救援行动,所以,现有的平层入户结构既不方便也不可靠,存在一定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它解决了目前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方案无法兼顾便利性和安全可靠性的问题。
8.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包括楼体、电梯和连廊;
9.楼体顶部设有天台,楼体从上至下设有多层空间,每层空间中均设有步梯公共区域、居住区域和电梯公共区域,居住区域中设有前入户门和后入户门,居住区域与步梯公共区域之间通过前入户门连通,居住区域与电梯公共区域之间通过后入户门连通,楼体侧壁上设有救援进出口,救援进出口将楼体外部与楼体最上层空间的电梯公共区域连通;楼体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步梯,步梯连通至每一层空间的步梯公共区域,步梯最上端连通至天台;
10.电梯为上置式有机房电梯,电梯上端设有机房和连通至机房的检修出入口,电梯下端设有用于进出电梯的总出入口,电梯在总出入口与机房之间从上至下设有多个分出入口;电梯安装在楼体外部与电梯公共区域相邻的一侧,电梯的机房伸出在天台上端,电梯的分出入口与楼体各层空间一一对应,并分别连通至其所在层空间中的电梯公共区域;
11.连廊盘绕并固定安装在电梯外部,其下端与救援进出口连通,其上端与天台连通。
12.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连廊为供人攀爬的楼梯,所述楼梯在远离电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护栏。
13.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救援进出口处安装有常闭防火门。
14.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步梯与天台的连接处设有供人上行或下行的孔洞,孔洞上方搭设有将孔洞包容在内的过渡间,过渡间侧壁面上设有人行口,人行口处安装有常闭防火门。
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其提供了一种老旧楼房加装电梯的结构,同时兼顾了传统平层入户方案的便捷性和传统半层入户方案的安全可靠性。便捷性体现在住户乘坐电梯上下楼时,无需爬一段楼梯,方便老人和依靠轮椅出入的人群出行。安全可靠性体现在设计了一条连贯的应急救援通道,应急救援通道并未穿过用户的居住区域,救援时不会对住户造成影响,可在电梯发生困人事故时便于救援人员施救。
16.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半层入户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现有的老旧楼房加装电梯平层入户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在最上层空间中的俯视图。
21.图例说明:天台11;步梯公共区域12;居住区域13;前入户门131;后入户门132;电梯公共区域14;救援进出口15;步梯16;孔洞17;过渡间18;人行口19;电梯2;机房21;检修出入口22;总出入口23;分出入口24;连廊3。
具体实施方式
22.实施例1:
23.如图3-4所示,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包括楼体、电梯2和连廊3。
24.楼体顶部设有天台11,楼体从上至下设有多层空间,每层空间中均设有步梯公共区域12、居住区域13和电梯公共区域14,居住区域13中设有前入户门131和后入户门132,居住区域13与步梯公共区域12之间通过前入户门131连通,居住区域13与电梯公共区域14之间通过后入户门132连通,楼体侧壁上设有救援进出口15,救援进出口15将楼体外部与楼体最上层空间的电梯公共区域14连通。楼体一侧设有向上延伸的步梯16,步梯16连通至每一层空间的步梯公共区域12,步梯16最上端连通至天台11。
25.电梯2为上置式有机房电梯,电梯2上端设有机房21和连通至机房21的检修出入口22,电梯2下端设有用于进出电梯的总出入口23,电梯2在总出入口23与机房21之间从上至下设有多个分出入口24。电梯2安装在楼体外部与电梯公共区域14相邻的一侧,电梯2的机房21伸出在天台11上端,电梯2的分出入口24与楼体各层空间一一对应,并分别连通至其所在层空间中的电梯公共区域14。
26.连廊3盘绕并固定安装在电梯2外部,其下端与救援进出口15连通,其上端与天台11连通。
27.优选,连廊3为供人攀爬的楼梯,所述楼梯在远离电梯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护栏(图中未示出)。
28.优选,救援进出口15处安装有常闭防火门。
29.优选,步梯16与天台11的连接处设有供人上行或下行的孔洞17,孔洞17上方搭设有将孔洞包容在内的过渡间18,过渡间18侧壁面上设有人行口19,人行口19处安装有常闭防火门。
30.一种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的电梯困人救援方法,基于上述的带有救援通道的平层入户电梯楼房结构,方法如下:
31.当电梯将人员困在楼体最上层空间时:
32.救援人员通过步梯向上爬至天台,再通过连廊下行至救援进出口处,通过救援进出口进入楼体最上层空间的电梯公共区域,打开位于分出入口处的电梯层门,将困于电梯内的人员释放出来,人员再依次通过连廊、天台、步梯疏散至地面。
33.当电梯将人员困在最上层空间至最下层空间之间的任一层空间时:
34.首先确定被困人员的所在楼层,然后救援人员通过步梯向上爬至天台,再通过检修出入口22进入机房21。
35.此时,若电梯的载重量超过额定载重量的50%,通过手动松闸盘车,将电梯盘至最下层空间,打开位于总出入口处的电梯层门,将人员释放出来,释放出的人员即处在地面层。
36.此时,若电梯的载重量低于额定载重量的50%,通过手动松闸盘车,将电梯盘至最上层空间,然后救援人员通过连廊下行至救援进出口处,通过救援进出口进入楼体最上层空间的电梯公共区域,打开位于分出入口处的电梯层门,将困于电梯内的人员释放出来,人员再依次通过连廊、天台、步梯疏散至地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