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48488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室内受限空间中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抱箍结构,围设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且两侧连接有支撑杆;第一顶升组件,对应所述支撑杆设置;平移导轨,沿着所述文物遗址向用于展示所述文物遗址的基础平台铺设;移动小车,放置于所述平移导轨上并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连接固定;牵引组件,设于所述平移导轨末端的前方,所述牵引组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以及第二顶升组件,设于所述基础平台的两侧并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本发明的施工方法简单,占用室内空间小,能够满足室内受限空间的施工环境,且对室内空间的破坏性小,能够安全平稳的平移文物遗址,对文物遗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专利说明】
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
目.0
【背景技术】
[0002]文物遗址由于其独特的历史价值,备受珍视、瞩目,当出于展示需要,室内空间受限,大型文物遗址往往不能采用起重吊装方式移位,此时需采取一种新型平移方式进行移位,该平移方法相对于常规起重移位方式更稳定、对遗址伤害更小。
[0003]中国专利200710061874.8公开了一种古建筑物基础整体托换的方法,首先在基础周边开挖作业基坑,采用预制矩形空心箱梁替换原基础下的土体,顶推过程中在箱梁内采用人工小幅度挖土,边推进边挖土;基础托换完成一段,浇筑一段混凝土;基础底部托换完成后再在四周一圈浇筑边梁使其连成整体;此施工方式操作过于繁琐,且对室内已完成空间的破坏性较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解决现有技术中施工方式繁琐且对室内已完成空间的破坏性较大的问题。
[0005]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0006]本发明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包括:
[0007]依据文物遗址的待展示位置测放展示基础控制线和导轨控制线;
[0008]根据所述展示基础控制线施工用于展示所述文物遗址的基础平台;
[0009]于所述基础平台背离所述文物遗址的远端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处待设置的平移导轨的中心线上施工牵引组件;
[0010]对所述文物遗址进行加固处理,所述加固处理包括在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围设抱箍结构,所述抱箍结构的两侧与所述导轨控制线相对应;
[0011]于所述抱箍结构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的外部处设置第一顶升组件,于所述基础平台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的外部相应设置第二顶升组件;
[0012]在所述抱箍结构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对应所述第一顶升组件设置;
[0013]利用所述第一顶升组件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而后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沿着所述导轨控制线铺设平移导轨;
[0014]于所述平移导轨上放置移动小车,利用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将所述文物遗址下放,以使得所述文物遗址落放在所述移动小车之上,将所述移动小车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连接固定;
[0015]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牵引组件连接,通过所述牵引组件牵动所述抱箍结构,进而使得所述文物遗址沿着所述平移导轨平移至所述基础平台;以及
[0016]利用所述第二顶升组件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而后将所述平移导轨拆除,再利用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将所述文物遗址下放以使得所述文物遗址落放在所述基础平台上,拆除所述抱箍结构。
[0017]本发明通过在文物遗址底座的四周设置抱箍结构,然后利用顶升组件抬升底座后,在抱箍结构底部铺设平移导轨,利用移动小车沿着平移导轨将文物遗址平移就位,这样的施工方法简单,占用室内空间小,能够满足室内受限空间的施工环境,且对室内空间的破坏性小,能够安全平稳的平移文物遗址,对文物遗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18]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施工牵引组件,包括:
[0019]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开挖工作槽;
