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19539发布日期:2022-12-02 22:46阅读: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构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化的不断进步发展,装配式建筑得到推广和应用,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称为装配式建筑,按预制构件的形式和施工方法分为砌块建筑、板材建筑、盒式建筑、骨架板材建筑及升板升层建筑等五种类型,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可以了,大量的建筑部品由车间生产加工完成,构件种类主要有:外墙板,内墙板,叠合板,阳台,空调板,楼梯,预制梁,预制柱等。
3.预制叠合板是指一种利用预制底模板作为模板,在其上浇筑混凝土,振捣混凝土之后形成叠合层,完成后直接作为一个整体工作的楼板;现有的预制叠合板在拼接时,会将底模板与2个相邻的预制叠合板下端面进行贴合,贴合后在通过垫木和螺丝将底模板固定在预制叠合板的底端面,这种固定方式,导致底模板在安装过程中,需要频繁使用工作拧动多个螺丝,这样降底了底模板的安装效率,使得底模板在安装时极为不便,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于在解决现有底模板固定在预制叠合板的下方时,仅仅是通过螺丝来完成底模板与预制叠合板之间的固定连接工作,在使用螺丝固定底模板时,需要频繁拧动螺丝,使得底模板在固定时及其不便,因此,基于以上问题,提出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叠合板主体和底模板,底模板设置在相邻的叠合板主体的底部端面处,叠合板主体内部下端水平开设有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杆,第一腔体的内壁右侧处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滑杆固定设置,第一腔体的内壁底端面开设有竖槽,竖槽呈长条形结构,叠合板主体的底端面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板,活动夹板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一端穿过竖槽,并与滑杆的外侧面固定设置,相邻的另一个叠合板下端面设置有固定夹板,固定夹板与活动夹板镜像设置。
6.优选的: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呈l板结构,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底模板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限位块适配插接在限位槽内部。
7.优选的:滑杆的左端转动设置有转动块,转动块的外侧面竖直设置有卡板,竖槽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卡槽,卡槽与第一腔体内部连通设置。
8.优选的:第一腔体的一侧通过叠合板主体的内部下方开设有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内壁左侧设置有隔板,第二腔体的内壁两侧转动设置有丝杆,丝杆的外侧面螺纹设置有活动块,活动块的下端面设置有l形结构的推块。
9.优选的:第二腔体的内壁一侧水平开设有延伸槽,延伸槽与第一腔体内部贯通设置,推块的与延伸槽对应设置,推块以活动块的移动对转动块施加推力。
10.优选的:叠合板主体的底端面转动设置有传动杆,传动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腔体的内部,传动杆的延伸段和丝杆的一端均啮合设置有锥齿轮。
11.优选的:传动杆的外端面设置有螺帽,螺帽处开设有螺丝槽,螺丝槽与电钻的螺丝刀适配设置。
12.优选的:传动杆的外端面设置有转柄。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使得可以手动握持卡板带动滑杆朝弹簧进行挤压,将弹簧挤压至极限状态后,此时卡板来到卡槽处,手动带动卡板拧动转动块在滑杆处旋转,这样使得可以将卡板的一端旋转卡入至卡槽中,而弹簧的复位弹力,可以保障卡板在卡槽处的卡接稳定性,卡板卡接后,使得活动夹板可以对底模板的左侧进行卡接固定,这样通过活动夹板和固定夹板的设置,使得可以将整个底模板稳定且快速的安装在相邻2个叠合板的下方,该种方式,使得底模板在通过传统用螺丝固定时,能够更加方便和便捷,并且在固定底模板时,能够更加高效。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有传动杆和丝杆,使得拧动传动杆带动丝杆做旋转运动时,活动块可以带动推块在第二腔体中进行活动,在活动时,推块的一端可以从延伸槽进入至第一腔体中,并与转动块的外端面进行接触,推块逐渐移动时,可以让推块对滑杆施加推力,从而可以将活动夹板推入至底模板的左侧处,并使其接触,这样就可以采用机械设备,完成对底模板的快速安装工作,该种方式,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固定底模板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用手动或者是电动的方式来对底模板进行安装设置。
附图说明:
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侧面示意图。
