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548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游戏床与婴儿吊床的组合,尤其涉及一种可藉助制造成本较低的机构而安全稳固地将婴儿吊床悬吊在婴儿游戏床的顶部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
目前市面上已知有许多种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这些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彼此之间的主要不同之处在于藉以将吊床安装在游戏床上的机构。


图1示出了习知的婴儿游戏床30与婴儿吊床40的组合。婴儿游戏床30包括顶框架31、底框架32、支撑架33以及布体35。顶框架31在四个角落处设置有转角块34。支撑架33借助固定于转角块34而在相对应的角落处连接顶框架31与底框架32。布体35由顶框架31及支撑架33支撑而围绕游戏床30的周边,并且覆盖于底框架32上。婴儿吊床40可拆卸地安装于婴儿游戏床30的顶部。吊床40主要是以布体41车缝而成。吊床40的各角落形成配合游戏床30的转角块34的缺口状容置空间。吊床40的每一顶部边缘设置有若干挂钩42。藉助将挂钩42挂在游戏床30的顶框架31,可使吊床40定位在游戏床30的顶端,并且使吊床40的底部容置在游戏床30内。
采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吊床40,由于挂钩42的强度必须够强才能避免在使用时忽然断裂,所以挂钩42通常由塑钢材料制成,因而制造成本较高。另外,由于硬质的挂钩42是固定于更为柔软的布体41,所以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后,布体41易于在挂钩42的周围处破裂,因而安全性堪虑。
有鉴于此,需要用制造成本较低的机构将婴儿吊床安全稳定地悬吊在婴儿游戏床的顶部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藉助制造成本较低的机构来将婴儿吊床安全稳定地安装于婴儿游戏床的顶部上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它包括具有顶框架,支撑架,底框架,及布体的游戏床,以及可拆卸地安装于游戏床的顶框架的具有主体部分、两悬吊护套、两延伸部分、两支撑杆及底板的吊床。顶框架包括互相平行的两纵向水平杆、两互相平行且垂直于两纵向水平杆的两横向水平杆,以及四个转角块。每一转角块固定连接两纵向水平杆之一与两横向水平杆之一,并且具有一铅垂孔。支撑架固定连接于四个转角块。底框架固定连接于支撑架。布体包覆两纵向水平杆、两横向水平杆以及支撑架,以成为游戏床的周围表面并且覆盖底框架。周围表面包括两横向布体外侧面,其分别从两横向水平杆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吊床的主体部分收容在由游戏床的两纵向水平杆与两横向水平杆所界定的空间内。主体部分包括互相平行的两纵向侧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两纵向侧面的两横向侧面以及底面。两悬吊护套分别连接于主体部分的两纵向侧面而纵向延伸。两延伸部分分别连接于主体部分的两横向侧面而从其延伸,并且分别设置有可与游戏床的第一连接机构啮合的第二连接机构。两延伸部分分别延伸绕过游戏床的两横向水平杆,以藉助第一与第二连接机构的啮合而分别固定连接于游戏床的周围表面的两横向布体外侧面。两支撑杆的每一个具有大致垂直弯折的两末端部分。两支撑杆分别穿过两悬吊护套,使得每一支撑杆的两末端部分分别伸出于护套的两侧,并且分别嵌入固定连接在游戏床的纵向水平杆的两端处的两转角块的铅垂孔内,使得每一支撑杆由两转角块支撑。底板放置在主体部分的底面上。
转角块可由一般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而支撑杆可由一般的金属材料例如铁制成。
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以下连同图式揭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叙述可使本实用新型的此及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及优点更为显明。
图1是示出了习知技术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游戏床的转角块的放大立体图。
以下将结合附图具体叙述本实用新型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由于婴儿游戏床及婴儿吊床的基本结构为已知,所以在以下的叙述中将特别针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中与习知者不同的组件或特征。应予理解的是,未特别示出或描述的组件或结构部分可为熟习此项技术者所熟知的各种不同的形式。
首先参阅图2和3,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如图2及3所示,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包括游戏床100,以及可悬吊安装于游戏床100的顶部而容置在游戏床100的内侧的吊床200。
