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975阅读:4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五金交电产品,特别是一种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
传统的家用的防盗门锁,属于机械结构,不仅制造工艺比较高,其机械结构容易被熟悉,只要用一根铁丝就会被打开,很不安全。红外遥控技术由于具有准确、方便、可靠和安全,所以它的运用非常广泛,为人们生活带来很大的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向公众公开一种广泛用于住宅小区,具有准确、方便、可靠和安全性能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是由能够发射经过编码的红外线遥控器,和能够接收红外线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用于控制门锁而构成。红外线遥控器由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编码电路连接构成。接收、解码和控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电路与解码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构成。
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编码电路如图1所示,是由D1、T1、r2、r3组成红外线发射电路,IC1集成电路构成专用信息编码电路,由a0/4th四态扩展端、a0至a6三态加密地址编码输入端、a8/b0-a11加密地址/控制数据编码输入端和a7三态加密地址输入端共同组成12位地址编码线,从而可以获得4,194,304种编码数据。
红外接收电路如图2所示,由D2、r4、T4、r5组成,D2正极与IC1、IC2、IC3、r5连接,负极接地,输出极通过r4与T4基极连接。当接收到红外数据信息后进行解调,经T4放大到IC2所需的输入电平。
解码电路如图2所示,IC2是与IC1配对的加密地址解码器,IC2的Di(14脚)极与T4集电极、r5另一端连接,r6并连接15、16脚,17脚通过10K电阻与T2基极连接。
控制电路如图2所示,由D0输出端、T2、T3、电控锁L构成。在解码与编码方式一致时,D0输出端(17脚)输出高电平,使T2、T3构成复合三极管电路而导通,电控锁L通电,锁就被打开。T2集电极通过D3与L一端连接,T2发射极与T3基极连接,T3集电极与T2集电极、D3发射极、L另一端连接,T3发射极与T4发射极连接并接地。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方便、可靠和安全等性能,特别是成本不高,价格便宜。
以下结合
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1、附图2均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电路图。
其中,IC1电路块用的是VD 5026,IC2电路块用的是VD5028,红外线接收管D2用的是HS0038,IC3用的是78L06。
电控锁可以自已制作,或者市场购置均可。IC1和IC2的加密地址编码和外线所接的震荡电阻r1和r6阻值应保持一致。地址密码可以随意设置,在图1、图2中将a0-a6接高电平VDD,将a7-a11接低电平Vss,实现编码为07FH。
权利要求1.一种由经过编码能够发射的红外线遥控器,和能够接收红外线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用于控制门锁而构成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红外线遥控器由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编码电路连接构成;接收、解码和控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电路与解码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编码电路由D1、T1、r2、r3组成红外线发射电路,IC1集成电路构成专用信息编码电路,由a0/4th四态扩展端、a0至a6三态加密地址编码输入端、a8/b0-a11加密地址/控制数据编码输入端和a7三态加密地址输入端共同组成12位地址编码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电路由D2、r4、T4、r5组成,D2正极与IC1、IC2、IC3、r5连接,负极接地,输出极通过r4与T4基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解码电路IC2是与IC1对应的加密地址解码器,其IC2的Di(14脚)极与T4集电极、r5另一端连接,r6并连接15、16脚,17脚通过10K电阻与T2基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控制电路由D0输出端、T2、T3、电控锁L构成,T2集电极通过D3与L一端连接,T2发射极与T3基极连接,T3集电极与T2集电极、D3发射极、L另一端连接,T3发射极与T4发射极连接并接地。
专利摘要一种由能够发射经过编码的红外线遥控器,和能够接收红外线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信息用于控制门锁而构成的家用红外遥控金属防盗门锁,其特征在于:红外线遥控器由红外线发射电路与编码电路连接构成;接收、解码和控制电路由红外线接收电路与解码电路和控制电路连接构成。本实用新型具有高度的准确、方便、可靠和安全等性能,特别是成本不高,价格便宜。
文档编号E05B49/00GK2426509SQ00223020
公开日2001年4月11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5月15日
发明者王万林 申请人:王万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