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站顶板的盾口挡墙的悬挂式脚手架及其拐弯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319582发布日期:2023-12-08 15:21阅读:69来源:国知局
地铁站顶板的盾口挡墙的悬挂式脚手架及其拐弯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地铁站地下室结构施工,具体讲是一种对地铁站地下室结构顶板的盾口挡墙进行墙面处理施工用的悬挂式脚手架以及利用该脚手架在前后两堵盾口挡墙之间拐弯的方法。


背景技术:

1、地铁车站施工时,其地下室结构的顶板前期不能封闭,必须预留出矩形的盾口,供后期开挖地铁隧道出土及挖掘完工后盾构机吊装撤离用,当然,车站及隧道后期施工时的各种材料也需经该盾口进出。为防止跌落,会在盾口周围设置一圈四堵盾口挡墙;且为尽早恢复交通,会在地下室结构顶板的主体浇注后在该顶板上尽快回填覆土,这样,上述回填的土体会对盾口处的一圈盾口挡墙产生较大的土压力;为支承该土压力,该盾口挡墙需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

2、而该盾口挡墙浇注并拆掉该墙体内外模板后,还需要对盾口挡墙的内表面进行各项墙面处理,如切割掉墙内侧的对拉螺栓,用砂灰抹平各对拉螺栓孔,或者对墙体渗漏水的部位填补堵漏材料,再或是对混凝土墙表面的蜂窝麻面等缺陷用砂灰修补,或者张贴涂刷宣传警示标记标语等。

3、为便于对盾口挡墙内表面做墙面处理,我司专门设计了一种悬挂式脚手架(见专利号为2021204625163的方案)。施工时,利用吊机将该脚手架吊运下放至盾口并使之钩挂住一堵盾口挡墙,然后两人一组,一个操作工由梯子翻过挡墙爬入脚手架,进行切割对拉螺栓、砂浆抹平等墙面作业,而另一个辅助工则向脚手架内递送材料,并负责在盾口外的顶板上牵引拉拽脚手架,实现脚手架沿该堵盾口挡墙滑移;当一圈四堵盾口挡墙的四个内墙面全部处理完工后,操作工经梯子爬出,再由吊机将脚手架吊离盾口。

4、但上述悬挂式脚手架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个较大的短板。该矩形盾口存在四个拐角,每当辅助工拖拽该脚手架到达一个拐角后,就需要操作工爬出脚手架,再由吊机将该脚手架从前一堵盾口挡墙吊起、并继续吊运使之越过拐角,转向再下放,使该脚手架钩挂住后一堵盾口挡墙,待脚手架钩挂稳固后,操作工再爬入。也就是说,每过一次拐角,就需要操作工爬进爬出一次,还需要吊机起吊下放一次。这样,不仅使工人操作繁琐,高空攀爬频繁,还将一台吊机绑定在该脚手架上,导致盾口墙面处理期间,吊机只能候在盾口处等待将脚手架吊过拐角,而无法长期离开盾口挪作他用,这就降低了吊机的周转利用率,换句话说,就是要为盾口墙面处理专门配备一台吊机,其租赁台班费高,经济效益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依赖吊机起吊、也无需操作工爬进爬出就能在前后两堵盾口挡墙之间拐弯的地铁站顶板的盾口挡墙的悬挂式脚手架。

2、本发明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地铁站顶板的盾口挡墙的悬挂式脚手架,它包括矩形的吊篮,吊篮四个侧面均设有多根纵向主筋;该脚手架还包括多根勾筋和与勾筋一一对应的多个连接件;每根纵向主筋顶端设有带内螺纹的下盲孔;每根勾筋底端设有带内螺纹的上盲孔;每个连接件包括用于与对应勾筋上盲孔旋合的上螺杆、用于与对应纵向主筋下盲孔旋合的下螺杆和居中的六棱柱,上述两个螺杆的外螺纹互相反向;全部勾筋分为钩挂住前一堵盾口挡墙的第一勾筋和用于钩挂后一堵盾口挡墙的第二勾筋,第一勾筋经对应连接件与吊篮第一贴墙侧面的纵向主筋连接,第二勾筋能经对应连接件与吊篮下一贴墙侧面的每根纵向主筋连接;

3、每根勾筋的外竖段、中横断和内竖段均经一个主轴承设有一个主滚轮,主轴承内环与外竖段、中横断或内竖段同心且固定,主轴承外环与主滚轮固定;

4、每根纵向主筋设有用于警示与对应勾筋连接牢固度的报警装置。

5、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不依赖吊机起吊、也无需操作工爬进爬出的利用悬挂式脚手架在前一堵盾口挡墙和后一堵盾口挡墙之间拐弯的方法。

6、本发明的一种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悬挂式脚手架在前一堵盾口挡墙和后一堵盾口挡墙之间拐弯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7、初始状态下,吊篮第一贴墙侧面的每根纵向主筋均连接有第一勾筋,全部第一勾筋与前一堵盾口挡墙钩挂,操作工在吊篮内作业,辅助工在盾口外的顶板上经拉索牵引吊篮沿前一堵盾口挡墙前进;

8、当吊篮到达拐角时,吊篮下一贴墙侧面靠近后一堵盾口挡墙;

9、操作工手持一根第二勾筋勾住后一堵盾口挡墙,再将一个连接件的上螺杆初拧入该第二勾筋的上盲孔并将该连接件下螺杆初拧入下一贴墙侧面上对应的纵向主筋的下盲孔,接着继续旋拧该连接件的六棱柱,使上述第二勾筋、连接件和纵向主筋不断绷紧,最后用内六角扳手彻底旋紧六棱柱,直至触发该纵向主筋的牢固度报警装置,此时,该根第二勾筋与后一堵盾口挡墙钩挂牢固;

