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1253发布日期:2023-03-04 00:28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墙体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


背景技术:

2.建筑外墙一般都需要做保温处理和装饰处理。传统的装饰处理是在保温处理后,利用粘接沙浆通过人工的方式将装饰板粘贴于建筑外墙上。
3.在发明专利cn114108938a中公开了“一种预制超低能耗保温结构装饰一体化结构”,其具体公开了通过预制外页板层、第一保温板层、第二保温板层、空腔层、预制内页板层,实现保温墙体的一体化预制。但是其存在的问题在于,其整面的墙体是一整个预制完成的,由于墙面的面积较大,整体式的墙体将会加大转运难度和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4.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整面的墙体由一整个预制完成的,由于墙面的面积较大,整体式的墙体将会加大转运难度和加工难度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所述自保温墙体包括:
6.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所述左墙体组件与右墙体组件对称的设置,且所述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通过第一榫卯结构拼接成矩形墙板,所述矩形墙板填充在上横梁、下横梁、左立柱和右立柱围成的矩形空腔内;
7.上铆钉,所述上铆钉固定在上横梁的下端面,所述矩形墙板上端面开设有上铆孔,所述上铆钉插入上铆孔内;
8.侧铆钉,所述左立柱和右立柱的侧壁均固接有侧铆钉,所述矩形墙板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侧铆孔,固定在左立柱上的所述侧铆钉插入矩形墙板左侧的侧铆孔内,固定在右立柱上的所述侧铆钉插入矩形墙板右侧的侧铆孔内。
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左墙体组件包括上墙板、中间墙板、下墙板、第二榫卯结构和第三榫卯结构;
10.所述上墙板的右下角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墙板的下底边的长度与中间墙板的上顶边的长度相等;
11.所述第一缺口的长度为a,所述中间墙板的长度为b,2a》b;
12.所述下墙板的右上角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下墙板的上顶边的长度与中间墙板的下底边的长度相等;
13.所述上墙板与中间墙板之间通过第二榫卯结构相拼接,所述上墙板与中间墙板之间也通过第三榫卯结构相拼接。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上墙板、中间墙板和下墙板均包括混凝土层、保温层和外部抗
冲击层,所述保温层位于混凝土层与外部抗冲击层之间,且所述保温层固定连接混凝土层与外部抗冲击层。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二榫卯结构和第三榫卯结构均包括榫头和卯槽;
16.所述榫头与卯槽相配合;
17.第二榫卯结构的所述榫头设置在上墙板的混凝土层的下端面,第二榫卯结构的所述卯槽设置在中间墙板的混凝土层的上端面;
18.第三榫卯结构的所述榫头设置在中间墙板的混凝土层的下端面,第三榫卯结构的所述卯槽设置在下墙板的混凝土层的上端面。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下墙板通过钢筋固接下横梁。
2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侧铆钉贯穿立柱并分别伸出立柱的左右侧壁。
2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自保温墙体还包括钢榫;
22.所述钢榫的下端面从上到下依次观察上墙板的混凝土层、中间墙板的混凝土层并插入下墙板的混凝土层内,所述钢榫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并贯穿上横梁,且所述钢榫上部固定连接上横梁。
2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保温层为真空绝热板层、岩棉层、石墨聚苯板层、eps膨胀聚苯板层、xps挤塑聚苯板层。
2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外部抗冲击层为超高性能混凝土层。
2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榫头和卯槽的截面为梯形、弧形、矩形、三角形。
26.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7.1、本技术通过将整个墙体设置成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拼接而成,从而可以降低单个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的生产难度和运输难度;
28.2、本技术通过将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设置成由上墙板、中间墙板、下墙板组装而成,可以实现墙体的更小的模块的拆分装配和拆分生产;
29.3、本技术通过设置榫卯结构进行连接,可以增加墙体的安装速度。
30.4、本技术通过设置钢榫,可以对安装完成的矩形墙板进行再一次的固定,可以进一步的增加矩形墙板的安装稳定性。
附图说明
31.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32.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33.图3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34.图4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35.图5显示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36.图6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两个子墙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7.图7显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柱与子墙板之间的连接示意图。
38.图中:101.混凝土层;102.保温层;103.外部抗冲击层;104.上墙板;105.中间墙板;106.下墙板;
39.2.上横梁;3.下横梁;4.左立柱;5.右立柱;
40.201.上铆钉; 202.上铆孔;
41.401.侧铆钉; 402.侧铆孔;
42.601.榫头; 602.卯槽;
43.7.钢榫。
具体实施方式
