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141824发布日期:2024-02-26 16:54阅读: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钢结构耗能减震,尤其涉及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


背景技术:

1、建筑结构在外界激励中获得能量输入进而产生响应,并将输入的能量通过某种损耗进行平衡,以保证结构处于正常使用的状态。在地震作用下,仅依靠结构本身的阻尼力去消耗输入的能量并不完全可靠,特别是在中震、大震作用情况下。随着耗能减震技术的不断提高,利用非结构构件为结构提供附加阻尼成为一种成熟技术方案。

2、结构的耗能减震技术利用结构添加部分元件的方式设置成耗能装置,通过耗能装置的滞回变形来耗散地震或其他荷载等输入结构中的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振动反应,避免主体结构产生破坏甚至倒塌,达到减震控制的目的。

3、传统的耗能减震装置依靠主体结构层间位移或层间位移角的大小进行相应的耗能,与主体结构的变形相关性较大,在中震、大震作用下并不能为主体结构提供足够的滞回变形从而实现保护主体结构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为主体结构提供附加刚度,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或层间位移角较小时,实现放大位移的效果,实现建筑结构消能减震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

3、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包括钢框架柱、传力杆、l型连杆、钢框架梁、摩擦板和t型钢板,钢框架柱与钢框架梁固接组成一榀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柱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钢框架柱翼缘上开设螺栓孔,传力杆一端与钢框架柱翼缘螺栓连接,传力杆平行于钢框架梁,且设置在钢框架梁的上方,l型连杆包括焊接而成的长板和短板,传力杆另一端与两块l型连杆的长板顶端转动连接,两l型连杆的短板相向设置,长板上开设有限位孔,钢框架梁的腹板上开设有腹板连接孔,腹板连接孔位于传力杆与l型连杆连接孔的圆心垂直向下的延长线上,腹板连接孔处设置套管,两块长板通过套管连接在钢框架梁两侧,短板中心处开设有短板连接孔,t型钢板包括呈t型分布的翼缘板和腹板,翼缘板与外挂墙板上预埋的螺栓连接,腹板上沿框架层间位移移动方向开设有两个腰型孔,两个短板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腹板的两个腰型孔处,两个短板与t型钢板的腹板之间设置摩擦板。

4、所述的钢框架柱与钢框架梁为h型钢。

5、所述的套管的长度为钢框架梁的翼缘宽度。

6、所述的传力杆的主体为工字钢梁,工字钢梁一端设置端板,通过端板与钢框架柱翼缘螺栓连接,工字钢梁另一端设置耳板,耳板上开设有耳板连接孔。

7、所述的l型连杆的长板顶部开设有长板连接孔,长板连接孔与耳板连接孔通过轴转接。

8、所述的l型连杆的长板连接孔圆心与限位孔圆心之间的距离和短板连接孔圆心与限位孔圆心之间的距离比为:μ,其中μ>1,则传力杆水平行程与l型连杆的短板水平行程比例为:μ,其中μ>1。

9、所述的t型钢板上在翼缘板和腹板之间设置肋板。

10、所述的钢框架梁与两侧的l型连杆通过高强螺栓穿过限位孔和套管紧固。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杠杆原理将建筑结构层间产生的相对较小的位移根据需要放大,通过限制放大以后的位移,充分发挥摩擦阻尼器的滞回性能,达到更理想的耗能效果,可以通过调整l型连杆上各孔之间的距离来调整位移放大的倍数,达到调节耗能效果的目的,本装置的耗能放大倍数及耗能效果可根据建筑结构或建筑构件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构件简单,零件较少,制作和安装过程方便,能有效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具有广阔的推广市场和应用前景。



技术特征:

1.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框架柱(1)、传力杆(2)、l型连杆(3)、钢框架梁(4)、摩擦板(6)和t型钢板(7),钢框架柱(1)与钢框架梁(4)固接组成一榀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柱(1)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钢框架柱(1)翼缘上开设螺栓孔,传力杆(2)一端与钢框架柱(1)翼缘螺栓连接,传力杆(2)平行于钢框架梁(4),且设置在钢框架梁(4)的上方,l型连杆(3)包括焊接而成的长板(3-1)和短板(3-2),传力杆(2)另一端与两块l型连杆(3)的长板(3-1)顶端转动连接,两l型连杆(3)的短板(3-2)相向设置,长板(3-1)上开设有限位孔(3-4),钢框架梁(4)的腹板上开设有腹板连接孔,腹板连接孔位于传力杆(2)与l型连杆(3)连接孔的圆心垂直向下的延长线上,腹板连接孔处设置套管(4-1),两块长板(3-1)通过套管(4-1)连接在钢框架梁(4)两侧,短板(3-2)中心处开设有短板连接孔(3-5),t型钢板(7)包括呈t型分布的翼缘板(7-1)和腹板(7-2),翼缘板(7-1)与外挂墙板(5)上预埋的螺栓连接,腹板(7-2)上沿框架层间位移移动方向开设有两个腰型孔(7-4),两个短板(3-2)通过螺栓分别连接在腹板(7-2)的两个腰型孔(7-4)处,两个短板(3-2)与t型钢板(7)的腹板(7-2)之间设置摩擦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框架柱(1)与钢框架梁(4)为h型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套管(4-1)的长度为钢框架梁(4)的翼缘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力杆(2)的主体为工字钢梁(2-2),工字钢梁(2-2)一端设置端板(2-1),通过端板(2-1)与钢框架柱(1)翼缘螺栓连接,工字钢梁(2-2)另一端设置耳板(2-3),耳板(2-3)上开设有耳板连接孔(2-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连杆(3)的长板(3-1)顶部开设有长板连接孔(3-3),长板连接孔(3-3)与耳板连接孔(2-4)通过轴转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型连杆(3)的长板连接孔(3-3)圆心与限位孔(3-4)圆心之间的距离和短板连接孔(3-5)圆心与限位孔(3-4)圆心之间的距离比为1:μ,其中μ>1,则传力杆(2)水平行程与l型连杆(3)的短板(3-2)水平行程比例为1:μ,其中μ>1。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t型钢板(7)上在翼缘板(7-1)和腹板(7-2)之间设置肋板(7-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框架梁(4)与两侧的l型连杆(3)通过高强螺栓穿过限位孔(3-4)和套管(4-1)紧固。


技术总结
一种放大位移型摩擦阻尼器装置,包括钢框架柱、传力杆、L型连杆、钢框架梁、摩擦板和T型钢板,钢框架柱与钢框架梁固接组成一榀钢框架结构,钢框架柱沿高度方向向上延伸,钢框架柱翼缘上开设螺栓孔,传力杆一端与钢框架柱翼缘螺栓连接,传力杆平行于钢框架梁,且设置在钢框架梁的上方,L型连杆包括焊接而成的长板和短板,传力杆另一端与两块L型连杆的长板顶端转动连接,长板上开设有限位孔,本技术通过杠杆原理将建筑结构层间产生的相对较小的位移根据需要放大,通过限制放大以后的位移,充分发挥摩擦阻尼器的滞回性能,达到更理想的耗能效果,可以通过调整L型连杆上各孔之间的距离来调整位移放大的倍数,达到调节耗能效果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董锐,杨海涛,王海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六局(天津)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31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