10、重复上述步骤,直至下一贴墙侧面的全部纵向主筋均经对应第二勾筋与后一堵盾口挡墙钩挂牢固;

11、用内六角扳手旋松第一贴墙侧面每根纵向主筋的连接件六棱柱,使得该连接件与下方的纵向主筋和上方的第一勾筋完全脱离,再取走松脱后仍然挂在前一堵盾口挡墙上的全部第一勾筋,以备钩挂再后一堵盾口挡墙时使用;

12、辅助工站在盾口外顶板上,继续拖拽吊篮,使其沿后一堵盾口挡墙滑移,而操作工则继续呆在吊篮内,对后一堵盾口挡墙内表面进行墙面处理。

13、采用以上结构的地铁站顶板的盾口挡墙的悬挂式脚手架及利用该脚手架拐弯的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优点和技术效果。

14、首先,本技术的最大特点和优势在于,完全脱离吊机等大型起吊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了无吊装的拐弯过程,即通过操作工在吊篮中旋拧连接第二勾筋去钩挂拉紧下一堵盾口挡墙,并旋松第一勾筋与上一堵盾口挡墙脱离;这样,解放了吊机,只需在施工初期将吊篮吊运至盾口挂好,然后在施工结束时将吊篮从盾口吊离,而中间进行墙面处理的3天左右时间,吊机完全可以周转派发到其它工地另作他用,因此明显提升了吊机的周转利用率,节省了台班费,提升了经济性;而且,整个拐弯过程中操作工一直居于吊篮内,无需像现有技术一样爬进爬出,明显降低了高空攀爬的频率。

15、本技术创新性让操作工呆在吊篮中,解决了拐弯问题;且利用反向螺纹的双头螺杆,同向拉紧对应的勾筋和纵向主筋,确保拉结钩挂牢固、承重可靠;先拉挂第二勾筋再拆掉第一勾筋,确保服役的勾筋数目始终满足承重需求,保障其安全性;况且,本技术还存在一大亮点,即现有技术的滚轮是依靠轮架偏心安装在挂架上的,但本技术专门将滚轮利用同心轴承设置在勾筋各个筋段上,这样,最大幅度减小了勾筋与墙体的间隙,使勾筋的外竖段和内竖段尽可能贴近墙面,这样才使得勾筋挂的更紧,连接件旋拧时勾筋才能承担更大的扭矩,勾筋旋拧时抖动小,更容易持力,更容易旋紧,进而确保纵向主筋、连接件和勾筋的连接牢固度,为整个拐弯方案提供了结构保障和安全前提。

16、所述的牢固度的报警装置优选为,每根纵向主筋的下盲孔孔底设有压力传感器,该纵向主筋外侧设有信号灯,同一根纵向主筋的信号灯与压力传感器经信号线连接;当下螺杆与下盲孔的旋合深度满足安全需求时下螺杆底端按压抵靠压力传感器,促发信号灯亮。

17、相应的,拐弯时,用内六角扳手旋紧连接件六棱柱以连接勾筋和对应纵向主筋时,当对应纵向主筋的信号灯亮,则停止该六棱柱的旋拧过程。

18、上述报警装置设计合理,只需将连接筋螺纹旋拧至足够深度,就能触碰到压力传感器,从而点亮信号灯;因此,上述优选方案非常直观的体现了勾筋与吊篮旋拧的牢固度,易于人们观察。

19、作为进一步优选,吊篮设有主控制器和报警器,每个信号灯均与主控制器信号连接,主控制器与报警器信号连接;吊篮每个侧面的纵向主筋为n根,当亮起的信号灯数目少于n时,报警器报警。

20、相应的,当吊篮沿着任意一堵盾口挡墙滑移时,若报警器报警,则停止滑移,检查正在与该堵盾口挡墙钩挂的全部勾筋,发现松弛的连接件后将其六棱柱重新旋紧,直至对应信号灯亮起;当吊篮在前后两堵盾口挡墙之间拐弯时,若警报器报警,则立即停止拧松连接件的六棱柱的过程,旋拧各根仍然钩挂服役的勾筋所对应的六棱柱,直至信号灯亮起的数目大于等于n。

21、上述进一步优选的方案,起到了监控的效果,有效杜绝了两类安全隐患,其一是沿某堵盾口挡墙滑移时,万一出现了小概率事件,连墙件六棱柱被意外摩擦旋松时,该连接件对应的报警灯会熄灭,导致亮灯数不足,触发报警,提示操作工及时拧紧灭灯的连接件;其二是工人更换勾筋拐弯时,正常状况是安全的,但不排除个别工人误操作,先拆掉了第一勾筋再安装第二勾筋,所以,一旦发现承重的勾筋总数目不足,就好触发报警,提示工人赶紧将旋松的第一勾筋重新旋紧,按正确步骤先旋紧第二勾筋,杜绝误操作。况且,上述方案切实加强了安全性,消除了人们的后顾之忧;克服了常规设计思路中不敢将勾筋设置为可拆式,怕钩挂不牢固、怕高空掉落的技术偏见;实现了无需起吊就能拐弯的技术突破。

22、吊篮结构优选为,吊篮四角设有四根方钢立柱,吊篮每个侧面设有多道横向角钢,每根横向角钢两端与两根方钢立柱焊接;每根横向角钢的横板设有过孔,每根纵向主筋穿过对应横向角钢横板的过孔并与该过孔孔壁点焊,且每根纵向主筋还与所穿过的横向角钢的竖板焊接;这样,能确保纵向主筋和各个横向角钢之间装配方便、连接牢固,尤其与横向角钢的竖板形成了足够的焊缝长度,进一步提升了吊篮整体与对应墙体钩挂的牢固度,进一步提升了施工的安全等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