[0020]于所述工作槽内立设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凸伸出所述工作槽形成拉结段;[0021 ]于所述工作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所述固定杆锚固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以及
[0022]于所述拉结段上连接绳索和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拉动所述绳索。
[0023]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处理还包括:
[0024]将所述文物遗址包裹严实;
[0025]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外周间隔围设木方,并利用吊带将所述木方绑扎在一起;
[0026]于所述木方的外周围设钢管进行加固;
[0027]于所述钢管和所述抱箍结构之间铺设薄膜,利用所述薄膜将所述抱箍结构的内壁面和所述钢管覆盖起来;
[0028]于所述薄膜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将所述抱箍结构和所述文物遗址间空隙填实。
[0029]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围设抱箍结构,包括:
[0030]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连接一圈H型钢,所述H型钢之间焊接固定;以及
[0031]于所述H型钢之上焊接固定槽钢,所述槽钢之间焊接固定,通过所述槽钢和所述H型钢形成围设所述文物遗址的抱箍结构。
[0032]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设置第二顶升组件与设置第一顶升组件相同,设置第一顶升组件包括:
[0033]于所述导轨控制线的外侧对应所述抱箍结构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均挖掘适配于千斤顶的顶升槽;
[0034]将所述顶升槽的槽底夯实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升基础;
[0035]于所述顶升基础之上放置千斤顶。
[0036]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包括:
[0037]抱箍结构,围设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用于加固所述文物遗址,所述抱箍结构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杆;
[0038]第一顶升组件,对应所述支撑杆设置,用于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通过所述抱箍结构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
[0039]平移导轨,沿着所述文物遗址向用于展示所述文物遗址的基础平台铺设,所述平移导轨的末端超过所述基础平台;
[0040]移动小车,放置于所述平移导轨上并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连接固定;
[0041]牵引组件,设于所述平移导轨末端的前方,所述牵引组件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设置,所述牵引组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通过所述牵引组件牵动所述抱箍结构进而使得所述文物遗址沿着所述平移导轨平移至所述基础平台;以及
[0042]第二顶升组件,设于所述基础平台的两侧并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用于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通过所述抱箍结构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
[0043]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工作槽、固定杆、混凝土结构、绳索以及驱动件,所述工作槽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设置,所述固定杆立设于所述工作槽内且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凸伸出所述工作槽形成拉结段,所述混凝土结构浇筑于所述工作槽内并将所述固定杆锚固,所述绳索和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拉结段,并通过所述驱动件拉动所述绳索。
[0044]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文物遗址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包裹所述文物遗址的覆盖物、围设于所述文物遗址外周间隔设置的木方、围设于所述木方外周的钢管、铺设于所述钢管和所述抱箍结构之间的薄膜、以及浇筑于所述薄膜之上的加固结构,所述木方通过吊带绑扎在一起,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抱箍结构的内壁面和所述钢管,所述加固结构填实于所述抱箍结构和所述文物遗址间的空隙。
[0045]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抱箍结构包括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连接的H型钢和焊接固定于所述H型钢之上的槽钢,所述H型钢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槽钢之间焊接固定。
