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体砌块和墙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07777阅读:529来源:国知局
墙体砌块和墙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0001](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构件;具体涉及一种墙体砌块和墙体。
[0002](二)【背景技术】:现有技术中人们居住楼房的墙体,通常是采用CL建筑墙体结构。所述的CL建筑墙体在施工过程中,是在内、外墙体模板临时构建的模腔中置有网架板。所述的网架板是在多层钢丝焊接的网格骨架中连有聚苯板构成。通过在模腔内对所述网架板两侧的钢丝网格骨架整体浇注混凝土,形成了两侧为钢丝混凝土结构层中间为聚苯板保温层的墙体。所述的墙体虽然具有承重、保温和隔热等优点,但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施工步骤复杂,安装拆卸内、外墙体模板操作麻烦,明显降低了墙体的施工效率。二是当施工作业的环境温度在零度以下时,靠近所述内、外墙体模板两侧的钢丝混凝土结构层因结冰而影响了工程质量,人们只能早日停工,由此缩短了墙体建筑的施工周期。三是因所述墙体内连有整体的聚苯板,达不到国家防火墙体阻燃标准的要求。
[0003](三)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墙体砌块,旨在提高墙体施工效率;增强保温防冻效果,实现延长墙体建筑的施工周期;以及达到国家防火墙体阻燃标准的要求。
[0004]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由上述墙体砌块构建的墙体。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它是在墙体砌块两连接端的内侧周边对接连有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
[0006]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两连接端的厚度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0007]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两连接端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0008]优选地,所述墙体砌块由水泥、粉煤灰和聚苯颗粒混合构成。
[0009]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墙体,包括相互对接堆砌相连的砌块,所述砌块是采用以上所述的墙体砌块。
[0010]优选地,在所述墙体内设有贯穿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纵、横向相连的加强柱。
[0011]优选地,所述加强柱是由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构成。
[0012]本实用新型采取上述墙体砌块和墙体的结构,通过施工方法,将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对接堆砌相连,形成了墙体内纵、横向连通的圆形注浆流道,在所述圆形注浆流道内连有钢筋和/或混凝土贯穿若干所述的墙体砌块,构成了与墙体固连的纵、横向相接的加强柱。所述墙体砌块的两连接端在施工中还具有以下优点:一是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墙体模板,免除了工作中安装拆卸墙体模板的不足,明显地提高了施工效率。二是由于所述墙体砌块采用保温材料构成,施工中,该墙体砌块的两连接端还兼做内、外墙体的保温隔寒防冻作用;经耐低温试验:在零下6度的温度环境下施工,所述墙体内现场注浆连有纵、横向相接的湿状钢筋混凝土加强柱不结冰,确保了工程质量,有效地延长了墙体建筑的施工周期。另外,通过水泥、粉煤灰和聚苯颗粒混合构成的墙体砌块,达到了国家防火墙体阻燃标准的要求。
[0013](四)【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砌块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墙体砌块的立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第一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A-A向剖视图;
[0017]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B-B向剖视图;
[0018]图6为本实用新型墙体第二种实施例的示意图;
[0019]图7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C-C向剖视图;
[0020]图8为本实用新型图6中D-D向剖视图。
[0021](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说明,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具体限定。
[0022]实施例一,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砌块,通常是由水泥、粉煤灰和保温阻燃性能好的聚苯颗粒通过湿式搅拌混合,经模具加工构成,它是在墙体砌块两连接端I的内侧周边对接连有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
[0023]根据墙体建筑的不同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所述墙体砌块两连接端I的厚度尺寸可以相同(图中未示出);也可以不相同(图1、图2所示)。当然,所述墙体砌块的两连接端I还可以是正方形(图1、图2所示)或是长方形(图中未示出)。
[0024]实施例二,图1-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墙体,包括相互对接堆砌相连的砌块,所述砌块是采用上述的墙体砌块构建。根据建筑墙体的不同施工要求,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墙体内设有贯穿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纵、横向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加强柱。施工中通常采取以下步骤:
[0025]步骤一、将多根间隔的纵向钢筋2的上、下端对应与建筑体的上、下端固定,其中每间隔三个单根纵向钢筋2的位置设有一束三根纵向钢筋(图3所示);
[0026]步骤二、通过采用聚胺脂发泡剂,在所述建筑体的下端基面上横向胶接连有若干所述墙体砌块,通过所述墙体砌块的两侧面依次对接,将所述多根间隔的纵向钢筋2对合置于所述对接构成墙体层的纵向圆形注浆流道的中部;
[0027]步骤三、在所述墙体层上面的横向半圆弧形注浆流道内放置横向钢筋3与所述多根间隔的纵向钢筋2相接处捆扎固紧;
[0028]步骤四、再在所述墙体层的上面横向胶合对接连有若干所述墙体砌块,同时将所述的纵、横向钢筋2、3对合置于所述对接构成墙体层的纵、横向圆形注浆流道内;
[0029]步骤五、反复按照上述步骤三、四操作,直至达到三个墙体砌块高度尺寸的注浆墙体高度层;
[0030]步骤六、在所述设定注浆墙体高度层的上面多个纵向圆形注浆流道浇注自密实流态状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分别进入墙体内纵、横向相连互通的注浆流道内,凝固后与所述墙体固连构成纵、横向连接的钢筋混凝土加强柱。
[0031]继续按照上述步骤五、六重复作业,直至完成承重墙体逐层向上的全部施工。
[0032]实施例三,图1、图2和图6-图8所示。本实施例同上述实施例二相同之处不在赘述。不同在于:每间隔三个所述墙体的纵、横向圆形注浆流道内连有一根纵、横向钢筋2、3。在所述墙体内设有贯穿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纵、横向相连的钢筋混凝土加强柱和混凝土加强柱4(图6-图8所示),可实现非承重墙体逐层向上的施工。
[003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无需经过创造性劳动就能够联想到的其它技术特征,还可以做出若干种基本相同方式的变型和改进,实现基本相同的功能和产生基本相同的效果,这些变化应当视为等同特征,均属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在墙体砌块两连接端的内侧周边对接连有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两连接端的厚度尺寸相同或不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墙体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砌块两连接端是正方形或长方形。
4.一种墙体,包括相互对接堆砌相连的砌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砌块是采用权利要求3所述的墙体砌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墙体内设有贯穿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纵、横向相连的加强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柱是由钢筋混凝土或混凝土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墙体砌块,它是在墙体砌块两连接端的内侧周边对接连有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墙体和墙体的加工方法。施工中,将若干所述墙体砌块的半圆弧柱形注浆流道体对接堆砌相连,形成了墙体内纵、横向连通的圆形注浆流道,在所述圆形注浆流道内连有钢筋和/或混凝土贯穿若干所述墙体砌块,构成了与墙体固连的纵、横向相接的加强柱。所述墙体砌块的两连接端既取代了现有技术中的内、外墙体模板,免除了工作中安装拆卸墙体模板的不足,明显提高了施工效率,还兼做了内、外墙体的保温,经耐低温试验:在零下6度的温度环境下仍可施工,有效地延长了墙体建筑的施工周期。另外,墙体砌块达到了国家防火墙体阻燃标准的要求。
【IPC分类】E04C1-41, E04B2-36, E04B2-40
【公开号】CN204326354
【申请号】CN201420271684
【发明人】邵才仁, 邵云波, 邵云飞, 刘玮, 董士文, 王波, 谢汝劼, 纪社建, 王建鹏, 王建斌, 田万盛
【申请人】邵才仁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4年5月2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