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后浇带封闭施工辅助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单侧模板加固装置。
背景技术:
1、后浇带封闭施工存在于施项目中,且项目在进行后浇带施工时都会遇到地下室外侧肥槽回填已完成但后浇带未达到设计要求无法封闭,这就造成了需要后浇带内侧单侧支模加固的情况。
2、现有后浇带施工过程中,采用钢管、模板、螺杆进行后浇带施工。该施工工艺中,螺杆需焊接在墙体钢筋上,此做法会大大影响墙体钢筋性能,且斜向钢管支撑模板固定,涨模概率非常大,不适合用于结构变化复杂、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建筑中。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侧模板加固装置。
2、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单侧模板加固装置,其包括:螺杆、螺母、蝴蝶型卡、槽钢、方钢、套筒和钢筋;所述螺杆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螺母安装在所述螺杆的第一端部;所述蝴蝶型卡套装在所述螺杆上,蝴蝶型卡的外侧与所述螺母抵接;所述槽钢设置在所述蝴蝶型卡的内侧;所述方案设置在所述槽钢的内侧;所述套筒的第一端部设置螺纹结构,所述套筒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螺杆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钢筋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套筒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钢筋的第二端部预埋在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内;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模板安装在所述方钢和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之间。
3、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支架,所述套筒与所述定位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埋设在已有建筑结构墙体内。
4、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支架包括竖向钢筋和水平钢筋,所述水平钢筋与所述竖向钢筋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水平钢筋和所述竖向钢筋垂直连接所构成的直角位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将套筒固定在上述直角位置,能够同时利用水平钢筋和竖向钢筋进行卡位,能够更好的避免套筒发生移位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套筒包括套筒本体和承插母头,所述套筒本体的内部设有内螺纹结构,所述承插母头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的第一端部,所述承插母头的直径由套筒本体的第一端部向内逐渐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螺杆的第二端部能够比较容易地插入套筒的承插母头直径比较大的开口部位,并顺利与内螺纹结构连接。
6、本实用新型如上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进一步地,所述螺杆包括螺杆本体和承插公头,承插公头设置在所述螺杆本体的第二端部,所述承插公头的直径由承插公头的端部向内逐渐减小。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能够使螺杆更加容易地插入套筒,并顺利与内螺纹结构连接。
7、由于套筒和钢筋独立设置在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内,不会对墙体原有钢筋造成影响,保证了墙体钢筋的原有性能。上述过程整体操作较为简单,施工效率高、模板加固施工安全性高且节能环保(除套筒和钢筋外均可回收利用),可满足后浇带单侧模板加固施工,可实现后浇带浇筑完成面平整,避免二次墙面修补。
1.一种单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螺杆(1)、螺母(2)、蝴蝶型卡(3)、槽钢(4)、方钢(9)、套筒(5)和钢筋(6);所述螺杆(1)的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均设有螺纹结构;所述螺母(2)安装在所述螺杆(1)的第一端部;所述蝴蝶型卡(3)套装在所述螺杆(1)上,蝴蝶型卡(3)的外侧与所述螺母(2)抵接;所述槽钢(4)设置在所述蝴蝶型卡(3)的内侧;所述方钢设置在所述槽钢(4)的内侧;所述套筒(5)的第一端部设置螺纹结构,所述套筒(5)的第一端部与所述螺杆(1)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钢筋(6)的第一端部与所述套筒(5)的第二端部连接,所述钢筋(6)的第二端部预埋在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7)内;用于后浇带施工的模板(8)安装在所述方钢(9)和已有的建筑结构墙体(7)之间;还包括定位支架(10),所述套筒(5)与所述定位支架(10)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支架(10)埋设在已有建筑结构墙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支架(10)包括竖向钢筋(6)和水平钢筋(6),所述水平钢筋(6)与所述竖向钢筋(6)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套筒(5)固定在所述水平钢筋(6)和所述竖向钢筋(6)垂直连接所构成的直角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5)包括套筒本体(501)和承插母头(503),所述套筒本体(501)的内部设有内螺纹结构(502),所述承插母头(503)设置在所述套筒本体(501)的第一端部,所述承插母头(503)的直径由套筒本体(501)的第一端部向内逐渐减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侧模板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1)包括螺杆本体(101)和承插公头(103),承插公头(103)设置在所述螺杆本体(101)的第二端部,所述承插公头(103)的直径由承插公头(103)的端部向内逐渐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