游戏床100包括顶框架110、底框架120、支撑架130,以及布体150。顶框架110包括于游戏床100的纵向互相平行的第一纵向水平杆112及第二纵向水平杆116,垂直于第一及第二纵向水平杆112及116的与游戏床100的横向互相平行的第一横向水平杆114及第二横向水平杆118,以及用来分别固定连接两水平杆的四个转角块140a、140b、140c及140d。如图2和3所示,转角块140a固定连接第一纵向水平杆112与第一横向水平杆114,转角块140b固定连接第一横向水平杆114与第二纵向水平杆116,转角块140c固定连接第二纵向水平杆116与第二横向水平杆118,而转角块140d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水平杆118与第一纵向水平杆112。如在此技术领域中已知的,顶框架110的水平杆112、114、116、118以及转角块140a至140d可由适当的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另外,因为顶框架110的水平杆112、114、116、118与转角块140a至140d之间的固定连接为熟习此项技术者所熟知,所以在此不再详细讨论或示出水平杆与转角块之间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游戏床100与习知游戏床的最大不同点之一便是在于转角块140a至140d的构造。如图4更清楚地显示,在此实施例中,举例而言,转角块140c包括于游戏床100的纵向延伸的可固定连接第二纵向水平杆116的纵向部分142,从纵向部分142成整体垂直延伸于游戏床100的横向部分的可固定连接第二横向水平杆118的横向部分144,以及在纵向部分142的下半部与横向部分144的下半部之间成整体向内凸出的凸出部分146。凸出部分146具有铅垂孔148,另外,在此实施例中,凸出部分146的顶部从横向部分144纵向向下倾斜。同样地,转角块140a、140b及140d的每一个均具有沿游戏床100的纵向延伸的纵向部分142,沿游戏床100的横向延伸的横向部分144,以及在纵向部分142的下半部与横向部分144的下半部之间向内凸出的凸出部分146。并且,每一转角块的凸出部分146均具有铅垂孔148,而凸出部分146的顶部均从横向部分144纵向向下倾斜。当然,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较明显的是,铅垂孔148可为铅垂盲孔或通孔,并且凸出部分146的顶部也可成为水平延伸而不倾斜,只要其可实现将在下文中具体描述的作用即可。图4中也示出了将在下文中具体描述的、具有可嵌入铅垂孔148内的末端部分的吊床200的支撑杆之一的一部分。
再请参阅图2和图3,支撑架130包括分别固定连接于转角块140a、140b、140c及140d的四根铅垂杆。藉助固定连接于转角块140a至140d,四根铅垂杆在相对应的角落处连接顶框架110与底框架120。底框架120可为任何型式的底部支撑架,只要其可与支撑架130的铅垂杆连接成将游戏床100稳固地支撑在地面上。因为支撑架130及底框架120以及二者之间的连接的精确结构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并非关键,所以在此不再更详细叙述或示出支撑架130及底框架120的结构。
布体150包覆顶框架110的水平杆112、114、116及118以及支撑架130的铅垂杆,以由顶框架110及支撑架130支撑成为游戏床100的周围表面,并且覆盖于底框架120上。如图3所示,布体150包覆第一及第二纵向水平杆112及116而形成游戏床100的第一及第二纵向顶部边缘,并且包覆第一及第二横向水平杆114及118而形成游戏床100的第一及第二横向顶部边缘。布体150包覆各水平杆及铅垂杆的方式以及由水平杆及铅垂杆支撑的方式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为已知的,因此在此不再详细叙述。由布体150形成的围绕游戏床100的周围表面包括由第一横向顶部边缘(第一横向水平杆114)向下延伸的第一横向布体外侧面154;以及由第二横向顶部边缘(第二横向水平杆118)向下延伸的第二横向布体外侧面(未示)。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在第一横向布体外侧面154上的离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顶部边缘一段距离的位置处,设置有成为连接机构的于游戏床100的横向成直线排列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164。同样地,虽然在图中未予示出,但是在第二横向布体外侧面上的离游戏床100的第二横向顶部边缘一段距离的位置处,也设置有成为连接机构的于游戏床100的横向成直线排列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当然,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会很明显的是,连接机构不受限于按式钮扣,而可使用任何其它的结构来成为连接机构。另外,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也很明显的是,按式钮扣的阴构件的数目不限于五个,而可更多或较少,并且也不限于在横向成直线排列,只要其可实现将在下文中详细说明的作用即可。
以下主要结合图3来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吊床200的结构。如图3所示,吊床200包括主体部分210、第一及第二悬吊护套202及206、第一及第二延伸部分204及208、第一及第二支撑杆212及216,以及底板240。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第一及第二悬吊护套202及206以及第一、第二延伸部分204、208是由布体成整体缝制而成。必须注意在以下的叙述中,吊床200的纵向相应于上述的游戏床100的纵向,而吊床200的横向相应于上述的游戏床100的横向。
