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撑可调多功能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053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撑可调多功能梁模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建筑用的活动梁模装置。
当今的建筑工程,钢筋混凝土在建筑结构中占主要地位。钢筋混凝土虽然是一种很好的建筑材料,但是在构件成形之前,都必须装设模板。特别是现浇混凝土构件,需要的装模材料相当多。传统的支模方法,尤以支撑、枋木占的木材比例特别大。据调查统计支撑枋木一般占混凝土工程的木材耗用量70%左右;装设现浇混凝土梁模所需的支撑枋木则占装模木材耗用量70%以上,并且周转利用率低,利用次数少,损耗相当大。且搭架支模耗用工时亦多。
近年来,虽然有部分建筑企业陆续采用钢支撑代替木支撑,但是同样需要耗用大量钢材,而且很不经济,增加了工程造价。在目前我国木材和钢材都严重缺乏的情况下是很不合算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需要支撑和枋木,长度、宽度、起拱高度、安装高度均可以任意调整,适用于各种现浇混凝土梁的多功能梁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用以下方式完成的由开有调整槽(3)的钢桁架(1)、开有调整槽(14)的宽度调节座(13)、开有调整槽(11)的宽度调节架(10)和有底座(18)、调节螺杆(26)、顶板(19)组成的支座(16)构成,用紧固件(17)穿过调整槽(3)和调整槽(14)将宽度调节座(13)联接在钢桁架(1)侧面,用紧固件(17)穿过调整槽(3)和调整槽(11)将宽度调节架(10)联接在宽度调节座(13)上。钢桁架(1)数量有1个或多个,钢桁架(1)上的调整槽(3)数量有2个或多个。宽度调节座(13)数量有2个或多个,宽度调节座(13)上的调整槽(14)数量有2个或多个。宽度调节架(10)数量有2个或多个,宽度调节架(10)上的调整槽(11)数量有1个或多个。有2个支座(16)。在大跨度梁的梁模装置中,有由开有两个孔(32)的固定架(5)、起拱螺杆(6)、转动手柄(7)、顶衬(8)和螺母(9)组成的起拱调节固定架(4)。紧固件(17)是螺栓或带锁紧装置的销钉。


图1是无撑可调式多功能梁模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4是支座A-A剖视图。
图5是支座俯视图。
图6是套杆正视图。
图7是起拱调节固定架正视图。
图8是宽度调节架正视图。
图9是宽度调节架俯视图。
图10是宽度调节架侧视图。
图11是宽度调节座正视图。
图12是宽度调节座俯视图。
图13是宽度调节座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钢桁架(1)是由角钢(或槽钢)做成桁架式的,其两边由固定横梁(2)对称焊接联系成一整体。本实施例系用于大跨度梁的梁模装置,有三个钢桁架(1)和使用二个起拱调节固定架(4),在小跨度的梁模装置中,不必采用起拱调节固定架(4)。在采用起拱调节固定架(4)时,用以支承连结起拱螺杆(6)的钢桁架(1),其拱高尺寸可加大,其两边的固定横梁(2)由焊接联系改为用螺栓(17)联接。钢桁架(1)左右每侧各开有三个调整槽(3)。相邻的两个钢桁架(1)用螺栓(17)穿过各自开在侧面的调整槽(3)紧固联接。钢桁架(1)的一端开有四个孔(30),通过埋头螺钉(31)与支座(16)联接。起拱调节固定架(4)上的固定架(5)钻有两孔(32),用螺栓(17)穿过孔(32)与钢桁架(1)相对应的调整槽(3)将起拱固定架(4)与钢桁架(1)联接,起拱调节固定架(4)中间有一根带有转动手柄(7)的起拱螺杆(6),在其两端部均有螺纹并安装有螺母(9),起拱螺杆一端旋入固定架(5)内,另一端穿过中间的钢桁架(1)上平面调整槽(3)、顶衬(8)紧贴钢桁架(1),并用螺母(9)紧固。宽度调节架(10)的平面开有调整槽(11),侧面开有长槽(12)。宽度调节座(13)的上平面开有调整槽(14),用以调节梁的宽度尺寸,端部开有条状联接孔(29),用螺栓(17)按需要的位置穿过联接孔(29)和钢桁架(1)的调整槽(3)将宽度调节座(13)和钢桁架(1)联接。用螺栓(17)穿过调整槽(11)和调整槽(14)将宽度调节架(10)联结在宽度调节座(13)上。支座(16)有底座(18)、顶板(19)、四个联接螺孔(20)、衬套(21)、滚动轴承(22)、钢珠(23)、弹簧(24)、调节螺钉(25)、高低调节螺杆(26)、四个套杆杆孔(27)、注油孔(42)。为了转动调节螺杆(26)设有专用的套杆(29),其直径尺寸与套杆杆孔(27)相适应。也可用尺寸相适应的其它钢杆代替套杆(29)。
在使用时,按照其结构特点,用螺栓(17)分别将三个钢桁架(1)连接,按梁的尺寸予以定长固定。在钢桁架(1)的合适位置,用螺栓(17)固定宽度调节座(13)在钢桁架(1)的侧面,按照梁的宽度尺寸对应的将宽度调节架(23)固定在宽度调节座(13)上,同时将起拱调节固定架(4)的两个孔(32)用螺栓(17)穿过,并通过钢桁架(1)的相应的调整槽(3)固定在对应的两个钢桁架(1)上,将起拱螺杆(6)一端装入固定架(5)上,另一端穿过钢桁架(1)相应的调整槽(3)将固定架(5)同相应的钢桁架(1)相联结,将已安装好的两个支座(16)分别安放在浇梁的支柱或墙体上,将已组装好的梁模装置两端部吊放在两个支座(16)上,并用埋头螺钉(31)穿过孔(13)和螺孔(20)将梁模装置两端分别固定在支架(16)上。在梁模装置中放上模板(可以是木板或钢板),并按梁施工图尺寸要求,调整起拱调节固定架(4),将起拱高度调好,同时适当调整支架高度,以保证梁的标高尺寸。这时即可放置钢筋及浇入混凝土。
