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044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多层层叠而形成家居等墙面的条材,特别是涉及一种木制的条材。
背景技术
将木材层叠而形成墙面的建筑物,从很早就广泛地利用在井干式木屋和木房屋上。特别是近年来,由于户外活动的需要对木房屋的需求有上升的倾向。这种木房屋的优点是,不仅有自然木纹的外观及内观,并通过形成墙面的木材的呼吸,还可使室内保持合适的湿度,具有新建材所没有的特性,这些特性是不能忽视的。
使用圆木的以往的木房屋,在具有均匀性的木材的采购、木材的加工、设计上,个人建造是有实质困难的,必须委托专门的专业人员来建造。
因此,本发明人以即使不是专业人员、也不用特殊的技术及器材,就能比较简单地制造木屋为目的的“木制条材”,在日本特开平2-17711号公报及特公平6-50007号公报中公开了。
这种木制条材不是将长的木材层叠起来,而是通过将短的条状木材连接并层叠起来,形成与长的方材层叠而成的相同的墙面。即,以条材两端的连接部在宽度方向上连接,通过上下面的凹凸进行上下连接,通过在上面的凸部上形成倾斜面,将来自连接部分的渗漏的雨水排出。
特别是特公平6-50007号公报中所公开的发明,是设成一种表里可逆式的结构,即以条材的中心附近为界,由一方与另一方互相形成倾斜面,即使不考虑条材内外面的方向性进行层叠,从连接部的连接面进入的雨水也不会向外侧排水。
因而,利用这些条材依靠立设于基础上的螺栓,只要用在其上堆积木式的简单手工作业,即可容易地形成不怕风雨的墙面。
本发明及本申请人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与上述同样地通过层叠条状的建材来形成墙面的家居等墙面用条材,其能够进一步改进防止雨水进入的对策,并形成具有提高纵向强度的构造的墙面。
发明概述因此,本发明为通过多层层叠来形成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钩状结合部、设置于顶面并在两端方向上形成凸条的嵌合凸部、及设置于底面并与另一条材的该嵌合凸部嵌合的嵌合槽部,在前述嵌合凸部的顶面上在大致中央的一侧,形成有从一边侧朝向另一边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在中央的另一侧,形成有从前述另一边侧朝向前述一边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在这种条材上,在前述嵌合凸部的前述两端侧分别设置有高于前述倾斜面的平坦面。
因此,与本申请人所述的以往技术相比,能更可靠地排出从钩状结合部的连接部分进入的雨水,所担心的向条材两端方向流出、由于毛细现象而向内墙面侧流出的现象也几乎可以完全防止。此外,通过嵌合凸部的平坦面与嵌合槽部密切接触而承受了层叠条材的重量,与整个结合凸部形成倾斜面的以往技术相比强度提高了。同时,由于这种条材是表里可逆式的,层叠时不需注意表里,单纯地将结合部相互连接即可。
另外,通过不设置前述第二倾斜面可构成表里非可逆式条材。在层叠这种条材时,虽然必须一面确认表里一面作业,但因嵌合凸部顶面的平坦面的面积比前述的条材大,故强度相应增加。


图1为从斜上方所见的实施例1的条材之立体图,图2为从斜下方所见的实施例1的条材之立体图,图3为示出实施例1的条材层叠状态的之立体图,图4为图3所示的连接部分的放大之立体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俯视图,图6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仰视图,图7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正视图,图8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后视图,图9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右侧视图,图10为实施例1的条材的左侧视图,图11为从图5的A-A线所见的条材的正剖视图,图12为从图7的B-B线所见的俯视断面图,图13为从斜上方所见的实施例2的条材的立体图,图14为示出木制条材的制造方法的示意图。
图15为示出木制条材其他制造方法的木材使用形式的侧视图。
