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合预制建筑物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10242336阅读:来源:国知局
制板。如此,采用空心预制板可降低楼板的重量,节省材料,同时,可大幅度提高楼板的隔音隔热性能,而采用预应力预制板,则可以提高楼板的抗变形能力和荷载能力。
[007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预制板110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120呈垂直相交设置,且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如此,可通过现浇T形结构将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连接成整体结构,且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120呈垂直相交设置,且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可以通过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上的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120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可不需要在其接合部位设置模板即可直接浇筑现浇混凝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如在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上进一步设置凹槽,则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凹槽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110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110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另外,优选地,预制板110的梯级平台的表面为粗糙面,特别是梯级平台的上表面还可以设置锚固槽,加强新旧混凝土在板面方向上的锚固强度,进一步增强楼板的整体性。
[007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120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钢筋骨架置于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如此,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可不需要在其接合部位设置模板即可直接浇筑现浇混凝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7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后,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装置为挤压套筒。所述钢筋可以为预应力钢筋。如此,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外露并伸入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后,通过连接装置连接,浇筑现浇混凝土后,预制板110、预制墙120与现浇混凝土结构接合形成整体承力结构构件,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使各独立的预制板110、预制墙120成为整体承力结构,而连接装置为挤压套筒,则降低了钢筋连接难度,可大幅度提高施工效率。
[007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120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如此,预制墙120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后,预制结构构件与现浇结构形成整体,使各独立的预制板110、预制墙120成为整体承力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007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不,所述预制板110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如此,预制板110的连接端设置有V型槽口或V型坡口,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V型槽口或V型坡口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gp使预制板110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110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007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所述预制板110的连接端设置有梯级平台,钢筋骨架中有通长钢筋设置于梯级平台上,连接钢筋部分伸入梯级平台中,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120呈平行设置,现浇混凝土在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之间浇筑形成T形叠合连接整体。如此,可通过现浇T形结构将预制板110与预制墙120连接成整体结构,且预制板110中有钢筋或/和钢绞线与预制墙120呈平行设置,可以通过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上的现浇混凝土共同形成整体受力结构,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120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可不需要在其接合部位设置模板即可直接浇筑现浇混凝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如在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上进一步设置凹槽,则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在凹槽中形成嵌入结构,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110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110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0076]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梯级平台中的竖向截面形状为垂直面或者斜面,所述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端面为垂直面,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120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钢筋骨架置于现浇混凝土模腔中。如此,梯级平台下部外挑部分下部转角紧靠预制墙的上部转角,形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可不需要在其接合部位设置模板即可直接浇筑现浇混凝土,极大地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
[0077]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120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如此,预制墙中有预埋钢筋外露与钢筋骨架共同浇筑于现浇混凝土中后,预制结构构件与现浇结构形成整体,使各独立的预制板、预制墙成为整体承力结构,大幅度提高了楼板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
[0078]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120中外露的预埋钢筋可以为箍筋。如此,在预制墙顶部外露的预埋钢筋为箍筋时,箍筋可将置于其中的通长钢筋约束,现浇混凝土后,在预制墙的顶部形成现浇混凝土承重梁,降低了预制墙的荷载压力,提高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能。
[0079]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箍筋可以为开放式箍筋。如此,当箍筋为开放式箍筋时,通长钢筋可以十分方便的从箍筋上部置入,而不需要从预制墙的端部穿设,极大地方便了施工,降低了施工难度。
[008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钢筋骨架中的连接筋可以为横置L形钢筋,所述L形钢筋与开放式箍筋内的通长钢筋搭接或者搭接后固定。如此,通过横置L形连接筋的设置,浇筑现浇混凝土后,现浇混凝土结构将预制墙与预制板连接成为了整体,是的预制板与预制墙形成可共同受力的承力构件,如在预制板的端部还设置有凹槽,则在地震灾害过程中,即使预制板破坏断裂,因嵌入结构的存在,可有效防止断裂的预制板跌落,提高了楼板的抗震安全性。
[0081]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为外墙,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其另一侧设置有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如此,在墙体的一侧设置有预制板,其另一侧设置有免撑模,免撑模与预制板、墙体顶端共同构成现浇混凝土模腔时,在浇筑完混凝土后,不需要拆除模板,即可进一步施工,减少了木板支设工序,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施工成本与材料成本。
[0082]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免撑模包括模板本体1,所述模板本体1的至少一侧面设置有折边2,所述钢筋骨架固定在免撑模上。如此,预制板与预制墙拼合处采用上述结构的连接节点,其中采用了集成的连接件,在其模板本体的侧面设置有折边后,在所述免撑模应用过程中,折边可和预制板及预制墙体紧密接触闭合,折边后形成的板面可以和预制板的表面形成面接触,能够有效地防止其在浇筑过程中漏浆,如果将折边折成与模板本体呈90°至135°之间的夹角,则可以进一步扩大结合紧密度,同时,其折边后形成的板面可以搁置在预制板及预制墙体的拼合面上,在施工荷载的作用下,将免撑模与预制板及预制墙体压紧防止漏浆。
[0083]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模板本体1可以为钢板,所述折边2为弹性伸缩面。如此,模板本体1为钢板,所述折边2为弹性伸缩面时,折边2具有伸缩空间,所述免撑模应用到预制板与预制墙的拼合过程中,可以弥补预制板之间的设置距离误差,可防止预制板的拼合连接漏浆。
[0084]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模板本体1为竹胶板、木胶板或者塑胶板。如此,当模板本体1为上述材质时,具有成本低,来源广泛,特别是采用塑胶板时,其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耐腐蚀性能,有利于推广应用。
[0085]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模板本体的两侧均可以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如此,模板的两侧均设置有弹性伸缩面,所述弹性伸缩面为钢板边部压缩成褶皱而成时,模板加工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