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9964发布日期:2023-03-04 02:11阅读:79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工程中,常会使用到吊篮进行作业,吊篮是一种能够替代传统脚手架,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缓冲装置则是对发生碰撞后的吊篮进行缓冲,以此来保证吊篮上的施工人员的安全,避免施工人员因碰撞后的冲击力过大发生坠落。
3.根据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4995840u的一种建筑施工用吊篮缓冲装置,包括底板和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位于底板的上方,所述安装板的底部固定有两个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之间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上滑动套接有两个滑套,两个所述滑套的相向面皆固定有减震弹簧。本发明安装板在下降的惯性和自重下带动连接板下移使滑杆下移,滑杆带动滑套下移使其挤压两个连杆,两个连杆在两个滑套挤压的作用下使两个滑套在滑杆上做相向滑动运动,从而挤压减震弹簧缓解底板突然着地对安装板产生的冲击力,从而减少了安装板上安装的吊篮突然着地而受到的冲击力,可为安装板上安装的吊篮提供一个缓冲力,避免吊篮上的作业人员和作业设备受到较大的冲击力而受到伤害。
4.上述缓冲装置存在以下不足:上述缓冲装置不具备在发生碰撞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功能,若在强烈的气流的扰动情况下,吊篮与墙体发生碰撞后,吊篮会产生较大的震动,吊篮不能有效的保护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人员容易因剧烈的碰撞而从吊篮上坠落或是磕碰在吊篮上,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一定的威胁,具有安全隐患。
5.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很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防磕碰,保护效果好的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从而达到能够保护施工人员,避免施工人员因碰撞而磕碰受伤或是坠落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6.为了克服目前的缓冲装置不具备在发生碰撞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功能,吊篮与墙体发生碰撞后,容易导致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胁,具有安全隐患的缺点,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能够防磕碰,保护效果好的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
7.技术方案是: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包括有吊篮、前防护架、后防护架和吊环,吊篮的一侧连接有前防护架,吊篮的另一侧连接有后防护架,吊篮的顶部两侧均连接有吊环,还包括有防护机构,前防护架上设有用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防护机构。
8.进一步地,防护机构包括有防护板和第一弹簧,前防护架远离减震器的一侧滑动式连接有用于挡住施工人员的防护板,防护板由橡胶制成,防护板与前防护架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
9.进一步地,还包括有用于缓冲发生碰撞后的冲击力的缓冲机构,缓冲机构包括有减震器和接触板,前防护架远离吊篮的一侧安装有两个减震器,两个减震器远离前防护架的一侧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接触板。
10.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卡住机构,卡住机构包括有推动架、卡架和第二弹簧,吊篮的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用于卡住防护板的卡架,两个卡架均抵住防护板,卡架与吊篮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接触板靠近减震器的一侧上部连接有两个用于推动卡架的推动架,推动架向靠近卡架的方向移动后会与卡架接触。
11.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充气机构,充气机构包括有气筒、充气架、气囊和充气管,前防护板远离减震器的一侧均连接有两个气筒,吊篮顶部的两侧均连接有充气架,充气架与气筒滑动配合,防护板远离前防护板的一侧连接有用于膨胀后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的气囊,气囊与气筒之间连通有用于给气囊进行充气的充气管。
12.进一步地,还包括有触地机构,触地机构包括有缓冲架和减震弹簧,吊篮的下部滑动式连接有两个用于与地面接触的缓冲架,缓冲架与吊篮之间连接有用于减缓缓冲架着地后的冲击力的减震弹簧。
13.进一步地,还包括有垫住机构,垫住机构包括有防护垫和海绵板,吊篮的内底部连接有用于垫住施工人员和工具的防护垫,后防护架靠近前防护架的一侧连接有海绵板。
14.进一步地,减震器通过螺栓安装在前防护架上。
15.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防护板和前防护架相互配合能够挡住施工人员,以此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坠落或是磕碰到墙体和前防护架的边角,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
16.2、通过减震器和接触板来减缓本装置碰撞墙体厚的冲击力,再通过第一弹簧复位的作用,能够使本装置碰撞墙体后自动将防护板向上升起,以此能够在受到碰撞后立马升起防护板对施工人员进行保护,保护效果好。
17.3、通过防护板向上升起后让气囊会进行膨胀,以此当施工人员向前倾倒后,膨胀的气囊会进一步对施工人员进行缓冲保护,保证了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18.4、通过在缓冲架和减震弹簧的配合,本装置着地后的冲击力能够被缓冲,避免着地后的冲击力造成吊篮上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或是设备受到巨大振动,保护了施工人员。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缓冲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剖面视图。
