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61347阅读:1143来源:国知局
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管道全新布局优化,尤其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
【背景技术】
[0002]现在越来越多地下商场、地下高档停车库等地下项目采用全新风系统,且新风管截面积大,而地下室的防排烟系统是必须设置的,其补风管截面积也很大,传统做法是二者分设,设计、施工麻烦,需谨慎考虑二者的交叉关系,以及其与其他专业管道的交叉关系,影响室内的净高与美观。
[0003]通常把防排烟系统的送风管与全新风空调系统的新风管合用,可减少部分大截面设备管道,从而减少设备管道的交叉关系,使得设计、施工化繁为简,在节约室内净高美化空间的同时节省一定的工程造价。但是合用管道会带来补风管工作稳定性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包括:新风管和补风管,以及一端同时连通所述新风管和所述补风管的主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自由端连通新风风机,所述补风管自由端连通补风风机,所述新风管与所述补风管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个锐角角度与所述主风管连通,所述新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b,所述补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a,且a大于等于b。
[0006]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风机连接的一段与所述主风管平行,所述补风管与所述补风风机连接的一段也与所述主风管平行。
[0007]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新风风机与所述新风管连接处设有阀门,所述补风风机与所述补风管连接处也设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消防联动装置。
[0008]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新风管、所述补风管以及所述主风管三者连通处设有导向阀。
[0009]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阀一端转轴连接在所述新风管和所述补风管结节处。
[0010]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阀另一端设有电磁铁。
[0011]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阀闭合所述新风管时,所述电磁铁对应位置处的新风管内壁上设有N极紧贴所述电磁铁的磁铁。
[0012]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阀闭合所述补风管时,所述电磁铁对应位置处的补风管内壁上设有S极紧贴所述电磁铁的磁铁。
[0013]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电磁铁连接消防联动装置。
[0014]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5](1)通过将新风管和补风管合并形成在一个主风管上,再由主风管向建筑物内送风的设计,简化了管路及其布局。
[0016](2)解决了新风管与补风管分设时,两者上下层叠的交叉占用过大的竖直空间,且需要对管道做较大的弯曲设置,弯曲不也不利于风的流动,风阻大能耗高。
[0017](3)采用均倾斜连接在主风管上的做法,兼顾了补风管和新风管由于管道弯曲而造成的风阻大能耗高的问题;同时设计了通常大部分时间均在通风工作的新风管倾斜角度小的设计,保证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的管道上的风阻大大小于补风管,这样能耗与通风稳定性得以兼顾。
[0018](4)阀门与消防联动装置连接,可以在无火警的情况关闭补风管,开通新风管;而在有火警的情况下开通补风管而关闭新风管。
[0019](5)为避免新风管与补风管串通,设置导向阀,在补风风机供风进入补风管然后流向主风管时,风将导向阀吹开并使得导向阀关闭新风管;同理,在新风风机供风进入新风管然后流向主风管时,风将导向阀吹开并使得导向阀关闭补风管。
[0020](6)导向阀的电磁铁可以有效的变换磁极,并与风向配合,关闭新风管或补风管。
【附图说明】
[00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2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3]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二 ;
[0024]图中:1、新风管,2、新风风机,3、补风管,4、补风风机,5、主风管,6、导向阀,7、阀门,8、转轴,9、电磁铁,10、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0025]现在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包括:新风管1和补风管3,以及一端同时连通新风管1和补风管3的主风管5,通过将新风管1和补风管3合并形成在一个主风管5上,再由主风管5向建筑物内送风的设计,简化了管路及其布局。解决了新风管1与补风管3分设时,两者上下层叠的交叉占用过大的竖直空间,且需要对管道做较大的弯曲设置,弯曲不也不利于风的流动,风阻大能耗高。
