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64351发布日期:2023-07-05 12:4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一种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结构加固,具体涉及一种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


背景技术:

1、在传统与现代建筑物、构筑物中,由制作误差、安装工艺需求等原因导致不同构件间的缝隙频繁出现。以传统的木质结构建筑为例,梁柱节点上往往存在顶壁、侧壁缝隙,带缝工作已成为结构构件的常见工作状态,在漫长的服役周期中,自重、地震荷载等,会增大缝隙;环境因素对于材料的影响,同样会造成梁柱节点的缝隙增大。如若缝隙较大则会导致构件的连接松动,在地震过程中导致构件的水平摆动甚至扭转,对建筑抗震是极为不利的。

2、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纵缝嵌塞装置,包括:第一面板,第一面板上设有多个导向座;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相对设置;绞线,绕设在导向座上,绞线的第一端连接有绞线端座,绞线端座与第二面板固定连接,绞线的第二端伸出第二面板与第一面板之间的空间且连接有紧固装置,紧固装置能够收紧及释放绞线;弹性组件,设置有四组,弹性组件设置在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之间且分别靠近第二面板的边角,且弹性组件的第一端与第一面板固定连接,弹性组件的第二端与第二面板固定连接;气柱,设有两组,一组气柱的连线与另一组气柱的连线相交成十字,每组气柱包括两个气柱,第一面板上对应每个气柱设有一个气道及与气道的第一端连通的气槽,气柱为第一端设有开口、第二端封闭的弹性中空柱体,第一面板上环绕气槽设有第一限位槽,气柱的第一端嵌在第一限位槽中且开口与气槽相对,气柱的第二端与第二面板抵接,气道的第二端设有气嘴,气嘴连接有气压表。

3、上述现有技术能够实现缝隙嵌塞的功能,然而,在地震发生过程中,缝隙会随着地震持续发生无规律地反复张合,导致缝隙的尺寸在地震过程中将产生变化,原本嵌塞牢固的缝隙嵌塞装置极有可能因为缝隙张大而脱落,导致失去缝隙嵌塞效果,更无法防止梁柱节点脱出


技术实现思路

1、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缝隙嵌塞装置在存在缝隙的节点发生振动时容易从缝隙中脱落,无法防止梁柱节点脱出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随着缝隙的张合自主调节自身的开合度的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其能够避免嵌塞装置从缝隙中滑脱,进而防止梁柱节点脱出。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对设置,且相对面上均形成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沿其深度方向依次形成有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

3、阻尼器,其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适于提供沿其长度方向的阻力;

4、第一滑块,其适于在第一侧板的第二槽段内滑动,阻尼器的第一端穿过容纳凹槽的第一槽段与第一滑块相铰接,第一滑块的面积大于第一槽段的面积,阻尼器与第一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一摩擦结构,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第二摩擦结构;

5、第二滑块,其适于在第二侧板的第二槽段内滑动,阻尼器的第二端穿过第二侧板的第一槽段与第二滑块相铰接,第二滑块的面积大于第一槽段的面积,阻尼器与第二滑块之间设置有第三摩擦结构,第二滑块与第二侧板之间设置有第四摩擦结构;

6、发射器,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上;

7、接收器,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另一上,并与发射器相对设置,适于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

8、第一阻脱板,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第一阻脱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

9、第二阻脱板,其固定设置在第二侧板远离第一侧板的一侧,第二阻脱板远离第二侧板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防滑凸起。

10、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包括第一基板和于第一基板远离阻尼器的一侧与第一基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一摩擦板,容纳凹槽形成在第一基板和第一摩擦板之间;和/或,

11、第二侧板包括第二基板和于第二基板远离阻尼器的一侧与第二基板可拆卸连接的第二摩擦板,容纳凹槽形成在第二基板和第二摩擦板之间。

12、进一步地,第二摩擦结构包括涂覆在第一摩擦板上的摩擦抗滑材料;和/或,

13、第四摩擦结构包括涂覆在第二摩擦板上的摩擦抗滑材料。

14、进一步地,第一摩擦结构包括:

15、第一摩擦球,其形成在阻尼器的第一端;

16、第一球铰碗,其形成在第一滑块接近阻尼器的一侧,第一摩擦球限位于第一球铰碗内;和/或,

17、第三摩擦结构包括:

18、第二摩擦球,其形成在阻尼器的第二端;

19、第二球铰碗,其形成在第二滑块接近阻尼器的一侧,第二摩擦球限位于第二球铰碗内。

20、进一步地,阻尼器包括:

21、第一节杆,其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导向槽;

22、第二节杆,其可滑动地穿设在导向槽内;

23、第五摩擦结构,其形成在导向槽内并夹设在第一节杆与第二节杆之间;

24、弹簧,其位于导向槽内且两端分别与第一节杆和第二节杆)相抵。

25、进一步地,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弹性自复位机构。

26、进一步地,弹性自复位机构包括:

