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基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9380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一体化基站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行业中基站的建设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一体化基站。
【背景技术】
[0002]在通信技术领域中,各种各样的通信基站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通信信号主要通过基站进行传输,基站在服务器以及通信终端之间起到信号中转的作用,从而辅助完成通信过程。而一体化基站,由于其具有占地面积少等多种优点而越来越受到重视。而现有的一体化基站大多都只是将机房与塔杆进行简单组合而成,仍存在较多的问题,如:1.普通机房仅是容纳基站通信设备的容器,不能承受塔杆载荷,2.底部的机房内通常放置有许多的通信设备以及电路管线等,若遇水则极易于发生电流泄漏、管路短路、设备故障等多种危险事故。因此,对于一体化基站机房的防水性设计显得尤为重要;3.机房内由于各设备的运行导致热量更多地被积聚,温度过高,容易造成设备故障等异常情况,当机房内的温度较低时,有可能产生水汽的凝聚和结露的现象并附着在设备元器件的表面,轻者腐蚀元器件和电路板,重者造成短路故障等,因此,机房内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机房内各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对机房内部温度的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一体化基站。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体化基站,包括具有容置空间的机房、塔杆以及连接所述机房与所述塔杆的法兰盘,所述机房包括若干钢制立柱、若干支撑件、顶板、若干第一弧形面板、若干第二弧形面板、若干第一防水子件、若干第二防水子件、若干第二密封防水胶条、温度检测器、开合机构以及控制系统,所述支撑件、第一弧形面板、第二弧形面板、第一防水子件以及第二防水子件的数量均与所述钢制立柱的数量相一致,所述若干钢制立柱垂直于地面设置,且任一钢制立柱远离地面的一端侧壁通过所述支撑件与相邻的钢制立柱固定连接,所述若干支撑件远离地面的一端固定安装所述法兰盘,所述顶板固定于所述若干钢制立柱远离地面的一端,且所述顶板具有与所述法兰盘相套设配合的套接孔,任一第一弧形面板包括覆盖相对应的钢制立柱的覆盖段及设于所述覆盖段两侧的配合段,且所述第一弧形面板的一端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一弧形面板的相对应的两配合段邻近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之间通过所述对应的第一防水子件相固定连接,相邻两第一弧形面板的相对应的两配合段远离所述法兰盘的一端之间通过所述对应的第二防水子件相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防水子件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任一第二弧形面板具有与相邻两配合段相固定连接的两侧壁以及分别与相对应的第一防水子件、第二防水子件相固定的两端壁,且所述第二密封防水胶条设置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与相对应的第一弧形面板、第一防水子件、第二防水子件相连接的位置,所述温度检测器安装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开合机构固设于所述机房邻近所述法兰盘的一端,所述法兰盘中心开设有流通孔,且所述容置空间与所述流通孔通过所述开合机构相连通,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温度检测器及所述开合机构电性连接,所述塔杆内开设有供气流流通的且与所述流通孔相连通的流通腔。
[0006]进一步地,任一第一防水子件包括弧形段、设置于所述弧形段两端的相平行的第一抵持块与第二抵持块、以及由所述弧形段、所述第一抵持块以及所述第二抵持块围成的空腔,所述弧形段的长度与所述相邻两配合段之间的距离一致,所述第一抵持块与所述顶板固定连接,且所述第一抵持块与相邻两配合段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抵持块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固定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抵持块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卡合部,任一卡合部上凸伸有第一卡块,所述配合段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块相对应的固定槽,通过两第一卡块与相对应的固定槽之间的卡合固定,使得所述第一防水子件固定于两第一弧形面板之间。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抵持块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抵持部,所述两抵持部分别与相对应的两第一弧形面板的配合段相抵持配合,且所述第二抵持块远离所述第一抵持块的一侧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的端壁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机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内侧固定连接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0010]进一步地,任一第二防水子件包括水平设置且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的端壁相抵持配合的第三抵持块、于所述第三抵持块的一侧沿竖直向上的方向延伸形成的挡水肩、于所述挡水肩远离所述第三抵持块的一端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的第四抵持块,所述挡水肩与所述第二弧形面板内侧固定连接,且所述第四抵持块与相邻的两配合段之间固定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四抵持块的两端沿长度方向延伸形成两卡接部,任一卡接部上凸伸有第二卡块,所述配合段上对应位置处开设有与所述第二卡块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通过所述两第二卡块与相对应的第一固定孔之间的卡接固定,使得所述第二防水子件固定于两第一弧形面板之间。
[0012]进一步地,所述机房还包括连接支架,且所述若干钢制立柱邻近地面的一端侧壁通过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支架具有与所述钢制立柱一一对应的连接凸杆,通过所述连接凸杆与对应的钢制立柱的固定连接,使得所述连接支架固定连接所述若干钢制立柱,所述若干钢制立柱、连接支架及支撑件围成供通信设备安放的所述容置空间。
[0013]进一步地,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弧形面板沿长度方向分割为固定弧面段及活动弧面段,所述固定弧面段邻近所述顶板设置,所述活动弧面段一端与相对应的配合段铰接,另一端相对其对应的配合段可开合地设置。
[0014]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弧面段内侧设有相配合的防水框及防水内门,所述防水框与所述固定弧面段、相邻两配合段以及所述第二防水子件相固定连接,所述防水内门与所述防水框铰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流通腔一端起于所述塔杆邻近所述机房一端的端面,另一端沿所述塔杆高度方向延伸,所述塔杆远离所述机房的一端设有气孔,所述气孔与所述流通腔相连通。
[0016]综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体化基站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0017]1.下部机房不仅仅是容纳基站通信设备的容器,还能承受塔杆载荷,保证一体化塔式基站的正常使用及使用寿命,为一体化塔式基站的推广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0018]2.具有良好的防水效果,保证机壳内的通信设备、电路管线等的安全;
[0019]3.能够实时监测机房内部的温度,并将实时温度与预设温度进行比较,再根据比较结果开启/或关闭相应的开合机构、散热器,对所述机房内的温度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确保机房内部始终处于适宜的温度,利于机房内各设备的长期稳定工作。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所示的一体化基站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图1中的机房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4为图3中A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图3中B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图3中C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图3中第一防水子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8为图3中第二防水子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9为图2中部分结构的正视图;
[0029]图10为图9中D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11为图9所示结构的拆分图;
[0031]图12为图1中的机房的正视图;
[0032]图13为图12所示结构的剖视图;
[0033]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一体化基站100、机房101、塔杆102、底座11、钢制立柱12、支撑件14、法兰盘103、连接孔111、容置空间16、流通孔51、连接凸杆131、第一凸缘141、第二凸缘142、顶板21、第一弧形面板22、第二弧形面板23、第一防水子件24、第二防水子件25、通管211、覆盖段221、配合段222、固定槽2221、第一固定孔2222、第二固定孔2223、第一端壁231、第二端壁232、第一侧壁233、第二侧壁234、第三固定孔235、固定弧面段236、活动弧面段237、防水内门239、弧形段241、第一抵持块242、第二抵持块243、卡合部2421、第一卡块2422、抵持部2431、第三抵持块251、第四抵持块252、挡水肩253、卡接部2521、第二卡块2522、第一防水胶条261、第二密封防水胶条262、开合机构31、散热器32、装饰外罩41。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35]实施例1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