实施发明的较佳方案在本发明人用以往技术所示的条材上,其顶面的结合凸部形成倾斜面,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形成比该倾斜面高的平坦面,此平坦面作为堤防,从相邻的条材间的连接部分进入的雨水不会沿着嵌合凸部与嵌合槽部之间流入。此外,该平坦面形成与设置在其上的其他条材的嵌合槽部紧密接触的状态,故在阻断了以往技术形成的嵌合凸部与嵌合槽部之间的空间的同时,还承受上面层叠的条材及屋顶的重量,能够增加建筑物整体的强度。
再者,内外壁两侧相互设置倾斜面的表里可逆式条材,在向相反方向倾斜的2个倾斜面的边界部分上,形成比该倾斜面高的中央平坦面,如下述实施中详述的那样,阻止从连接部分进入的雨水使其不流到结合部中向内壁方向倾斜的相反侧的倾斜面上。为了将条材设置成确实保持这种结合部与中央平坦面的位置关系,在条材上设置了贯通孔,将设立于地基上的立杆贯通在贯通孔内,以决定上述位置。由此,结合部的折返部分位于中央平坦面上,能够防止上述雨水向相反侧流出。
本发明的条材在其材质上没有特别的限制,不仅是木制的,也可由树脂、金属、陶瓷等任意材质制成。例如,树脂制可适用于智育玩具,耐燃性陶瓷及混凝土制可应用于制造焚烧炉等。特别是本发明的条材的结合是利用形状及立杆,不必特别使用结合剂便可形成墙面,故其应用范围广泛。
以下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各实施例进行说明。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1中,对表里可逆式条材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条材1由设置于其两端的钩状结合部2;在顶面的两端方向以凸条形状形成带台阶的嵌合凸部3;设置于底面,用于嵌合位于下面的其他条材1的嵌合凸部3的嵌合槽部4;及在多个条材1层叠时定位用的贯通孔5构成。由此,可在所希望的位置上容易地进行纵向及横向连接。
在假定图1所示的这种条材1的前侧为家居等的外墙面侧时,在嵌合凸部3的顶面大致中央靠右侧设置有从内墙面侧(一侧)向外墙面侧(另一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同时在左侧设置有从外墙面侧(另一侧)向内墙面侧(一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32,在这些倾斜面的两端分别形成比倾斜面高的平坦面33、34,同时在第一倾斜面31与第二倾斜面32之间,形成比各倾斜面高的、作为分界部分的中央平坦面35。
如图1及图2所示,形成于条材1两端的结合部2由从外墙面侧向内墙面侧凹入的纵槽状结合凹部21和在其端部方向上以从内墙面侧向外墙面侧折返状地突出形成的结合凸部22构成。一端的结合部2与另一端的结合部2相互反向地形成,通过结合凸部22与相邻的另一条材1的结合凹部21结合,构成依靠结合部2的横向连接。
通过以上说明也可了解到,结合部2及各个倾斜面夹着中央平坦面35,完全反向地形成,一边侧面与另一边侧面,即外壁侧与内壁侧如各图所示为可逆形状。因而,在各个条材1层叠时,不用考虑里外,只要将结合部2相互连接即可。
以下对使用本实施例条材的墙面的形成进行说明。
在此,为了识别多个条材,给条材赋予11-16的符号。
如图3所示,为了将多个条材11-16层叠以形成墙面,从予设的基础面或地基(图中未示出)垂直设置螺栓6等立杆,其分别贯通各贯通孔5而堆积起来,可容易地设置于所希望的位置上。如前所述,横向的连接单纯地将相邻的各条材的结合部2相互结合起来即可。
上叠的条材的结合部2由螺栓6定位于位于其下方的另一条材的大致中央位置上。即,将螺栓6贯通于各条材的贯通孔5中,条材13的结合部2的结合凹部21与结合凸部22的分界面21c恰好位于其下方的条材12的中央平坦面35的大致中央位置。另外,结合凹部21的中央侧的侧面21a在位于其下方的第1倾斜面31的范围内。
此外,考虑螺栓6与贯通孔5之间的间隙,即若干游隙,中央平坦面35的宽度最好比此间隙大。
以下,对有关雨水进入时的排水进行说明。
在使用这种条材的墙壁构造中雨水进入的可能性,是从作为横向连接部分的结合部2的相邻部分进入。即,如图4所示,沿着结合部2的侧面21a向内壁方向进入并流下(箭头A)。流下的雨水的大部分沿着第1倾斜面31向外壁侧排水(箭头B)。一部分雨水通过毛细现象在后面21B上(箭头C)横向地传送落入。但是,碰到分界面21C,最终沿着第1倾斜面31向外壁四周排水。