[0027]新风管1自由端连通新风风机2,补风管3自由端连通补风风机4,新风管1与补风管3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个锐角角度与主风管5连通,新风管1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风管5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b,补风管3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风管5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a,且a大于等于b。采用均倾斜连接在主风管5上的做法,兼顾了补风管3和新风管1由于管道弯曲而造成的风阻大能耗高的问题;同时设计了通常大部分时间均在通风工作的新风管1倾斜角度小的设计,保证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的管道上的风阻大大小于补风管3,这样能耗与通风稳定性得以兼顾。
[0028]新风管1与新风风机2连接的一段与主风管5平行,补风管3与补风风机4连接的一段也与主风管5平行。这样可以有效的节约安装风机的位置。
[0029]新风风机2与新风管1连接处设有阀门7,补风风机4与补风管3连接处也设有阀门7,阀门7连接消防联动装置。阀门7与消防联动装置连接,可以在无火警的情况关闭补风管3,开通新风管1 ;而在有火警的情况下开通补风管3而关闭新风管1。
[0030]新风管1、补风管3以及主风管5三者连通处设有导向阀6。为避免新风管1与补风管3串通,设置导向阀6,在补风风机4供风进入补风管3然后流向主风管5时,风将导向阀6吹开并使得导向阀6关闭新风管1 ;同理,在新风风机2供风进入新风管1然后流向主风管5时,风将导向阀6吹开并使得导向阀6关闭补风管3。
[0031]导向阀6 —端转轴8连接在新风管1和补风管3结节处,导向阀6另一端设有电磁铁9。导向阀6的电磁铁9可以有效的变换磁极,并与风向配合,关闭新风管1或补风管3。
[0032]导向阀6闭合新风管1时,电磁铁9对应位置处的新风管1内壁上设有N极紧贴电磁铁9的磁铁10。导向阀6闭合补风管3时,电磁铁9对应位置处的补风管3内壁上设有S极紧贴电磁铁9的磁铁10。
[0033]电磁铁9连接消防联动装置,这样电磁阀可以根据消防火警的信号确定切换电磁铁9的磁极,及时引导导向阀6转换位置。
[0034]以上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包括:新风管和补风管,以及一端同时连通所述新风管和所述补风管的主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自由端连通新风风机,所述补风管自由端连通补风风机,所述新风管与所述补风管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个锐角角度与所述主风管连通,所述新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b,所述补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所述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a,且a大于等于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与所述新风风机连接的一段与所述主风管平行,所述补风管与所述补风风机连接的一段也与所述主风管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风机与所述新风管连接处设有阀门,所述补风风机与所述补风管连接处也设有阀门,所述阀门连接消防联动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管、所述补风管以及所述主风管三者连通处设有导向阀。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一端转轴连接在所述新风管和所述补风管结节处。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另一端设有电磁铁。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闭合所述新风管时,所述电磁铁对应位置处的新风管内壁上设有N极紧贴所述电磁铁的磁铁。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阀闭合所述补风管时,所述电磁铁对应位置处的补风管内壁上设有S极紧贴所述电磁铁的磁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下建筑新风管与排烟补风管的组合风管,包括:新风管和补风管,以及一端同时连通新风管和补风管的主风管,新风管自由端连通新风风机,补风管自由端连通补风风机,新风管与补风管分别朝向相反方向倾斜一个锐角角度与所述主风管连通,新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b,补风管延伸方向相对于主风管延伸方向倾斜角度为a,且a大于等于b。通过将新风管和补风管合并形成在一个主风管上,再由主风管向建筑物内送风的设计,简化了管路及其布局。解决了新风管与补风管分设时,两者上下层叠的交叉占用过大的竖直空间,且需要对管道做较大的弯曲设置,弯曲不也不利于风的流动,风阻大能耗高。
【IPC分类】E04F17/04, E04F17/02
【公开号】CN205077818
【申请号】CN201520711167
【发明人】夏昶华, 邱晓峰, 乐俊杰
【申请人】江苏合筑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9月1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