27、至少一组第一张紧机构,每组第一张紧机构包括对称地分布在第一侧板的第一端上的两个第一张紧机构,第一侧板内形成有与第一张紧机构数量相应的第一合金丝孔,第一合金丝孔的第一端位于第一侧板接近第二侧板的一侧,并设置在第一侧板的第二端处,第一合金丝孔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一张紧机构处;

28、至少两根第一形状记忆合金丝,每根第一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第一端与第二侧板固定连接,第一形状记忆合金丝穿过一个第一合金丝孔且第二端与第一张紧机构相连;

29、至少一组第二张紧机构,每组第二张紧机构包括对称地分布在第二侧板的第一端上的两个第二张紧机构,第二侧板上形成有与第二张紧机构数量相应的第二合金丝孔,第二合金丝孔的第一端位于第二侧板接近阻尼器的一侧,并设置在接近第二侧板的第二端处,第二合金丝孔的第二端延伸至第二张紧机构处;

30、至少两根第二形状记忆合金丝,每根第二形状记忆合金丝的第一端与第一侧板固定连接,第二形状记忆合金丝穿过一个第二合金丝孔且第二端与第二张紧机构连接。

31、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的第一端处形成有沿其厚度方向延伸的限位孔,第一张紧机构包括:

32、绕线柱,其可转动地穿设在限位孔处,第一形状记忆合金丝绕设在绕线柱上;

33、涡轮,其固定式套设在绕线柱上;

34、涡杆,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一侧板上,并与涡轮相啮合,涡杆上形成有手柄;

35、第二张紧机构包括:

36、绕线柱,其可转动地穿设在限位孔处,第二形状记忆合金丝绕设在绕线柱上;

37、涡轮,其套设在绕线柱上;

38、涡杆,其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侧板上,并与涡轮相啮合,涡杆上形成有手柄。

39、进一步地,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均形成有第一合金丝孔和第二合金丝孔。

40、进一步地,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还包括:

41、发射器,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其中之一上;

42、接收器,其固定设置在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中的另一上,并与发射器相对设置,适于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

43、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44、本发明的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主要包括第一侧板、第二侧板、阻尼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第一阻脱板和第二阻脱板。操作者能够调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相互正对,调整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使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第二槽段内的位置尽量居中,同时调节阻尼器,使阻尼器的延伸方向与其脱出方向之间呈锐角。接着根据缝隙的宽度调整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使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的总厚度稍小于缝隙的总宽度,此时阻尼器因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距离调整而处于压缩状态。再将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嵌入到缝隙中,放松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阻尼器能够通过自身弹性恢复力伸出,以使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分别与缝隙的侧壁紧密贴合。

45、因此,本实施例的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在嵌入缝隙时处于压缩状态,当存在缝隙的节点发生振动时,其能够利用自身弹性恢复力随着缝隙的张合调节自身的开合度,从而避免缝隙嵌塞装置与缝隙的侧壁之间产生空隙,导致缝隙嵌塞装置滑脱。

46、另外,第一阻脱板和第二阻脱板的防滑凸起能够与缝隙的侧壁紧密配合,从而防止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从梁柱节点中脱出,且能够增加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对具有凹凸缝隙侧壁面的适用性。在此基础上,当节点处发生位形变化时,阻尼器能够受到外力作用而发生伸缩,从而提供沿阻尼器长度方向的阻力,阻止缝隙增大或缩小。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随之发生相对运动,以使得阻尼器能够相对于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发生转动,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板发生相对运动,第二滑块相对于第二侧板发生相对运动。因此,第一摩擦结构、第二摩擦结构、第三摩擦结构和第四摩擦结构均能够产生节点脱出方向的阻力,由此增大梁柱节点的抗冲击性能,防止缝隙的不同侧壁之间发生窜动,并起到防止节点脱出的效果。

47、在此基础上,由于阻尼器的延伸方向被设置成与其脱出方向之间呈锐角,这使得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可以在嵌塞就位后提供一种与梁脱出方向相反的初始荷载,同时,当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受到沿脱出方向的外力时,阻尼器的倾斜程度减小,阻尼器受到压缩,进而提供沿阻止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脱出的阻力,由此防止节点脱出。进一步地,当阻尼器受到压缩时,其与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之间的压力增大,阻尼器与第一摩擦结构和第二摩擦结构之间的压力、第一滑块与第一侧板之间的压力、第二滑块与第二侧板之间的压力也随之增大,第一摩擦结构、第二摩擦结构、第三摩擦结构和第四摩擦结构能够产生的阻力也随之增加,这进一步提升了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的抗震效果和防脱效果。

48、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单阻尼缝隙嵌塞装置能够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缝隙嵌塞装置在存在缝隙的节点发生振动时容易从缝隙中脱落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随着缝隙的张合自主调节自身的开合度的缝隙嵌塞装置,其能够避免缝隙嵌塞装置防脱,进而借助自身的阻尼力防止梁柱节点脱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