此外,大量的雨水进入时,尽管在由第1倾斜面31与嵌合槽部4形成的空间内有些积存,但由于平坦面33和中央平坦面35比第1倾斜面高,而且与结合槽部4紧密接触而起着防波堤的作用,能够完全阻止雨水进入内墙面(参照图1)。
此外,由于所述的实施例的条材1在其形状上为表里可逆式的,即使将第2倾斜面32向外壁侧倾斜地设置,也会得到完全相同的效果。
此外,在贯通孔5的形成中,也可使结合部2的结合凹部21与结合凸部22的分界面21c位于朝向外墙面的倾斜面上。
实施例2在实施例2中,对表里非可逆式的条材进行说明。
如第13图所示,表里非可逆式的条材1a不设置实施例1的第2倾斜面32。此外,以将结合凹部23a的全宽度收纳于所形成的倾斜面31a的宽度内的方式来设置贯通孔5a。即,由贯通孔5a对条材1a进行定位并层叠时,设成整个结合凹部23a经常位于倾斜面31a上的范围内。此外,从下方所见的形状与图2所示的实施例1相同。
因而,由于在这种条材1a上没有向内墙面侧倾斜的倾斜面,故完全不用担心从此处漏水,使漏水对策更可靠。此外,由于平坦面宽大还可进一步增加强度。但,在建筑时必须考虑到要将形成有倾斜面31a一侧作为外墙面来层叠。
实施例3在实施例3中,对开头所说明的,通用性最广的建筑木房屋等所使用的木制条材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
在制造木制条材时,应在木材干燥后加工成上述形状,但在木材干燥中会产生裂纹,若这种裂纹产生在侧面或连接部分,不但影响美观,而且还会影响其防水构造。因此,在本发明中,是在进行了有意地使这种裂纹发生于上述位置以外的加工后,再形成条材形状。
基本上是将木材横向地使用,但,最好是将其直径比条材的高度及宽度大的一根木材,使其年轮中心位于条材的大致中心来使用,通过下述工序加工。
(1)截出的木材通过自然干燥进行一次干燥。
(2)在年轮的切线方向上形成基准面S,在法线方向上预先开背面缺口7。基准面S在形成条材时,成为其底面的面,缺口的深度最好为嵌合槽部4的深度[图14(a)]。
(3)将开有背面缺口7的木材装入炉内等进行二次干燥,在此干燥中最好干燥至与以往的木制建筑使用的木材相同的含水率。在此干燥中木材向年轮的圆周方向收缩。由于本木材预先开有背面缺口7,故防止了由于该收缩而在背面缺口7以外的部位产生裂纹。
(4)将二次干燥后的木材的基准面S作为底面切出方材,在其底面的背面缺口7部分上形成嵌合槽部4后,加工成上述形状的条材[图14(b)]。
通过该制造工序,可防止在木制条材上产生新的裂纹所带来的损害美观和漏水问题。此外,由于在圆周方向收缩后再形成方材,故可对其高度和深度均匀地进行精加工,在层叠时能够形成平坦的墙面。
此外,上述工序也可不从圆木开始,而从方材开始加工。此时,将方材的一面作为基准面,形成同样的背面缺口后,进行二次干燥,在形成条材时再一次对各个面进行加工。
再者,也可不一定使用年轮的中心成为材料的中心的那种一根木材,而使用大直径的木材按扇形将年轮分割成2份或4份而形成的木材。例如图15所示,在分为4份的木材上,在年轮的切线方向上形成基准面S,通过在其上开出背面开口7可同样地形成条材。
由于本发明具有以上的结构,通过层叠而形成墙面可容易地建筑木房屋等,与以往的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1)在防止雨水进入的对策上,可以防止从条材的连接部分渗漏的雨水渗入该结构的内墙面侧。
(2)由于在嵌合凸部上形成平坦面,通过该平面与嵌合槽部密切接触,增加了支撑层叠的条材重量的面积,故加强了纵向强度。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条材能够通过层叠来形成墙面,特别是在木制的情况下可容易地建筑木房屋等。
权利要求