[0046]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和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均包括:
[0047]设于所述平移导轨的外侧对应所述抱箍结构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的顶升槽,所述顶升槽的大小适配于所述千斤顶;
[0048]浇筑于所述顶升槽槽底的顶升基础;
[0049]放置于所述顶升基础之上的千斤顶。
【附图说明】
[0050]图1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牵引组件的平面图。
[0051]图2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抱箍结构的平面图。
[0052]图3为图2中A-A剖视图。
[0053]图4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顶升组件的平面图。
[0054]图5为图4中B-B剖视图。
[0055]图6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抱箍结构连接支撑杆的平面图。
[0056]图7为抱箍结构中的H型钢与支撑杆连接的放大示意图。
[0057]图8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平移导轨的平面图。
[0058]图9为图8中C-C剖视图。
[0059]图10为图8中D-D剖视图。
[0060]图11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61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62]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适用于室内空间较小的文物遗址的平移操作,且对室内空间的破坏性小,施工简便。本发明通过在文物遗址底座的四周设置一圈抱箍结构,而后利用千斤顶抬升文物遗址底座,在抱箍结构的下方铺设平移导轨,在导轨上设置移动小车,再利用设置在前方的牵引组件将文物遗址平稳移动至就位部位。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及装置进行说明。
[0063]参阅图1,显示了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的牵引组件的平面图。下面结合图1,对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进行说明。
[0064]如图1所示,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用于将文物遗址10平移至基础平台20处,该基础平台20用于展示文物遗址10,结合图3所示,该文物遗址10的底部设有底座101,该底座101为钢板。
[0065]结合图2所示,该平移装置包括抱箍结构30、第一顶升组件、平移导轨、移动小车、牵弓I组件、第二顶升组件和加固组件。
[0066]抱箍结构30围设于文物遗址10的底座101的四周,抱箍结构30用于加固文物遗址10,也为文物遗址10的平移提供了施力基础,结合图6所示,在抱箍结构30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杆301,该支撑杆301设于抱箍结构30与平移导轨对应的两侧,支撑杆301每侧连接有3根,且支撑杆301设于抱箍结构30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个角部,支撑杆301的设置为顶升组件的顶升操作提供了支点。再结合图3所示,抱箍结构30包括H型钢302和槽钢303,H型钢302与文物遗址10的底座101四周连接固定,槽钢303焊接固定于H型钢302之上,相连接的两个H型钢之间焊接固定,相连接的两个槽钢之间焊接固定。在本实施例中,该抱箍结构30为方形,这样在底座101的四个边分别连接了一个H型钢302,四个H型钢302围合成方形,槽钢303也围合成方形。结合图7所示,支撑杆301为较短的工字钢,该工字钢在与H型钢302连接时,工字钢的一端插设于H型钢302内并与H型钢302的腹板和两翼板均焊接固定。
[0067]结合图4至图6所示,第一顶升组件对应抱箍结构30上的支撑杆301设置,第一顶升组件用于顶升支撑杆301进而通过抱箍结构30将文物遗址10顶起。该第一顶升组件包括顶升槽401、顶升基础402、以及千斤顶403,顶升槽401设于平移导轨的外侧,且对应抱箍结构30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该顶升槽401的位置与支撑杆301相对,顶升槽401的大小适配于千斤顶403。顶升基础402饶筑于顶升槽401的槽底,将顶升槽401的槽底穷实并饶筑20cm厚C30混凝土以形成顶升基础402。千斤顶403放置于顶升基础402之上,通过千斤顶403向上运动,实现抬起文物遗址10,向下运动,实现落放文物遗址10。
[0068]结合图8至图10所示,平移导轨60沿着文物遗址10向用于展示文物遗址10的基础平台20铺设,平移导轨60的末端超过了基础平台20,平移导轨60的始端也超过了抱箍结构30。平移导轨60也采用H型钢。铺设平移导轨60时,利用第一顶升组件的千斤顶403将抱箍结构30和文物遗址10抬起,然后铺设平移导轨60,为防止平移导轨60移位,在平移导轨60的外侧斜向支撑斜撑杆601,斜撑杆601支设于地面和平移导轨60之间,斜撑杆601起到了加固的作用。在平移导轨60的顶部放置移动小车40,再同一侧的平移导轨60上放置多个移动小车40。然后利用第一顶升组件的千斤顶403将抱箍结构30和文物遗址10平稳落放,抱箍结构30被落放于移动小车40之上,将该移动小车40与抱箍结构30的底部连接固定,较佳采用焊接。
