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50883阅读:369来源:国知局
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护盖板,具体的说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对于大型建筑工程的施工,工程规模庞大,现场施工人员较多,施工现场测量洞口较多,容易发生人员坠落,杂物坠落等安全事故。按有关规定,施工现场洞口需做洞口专项措施,洞口作业范围为:(1)通常将较小的洞口称为孔,较大的称为洞。并规定为:楼板、屋面、平台面等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小于25厘米的,以及墙上等竖向平面上,高度小于75厘米的称为孔;(2)横向平面上,短边尺寸等于或大于25厘米时,竖向平面上高度等于或大于75厘米,宽度大于45厘米的称为洞。(3)凡深度在2米及2米以上的人孔、沟槽与管道孔洞等边沿上的施工作业属于洞口作业的范围。
[0003]目前施工现场的洞口作业防护措施主要为设置固定盖板、防护栏杆、安全网或其他防坠落的防护措施;各种预留洞口、未填上的坑槽,以及人孔等处,设置稳定的盖板,或采用防止人、物坠落的小孔眼的钢丝网等覆盖等防护措施。施工现场的洞口防护措施主要是木板加钢钉的简单固定,但对于施工工期长工程,会出现洞口盖板的木板及固定长钉的腐朽与锈蚀,极易引发高空坠人、坠物等安全事故;且木质盖板等不能重复利用,浪费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能有效做好施工现场洞口防护,保证了安全的同时,还有效节约了成本,且固定工具可反复使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的:提供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包括由钢板制成盖板和安装所述盖板的转轴,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通过固定座与安装面连接固定。
[0006]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技术方案:前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所述盖板由厚度不小于6mm的花纹钢板制成。
[0007]进一步的,前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所述转轴的固定座为设有螺栓孔的方形钢板,所述方形钢板水平焊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且所述方形钢板的底部平面超出所述转轴的外侧面,以确保转轴上的套管能够顺利转动,不会被安装面阻碍。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杜绝洞口坠落等安全事故的隐患,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12]实施例1
[0013]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由钢板制成盖板1和安装盖板的转轴2,盖板1由花纹钢板制成,盖板的一侧设有套管3,套管套接在转轴4上,转轴通过固定座4与安装面连接固定;转轴的固定座为设有螺栓孔的方形钢板,方形钢板水平焊接在转轴的两端,且方形钢板的底部平面超出转轴的外侧面。
[0014]本实施例的盖板由厚度为6毫米的250毫米x250毫米的花纹钢板制作,套管为直径为20毫米的圆管;转轴为直径为12毫米的圆钢;固定座为厚度为4毫米的40毫米x40毫米的方形钢板。采用该结构能够杜绝洞口坠落等安全事故的隐患;拆卸、安装方便,且可重复使用节约资源,绿色环保。
[0015]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包括由钢板制成盖板和安装所述盖板的转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通过固定座与安装面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由厚度不小于6mm的花纹钢板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的固定座为设有螺栓孔的方形钢板,所述方形钢板水平焊接在所述转轴的两端,且所述方形钢板的底部平面超出所述转轴的外侧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施工现场工地洞口防护盖板,包括由钢板制成盖板和安装所述盖板的转轴,所述盖板的一侧设有套管,所述套管套接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转轴通过固定座与安装面连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能有效杜绝洞口坠落等安全事故的隐患,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可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绿色环保。
【IPC分类】E04G21/32
【公开号】CN204960360
【申请号】CN201520721254
【发明人】王俊梅, 李盛, 张海堂, 靳亚北, 蔺强武
【申请人】上海宝冶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