1.一种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通过多层层叠来形成家居等的墙面,这种条材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钩状结合部、设置在顶面并在两端方向上形成凸条的嵌合凸部、和设置于底面上的与其他条材的该嵌合凸部相嵌合的嵌合槽部,在前述嵌合凸部的顶面,在大致中央的一侧,设有从一边侧向另一边侧倾斜的第一斜面,在另一侧设有,从前述的另一边侧向一边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这种条材的特征在于,在前述嵌合凸部的前述两端侧,分别设置有比前述倾斜面高的平坦面。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之间设置有比各倾斜面高的中央平坦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条材的顶面贯通至底面的贯通孔,两端的结合部由从一边侧面向另一边侧面凹入的纵槽状的结合凹部及与相邻的另一条材的该结合部结合的结合凸部构成,在将相互的结合部相结合并将多个条材层叠而形成墙面时,将立杆插穿在前述插通孔内来决定该条材的位置,便使朝向家居等的外壁侧的前述结合凹部的中央侧的侧面处于位于其下面的条材的朝向外壁侧的倾斜面上的范围内。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条材顶面贯通到底面的贯通孔,两端的结合部由从一边侧面向另一边侧面凹入的纵槽状的结合凹部及与相邻的另一条材的该结合凹部结合的结合凸部构成,在将相互的结合部相结合并将多个条材层叠而形成墙面时,将立杆插穿在前述插通孔内来决定该条材的位置,便使朝向家居等的外壁侧的前述结合凹部与前述结合凸部的边界部分位于中央平坦面上。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设置有从条材顶面贯通到底面的贯通孔,两端的结合部由从一边侧面向另一边侧面凹入的纵槽状的结合凹部及与相邻的另一条材的该结合部结合的结合凸部构成,在将相互的结合部相结合并将多个条材层叠而形成墙面时,将立杆穿插在前述插通孔内来决定该条材的位置,使朝向家居等的外侧的前述结合凹部与前述结合凸部的边界部分处于位于其下面的条材的朝向外壁侧的倾斜面上。
6.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中央平坦面的宽度比立杆与贯通孔之间形成的间隙大。
7.一种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通过多层层叠来形成家居等的墙面,这种条材包括设置于其两端的钩状结合部、设置在顶面并在两端方向上形成凸条的嵌合凸部、和设置于底面上的与其他条材的该嵌合凸部相嵌合的嵌合槽部,在前述嵌合凸部的顶面,形成有从内壁方向向外壁方向倾斜的倾斜面,这种条材的特征在于,在该倾斜面的两端侧设置有比该倾斜面高的平坦面,前述结合部由从一边侧面向另一边侧面凹入的纵槽状的结合凹部、和从另一边侧向一边侧突出的结合凸部构成,两端的前述结合部以前述结合凸部与相邻的另一条材的前述结合凹部相结合的方式形成于相反侧上。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在使相互的结合部相结合的同时将多个条材层叠起来形成墙面时,朝向外壁侧的前述结合部的结合凹部之中央侧的侧面设成位于在其下方的条材的前述倾斜面之上的状态。
9.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家居等的墙面用条材,其特征在于,在使相互的结合部相互结合的同时将多个条材层叠起来形成墙面时,朝向外壁侧的结合凹部与结合凸部的边界部分位于在其下方的条材的前述倾斜面之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通过层叠来形成墙面,从而可容易地建筑木房屋等的条材,在防止从条材的连接部分渗漏的雨水顺着内墙面一侧流的同时,还增加了支撑条材重量的面积,提高了建筑物的强度。条材1由钩状的结合部2、嵌合凸部3、嵌合槽部4、及贯通孔5构成。在嵌合凸部3的顶面形成有从一边侧朝向另一边侧倾斜的第一倾斜面31及从另一边侧朝向一边侧倾斜的第二倾斜面32。在这些倾斜面的两端侧,分别形成有比倾斜面高的平坦面33、34。在第一倾斜面31与第二倾斜面32之间,形成有比各倾斜面高的中央平坦面35。
文档编号E04B2/04GK1333854SQ99815553
公开日2002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1999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1999年1月21日
发明者中尾繁男 申请人:中尾繁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