1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叠合板与底模板正面安装透视图。
1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图2中的a处放大示意图。
19.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腔体与滑杆连接示意图。
20.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模板与夹板结构局部安装示意图。
21.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腔体与活动块局部安装透视图。
22.图1-图6中:1-叠合板主体;2-底模板;201-活动夹板;202-固定夹板;203-限位槽;204-限位块;205-连接块;3-第一腔体:301-竖槽;302-滑杆;303-弹簧;304-转动块;305-卡板;306-卡槽;4-第二腔体;401-丝杆;402-活动块;403-推块;404-延伸槽;5-传动杆;501-螺帽;502-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实施例1
25.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一种预制叠合板连接结构,包括叠合板主体1和底模板2,底模板2设置在相邻的叠合板主体1的底部端面处,叠合板主体1内部下端水平开设有第一腔体3,第一腔体3的内部活动设置有滑杆302,第一腔体3的内壁右侧处设置有弹簧303,弹簧303的一端与滑杆302固定设置,第一腔体3的内壁底端面开设有竖槽301,竖槽301呈长条形结构,叠合板主体1的底端面滑动设置有活动夹板201,活动夹板201的上端面设置有连接块205,连接块205的一端穿过竖槽301,并与滑杆302的外侧面固定设置,相邻的另一个叠合板下端面设置有固定夹板202,固定夹板202与活动夹板201镜像设置。
26.实施例2
2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活动夹板201和固定夹板202呈l板结构,活动夹板201和固定夹板202的内侧面开设有限位槽203,底模板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限位块204,限位块204适配插接在限位槽203内部。
28.实施例3
29.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滑杆302的左端转动设置有转动块304,转动块304的外侧面竖直设置有卡板305,竖槽301的内壁一侧开设有卡槽306,卡槽306与第一腔体3内部连通设置;
30.当需要将底模板2安装在2个相邻的叠合板下端面处时,首先将底模板2的右侧对应推入至固定夹板202的内端处,推入时让限位块204对应卡入至限位槽203中,然后可手动握持卡板305带动滑杆302朝弹簧303进行挤压,将弹簧303挤压至极限状态后,此时卡板305来到卡槽306处,手动带动卡板305拧动转动块304在滑杆302处旋转,这样使得可以将卡板305的一端旋转卡入至卡槽306中,而弹簧303的复位弹力,可以保障卡板305在卡槽306处的卡接稳定性,卡板305卡接后,使得活动夹板201可以对底模板2的左侧进行卡接固定,这样通过活动夹板201和固定夹板202的设置,使得可以将整个底模板2稳定且快速的安装在相邻2个叠合板的下方,该种方式,使得底模板2在通过传统用螺丝固定的方法时,能够更加方便和便捷,并且在安装底模板2时,能够更加高效。
31.实施例4
3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6所示,第一腔体3的一侧通过叠合板主体1的内部下方开设有第二腔体4,第二腔体4的内壁左侧设置有隔板,第二腔体4的内壁两侧转动设置有丝杆401,丝杆401的外侧面螺纹设置有活动块402,活动块402的下端面设置有l形结构的推块403。
33.实施例5
3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6所示,第二腔体4的内壁一侧水平开设有延伸槽404,延伸槽404与第一腔体3内部贯通设置,推块403的与延伸槽404对应设置,推块403以活动块402的移动对转动块304施加推力。
35.实施例6
3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6所示,叠合板主体1的底端面转动设置有传动杆5,传动杆5的一端延伸至第二腔体4的内部,传动杆5的延伸段和丝杆401的一端均啮合设置有锥齿轮502。
37.实施例7
3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6所示,传动杆5的外端面设置有螺帽501,螺帽501处开设有螺丝槽,螺丝槽与电钻的螺丝刀适配设置,同时传动杆5的外端面可设置转柄。
39.在使用时,可通过电钻处的螺丝刀带动传动杆5和丝杆401进行转动,转动时,活动块402可以带动推块403在第二腔体4中进行活动,在活动时,推块403的一端可以从延伸槽404进入至第一腔体3中,并与转动块304的外端面进行接触,推块403逐渐移动时,可以让推块403对滑杆302施加推力,从而可以将活动夹板201推入至底模板2的左侧处,并使其接触,这样就可以采用机械电钻,完成对底模板2的安装,该种方式,使得可以让工作人员在固定底模板2时,可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用手动或者电动的方式来对底模板2进行安装固定,而转柄的设置,使得可以让工作人员用转柄带动传动杆5做旋转运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