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造硅酸钠的方法

文档序号:1814243阅读:581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制造硅酸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硅酸钠的制造方法。
国内外生产硅酸钠的方法主要有二种干法和湿法。干法是以纯碱(或硫酸钠和炭粉)和硅砂作原料,在炉窑中高温熔融生成固体硅酸钠,再经粉碎溶解、澄清制成液体产品水玻璃。湿法是先将硅砂粉碎,然后与液体烧碱一同放入反应釜中升温加压反应生成液体硅酸钠。干法生产硅酸钠需要在高温(1300-1500℃)的炉窑内进行,能源消耗较大。湿法生产硅酸钠,产品硅钠比较低,反应时间长。日本特许公报昭59-3404专利提供了一种生产硅酸钠方法,在用湿法之前,先将硅砂和烧碱共同放入球磨机内进行予粉碎。这样可以提高产品硅钠比。但是,这种方法要经过先粉碎、混合,然后加温、化学反应二个步骤,因而能源消耗大,反应时间长。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工艺简单连续,反应时间短,产品为粉末状的制造硅酸钠的方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过热水蒸汽在流动式反应器中形成超音速气流,使物料高速运动,彼此碰撞、摩擦。同时过热水蒸汽本身又提供了反应所需要的热能和水。使物料在粉碎的同时,实现混合、加温、化学反应过程。
下面参照附图
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附图,本发明所用的流动式反应器示意图。
参照附图,本发明所用的流动式反应器,有三个口,其中二个分别为进料口[1]和出料口[3],另一个口为进气口[2],反应器内有反应腔[4],腔壁上有喷嘴[5]。工作时,将一定压力的水蒸汽(由过热水蒸汽炉提供)从进气口[2]送入反应器,气流在反应器里,通过喷嘴[5]进入反应腔[4]可形成高达每秒数百米甚至上千米的超音速气流,在进气的同时,将硅石和烧碱从进料口[1],连续地、均匀地,同时送入反应腔[4]、硅石和烧碱在气流的作用下,以极高的速度运动,彼此碰撞、摩擦,同时实现物料的粉碎、混合、加温、化学反应。生成的含水粉末状硅酸钠,从出料口[3]不断的流出。根据分离收集方法的不同,可以得到固体粉末状或液体水玻璃状硅酸钠。
硅砂和烧碱的进料的粒径为200-100目,使用比例为生产硅酸钠所需要的化学计量比,其中二氧化硅(SiO)为100重量份,氧化钠(NaO)为10-33.6重量份。过热水蒸汽的压力为6kgf/cm以上,以压力为6-30kgf/cm最好。分离收集方法为化工生产中人们所熟悉的方法,如旋风分离器等。
本发明所用的原料主要是硅砂、硅石、白土、硅藻土等各种富含氧化硅的矿物和烧碱,所说烧碱也可用其它苛性碱,如氢氧化钾等碱金属氧化物及它们之间的混合物,所得产品为硅酸钾等。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是1.粉碎的硅砂颗粒细,可达几个微米以下,因而与烧碱界面大,有利于反应生成硅酸钠。2.高速气流使物料激烈运动,大大提高了生成硅酸钠的速度。3.工业过程简单,使传统的粉碎、混合、加温、化学反应过程融于一步。4.工业上应用方便,只需将现有的生产线上的压热釜用本发明的反应器代替就可。5.产品可以一次获到粉末状硅酸钠。
权利要求
1.一种制造硅酸钠的方法。将硅石和烧碱同时放入流动式反应器中,其特征在于将过热水蒸汽通入反应器,使物料的粉碎、混合、加温和化学反应过程在反应器中一次完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硅酸钠的制造方法。将硅砂和烧碱共同放入通有过热水蒸汽的反应器中,使物料在同一设备中实现粉碎、混合、加温、化学反应过程,生成硅酸钠。
文档编号C03C17/245GK1038260SQ8910235
公开日1989年12月27日 申请日期1989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88年4月18日
发明者韦锡波, 坛加, 董强, 丁明 申请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