44.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45.请参阅图1至图7。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46.以下各个实施例仅是为了举例说明。各个实施例之间,可以进行组合,其不仅仅限于以下单个实施例展现的内容。
47.请参阅图1、图2、图6、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预制模块卯榫拼装式自保温墙体,它包括:
48.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所述左墙体组件与右墙体组件对称的设置,且所述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通过第一榫卯结构拼接成矩形墙板,所述矩形墙板填充在上横梁2、下横梁3、左立柱4和右立柱5围成的矩形空腔内;
49.上铆钉201,所述上铆钉201固定在上横梁2的下端面,所述矩形墙板上端面开设有上铆孔202,所述上铆钉201插入上铆孔202内;
50.此处的上铆钉201可以是事先与上横梁2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在安装矩形墙板之前固定在上横梁2上的;
51.侧铆钉401,所述左立柱4和右立柱5的侧壁均固接有侧铆钉401,所述矩形墙板的左右侧壁均开设有侧铆孔402,固定在左立柱4上的所述侧铆钉401插入矩形墙板左侧的侧铆孔402内,固定在右立柱5上的所述侧铆钉401插入矩形墙板右侧的侧铆孔402内。
52.将左墙体组件和右墙体组件通过第一榫卯结构拼接成矩形墙板,将其放在矩形空腔内,通过上铆钉201固定住矩形墙板的上端面,通过侧铆钉401固定连接左立柱4和右立柱5,实现整个矩形墙板的固定。
5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左墙体组件包括上墙板104、中间墙板105、下墙板106、第二榫卯结构和第三榫卯结构;
54.所述上墙板104的右下角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上墙板104的下底边的长度与中间墙板105的上顶边的长度相等;
55.所述第一缺口的长度为a,所述中间墙板105的长度为b,2a》b;
56.所述下墙板106的右上角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下墙板106的上顶边的长度与中间墙板105的下底边的长度相等;
57.所述上墙板104与中间墙板105之间通过第二榫卯结构相拼接,所述上墙板104与中间墙板105之间也通过第三榫卯结构相拼接;
58.此处的中间墙板105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如果是多个中间墙板105,相邻的中间墙板105也是通过榫卯结构进行拼接的。
59.先将下墙板106放在下横梁3上,并使侧铆钉401入下墙板106内,将上墙板104插入上铆钉201内,并使另一个侧铆钉401插入上墙板104内,将中间墙板105插入上墙板104与下墙板106之间,再将与其对应的侧铆钉401插入中间墙板105内,实现左墙体组件的组装,再按照此顺序,可拼接好右墙体组件,实现矩形墙板的拼装。
6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上墙板104、中间墙板105和下墙板106均包括混凝土层101、保温层102和外部抗冲击层103,所述保温层102位于混凝土层101与外部抗冲击层103之间,且所述保温层102固定连接混凝土层101与外部抗冲击层103;
61.所述保温层102可以是真空绝热板层、岩棉层、石墨聚苯板层、eps膨胀聚苯板层、xps挤塑聚苯板层等,也可以是他们几种材料的组合;
62.所述外部抗冲击层103为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01,可以实现对保温层102进行保护,从而增加保温层102的寿命。
63.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第二榫卯结构和第三榫卯结构均包括榫头601和卯槽602;所述榫头601与卯槽602相配合;第二榫卯结构的所述榫头601设置在上墙板104的混凝土层101的下端面,第二榫卯结构的所述卯槽602设置在中间墙板105的混凝土层101的上端面;第三榫卯结构的所述榫头601设置在中间墙板105的混凝土层101的下端面,第三榫卯结构的所述卯槽602设置在下墙板106的混凝土层101的上端面;所述榫头601和卯槽602的截面为梯形、弧形、矩形、三角形。
64.由于混凝土层101的厚度都较厚,而作为外部抗冲击层103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层101价格较贵,,其厚度一般较薄,而开设卯槽602需要一定的厚度,所以将榫头601和卯槽602设置在混凝土层101上,可以降低成本,同时通过设置榫头601和卯槽602可以快速且正确的组装。
65.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下墙板106通过钢筋固接下横梁3。
66.此处的钢筋可以是与下墙板106一体成型的,也可以是与下墙板106通过焊接进行固定的,钢筋与下横梁3通过焊接的形式进行固接。
67.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侧铆钉401贯穿立柱并分别伸出立柱的左右侧壁。
68.侧铆钉401的两端分别伸出立柱的左右侧壁,侧铆钉401的左侧位于左侧的矩形空腔内,当左侧的矩形空腔内与立柱相贴的上墙板104、中间墙板105和下墙板106安装完成后,侧铆钉401的左侧将会插入该其内;
69.侧铆钉401的右侧位于右侧的矩形空腔内,在安装右侧的矩形空腔内与立柱相贴的上墙板104、中间墙板105和下墙板106时,将其套在侧铆钉401的右侧伸出段上,从而可以实现对立柱左右侧的子墙板进行定位。
70.本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所述自保温墙体还包括钢榫7;所述钢榫7的下端面从上到下依次观察上墙板104的混凝土层101、中间墙板105的混凝土层101并插入下墙板106的混凝土层101内,所述钢榫7的上端面向上延伸并贯穿上横梁2,且所述钢榫7上部固定连接上横梁2;此处的钢榫7是通过焊接的形式与上横梁2固定连接的。
71.当矩形空腔安装上矩形墙板后,在左墙体组件的上墙板104、中间墙板105和下墙板106的混凝土层101内从上往下插入钢榫7,可以进一步增强墙体的整体性能。
72.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在安装墙体之前,上下横梁3和左右立柱5均固定好,先将侧铆钉401插入下墙板106的侧铆孔402内,再将下墙板106固定连接下横梁3,将上铆钉201插入上墙板104的上铆孔202内,再将另一个侧铆钉401插入上墙板104的侧铆孔402内,实现上墙板104和下墙板106的固定,再将中间墙板105插入上墙板104与下墙板106之间,再将侧铆钉401插入中间墙板105的侧铆孔402内,当一竖列的墙板安装完成后,将钢榫7从上到下依次插入,实现进一步的对矩形墙体的固定。
73.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