如图3所示,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整体地形成有互相平行的第一纵向侧面222及第二纵向侧面226、互相平行且垂直于第一及第二纵向侧面222及226的第一横向侧面224及第二横向侧面(未示),以及底面230。吊床200的第一悬吊护套202整体地连接于主体部分210的第一纵向侧面222的顶部边缘,成为于吊床200的纵向延伸吊床200的大致整个纵向长度。同样地,吊床200的第二悬吊护套206整体地连接于主体部分210的第二纵向侧面226的顶部边缘,成为于吊床200的纵向延伸吊床200的大致整个纵向长度。
在此实施例中,吊床200的第一延伸部分204的一边整体地连接于主体部分210的第一横向侧面224的顶部边缘,而与连接边相对的一边则成为自由边。在第一延伸部分204的靠近其自由边处,设置有在第一延伸部分204向吊床200的外部水平拉直时朝主体部分210的底面230凸出的、沿吊床200的横向成直线排列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264,成为可与上述游戏床100的连接机构啮合的连接机构。
同样地,吊床200的第二延伸部分208的一边整体地连接于主体部分210的第二横向侧面的顶部边缘,而与连接边相对的一边则成为自由边。虽然图中未示,但是在第二延伸部分208的靠近其自由边处,设置有在第二延伸部分208向吊床200的外部水平拉直时朝主体部分210的底面230凸出的、沿吊床200的横向成直线排列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成为可与上述的游戏床100的连接机构啮合的连接机构。如将在下文中更详细说明的,当吊床200要悬吊安装于游戏床100的顶部时,吊床200的第一延伸部分204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264及第二延伸部分208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可与上述的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布体外侧面154上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164及第二横向布体外侧面上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分别啮合。
吊床200的第一支撑杆212设计成具有大致垂直弯折的两末端部分212a。另外,第一支撑杆212的尺寸及长度被设计成可容易地穿过吊床200的第一悬吊护套202,而使二弯折末端部分212a分别伸出于护套202的两侧。同样地,吊床200的第二支撑杆216设计成具有大致垂直弯折的两末端部分216a,并且第二支撑杆216的尺寸及长度被设计成可容易地穿过吊床200的第二悬吊护套206,而使两弯折末端部分216a分别伸出于护套206的两侧。第一及第二支撑杆212及216的弯折末端部分212a及216a的尺寸及长度被设计成可分别嵌入上述的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a至140d的凸出部分146的铅垂孔148内。此将在下文中更详细说明。
在此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吊床200的第二支撑杆216由第一杆段216b及第二杆段216c套接而成。第一杆段216b的一端为弯折末端部分216a,而其另一端为笔直的自由端。第二杆段216c的一端为弯折末端部分216a,而其另一端具有杆径稍微放大的一部分,用来接收第一杆段216b的自由端而形成完整的第二支撑杆216。同样地,第一支撑杆212也具有相同的构造。图3示出了第二支撑杆216在第一杆段216b与第二杆段216c分开的状态,但示出了第一支撑杆212在其二杆段套接在一起的状态。此种二杆段套接的设计方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安装及存放。当然,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将会很明显的是,支撑杆不受限于此种设计。支撑杆可为单一的完整杆件或是由两个以上的杆段套接而成,只要其可实现将在下文中说明的作用即可。支撑杆可由一般的金属材料例如铁制成。
下面将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实施例的吊床200悬吊于游戏床100的顶部上的安装操作。
首先,分别套接吊床200的第一支撑杆212及第二支撑杆216的各杆段以形成完整的支撑杆。然后,将第一支撑杆212穿过吊床200的第一悬吊护套202,使得第一支撑杆212的二弯折末端部分212a分别伸出于护套202的两侧。由于吊床200的第一支撑杆212的二垂直弯折末端部分212a之间的距离被设计为相应于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a与转角块140d的凸出部分146的铅垂孔148之间的距离,所以此时可容易地且方便地将吊床200的第一支撑杆212的两个垂直弯折末端部分212a分别嵌入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a及140d的凸出部分146的铅垂孔148内,使得第一支撑杆212由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a及140d支撑,因而可将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的第一纵向侧面222经由第一悬吊护套202而悬吊于第一支撑杆212上。