24.图6为本发明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局部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卡住机构的爆炸视图。
27.图9为本发明卡住机构和防护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本发明充气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充气机构的剖面视图。
30.图12为本发明触地机构和垫住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触地机构的爆炸视图。
32.附图标号:1_吊篮,2_前防护架,3_后防护架,4_吊环,5_缓冲机构,51_减震器,52_接触板,6_防护机构,61_防护板,63_第一弹簧,7_卡住机构,71_推动架,72_卡架,73_第二弹簧,8_充气机构,81_气筒,82_充气架,83_气囊,84_充气管,9_触地机构,91_缓冲架,92_减震弹簧,10_垫住机构,101_防护垫,102_海绵板。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地进行说明。
34.实施例1一种建筑工程用可对施工人员碰撞缓冲的吊篮,请查看图1-9,包括有吊篮1、前防护架2、后防护架3、吊环4和防护机构6,吊篮1的前侧栓接有前防护架2,吊篮1的后侧栓接有后防护架3,吊篮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栓接有吊环4,前防护架2上设有防护机构6。
35.请查看图1、图4和图5,防护机构6包括有防护板61和第一弹簧63,前防护架2的后侧滑动式连接有防护板61,防护板61由橡胶制成,防护板61与前防护架2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63。
36.起初,防护板61处于升起状态,防护板61能够配合前防护架2挡住施工人员,以此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坠落或是磕碰到墙体和前防护架2的边角,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安全性高。
37.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请查看图1和图3,还包括有缓冲机构5,缓冲机构5包括有减震器51和接触板52,前防护架2的前侧安装有两个减震器51,两个减震器51的前侧之间均滑动式连接有接触板52,减震器51通过螺栓安装在前防护架2上,方便对减震器51和减震器51上的接触板52进行拆装和更换。
38.请查看图1、图6、图7、图8和图9,还包括有卡住机构7,卡住机构7包括有推动架71、卡架72和第二弹簧73,吊篮1的左右两侧均滑动式连接有卡架72,两个卡架72均抵住防护板61,卡架72与吊篮1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73,接触板52的后侧上部连接有两个推动架71,推动架71向靠近卡架72的方向移动后会与卡架72接触。
39.起初,卡架72将防护板61抵住,让防护板61处于收起状态,使第一弹簧63持续处于拉伸状态,在使用本装置时,将接触板52朝向墙体进行使用,若使用的过程中因其它因素导致吊篮1摇晃,使吊篮1撞击墙面后,接触板52会最先与墙体接触,接着接触板52会被向后推动,减震器51会减少碰撞后产生的冲击力,同时接触板52会带动推动架71向后移动,推动架71向后移动与卡架72接触后会将卡架72向后推动,第二弹簧73进行拉伸,随之卡架72不再抵住防护板61,从而第一弹簧63进行复位并带动防护板61向上移动升起,同时吊篮1碰撞后施工人员因惯性向前倾倒后,防护板61能够配合前防护架2挡住施工人员,以此能够避免施工人员坠落或是磕碰到墙体和前防护架2的边角,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的效果,待本装置恢复平衡,接触板52与墙体脱离后,减震器51会带动接触板52和推动架71向前移动复位,推动架
71向前移动复位后不再推动卡架72,从而第二弹簧73进行复位并带动卡架72向前移动复位,然后将卡架72向后拉动,第二弹簧73进行拉伸,再将防护板61向下拉动收起,第一弹簧63进行拉伸,最后松开卡架72,使卡架72向前移动复位将防护板61抵住即可,以此能使用本装置。
40.实施例3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请查看图1、图10和图11,还包括有充气机构8,充气机构8包括有气筒81、充气架82、气囊83和充气管84,前防护板61的后侧均栓接有两个气筒81,吊篮1顶部的左右两侧均栓接有充气架82,充气架82与气筒81滑动配合,防护板61的后侧连接有气囊83,气囊83与气筒81之间连通有充气管84。
41.请查看图1和图12,还包括有垫住机构10,垫住机构10包括有防护垫101和海绵板102,吊篮1的内底部连接有防护垫101,后防护架3的前侧连接有海绵板102。
42.当防护板61向上移动后会带动气筒81、气囊83和充气管84向上移动后,气筒81向上移动后会使得充气架82将气筒81内的气体通过充气管84推入气囊83内,从而气囊83会进行膨胀,以此当施工人员向前倾倒后,膨胀的气囊83会进一步对施工人员进行缓冲保护,当防护板61向下移动后会带动气筒81、气囊83和充气管84向下移动后,气筒81向下移动后会使得充气架82将气囊83内的气体通过充气管84抽回气囊83内,从而气囊83会进行泄气,当施工人员向后倾倒或是摔倒后,海绵板102和防护垫101也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缓冲保护,避免磕碰。
43.实施例4在实施例3的基础之上,请查看图1、图12和图13,还包括有触地机构9,触地机构9包括有缓冲架91和减震弹簧92,吊篮1的下部前后对称式滑动式连接有缓冲架91,缓冲架91与吊篮1之间连接有减震弹簧92。
44.当本装置向下着地后,缓冲架91会最先与地面接触并向上移动,使减震弹簧92进行压缩,减震弹簧92会对本装置着地后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避免造成吊篮1上的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或是设备受到巨大振动,保护了施工人员和施工工具,当本装置被向上吊起后,减震弹簧92会带动缓冲架91向下移动复位。
45.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变化,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