[0069]结合图1、图9和图11所示,牵引组件设于平移导轨60的末端的前方,该牵引组件对应平移导轨60的中心线设置,该牵引组件与抱箍结构30上的支撑杆301连接,牵引组件对支撑杆301施加牵引力,牵动抱箍结构30,进而使得文物遗址10随着抱箍结构30—起沿着平移导轨60平移至基础平台20处。牵引组件包括有工作槽、固定杆501、混凝土结构502、绳索503、以及驱动件504,工作槽对应平移导轨60的中心线设置,固定杆501立设在工作槽内,且固定杆501的上部凸伸出工作槽形成拉结段,该固定杆501对应设于平移导轨60的中心线上,混凝土结构502浇筑于工作槽内并将固定杆501锚固,绳索503和驱动件504连接于固定杆501的拉结段,驱动件504拉动绳索503,该绳索503还连接于支撑杆301上,通过驱动件504拉动绳索503,对支撑杆301施加牵引拉力,进而将抱箍结构30向前拉动,使得抱箍结构30沿着平移导轨60移动。牵引组件中的固定杆501可以采用钢管。驱动件503可以采用手动葫芦或者电动葫芦。
[0070]加固组件用于加固文物遗址10,该加固组件包括包裹文物遗址10的覆盖物、围设于文物遗址10外周且间隔设置的木方、围设于所述木方外周的钢管、铺设于钢管和抱箍结构30之间的薄膜、以及浇筑于薄膜之上的加固结构701,覆盖物采用塑料薄膜和/或彩条布,将文物遗址10包裹严实。设于文物遗址10外周的木方间距500mm设置,木方围绕文物遗址10设置一圈,然后再通过吊带将该一圈的木方绑扎在一起。铺设于钢管和抱箍结构30之间的薄膜采用双层0.2mm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覆盖于抱箍结构30的内壁面和钢管,通过塑料薄膜隔开后续浇筑的混凝土,通过在塑料薄膜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结构701,该加固结构701填实于抱箍结构30和文物遗址10间的空隙。加固结构701与抱箍结构30和文物遗址10之间通过塑料薄膜隔开,使得加固结构701既能起到加固作用,又方便后续的拆除操作。
[0071]下面对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平移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0072]利用本发明的室内受限空间中大型文物遗址平移装置来平移文物遗址时,文物遗址通过加固组件加固完成后,先调整设置在文物遗址初始位置两侧的第一组顶升组件中的千斤顶并固定调平进行试抬,试抬无异常后,再次对千斤顶进行固定调平,使得该第一组顶升组件中的所有千斤顶位于同一平面,这样同步进行顶升时,可以确保文物遗址整体能够平稳抬升。利用千斤顶同步施压,使文物遗址整体缓慢平稳抬升至距地面一定高度,该高度需要为后续铺设平移导轨提供可能,该高度可以为40cm。千斤顶通过支撑杆和抱箍结构将文物遗址抬升后,根据预订的平移导轨的位置,在抱箍结构的下方设置平移导轨,平移导轨采用H250型钢,每段平移导轨与地面采用短型钢斜向支撑,进行临时加固,以防止平移导轨移位。而后在抱箍结构和平移导轨之间设置移动小车,统一松开第一组顶升组件的千斤顶,使得文物遗址平稳的落在移动小车上,将抱箍结构的底部和移动小车焊接。在基础平台上铺设两层土工布。利用前方的牵引组件,将牵引组件中的绳索与抱箍结构两侧固定连接的支撑杆连接,然后通过葫芦人工或者电动拉动支撑杆,进而使得文物遗址平稳移动至基础平台处,然后利用基础平台处的第二组顶升组件中的千斤顶将文物遗址抬升,拆除平移轨道,然后在统一松开第二组顶升组件中的千斤顶,使文物遗址慢慢平稳落在基础平台上,拆除加固组件,破除抱箍结构即可。
[0073]下面对本发明室内受限空间中大型文物遗址平移方法进行说明。
[0074]本发明一种室内受限空间中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包括:
[0075]如图1所示,测量放线:依据文物遗址10的待展示位置测放展示基础控制线和导轨控制线102,该导轨控制线102为后续平移导轨铺设安装的位置,展示基础控制线为施工展示平台的位置。
[0076]施工展示用的基础平台:根据展示基础控制线施工位于待展示位置处、用于展示文物遗址10的基础平台20。该基础平台20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绑扎钢筋并浇筑混凝土就形成了基础平台20。
[0077]牵引组件施工:于基础平台20背离文物遗址10的远端对应导轨控制线102处待设置的平移导轨的中心线上施工牵引组件;结合图11所示,施工牵引组件包括:对应平移导轨60的中心线开挖工作槽,该工作槽设置在基础平台20的前方,便于对文物遗址施加牵引力,以将文物遗址平稳的牵引至基础平台20处。该工作槽的大小为50cm长*50cm宽*100cm深,工作槽为2个,分别与平移导轨对应设置。于工作槽内立设固定杆501,固定杆501的上部凸伸出工作槽形成拉结段,该拉结段的长度不低于0.5米,以便拉结绳索,该固定杆501对应设置在平移导轨60的中心线上,以确保后续拉结固定的绳索在绷直时与平移导轨个60的中心线重合;于工作槽内饶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502,固定杆501销固于混凝土结构502内;于拉结段上连接绳索和驱动件,通过驱动件拉动绳索。绳索可以采用钢丝绳,驱动件可以采用手动葫芦或者电动葫芦。