接着,将第二支撑杆216穿过吊床200的第二悬吊护套206,使得第二支撑杆216的二弯折末端部分216a分别伸出于护套206的两侧。同样地,由于吊床200的第二支撑杆216的两个垂直弯折末端部分216a之间的距离被设计为相应于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b与转角块140c的凸出部分146的铅垂孔148之间的距离,所以可容易地且方便地将吊床200的第二支撑杆216的二垂直弯折末端部分216a分别嵌入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b及140c的凸出部分146的铅垂孔148内,使得第二支撑杆216由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b及140c支撑,因而可将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的第二纵向侧面226经由第二悬吊护套206而悬吊于第二支撑杆216上。
此时,因为如上所述,游戏床100的转角块140a至140d的凸出部分146的顶部均从转角块的横向部分144纵向向下倾斜,所以不仅易于将吊床200的支撑杆212及216的弯折末端部分212a及216a嵌入铅垂孔148内,而且嵌入孔148内的弯折末端部分212a及216b可被凸出部分146从两侧稳固地保持于定位而不易于横向摇晃。
然后,将吊床200的第一延伸部分204向吊床200的外部拉撑越过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顶部边缘(亦即由布体150包覆的第一横向水平杆114),并且向下翻折而使其平行于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布体外侧面154延伸,直到设置在吊床200的第一延伸部分204的自由边附近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264分别相对于设置在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布体外侧面154上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164。此时,可将吊床200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264与游戏床100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164互相扣合,因而可将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的第一横向侧面224藉助此扣合而经由第一延伸部分204悬吊在游戏床100的第一横向顶部边缘上。
同样地,将吊床200的第二延伸部分208向吊床200的外部拉撑越过游戏床100的第二横向顶部边缘(亦即由布体150包覆的第二横向水平杆118),并且向下翻折而使其平行于游戏床100的第二横向布体外侧面延伸,直到设置在吊床200的第二延伸部分208的自由边附近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分别相对于设置在游戏床100的第二横向布体外侧面上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此时,可将吊床200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与游戏床100的五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互相扣合,因而可将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的第二横向侧面藉助此扣合而经由第二延伸部分208悬吊在游戏床100的第二横向顶部边缘上,如图2所示。
最后,将吊床200的底板240铺设在吊床200的主体部分210的底面230上即可完成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实施例的将吊床200悬吊在游戏床100的顶部上的安装操作。
从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的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可知,藉助制造成本较低的支撑杆及按式钮扣可将婴儿吊床安全稳固地悬吊在婴儿游戏床的顶部上。当然,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会很明显的是,按式钮扣的阳构件与阴构件的位置可互换,亦即使得吊床具有按式钮扣的阴构件,而游戏床具有按式钮扣的阳构件。另外,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会很明显的是,可使用任何其它已知的制造成本低的连接结构来取代按式钮扣。例如,可使用带扣来取代按式钮扣。
虽然只选择一个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是对于熟习此项技术者而言从此揭示很明显的是,还可以作出种种不背离由所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范围的变化和改进。另外,以上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叙述只是用来举例说明,而并非限制由所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所界定的本实用新型。