当拆模时,先用吊挂机具吊住梁模装置,将套杆(29)插入支座(16)的杆孔(27)内,转动套杆(29),使顶板(19)和调节螺杆(26)降低,直至梁模装置的上平面与混凝土梁的底部分离。放松钢桁架(1)的相应螺栓(17)和起拱调节固定架(4)的螺栓(17),将两端的钢桁架(1)分别向中间的钢桁架(1)移动直至支座(16)完全脱离支承点,并有充分余地即可卸下梁模装置。可以是分段或整体的两种拆卸方法。
无撑可调式多功能梁模装置可以是长度为3至4米、4至6米、6至8米、8至12米以及更长的尺寸等多种规格。根据梁的尺寸长度可以只用一个或二个钢桁架(1)或多个钢桁架(1)和多个起拱调节固定架(4)的梁模装置。根据梁的长度尺寸及重量,支座(16)一般只用两个,特殊情况可以用多个。各种长度规格的梁模装置,其宽度均可以在12厘米至50厘米内任意调整。
为了使支座(16)上的转动件灵活、平稳、轻巧,在螺杆(26)上装有滚动轴承(22),为了防止衬套(21)与螺杆(26)因配合间隙大而造成摆动,在衬套(21)与螺杆(26)的接触处装有钢珠(23)和弹簧(24),调节螺钉(25),并在底座(18)上设有注油孔(28),它使螺杆(26)长期保持润滑。
无撑可调式多功能梁模装置由于长度、宽度、起拱高度、高低位置都可以根据需要任意调节。它适用于各种跨度、各种宽度和各种形状的梁。由于各大部件安装位置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况任意调整,给安装和拆卸带来方便,提高了工效,减轻了劳动强度,大大节约了梁模材料(因可以重复使用)。同时本装置拆除宽度调节架(10)后,便可以作内墙砌筑脚手架和内墙抹灰架用。如果把几个梁模装置排列布置,又可以作现场混凝土浇灌运输道的支承骨架。这样便可以大大提高装置的利用率,降低成本。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拆方便、使用安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节约木材和钢材。因使用本梁模装置不需设置支撑,所以给建筑施工现场交叉作业和穿插施工提供方便,缩短了工期,提高了工程质量,降低工程造价,是适合各类建筑施工企业使用的一种新型的梁模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用的无撑可调式多功能梁模装置,其特征是由开有调整槽(3)的钢桁架(1)、开有调整槽(14)的宽度调节座(13)、开有调整槽(11)的宽度调节架(10)和有底座(18)、调节螺杆(26)、顶板(19)组成的支座(16)构成,用紧固件(17)穿过调整槽(3)和调整槽(14)将宽度调节座(13)联接在钢桁架(1)侧面,用紧固件(17)穿过调整槽(14)和调整槽(11)将宽度调节架(10)联接在宽度调节座(13)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钢桁架(1)数量有1个或多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钢桁架(1)上的调整槽(3)数量有2个或多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宽度调节座(13)数量有2个或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宽度调节座(13)上的调整槽(14)数量有2个或多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宽度调节架(10)数量有2个或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宽度调节架(10)上的调整槽(11)数量有1个或多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支座(16)数量有2个。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在大跨度梁的梁模装置中,有由有两个孔(32)的固定架(5)、起拱螺杆(6)、转动手柄(7)、顶衬(8)、螺母(9)组成的起拱调节固定架(4)。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梁模装置,其特征是紧固件(17)是螺栓或带锁紧装置的销钉。
专利摘要一种建筑用的无撑可调式多功能梁模装置,它由钢桁架、宽度调节座、宽度调节架、支座和起拱调节固定架组成,各部件用螺栓联接。它适用于各种梁的不同长度、宽度、起拱高度,对标高尺寸亦可以调整。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装拆方便、使用安全,成本低,适用范围广,使用寿命长,节约木材和钢材,工效高,劳动强度低,梁模装置可以重复使用,适于各类建筑企业用于现场浇注梁的梁模装置。
文档编号E04G13/04GK2043645SQ88212510
公开日1989年8月30日 申请日期1988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30日
发明者陈伟明 申请人:陈伟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