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8727发布日期:2023-02-04 04:2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


背景技术:

2.立体车库行业在我国的出现和发展与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需求增加和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等因素密切相关。根据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我国2019年城市化率水平首次突破60%,并且这一趋势仍将持续。城市化率的提升意味着城镇居民占比和居住密度会进一步提高,人均居住占地面积压力继续增大,城市交通设施用地也将持续紧张。
3.未来我国停车场增建的空间巨大。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也纷纷将停车纳入统筹规划,增加基本车位供给。其次进行存量改造,促进行业转型升级;另外依托互联网提高车位利用率等。行业整体发展空间巨大,在政策推动下,市场前景良好。
4.升降机构作为智能平面移动的停车设备中核心、关键部件,其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整台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情况。大部分升降机的设计是根据土建空间进行设计的,所以较小空间的双立柱悬臂式升降机较四立柱的升降机更被市场关注。大部分立体停车设备均建设在居民区、图书馆、医院等大型公共场所内,由于都处于相对人口较集中的地区,设备使用时的噪音系数也成为各设备采购商关注的重点。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包括:
8.钢框架,为双立柱结构;
9.驱动件,安装在所述钢框架顶部;
10.配重件,安装在所述钢框架一侧;
11.轿厢,安装在所述钢框架远离轿厢的一侧并通过轿厢导向件与钢框架相连;
12.提升链条,一端与所述配重块相连,另一端通过驱动件与所述轿厢相连。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轿厢导向件包括:
14.轮座,固定安装在所述轿厢上;
15.轮箱,固定安装在所述轮座一侧;
16.主导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轮箱内并延伸至轮箱外部;
17.侧导向轮,转动安装在所述轮座靠近轮箱的一侧。
1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导向轮设置有两个。
1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导向轮通过连接轴与轮箱相连。
2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技术方案,所述主导向轮材质为尼龙。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1、钢框架采用双立柱式结构相较于四立柱的钢框架大大减少了升降机所需的土建空间;同时,在增加土建利用率的同时又为设备的钢框架成本降低了30%左右,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市场占有率;
23.2、解决双吊点的轿厢的稳定性,通过四面导向的轿厢导向件,将轿厢稳稳的压在钢框架的导轨上面;在导轮的整体布置上为增加轿厢的稳定性,有一些特别处理;轿厢导向件的布置为上导轨左侧,下导轨右侧的布置,为了轿厢整体的稳定性,将上下导轮的布置在末端,增加其力臂防止轿厢的侧翻;
24.3、在为了防止升降机立柱的直线度偏差较大,造成升降机卡滞造成的较大噪音,主导向轮采用的是双尼龙轮减震作用,同时在中间设计轴连接,使其主导轮拥有一定的旋转,采用柔性的接触避免了因为硬接触带来的噪音等现象的出现。
附图说明
25.图1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的主视图;
26.图2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的侧视图;
27.图3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的俯视图;
28.图4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中轿厢导向件的主视图;
29.图5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中轿厢导向件的俯视图;
30.图6为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中轿厢导向件的侧视图。
31.图中:1-钢框架、2-驱动件、3-配重件、4-提升链条、5-轿厢、6-轿厢导向件、61-主导向轮、62-侧导向轮、63-轮箱、64-轮座。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3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如图1至图3所示的平面移动智能车库用双立柱降噪型升降机,包括:
34.钢框架1,为双立柱结构;
35.驱动件2,安装在所述钢框架1顶部;
36.配重件3,安装在所述钢框架1一侧;
37.轿厢5,安装在所述钢框架1远离轿厢5的一侧并通过轿厢导向件6与钢框架1相连;
38.提升链条4,一端与所述配重块相连,另一端通过驱动件2与所述轿厢5相连。
39.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升降机的钢框架1整体采用双立柱形式,较四立柱大大减少升降机所需的土建空间;在设备整体上面钢框架1为整体框架,驱动件2安装于钢框架1顶部,配重件3与轿厢5通过提升链条4分别悬挂于钢框架1的左右两侧;由于双吊点提升,存在轿厢5侧翻的风险,设计中通过上下左右四处轿厢导向件6将轿厢5稳稳的压制在双立柱钢框架1的升降导轨上,解决双吊点的轿厢5稳定性的同时,通过轿厢导向件6来降噪,更加实用。
40.如图4至图6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所述轿厢导向件6包括:
41.轮座64,固定安装在所述轿厢5上;
42.轮箱63,固定安装在所述轮座64一侧;
43.主导向轮61,转动安装在所述轮箱63内并延伸至轮箱63外部;
44.侧导向轮62,转动安装在所述轮座64靠近轮箱63的一侧。
45.在本实施例的一种情况中,每组轿厢导向件6都拥有主导向轮61以及侧导向轮62,主导向轮61采用双轮固定在轮箱63之中增加了其整体性;侧导向轮62因其受力较小采用单轮悬臂式结构,主导向以及侧导向均安装在同一轮座64上,具体的,轿厢导向件6的布置为上导轨左侧,下导轨右侧的布置,为了轿厢5整体的稳定性,将上下主导向轮61布置在末端,增加其力臂防止轿厢5的侧翻,优选的,在为了防止升降机立柱的直线度偏差较大,造成升降机卡滞造成的较大噪音,主导向轮61采用的是双尼龙轮,起到减震作用,同时在中间设计连接轴连接,使主导向轮61拥有一定的旋转,采用柔性的接触避免了因为硬接触带来的噪音等现象。
46.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7.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