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混凝土叠合柱和建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290606发布日期:2022-11-23 01:32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预制混凝土叠合柱和建筑体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柱和建筑体。


背景技术:

2.装配式建筑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建筑用构件和配件,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3.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模块化建筑结构中,相邻预制模块的连接构造是结构性能的根本保障。现有技术中,相邻模块的墙体一般伸出钢筋,制作、安装较为复杂,效率差。特别是相邻模块的边缘构件区域,其构造更为复杂。
4.背景技术部分的内容仅仅是公开实用新型人所知晓的技术,并不当然代表本领域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柱,其上挂有连接钢筋。连接钢筋可以在预制体制作完成后或者在现场安装,因此不干扰预制体的制作和安装,提高效率,而且运输过程中,连接钢筋不干扰运输。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包括:
7.第一预制体,设有第一支撑部;
8.第二预制体,设有第二支撑部;
9.第一连接钢筋,包括第一端和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以及
10.第一纵筋,与所述第一端相连;
11.其中,所述第一预制体和所述第二预制体组成用于现浇混凝土的浇注部;
12.所述第一连接钢筋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一状态下,所述第二端搭在所述第二支撑部上,或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侧;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或所述第二支撑部的两侧。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
14.第二连接钢筋,包括第三端和与所述第三端相对的第四端;以及
15.第二纵筋,与所述第三端相连;
16.其中,所述第二连接钢筋能够以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设置;在所述第三状态下,所述第四端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上,或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侧;在所述第四状态下,所述第三端和所述第四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支撑部或所述第一支撑部的两侧。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筋固定在所述第二预制体上,所述第二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移动,或所述第一端能够沿所述第一纵筋的长度方向移动,从
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钢筋能够以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设置。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纵筋固定在所述第一预制体上,所述第四端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三端移动,或所述第三端能够沿所述第二纵筋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钢筋能够以所述第三状态或所述第四状态设置。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纵筋能够沿所述第二预制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一连接钢筋能够以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设置。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纵筋能够沿所述第一预制体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所述第二连接钢筋能够以所述第三状态或所述第四状态设置。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叠合柱还包括第三纵筋和/或第四纵筋,在所述第二状态下,所述第三纵筋与所述第二端相连和/或所述第四纵筋与所述第四端相连。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制体还设有第一容纳部,和/或所述第二预制体还设有第二容纳部;
23.其中,所述第一纵筋位于所述第二容纳部内,和/或所述第二纵筋位于所述第一容纳部内。
2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和/或所述第二支撑部选自孔洞、搭筋和梁中的一种或多种。
2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一种建筑体,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
26.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27.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这里,构成本公开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附图中:
28.图1a和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1a中第一连接钢筋处于第一状态,图1b中第一连接钢筋处于第二状态;
29.图2示出了图1所示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第一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30.图3示出了图1所示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第二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7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
32.图8a和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8a中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处于第一状态,图8b中第一连接钢筋和第二连接钢筋处于第二状态;
33.图9和图10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另两个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结构示意图;
34.图11-1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第二预制体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35.图1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
具体实施方式
36.在下文中,仅简单地描述了某些示例性实施例。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认识到的那样,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可通过各种不同方式修改所描述的实施例。因此,附图和描述被认为本质上是示例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37.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8.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相互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9.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0.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方式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参考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方式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应用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41.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42.图1a和图1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柱100,其包括第一预制体110、第二预制体120,第一预制体110和第二预制体120均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第一预制体110和第二预制体120组成用于现浇混凝土的浇注部a。
43.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预制体110设有第一支撑部111,第二预制体120设有第二支撑部121,第一支撑部111和第二支撑部121均为孔洞。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支撑部也可以是其他形状,如图4-7所示,还可以为钢筋或混凝土小梁,或者其中两者或三者的结合,类似地,第一支撑部也可以使这些形状中的一种或多种。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预制体也可不设置第二支撑部。