[0078]文物遗址本体的加固:对文物遗址进行加固处理,结合图2和图3所示,加固处理包括在文物遗址1的底座1I四周围设抱箍结构30,抱箍结构30的两侧与导轨控制线相对应,抱箍结构30的两侧与平移导轨对齐设置。在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围设抱箍结构包括:于文物遗址10的底座101四周连接一圈H型钢302,H型钢302之间焊接固定;于H型钢302之上焊接固定槽钢303,槽钢303之间焊接固定,通过槽钢303和H型钢302形成围设文物遗址10的抱箍结构30 d型钢302采用H250型钢,槽钢303采用25a槽钢。加固处理还包括:将文物遗址包裹严实,采用塑料薄膜或者彩条布将文物遗址包裹严实;于文物遗址的外周间隔围设木方,并利用吊带将木方绑扎在一起,木方间距为500mm;于木方的外周围设钢管进行加固;于钢管和抱箍结构之间铺设薄膜,利用薄膜将抱箍结构的内壁面和钢管覆盖起来;于薄膜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结构701,浇筑的混凝土采用C30细石微膨胀混凝土,加固结构701将抱箍结构30和文物遗址10间空隙填实。在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结构701之前铺设薄膜,通过该薄膜将浇筑的混凝土与抱箍结构和文物遗址隔离开,方便了后续拆除的操作,也避免了对文物遗址的破坏,还起到了加固的作用。薄膜采用双层整张的0.2_厚塑料薄膜。
[0079]顶升基础施工:结合图1和图4所示,于抱箍结构30对应导轨控制线102的两侧的外部处设置第一顶升组件,结合图11所示,于基础平台20对应导轨控制线的两侧的外部相应设置第二顶升组件;第一顶升组件和第二顶升组件的做法相同,以第一顶升组件为例进行说明。结合图4和图5所示,设置第一顶升组件包括:于导轨控制线的外侧对应抱箍结构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均挖掘适配于千斤顶的顶升槽401;将顶升槽401的槽底夯实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升基础402;于顶升基础402之上放置千斤顶403。
[0080]平移导轨施工:在抱箍结构30对应导轨控制线的两侧连接支撑杆301,支撑杆301对应第一顶升组件设置;该支撑杆301采用短型钢,结合图7所示,支撑杆301的端部插设于抱箍结构30的H型钢302内,支撑杆301的端部面与H型钢302的腹板相贴合,支撑杆301的上下翼板与H型钢302的上下翼板相贴合,然后将支撑管301的端部面、上下翼板均与H型钢302
焊接固定。
[0081]结合图1和图8所示,利用第一顶升组件顶升支撑杆301进而将文物遗址10顶起,而后于抱箍结构30的底部沿着导轨控制线铺设平移导轨60;利用第一顶升组件的千斤顶403进行顶升抬起时,调整千斤顶403并固定调平进行试抬,试抬无异常后,再次进行固定调平,第一顶升组件的所有千斤顶同步施压,使得文物遗址整体缓慢平稳抬升至地面一定距离,该距离可以为40cm。将文物遗址抬升后,根据预订的导轨控制线铺设平移导轨60,平移导轨60采用H型钢,结合图9所示,每段平移导轨60与地面之间采用斜撑杆601支撑,斜撑杆601选用短角钢,对平移导轨60进行临时加固,以防止移位。
[0082]结合图9和图10所示,于平移导轨60上放置移动小车40,利用第一顶升组件将文物遗址10下放,以使得文物遗址落放在所述移动小车40之上,将移动小车40与抱箍结构30的底部连接固定。可以采用焊接连接移动小车和抱箍结构底部的H型钢。
[0083]结合图11所示,将支撑杆301与牵引组件连接,通过牵引组件牵动抱箍结构30,进而使得文物遗址沿着平移导轨60平移至基础平台20;将牵引组件中的绳索503与支撑杆301连接,然后通过驱动件504牵动绳索503进而对支撑杆301施加牵引力,使得文物遗址跟随着小车沿着平移导轨60向前移动,直至移动到基础平台20处。
[0084]在基础平台上铺设两层土工布,当文物遗址就位后,利用第二顶升组件顶升支撑杆进而将文物遗址顶起,而后将平移导轨拆除,再利用第二顶升组件将文物遗址下放以使得文物遗址落放在基础平台上,拆除抱箍结构和加固处理时设置的木方、钢管和薄膜、彩条布。
[0085]本发明通过在文物遗址底座的四周设置抱箍结构,然后利用顶升组件抬升底座后,在抱箍结构底部铺设平移导轨,利用移动小车沿着平移导轨将文物遗址平移就位,这样的施工方法简单,占用室内空间小,能够满足室内受限空间的施工环境,且对室内空间的破坏性小,能够安全平稳的平移文物遗址,对文物遗址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0086]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发明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定,本发明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依据文物遗址的待展示位置测放展示基础控制线和导轨控制线; 根据所述展示基础控制线施工位于所述待展示位置处、用于展示所述文物遗址的基础平台; 于所述基础平台背离所述文物遗址的远端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处待设置的平移导轨的中心线上施工牵引组件; 对所述文物遗址进行加固处理,所述加固处理包括在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围设抱箍结构,所述抱箍结构的两侧与所述导轨控制线相对应; 于所述抱箍结构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的外部处设置第一顶升组件,于所述基础平台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的外部相应设置第二顶升组件; 在所述抱箍结构对应所述导轨控制线的两侧连接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对应所述第一顶升组件设置; 利用所述第一顶升组件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而后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沿着所述导轨控制线铺设平移导轨; 于所述平移导轨上放置移动小车,利用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将所述文物遗址下放,以使得所述文物遗址落放在所述移动小车之上,将所述移动小车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连接固定; 