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997095发布日期:2024-02-09 12:38阅读:18来源:国知局
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结构工程,具体涉及一种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


背景技术:

1、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是关系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课题。摇摆结构体系通常贯穿建筑结构全高,或设置在大部分楼层,摇摆结构体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承载力,通常使用黏滞阻尼器耗散地震能量,实现结构的损伤控制。

2、现有技术中的摇摆结构使用的是常规形式的黏滞阻尼器,如我国专利cn201910144862.4,申请日2019年02月27日,提供了一种阻尼接地型装配式钢板组合调频减震墙,钢板组合墙通过底部连接节点与地面连接,底部连接节点包含了阻尼器,该方案中的阻尼器即采用为常规的黏滞阻尼器。常规形式的黏滞阻尼器的耗能性能较弱,特别是在结构小变形的情况下体现更加明显,另一方面摇摆构件与框架结构的变形模式存在差异,而常规形式的黏滞阻尼器布置不灵活,通常只设置在摇摆构件底部,布置局限性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阻尼结构变形行程大,摇摆结构耗能能力强,具有自复位能力的建筑结构方案。

2、本发明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包括由框架梁和框架柱组成的框架结构,以及摇摆构件,摇摆构件两侧与框架柱之间设有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还包括墙底铰接装置,设置于摇摆构件底部中间,墙底铰接装置上侧与摇摆构件固定连接;铰接基础台座,设置于墙底铰接装置之下,其下侧与基础固定连接,上侧通过转轴与墙底铰接装置铰接;墙角连接装置,固接在摇摆构件底部两侧,墙角连接装置内侧安装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自复位拉索,设置于摇摆构件两侧,自复位拉索上端与摇摆构件连接,下端与基础连接。

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

5、本发明利用墙底铰接装置与铰接基础台座相配合在实现摇摆构件纵向支撑的同时提供给摇摆构件较大的水平变形活动量;肘式黏滞阻尼器设置在摇摆构件与框架柱之间以及摇摆构件与基础之间,同时耗散地震能量;利用自复位拉索将建筑结构变形复位,使建筑结构在震后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到初始位置。

6、作为优选,本发明更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

7、可选的,所述摇摆构件是混凝土摇摆墙或者摇摆钢框架;基础是混凝土地基或钢地梁。

8、优选的,所述铰接基础台座由基础台座连接板和基础台座平板组成,基础台座连接板为正三角形钢板;墙底铰接装置由墙底连接板和墙底平板组成,墙底连接板为倒三角形钢板,正三角形钢板和倒三角形钢板的顶角相叠合并安装所述转轴;基础台座平板与混凝土摇摆墙、墙底平板与混凝土地基通过栓钉固定,或者基础台座平板与摇摆钢框架、墙底平板与钢地梁为焊接固定。此结构一方面利用钢板支撑得到承载力较高的摇摆构件底部纵向支撑,另一方面为摇摆构件的横向变形提供较大的活动空间,充分发挥肘式黏滞阻尼器耗散地震能量的作用。

9、优选的,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和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均是由肘杆一、肘杆二、黏滞阻尼器和转动销轴组成,肘杆一、肘杆二和黏滞阻尼器的轴端共同与转动销轴铰接且三者均能绕转动销轴自由转动。此实施例具体规定了肘式黏滞阻尼器的结构,使黏滞阻尼器变形放大。

10、具体可选的,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其黏滞阻尼器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上部相连,其肘杆一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相连,其肘杆二外端与所述转轴相连。具体可选的,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其黏滞阻尼器外端与基础相连,其肘杆一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相连,其肘杆二外端与所述转轴相连。具体可选的,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其黏滞阻尼器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相连,其肘杆一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上部相连,其肘杆二外端与基础相连。以上三种实施例根据现场情况任选使用,在摇摆结构横向变形时有效的消能减震。



技术特征:

1.一种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包括由框架柱(11)和框架梁(12)组成的框架结构(1),以及摇摆构件(2);摇摆构件(2)两侧与框架柱(11)之间设有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摇摆构件(2)是混凝土摇摆墙或者摇摆钢框架;基础是混凝土地基或钢地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铰接基础台座(6)由基础台座连接板(61)和基础台座平板(62)组成,基础台座连接板(61)为正三角形钢板;墙底铰接装置(5)由墙底连接板(51)和墙底平板(52)组成,墙底连接板(51)为倒三角形钢板,正三角形钢板和倒三角形钢板的顶角相叠合并安装所述转轴(63);基础台座平板(62)与混凝土摇摆墙、墙底平板(52)与混凝土地基通过栓钉(4)固定,或者基础台座平板(62)与摇摆钢框架、墙底平板(52)与钢地梁为焊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自复位拉索(10)上端贯穿摇摆构件(2),或者与摇摆构件(2)下部连接;混凝土摇摆墙中预制有用于穿设所述自复位拉索(10)的孔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3)、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301)的布置方式为上肘式、下肘式和反肘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3)和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301)均是由肘杆一(31)、肘杆二(32)、黏滞阻尼器(33)和转动销轴(34)组成,肘杆一(31)、肘杆二(32)和黏滞阻尼器(33)的轴端共同与转动销轴(34)铰接且三者均能绕转动销轴(34)自由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 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3),其黏滞阻尼器(33)和肘杆一(31)的外端与框架柱(11)相连,其肘杆二(32)外端与摇摆构件(2)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301),其黏滞阻尼器(33)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上部(72)相连,其肘杆一(31)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73)相连,其肘杆二(32)外端与所述转轴(6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301),其黏滞阻尼器(33)外端与基础相连,其肘杆一(31)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73)相连,其肘杆二(32)外端与所述转轴(63)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301),其黏滞阻尼器(33)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下部(73)相连,其肘杆一(31)外端与墙角连接装置上部(72)相连,其肘杆二(32)外端与基础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配置肘式黏滞阻尼器的自复位摇摆结构,摇摆构件两侧与框架柱之间设有第一肘式黏滞阻尼器,墙底铰接装置设置于摇摆构件底部中间,墙底铰接装置上侧与摇摆构件固定连接;铰接基础台座设置于墙底铰接装置之下,其下侧与基础固定连接,上侧通过转轴与墙底铰接装置铰接;墙角连接装置固接在摇摆构件底部两侧,墙角连接装置内侧安装第二肘式黏滞阻尼器;自复位拉索,设置于摇摆构件两侧,自复位拉索上端与摇摆构件固接,下端与基础固接。本发明提供给摇摆构件足够的水平变形活动量,肘式黏滞阻尼器设置在摇摆结构与框架柱之间、与基础之间,从而多点耗散地震能量,利用自复位拉索使摇摆结构在震后恢复。

技术研发人员:贾王龙,车刚,阎田,方成,刘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