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22977发布日期:2023-06-21 14:43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建筑隔振,更具体涉及建筑减振隔振器。


背景技术:

1、弹簧隔振器是最常用的一种钢制隔振器,常见的有螺旋形、碟形、环形和板形等形式。它具有诸多的优点,例如静态压缩量大,固有频率低,低频隔振性能好;耐受油、水等侵蚀,温度变化不影响性能;不易老化,不发生蠕变等等,因此阻尼钢弹簧隔振器被广泛用于一般通用设备、电力行业、金属加工领域以及精密加工和精密测量设备等。

2、阻尼钢弹簧隔振器目前在建筑减振隔振领域有部分应用,但尚未大批量的推广开,目前相关的产品设计、施工工艺、验收检测等尚无相关的建筑隔振国家标准,因此各个供应商提供的隔振器产品无统一标准,功能性、产品设计合理性亦差异较大。传统的建筑减振用阻尼钢弹簧隔振器结构一般为上预埋钢板+防滑垫层+调平钢板+钢弹簧隔振器+下预埋钢板,因为上部采用防滑垫结构,隔振器通常无法直接与上预埋钢板焊接,上部建筑结构在振动较大时仍可能存在水平滑移现象;同时隔振器锁紧螺栓结构可能会引起振动“声桥”现象,造成上下振动传导;另外,由于建筑柱基础的空间有限,在隔振器设计过程中常常会优先保证竖向刚度布置,而牺牲隔振器的阻尼性能(阻尼空间)。

3、因此,需要新的技术和设备,以至少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至少部分问题。

2、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3、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0)、多个弹簧组件(20)、连接组件(30)以及下盖板(40),所述多个弹簧组件(20)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连接组件(30)穿过上盖板(10)、弹簧组件(20)以及下盖板(40)并将上盖板(10)、弹簧组件(20)以及下盖板(40)固定在一起;

4、其中,弹簧组件(20)包括弹簧元件(21)、弹簧上挡圈(22)、弹簧下档圈(23)以及弹簧柔性垫板(24),弹簧上挡圈(22)固定在上盖板(10)的下表面上,弹簧下档圈(23)固定在下盖板(40)的上表面上,弹簧元件(21)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弹簧上挡圈(22)以及弹簧下档圈(23)上,弹簧元件(21)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端通过弹簧柔性垫板(24)与上盖板(10)或下盖板(40)接触。

5、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减振隔振器还包括设置在上盖板(10)下表面周围并向下延伸的上挡板(11)、设置在下盖板(40)上表面周围并向上延伸的下挡板(41)以及密封上挡板(11)与下挡板(41)之间间隙的密封件(25)。

6、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减振隔振器还包括设置下挡板(41)与下盖板(40)构成的空间中的阻尼材料(50)。

7、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建筑减振隔振器还包括固定在上盖板(10)上部的上受力板(60)以及固定在下盖板(40)下部的下受力板(70)。

8、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螺栓(31)和螺栓软垫(32),螺栓(31)穿过在上盖板(10)和下盖板(40)中形成的螺孔,螺栓软垫(32)设置所述螺孔中以防止螺栓(31)与上盖板(10)和下盖板(40)之间直接接触。

9、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还螺栓套筒(33),所述螺栓套筒(33)固定在下盖板(40)之上,所述螺栓(31)穿过螺栓套筒(33),螺栓套筒(33)内部空间中不设置所述阻尼材料(50)。

10、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上受力板(60)包括上顶板(61)以及上筋板(62),其中上顶板(61)通过上筋板(62)固定在上盖板(10)之上。

11、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下受力板(70)包括下顶板(71)以及下筋板(72),其中下顶板(71)通过下筋板(72)固定在下盖板(40)之下。

12、根据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所述上筋板(62)上形成有吊装孔(621)。



技术特征:

1.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板(10)、多个弹簧组件(20)、连接组件(30)以及下盖板(40),所述多个弹簧组件(20)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连接组件(30)穿过上盖板(10)、弹簧组件(20)以及下盖板(40)并将上盖板(10)、弹簧组件(20)以及下盖板(40)固定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上盖板(10)下表面周围并向下延伸的上挡板(11)、设置在下盖板(40)上表面周围并向上延伸的下挡板(41)以及密封上挡板(11)与下挡板(41)之间间隙的密封件(2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下挡板(41)与下盖板(40)构成的空间中的阻尼材料(5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固定在上盖板(10)上部的上受力板(60)以及固定在下盖板(40)下部的下受力板(7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螺栓(31)和螺栓软垫(32),螺栓(31)穿过在上盖板(10)和下盖板(40)中形成的螺孔,螺栓软垫(32)设置所述螺孔中以防止螺栓(31)与上盖板(10)和下盖板(40)之间直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30)包括还螺栓套筒(33),所述螺栓套筒(33)固定在下盖板(40)之上,所述螺栓(31)穿过螺栓套筒(33),螺栓套筒(33)内部空间中不设置所述阻尼材料(5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受力板(60)包括上顶板(61)以及上筋板(62),其中上顶板(61)通过上筋板(62)固定在上盖板(10)之上。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受力板(70)包括下顶板(71)以及下筋板(72),其中下顶板(71)通过下筋板(72)固定在下盖板(40)之下。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建筑减振隔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筋板(62)上形成有吊装孔(6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建筑减振隔振器,包括上盖板(10)、多个弹簧组件(20)、连接组件(30)以及下盖板(40),所述多个弹簧组件设置在所述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连接组件穿过上盖板、弹簧组件以及下盖板并将它们固定在一起;弹簧组件包括弹簧元件(21)、弹簧上挡圈(22)、弹簧下档圈(23)以及弹簧柔性垫板(24),弹簧上挡圈固定在上盖板的下表面上,弹簧下档圈固定在下盖板的上表面上,弹簧元件的两端分别套设在弹簧上挡圈以及弹簧下档圈上,弹簧元件(21)的上端和下端中的至少一端通过弹簧柔性垫板(24)与上盖板(10)或下盖板(40)接触。

技术研发人员:梁国君,陈鹏,黄天浩,张文涛,罗齐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九州一轨环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18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