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游戏床,所述游戏床包括顶框架,它包括互相平行的两个纵向水平杆、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所述两纵向水平杆的两个横向水平杆,以及四个转角块,每一转角块固定连接所述两纵向水平杆之一与所述两横向水平杆之一,其中每一转角块具有一铅垂孔;固定连接于所述四个转角块的支撑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架的底框架;及布体,它包覆所述两纵向水平杆、所述两横向水平杆以及所述支撑架,以成为所述游戏床的周围表面并且覆盖所述底框架,其中所述周围表面包括两横向布体外侧面,其分别从所述两横向水平杆向下延伸,并且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机构;及吊床,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游戏床的所述顶框架,所述吊床包括主体部分,它收容在由所述游戏床的所述两纵向水平杆与所述两横向水平杆所界定的空间内,其中所述主体部分包括互相平行的两纵向侧面、互相平行且垂直于所述两纵向侧面的两横向侧面,以及底面;两悬吊护套,它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两纵向侧面成为于纵向延伸;两延伸部分,它们分别连接于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两横向侧面而从其延伸,并且分别设置有可与所述游戏床的第一连接机构啮合的第二连接机构,其中所述两延伸部分分别延伸绕过所述游戏床的所述两横向水平杆,以藉助所述第一与第二连接机构的啮合而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游戏床的所述周围表面的所述两横向布体外侧面;两支撑杆,每一支撑杆具有大致垂直弯折的两末端部分,所述两支撑杆分别穿过所述两悬吊护套,使得每一支撑杆的所述两末端部分分别伸出于护套的两侧,并且分别嵌入固定连接在所述游戏床的纵向水平杆的两端处的两转角块的所述铅垂孔内,使得每一支撑杆由两转角块支撑;及放置在所述主体部分的所述底面上的底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多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多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
3.如牵连取样2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及所述多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于横向直线排列。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机构包括多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并且所述第二连接机构包括多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按式钮扣的阳构件及所述多个按式钮扣的阴构件于横向直线排列。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四个转角块的每一个包括固定连接纵向水平杆的纵向部分、固定连接横向水平杆的横向部分,以及在所述纵向部分的下半部与所述横向部分的下半部之间成整体向内凸出的凸出部分,并且所述铅垂孔设置于所述凸出部分。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垂孔是通孔。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铅垂孔是盲孔。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分的顶部从所述横向部分于纵向向下倾斜。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两支撑杆的每一个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支撑杆段连接而成。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床的所述主体部分、所述两悬吊护套与所述两延伸部分是由布体成整体缝制而成。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角块是由塑料或金属材料制成,而所述支撑杆是由金属材料例如铁制成。
专利摘要一种婴儿游戏床与吊床组合包括游戏床及可拆卸装于游戏床顶部的吊床。游戏床包括顶框架、支撑架、底框架及布体。顶框架包括四个转角块。布体包括分别设有连接机构的横向布体外侧面。吊床包括主体部分、悬吊护套、延伸部分、支撑杆及底板。藉助游戏床与吊床的连接机构的啮合可使延伸部分固连于游戏床的横向布体外侧面。支撑杆穿过悬吊护套,使每一支撑杆的大致垂直弯折两末端部分分别伸出护套两侧,并分别嵌入转角块铅垂孔内,使每一支撑杆由游戏床的两转角块支撑。
文档编号A47D7/00GK2427133SQ00232968
公开日2001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00年6月22日 优先权日2000年6月22日
发明者郑钦明 申请人:郑钦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