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546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特别涉及一种可在轻巧性和调整精确度间取得平衡的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
以往的婴儿车为了能提供舒适的乘坐空间,通常会在车架上设置一些调整构造,使靠背倾斜度得以调整的分段调整装置就是婴儿车必备的设备。为了使靠背在必要时得以调整倾斜度,一般有两种型式,一种是直接以拉绳引动卡掣元件,另一种是以金属杆架设成一钢性的连动机构来引动卡掣元件。以拉绳作为引动手段的婴儿车在重量方面不会因调整装置的设置增加太多,因此,这类型婴儿车设计轻巧;但如完全以拉绳作为引动,由于拉绳必需绕经较长距离,因此拉绳的长度太长会影响引动控制的精确性。而以钢性连动机构作为引动方式的婴儿车,由于在引动上是以拉杆方式连接,使得控制的精确性较佳,但是婴儿车整体的重量会增加很多,导致婴儿车在移动、搬运上十分不便。因此,虽然前述两种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都具有靠背角度可调整的功效,但却无法在设计轻巧和控制精确间取得良好的平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同时兼顾设计轻巧性和控制精确性的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它具有一车架,车架具有两前轮杆和两后轮杆,在同侧的前、后轮杆间各组装一左右对应且位于内侧的坐杆,在两坐杆间装置一靠背,靠背具有两支分别枢设于两坐杆内侧的侧杆,在两侧杆间分别藉两上下设置的连接板衔连一靠板,在两侧杆上分别向外突出一卡掣杆,在两后轮杆内侧分别藉一支点轴枢设一卡掣座,每一卡掣座都具有一位于前方并且可以支点轴为支点旋摆的旋摆部,在支点轴和旋摆部间设有一可供卡掣杆伸入的卡掣槽,卡掣槽具有一位于下方的滑移段,和多个与滑移段相通并且位于上方的卡掣段,在靠背上装设一调整装置,其中所述调整装置具有一直立装设在靠板上的拉杆,拉杆顶端和一拉板连接,底端设有一横向的、可供一拉绳穿过的穿孔,且拉杆底端和一连动块枢接,而穿孔设在连动块上,拉绳具有两牵引端,每一牵引端分别和一套设在侧杆上的控制座连接,控制座恒受一弹簧顶推下移,其上具有一位于同侧卡掣座下方并可受拉杆引动上移以上顶卡掣座的上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一拉杆和一拉绳的配合来引动两控制座上移,以控制卡掣座和卡掣杆间的卡合关系,不但使婴儿车可改善完全利用拉绳作控制所产生控制精确性差的缺点,且与完全由连杆组装而成的钢性连接机构相比较下,可具有重量轻、设计轻巧的功效,由此使婴儿车在控制精确和设计轻巧间取得平衡。
下面通过最佳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进行详细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前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部份后视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调整装置的部分正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控制座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调整倾斜度放大示意图。

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婴儿车包含一车架1、一靠背2、两卡掣座3和一调整装置4。
车架1具有一可供握持的手推杆11,手推杆11顶端具有一水平的手握部111,在手握部111两侧各向前下方延伸一平行段112,两平行段112上分别藉一枢座12和一前轮杆13相枢设,在两枢座12后方枢设一后轮杆14。在前、后轮杆13、14的底端各组装一车轮15。又在同侧的前、后轮杆13、14间各组装一左右对应并且位于内侧的坐杆16,坐杆16由前往后向下倾斜。在手推杆11的两平行段112间再组装一前围杆17。
如图2、3所示,靠背2架设在车架1的两坐杆16间,其包含两位于坐杆16内侧的侧杆21、一位于中央的靠板22、两位于上方且衔接侧杆21和靠板22的上连接板23、和两位于下方且衔接侧板21和靠板22的下连接板24。侧杆21位于坐杆16内侧,其杆体底端分别藉一枢轴25和一连接块29枢设,连接块29固设在同侧的坐杆16上。枢设后,侧杆21得以枢轴25为支点前后摆动。在两侧杆21靠下方位置分别向外突出一卡掣杆20。靠板22是一直立的长板状体,其具有一前侧面221和一后侧面222,在板体两侧靠上方分别突出一左右对应的上枢耳223,板体靠下方部位突出两对应的下枢耳224。板体中央部位设置一由前往后下凹的长凹槽225,长凹槽225顶端具有一位于后侧面222上的上开口226,长凹槽225底端扩大形成一容置部227,容置部227介于两下枢耳224间,在容置部227内突出两引导杆228。板体两侧侧壁上分别设有一横向并且位于后侧面222上的下开口229,为了封闭容置部227,在前方固设有一封盖28(如
图1所示)。