44.本实施例中,如图1a和图1b所示,预制混凝土叠合柱100还包括第一连接钢筋130、第一纵筋140。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140均有两根,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筋130的第一端131的两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纵筋的根数可视需要增减。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140均位于浇注部a外。
45.其中第一连接钢筋130包括有相对的两端(第一端和第二端)131、132。第一连接钢筋130的第一端131与第一纵筋14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挂接或其他可拆卸的连接。
46.如图1a和图1b所示,第一连接钢筋130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设置。其中,在第一状态下,如图1a,第一连接钢筋130是倾斜的,其第二端132搭在第二支撑部121上;在第二状态下,如图1b,第一连接钢筋130是水平或大致水平的;第一连接钢筋130的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11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140可沿第二预制体12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钢筋130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设置。
47.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纵筋也可固定在第二预制体上,此时可以通过移动第一连接钢筋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钢筋能够以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设置。例如,第一端能够沿第一纵筋的长度方向移动,或第二端能够相对于第一端移动。
48.图8a和图8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预制混凝土叠合柱200,其包括第一预制体210、第二预制体220,其中第一预制体210和第二预制体220上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211和第二支撑部221也是孔洞。第一预制体210和第二预制体220组成用于现浇混凝土的浇注部a。
49.本实施例中,如图8a和图8b所示,预制混凝土叠合柱200还包括第一连接钢筋230、第一纵筋240、第二连接钢筋250、第二纵筋260。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240和第二纵筋260均有两根,分别设置在第一连接钢筋230的第一端231侧和第二连接钢筋250的第一端251侧,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纵筋和第二纵筋的根数可视需要增减。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240和第二纵筋260均位于浇注部a外。
50.其中第一连接钢筋230包括有相对的两端(第一端和第二端)231、232,第二连接钢筋250包括有相对的两端(第一端和第二端)251、252。第一连接钢筋230的第一端231与第一纵筋240相连,第二连接钢筋250的第一端251与第二纵筋260相连。需要说明的是,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挂接或其他可拆卸的连接。
51.如图8a和图8b所示,第一连接钢筋230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设置。其中,在第一状态下,第一连接钢筋230是倾斜的,其第二端232搭在第二支撑部221上;在第二状态下,第一连接钢筋230是水平或大致水平的;第一连接钢筋230的第一端231和第二端232分别位于第二支撑部221的两侧(即第二端232位于浇注部a内)。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纵筋240可沿第二预制体22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上下移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钢筋230能够以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设置。
52.同样地,第二纵筋260能够沿第一预制体21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二连接钢筋能够以第三状态和第四状态设置。其中,在第三状态下,第二连接钢筋250是倾斜的,其第二端252位于第一支撑部211上;在第四状态下,第二连接钢筋250是水平或大致水平的,
第二连接钢筋250的第三端251和第四端25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211的两侧(即第四端252位于浇注部a内)。
53.如前所述,类似地,第二纵筋也可固定在第一预制体上,通过移动第二连接钢筋的第三端和/或第四端,从而使得第二连接钢筋能够以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设置。例如,第三端能够沿第二纵筋的长度方向移动,或第四端能够相对于第三端移动。
54.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预制混凝土叠合柱300,其包括第一预制体310、第二预制体320,其中第一预制体310和第二预制体320上分别设有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2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311和第二支撑部321也是孔洞。
55.预制混凝土叠合柱300还包括第一连接钢筋330和第一纵筋340,其中第一纵筋340与第一连接钢筋的第一端331相连。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钢筋330处于第一状态,此时,第一连接钢筋330的第二端332搭在第二支撑部321上。当第一连接钢筋330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一连接钢筋330呈现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状态,第一连接钢筋的330的第一端331和第二端332分别位于第一支撑部311的两侧。
56.本实施例中,第一预制体和310第二预制体320分别设有第一容纳部312、第二容纳部322,其中,第一连接钢筋330的第一端331、第一纵筋340位于第二容纳部322中。
57.当预制混凝土叠合柱300还包括第二连接钢筋350和第二纵筋360时,如图10所示,第二纵筋360与第二连接钢筋350的第三端351相连,在第三状态时,第二连接钢筋350的第四端(图中未示出)搭在第一支撑部311上。类似地,在第四状态时,其第三端351和第四端分别位于第二支撑部321的两侧,呈现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状态。
58.图9和图10所示实施例中,第一纵筋340和第二纵筋360均可分别相对于第一预制体310、第二预制体320的长度方向移动(即上下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连接钢筋330和/或第二连接钢筋350能够以第一状态、第二状态、第三状态或第四状态设置。
59.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柱还可以包括第三纵筋,当第一连接钢筋处于第二状态时,第三纵筋与第一连接钢筋的第二端相连。
60.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预制混凝土叠合柱还可以包括第四纵筋,当第二连接钢筋处于第二状态时,第四纵筋与第二连接钢筋的第四端相连。
61.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钢筋需要为闭合钢筋,例如上述实施例中的长方体结构的钢筋。
62.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除以上实施例提供的形状外,第二预制体还可以是其他任意形状,例如图11-18所示。当然,第一预制体也可以是类似的形状。
63.图19示出了一种模块建筑物,其包括两个预制模块,这两个两个预制模块分别包括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构成预制混凝土叠合柱。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可以是前面描述中任意所述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图19所示的模块建筑物还包括多个竖向墙板和水平结构。其中,该水平结构是天花板或/和地板,竖向墙板至少部分连接到这些水平结构。
64.将两个预制模块安装到位,相邻两个预制模块的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相对靠近设置,在第一预制体和第二预制体间浇筑混凝土,即可形成预制混凝土叠合柱。
6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任一预制混凝土叠合柱的建筑体。
66.本实用新型中,连接钢筋可以在预制体制作完成后或者调转到现场安装,因此不
干扰预制体的制作和安装,可以显著缩短施工工期,提升效率和质量,而且运输过程中,连接钢筋不伸出墙体,不干扰运输。
67.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示例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公开,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公开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