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制工艺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050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木制工艺砖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铺设室内地板面用的木制工艺砖板。
目前,室内用的装饰拼木地板面广泛使用的是用同色的条形木块拼成正方形或人字形的简单图案,其缺点①因条形木块构件较小,因此,铺设地板的操作既费力又费时;不易铺平,当整个室内平面铺毕,还需进行整体表面刨光加工;容易单块翘起,虽目前流行用契口连接,还是有此不足,为此得用胶水胶牢,增加了操作时的工作量。②如要拆卸或部分修理较困难。③图案单调。④板面直接接触地面,防潮能力不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铺设地板面时很方便、既省时、又省力、表面平整、具有一定防潮能力、使用寿命长及图案、色彩有观尝价值的成型的双层结构的木制工艺砖板。
本实用新型结合实施例的附图详述如下


图1木制工艺砖板上板面图;图2木制工艺砖板右视图;图3木制工艺砖板左视图;图4木制工艺砖板俯视图;图5木制工艺砖板后视图。
(1)框架(2)契口(3)深色木块(4)浅色木块(5)契口槽(6)底板条将数根木条用契口连接的方式搭成一个有一定几何形状的框架(1),例如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三角形。框架的各边上分别有契口(2)和契口槽(5)。在框架内利用各种木头的不同本色,例如浅色木块(4)、深色木块(3)相互连接,组成各种图案,图案的形状有一定的规律,这些组成图案的木块及框架连接成一体组成一块木制工艺砖板的上板面,各木块之间以及木块与框架之间的连接可以用契口连接,也可以用胶水胶合、钉子及注塑的方法连接,制成的上板面要刨光。在上板面的背面钉有数条底板条(6),每二条底板条之间有一定的间隙,这些底板条与上板面组成双层结构的砖板,目的是防止上板面受潮,延长使用寿命。铺设地面时,只要将砖板与砖板之间的契口及契口槽对准契合即可。
本砖板使用的框架及木块在加工前均进行热处理工艺,防止使用中变形、上翘等现象。
本实用新型的木制工艺砖板,铺设地面时方便,拆卸也很方便;图案及色彩多样,而且由于利用木头的本色拼成的图案,因此不会变色,增加了观尝价值;由于采用了上板面及底板条的双层结构,砖板具有防潮能力,延长了使用寿命;该砖板可充分利用各种边角木料制造,节省了大量的正规木材。
本实用新型举一实施例见
图1~5,制一块250mm×250mm的正方形木制工艺砖板。砖板的二个相邻边上各有一条契口,另二个相邻边上各有一条契口槽,框架由四条木块用契口连接成一个正方形,外围每边长250mm,内围每边长180mm。框架内用深色木块与浅色木块搭成
图1的图案,各木块之间,木块与框架之间用胶水胶合,组成一个工艺砖板的上板面,上板面厚为30mm。上板面背面钉有4根底板条,每条是250mm×40mm,条与条之间的间距为30mm,厚为20mm。
权利要求1.一种经热处理工艺的木块制成的工艺砖板,由上板面及底板条组成,其特征在于由数根木条用契口连接的方式搭成一定几何形状的框架(1),框架的外围每边上各有契口(2)和契口槽(5),框架内用不同本色的木块组成有规律的图案,这些木块与框架连接成一体组成上板面,上板面的背面每隔一定间距钉一条底板条(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木制工艺砖板,其特征在于框架的几何形状可以是以下几种形状正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及三角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艺砖板,其特征在于各木块之间以及木块与框架之间可以用契口连接,也可以用胶水、钉子、注塑方法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木制工艺砖板。是成型的双层结构的木砖。上板面由一定几何形状的框架及不同本色的木块组成,这些不同本色的木块可组成有一定规律的图案,在上板面的背面每隔一定间距钉有一条底板条。铺设地板面时只要将砖板与砖板之间的楔口与楔口槽相楔合。本实用新型铺设以及拆卸地板都很方便,省时又省力,图案及色彩有观赏价值,具有防潮能力,使用中不会上翘,寿命长,能充分利用边角木料制造,节约木材。
文档编号E04F15/04GK2041327SQ88211940
公开日1989年7月19日 申请日期1988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1988年6月23日
发明者叶友林 申请人:叶友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