两上连接板23藉两枢轴26分别枢设在相邻的侧杆21和靠板22的上枢耳223间;两下连接板24在上连接板23的下方,也是藉两枢轴27分别枢设在相邻的侧板21和靠板22的下枢耳224间。下连接板24和侧杆21枢设的一枢摆端241上设有一和下开口229横向对应的穿槽242,在穿槽242外侧突出一圆形的引导突块243。
卡掣座3左右对应地组装在后轮杆14和靠背2间,其具有一位于后方的支点部31,和一位于前方的旋摆部32。支点部31藉一支点轴33和后轮杆14枢设,而旋摆部32可以支点轴33为支点偏摆。在支点部31和旋摆部32间内侧设有一供同侧卡掣杆20伸入卡合的卡掣槽34,卡掣槽34包含一位于下方的滑移段341和多个与滑移段341相通并且位于上方的卡掣段342。
如图3、4所示,调整装置4组装在靠背2上,其具有一直立装设在靠板22长凹槽225内的拉杆41。拉杆41顶端突出长凹槽225的上开口226,并和一位于靠板22后侧面222的拉板42相枢接;拉杆41底端伸入靠板22的容置部227内,并设有一横向的、可供一拉绳44穿设的穿孔431。拉杆41底端和一连动块43枢接,且穿孔431设在连动块43上。拉绳44两侧具有两牵引端441,两牵引端441分别穿经靠板22的下开口229、下连接板24的穿槽242,再通过下连接板24的引导突块243下绕。在两侧杆21上分别套设一受拉绳44牵引的控制座45,控制座45受一组装在侧杆21内的弹簧46顶撑恒呈下移。控制座45具有一可在侧杆21上直线滑移的滑套部451,滑套部451上径向突出一和引导突块243上下对应的结合部452,结合部452上具有一可供拉绳44的牵引端441系结的系槽453,而在滑套部451对应卡掣座3的位置突出一上顶部454,上顶部454正位于卡掣座3的下方。

图1、2所示,在正常状态下,位于两侧杆21外侧的两卡掣杆20分别卡掣在两卡掣座3上其中一卡掣段342上,因此两侧杆21的倾斜度可获得支持,同时藉上、下连接板23、24连接的靠板22的倾斜度也可固定,以提供一固定的倾斜度。配合图2、4、5所示,当要调整靠背2的倾斜度时,通过上提拉板42引动拉杆41上移,拉杆41上移会同时引动连动块43上移,进而带动拉绳44中央部位上移。当拉绳44中央部位被上提时,其两侧牵引端441会同时带动两侧连接的控制座45克服弹簧46的弹力上移,如此,控制座45上位于卡掣座3下方的上顶部454就会上移,同时顶推两卡掣座3上移,如此,侧杆21外侧的卡掣杆20就可和卡掣槽34的滑移段341对应,使整个靠背2在缺乏卡掣的状态下可前后滑移,直到靠背2的倾斜度恰当后再放松拉板42。
当拉板42被放松后,受到弹簧46顶推的控制座45会下移,如此,原本上顶卡掣座3的力量就会消失,卡掣座3也因此下移使得卡掣杆20再度卡掣在卡掣座3上一适当的卡掣段342内。
权利要求1.一种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婴儿车具有一车架,车架具有两前轮杆和两后轮杆,在同侧的前、后轮杆间各组装一左右对应且位于内侧的坐杆,在两坐杆间装置一靠背,靠背具有两支分别枢设于两坐杆内侧的侧杆,在两侧杆间分别藉两上下设置的连接板衔连一靠板,在两侧杆上分别向外突出一卡掣杆,在位于两后轮杆内侧分别藉一支点轴枢设一卡掣座,每一卡掣座都具有一位于前方并且可以支点轴为支点旋摆的旋摆部,在支点轴和旋摆部间设有一可供卡掣杆伸入的卡掣槽,卡掣槽具有一位在下方的滑移段,和多个与滑移段相通并且位于上方的卡掣段,在靠背上装设一调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装置具有一直立装设在靠板上的拉杆,拉杆顶端和一拉板连接,拉杆底端设有一横向的、可供一拉绳穿过的穿孔,拉绳具有两牵引端,每一牵引端分别和一套设在侧杆上的控制座连接,控制座受一弹簧顶推下移,控制座上具有一位于同侧卡掣座下方并可受拉杆引动上移以上顶卡掣座的上顶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拉杆的底端枢接一连动块,且所述穿孔设在连动块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调整装置上位于下方的连接板靠向侧杆的部位向外突出一可引导拉绳的引导突块,而控制座上位于引导突块下方突出一结合部,结合部上具有一可供拉绳的牵引端系结的系槽。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靠板上具有一直向并可供拉杆容置的长凹槽,长凹槽顶端设有一供拉杆突出的上开口,而底端具有一供连动块容置的容置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其特征在于容置部内位于连动块两侧设有两限定拉绳上移高度的引导杆。
专利摘要一种具靠背倾斜度分段调整装置的婴儿车,婴儿车是在车架上架设靠背,在靠背两侧分别装设一卡掣座,两卡掣座同时受到一调整装置控制可上移脱离卡掣,使靠背的倾斜度得以调整,而在靠背上装设一可供引拉的拉杆,在拉杆下方设置一可引动两控制座上移的拉绳,等控制座分别位在两卡掣座的一旋摆部下方,藉机械性拉杆的引拉和柔软拉绳的配合,已达到设计轻巧控制精确的目的。
文档编号A47D13/02GK2428033SQ0023294
公开日2001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日
发明者蓝贯仁 申请人:蓝贯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