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388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结构构件,特别是属于一种按照“预应力度”法设计制作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的混合配筋大跨度多跨框架梁。
对于现代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配筋,当前主要发展有四种类型一是全部配高强预应力筋,并随预应力度大小,确定张拉控制力;二是全部配中强钢材(冷拉钢筋、低碳冷拔钢丝或中强钢丝),施加适宜或足够的张拉控制力;三是同时配置高强度预应力筋和中、低强度螺纹变形钢筋的混合配筋,其预应力筋有足够的张拉力;四是配有同样的钢筋,一部分进行张拉,另一部分不张拉而作为普通钢筋的混合配筋。本发明的结构构件属于第三种结构配筋类型。
在现代高效预应力混凝土高、中强度钢材混合配筋结构计算中,为了根据性能要求设计各类预应力结构,确定预应力筋配筋量,需要引入一个代表施加预应力量的技术名称,称为“预应力度”。
目前,按照“预应力度”法(应力比或应力差)设计有限预应力、部分预应力的高效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已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铁路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的设计与验收规定及部分预应力建议中的预应力构件分级中得到规定。在按照“预应力度”法设计结构构件的同时,必然需有相应的结构构造的创新,和施工工艺的改进,才能正确体现配筋布置,并完成预应力的张拉锚固。
本发明的目的是,实现一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束筋,采用组筋和单筋相结合,直线配置和曲线配置相结合,完成无粘结部分预应力配筋与混合配筋,改善构件跨中、内支座及端部构造与受力性能,简化了施工工艺。
本发明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由混凝土梁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组成,其特征是,梁截面在跨中为T字型,在端部为厚腹T字型,梁腹板沿纵向为变厚度;无粘结预应力筋有组筋和单筋形式,在框架梁跨中的下部和内支座的上部,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为组筋,曲线配置;而延伸至框架梁两边端部时,将无粘结预应力组筋分散开布置为单根的无粘结预应力单筋,呈直线或曲线配置;在框架梁两边端设有承压板,呈散开的单筋,分别张拉锚固在承压板上,框架梁端支座为固定或可微滑动支座。
本发明的梁截面在跨中可以是工字型。
本发明的可微滑动支座是施工时为铰接,受力时为固结或铰结,预加应力时可产生微滑动的支座。
本发明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的施工工艺过程是平整场地;
支梁模板;
无粘结预应力束筋布置采用高效预应力钢铰线(或钢丝)经过带有油脂或沥青混合物等隔离材料的包塑、涂塑或套管制成无粘结预应力筋。
运到现场,(1)切筋按照结构的曲线筋长度切断;(2)穿筋向框架梁中依次穿入无粘结预应力筋;(3)成束、扎筋将相应的多根无粘结预应力筋捆扎为一束;(5)端部网片施工;
同时进行非预应力筋布置、绑扎;
浇捣混凝土;
单筋采用前卡式千斤顶施加预应力;
支座端部处理梁端部在预加应力时为简支铰接,张拉过后,需要固结时,经处理及二次浇捣混凝土形成固结;完成整个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的施工。
本发明的优点是新型的布筋方式,具有组筋与分散筋互不交叉并错落有序地排列在梁的上、下部及端部,与非预应力筋布置也匹配协调;保证了预应力筋各部位的位置,减少了对梁截面积的削弱;留出了预应力筋之间的空隙,便于混凝土浇灌的密实;形成跨中、内支座由组筋变为端部单根筋的预应力体系,并改变了跨中、内支座与多跨梁端部构造与受力性能,大大简化了预应力留孔、灌浆等施工。该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适用于工业、民用与公共建筑多跨(2~5跨)与单跨的多层、高层和单层建筑或桥梁建筑。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l/2)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面跨中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图。
图3是图1的B-B剖面对应内支座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图。
图4是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边端分散布筋图。
由图可见,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由混凝土梁和预应力筋及非预应力筋组成,其特征是,梁截面在跨中为T字型,在端部与内支座为厚腹T字型,梁腹板沿纵向为变厚度,梁长2×18m,梁截面高1250mm,上翼缘高度300mm,腹板宽度300mm,端部、内支座宽度500mm,梁腹板沿纵向变厚度为300~500mm;无粘结预应力筋有组筋和单筋形式,在框架梁跨中的下部及内支座的上部,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为3组组筋1,曲线配置;而沿伸至框架梁两端部时,在离端部近处,将其中各组无粘结预应力组筋分散开布置为单根的无粘结预应力单筋,曲线配置,在框架梁两端设有承压板3,由3组筋散开为21根无粘结预应力筋2,分别张拉锚固在承压板3上,并封锚;多跨框架梁端部4根据需要可采取预加应力时产生可微滑动的措施。
权利要求
1.一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由混凝土梁和无粘结预应力筋和非预应力筋组成,其特征是,梁截面在跨中为T字型,在端部为厚腹T字型,梁腹板沿纵向为变厚度;无粘结预应力筋有组筋和单筋形式,在框架梁跨中的下部和内支座的上部,将无粘结预应力筋布置为组筋,曲线配置;而延伸至框架梁两边端部时,将无粘结预应力组筋分散开布置为单根的无粘结预应力单筋,呈直线或曲线配置;在框架梁两边端设有承压板,呈散开的单筋,分别张拉锚固在承压板上,框架梁端支座为固定或可微滑动支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其特征是,可微滑动支座是施工时为铰接,受力时为固结或铰结,预加应力时可产生微滑动的支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其特征是,梁截面在跨中为工字型。
全文摘要
一种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多跨框架梁,其特征是,梁截面为T字形或工字形,梁腹板沿纵向为变厚度,无粘结预应力筋有组筋和单筋形式,在框架梁跨中的下部和内支座的上部,呈组筋、曲线配置;而延伸至框架梁两边端部时,呈分散单筋、直线或曲线配置;并张拉封锚在框架梁两边端的承压板上;框架梁端支座为固定或可微滑动支座。可改善跨中、内支座与多跨梁端部构造与受力性能,简化施工。适用于各种多跨或多、高层建筑及桥梁。
文档编号E04C3/26GK1066701SQ9210528
公开日1992年12月2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1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1日
发明者陈惠玲, 王克显, 叶正宇, 阚明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 叶正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