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桥梁菱镁内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756阅读:2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现浇桥梁菱镁内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水泥现浇大型空心桥梁所用的内模。
众所周知,目前生产的水泥楼板都是空心板,这是因为空心楼板不但能提高楼板的强度、抗剪切性能,而且能减轻楼板的重量,节约建筑材料。对一般的楼板来说,大多是预制板,由专业的水泥预制件生产厂家制造。在楼板的制造过程中,由于楼板比较薄,预留孔也比较小,预制楼板孔的内膜在水泥浇注后不久就被取出。而对于大型桥梁来说,由于桥梁的体积比较大,难以吊装,一般都是采用现场浇注。为了提高桥梁的强度、抗剪切性能等,以及减轻桥梁的自重,节约水泥,目前也都是制成空心桥梁或桥板。为了能将桥梁现浇成大型空心梁板,就需要在现场浇注水泥桥梁时,预先放置内模,由于预留孔比较大,现场浇注水泥后,所放置的内模只能是一次性使用,故该内模一般采用价格比较便宜的材料制造,目前,现浇大型空心桥梁所用的内模有条编内模、塑料泡沫内模、气囊式内模等。对于条编内模来说,是用木质或竹质条经人工编织成的圆筒,其缺点是形状不规则,难以使桥梁的预留孔构成圆孔,故此影响桥梁的自身强度,再者说,条编内模的自身强度也比较低,受到现浇水泥的重压后也会变形,在现浇水泥的过程中,受到水泥的重压后也会变形。对于塑料泡沫内膜来说,塑料泡沫内模的强度更低,受到现浇水泥的重压后,也会自动收缩,特别是上部被压变形严重,故也不能保证桥梁预留孔的圆度。对于气囊式内模来说尽管施工比较简单,但是它更难保持自身的形状,受到现浇水泥的压力后,局部变形更加严重。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强度高、施工方便,并能制出形状规则预制孔的菱镁内模。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该内模体也为筒件,其内模体的筒壁是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菱镁水泥层和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增强材料层预制而成的筒形件。该内模可以制成圆筒形,也可以制成椭圆筒形。预制内膜时,也要先制造内胎模,然后将菱镁水泥与增强材料预制到内胎模的外层,经过菱镁水泥的凝固和对其进行养护,就可以制成本内模。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菱镁水泥作为粘接材料,然后在其中放置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增强材料,不但使制造的菱镁内模尺寸精确,形状保证完好,而且它的强度也比较高、抗冲击性能好,且重量轻。经试验测试,本菱镁内模的干容重1.60-1.71g/cm3;抗折强度8.98MPa;抗冲击力20kg沙袋、冲击距1米,连续20次无裂纹,无破损。软化系数≥8。它的造价也比较低,它的成本是条编内模成本的1/3。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图2是
图1的A-A剖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说明。
内模体1为筒形结构,它的筒壁由菱镁水泥层3和增强材料层4交替粘结组合而成。其菱镁水泥3一般为两层或两层以上。最好是2-4层。所说的菱镁水泥是由氧化镁、氯化镁、填料等组成。其内模的增强材料层4一般为一层或一层以上,最好为2-3层。其增强材料层4可以是玻璃纤维或由玻璃纤维织成的布或其它土工布等,也可以是竹条编织筋,若用竹条编织筋,一层即可。
本内模体1可以制成圆筒形,也可以制成椭圆筒形,其制造出的内模体1的形状、尺寸都能够比较精确,完全满足于使用的要求。
为了便于制作和运输,内模体1最好制造成两个半筒体,即半圆形或半椭圆筒形,然后经连接件2固定连接成圆筒体或椭圆筒体。这样制造时,只使用上胎模就可以制造,其制作、养护都比较方便。在运输时,可以方便地将多个半内模体叠放在一起,这样不但方便了装车,而且也可以加大车的运输量。使用时,只要在现场将半内模体的边缘上打孔,然后用连接件2将半内模体固定连接成整内模体和任意长度的内模使用。
权利要求1.现浇桥梁菱镁内模,它的内模体(1)为筒形,其特征在于内模体(1)的筒壁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菱镁水泥层(3)和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增强材料层(4)固定连接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桥梁菱镁内模,其特征在于内模体(1)为圆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桥梁菱镁内模,其特征在于内模体(1)为椭圆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现浇桥梁菱镁内模,其特征在于内模体(1)由两个半筒体组成,两个半筒体经连接件(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现浇桥梁菱镁内模,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内模体(1)的增强材料层(4)为玻璃纤维编物。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水泥现浇大型空心桥梁所用的内模。该内模体1为筒形件,其筒壁由两层或两层以上的菱镁水泥层3和一层或一层以上的增强材料层4固定连接而成。该筒体可以是圆筒,也可以是椭圆筒,其内模体1也可以由两个半内模体经连接件2固定连接成一个整体,本内模重量轻、强度高、形状尺寸精确、施工方便、造价低廉是传统条编式内模的理想替代品。
文档编号E04G11/20GK2378468SQ9824375
公开日2000年5月17日 申请日期1998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1998年12月10日
发明者谢传兴, 朱效甲, 朱玉杰, 谢书菊, 谢兆亭, 谢芳 申请人:谢传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