将所述支撑杆与所述牵引组件连接,通过所述牵引组件牵动所述抱箍结构,进而使得所述文物遗址通过所述移动小车而沿着所述平移导轨平移至所述基础平台;以及 利用所述第二顶升组件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而后将所述平移导轨拆除,再利用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将所述文物遗址下放以使得所述文物遗址落放在所述基础平台上,拆除所述抱箍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牵引组件,包括: 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开挖工作槽; 于所述工作槽内立设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凸伸出所述工作槽形成拉结段; 于所述工作槽内浇筑混凝土形成混凝土结构,所述固定杆锚固于所述混凝土结构内;以及 于所述拉结段上连接绳索和驱动件,通过所述驱动件拉动所述绳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处理还包括: 将所述文物遗址包裹严实; 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外周间隔围设木方,并利用吊带将所述木方绑扎在一起; 于所述木方的外周围设钢管进行加固; 于所述钢管和所述抱箍结构之间铺设薄膜,利用所述薄膜将所述抱箍结构的内壁面和所述钢管覆盖起来; 于所述薄膜之上浇筑混凝土形成加固结构,所述加固结构将所述抱箍结构和所述文物遗址间空隙填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围设抱箍结构,包括: 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连接一圈H型钢,所述H型钢之间焊接固定;以及于所述H型钢之上焊接固定槽钢,所述槽钢之间焊接固定,通过所述槽钢和所述H型钢形成围设所述文物遗址的抱箍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方法,其特征在于,设置第二顶升组件与设置第一顶升组件相同,设置第一顶升组件包括: 于所述导轨控制线的外侧对应所述抱箍结构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均挖掘适配于千斤顶的顶升槽; 将所述顶升槽的槽底夯实并浇筑混凝土形成顶升基础; 于所述顶升基础之上放置千斤顶。6.—种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箍结构,围设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用于加固所述文物遗址,所述抱箍结构相对的两侧连接有支撑杆; 第一顶升组件,对应所述支撑杆设置,用于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通过所述抱箍结构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 平移导轨,沿着所述文物遗址向用于展示所述文物遗址的基础平台铺设,所述平移导轨的末端超过所述基础平台; 移动小车,放置于所述平移导轨上并与所述抱箍结构的底部连接固定; 牵引组件,设于所述平移导轨末端的前方,所述牵引组件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设置,所述牵引组件与所述支撑杆连接,通过所述牵引组件牵动所述抱箍结构进而使得所述文物遗址沿着所述平移导轨平移至所述基础平台;以及 第二顶升组件,设于所述基础平台的两侧并与所述支撑杆相对应,用于顶升所述支撑杆进而通过所述抱箍结构将所述文物遗址顶起。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组件包括工作槽、固定杆、混凝土结构、绳索以及驱动件,所述工作槽对应所述平移导轨的中心线设置,所述固定杆立设于所述工作槽内且所述固定杆的上部凸伸出所述工作槽形成拉结段,所述混凝土结构浇筑于所述工作槽内并将所述固定杆锚固,所述绳索和所述驱动件连接于所述拉结段,并通过所述驱动件拉动所述绳索。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加固所述文物遗址的加固组件,所述加固组件包括包裹所述文物遗址的覆盖物、围设于所述文物遗址外周间隔设置的木方、围设于所述木方外周的钢管、铺设于所述钢管和所述抱箍结构之间的薄膜、以及浇筑于所述薄膜之上的加固结构,所述木方通过吊带绑扎在一起,所述薄膜覆盖于所述抱箍结构的内壁面和所述钢管,所述加固结构填实于所述抱箍结构和所述文物遗址间的空隙。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抱箍结构包括与所述文物遗址的底座四周连接的H型钢和焊接固定于所述H型钢之上的槽钢,所述H型钢之间焊接固定,所述槽钢之间焊接固定。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室内受限空间的大型文物遗址的平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顶升组件和所述第二顶升组件均包括: 设于所述平移导轨的外侧对应所述抱箍结构侧边的中间位置和两角部位置的顶升槽,所述顶升槽的大小适配于所述千斤顶; 浇筑于所述顶升槽槽底的顶升基础; 放置于所述顶升基础之上的千斤顶。
【文档编号】E04G23/06GK105839945SQ201610162500
【公开日】2016年8月10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2日
【发明人】丁志强, 张健健, 鲍建鹏, 王昌
【申请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