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50816阅读:4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开窗,尤其涉及采用铝合金、塑料或塑钢等型材装配成的平开窗窗框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门窗制造业的发展,采用专门设计的型材来制作平开窗的情况占有相当比例。利用型材制作平开窗,关键在于型材的结构设计,只有结构设计理合、拼装方便、使用灵活的型材才能真正发挥优势,体现型材固有的结构特征和优点。现有的型材结构平开窗存在两个突出问题,第一是内开窗和外开窗的外框由于开启方向不同使用不同型材,相互间无法替换,进一步说,为了满足内开窗和外开窗的不同要求,分别设计了不同型材,而且每种型材都有正反面之分。第二是当平开窗为外开窗结构时,在平开窗上配设的固定窗玻璃也随之成为外装式结构,换句话说,由于窗体的外框采用了外开式型材结构,因此配设的固定窗玻璃也必需从外面安装和固定。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是平开窗外框的型材本身所造成的,内开窗与外开窗的外框型材不通用,不论从模具、生产、制作、备料等哪方面看都是不经济的,甚至是重复的;从外面安装玻璃不仅给安装带来不便,而且当操作者当在高层建筑物上安装玻璃时还会带来一定的危险性。因此,如何通过一种新的平开窗窗框结构设计来克服上述缺点是本实用新型着重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通用性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只要进行不同的拼装组合便可以满足各种平开窗结构需要,而且可以保证平开窗中的固定窗玻璃均从里面安装。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包括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外框和内框,内框通过开闭结构连接在外框的对应位置上,外框中每个框格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内框或玻璃的定位面,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构成,挡板型材通过设置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的两条并列插装结构择一固定,所述插装结构由插槽和插筋配合构成,其中一个设在挡板型材上,另一个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
为了准确理解上述技术方案内容,现就有关名词解释如下1、所述“外框”是指固定在建筑墙体上的固定框,它是由铝合金、塑料、塑钢等型材按一定尺寸大小要求拼装而成。所述“内框”是指安装玻璃后构成活动窗扇的活动框,它也是由铝合金、塑料、塑钢等型材按一定尺寸大小要求拼装而成。内框的型材一般情况下与外框有所区别,但也不排斥相同的可能。
2、所述“开闭结构”是指开闭活动窗的连接件总称,如铰链、滑撑、内开内倒等。
3、所述“内框通过开闭结构连接在外框的对应位置上”,是指内框与外框的连接关系,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外框可能构成一个或多个框格,每个框格可以用于安装活动窗,也可以直接安装玻璃形面固定窗,但对平开窗来说,至少有一个框格用于安装活动窗,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形式。内框作为活动窗框理所当然应安装在外框的相应框格中,其余的框格一般情况下直接安装玻璃作为固定窗。
4、所述“外框中每个框格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内框或玻璃的定位面”。我们知道,外框构成两个以上框格后,每个框格从用途看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安装活动窗,另一种是直接安装玻璃作为固定窗。但不论是活动窗还是固定窗,在框格内侧面上都需要在室内、室外方向上设置一个定位面,该定位面的作用对活动窗来说,一是确定关闭位置,二是起密封作用;对固定窗来说,确定玻璃安装位置和方向。
5、所述“挡板型材通过设置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的两条并列插装结构择一固定”有三层含意一是挡板型材与外框型材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通过插装结构固定连接;二是外框型材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有内、外两条可供选择固定的插装结构,当固定在内条时为外开窗结构,当固定在外条时为内开窗结构,对于固定窗来说,当固定在外条时玻璃为内装式结构;三是对于外框中的一个框格来说,挡板型材选择同一条插装结构进行固定。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产生下列变化情况1、插装结构由两个并列插槽和一个插筋组成,两个插槽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一个插筋设在挡板型材上,挡板型材通过插筋与外框型材上两个并列插槽之一插装配合,将挡板型材固定在外框型材上。
2、插装结构由两个并列插筋和一个插槽组成,两个插筋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一个插槽设在挡板型材上,挡板型材通过插槽与外框型材上两个并列插筋之一插装配合,将挡板型材固定在外框型材上。
3、插装结构从装配方向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轴向插装结构,另一种是横向插装结构。轴向插装结构简单、可靠,是较好的选择,轴向插装结构可以由插筋沿轴向插槽插入配合构成卡槽结构,也可以由插筋沿轴向插槽插入配合构成燕尾槽结构。横向插装结构是由插筋沿横向卡压至插槽中进行配合的结构。上述两种插装结构均可以派生出多种截面形状和配合,这些均列在本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4、当外框型材单面设有两条并列的插装结构时,作为外框的边框型材。当外框型材双面均设有两条并列的插装结构时,作为外框的中横梁和立柱型材。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是将原来从型材上延伸出的定位面设计成独立挡板型材构件,并在型材上对应设置两条内、外对称布置的插装结构,利用挡板与两条插装结构的配合关系,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不同插装位置进行固定,以一套标准外框型材适应平开窗的多种变化。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拼装组合设计,可以采用一套外框型材适应平开窗的多种变化,比如,当挡板型材插装在内侧时可以制成外开窗、上悬窗;当挡板型材插装在外侧时可以制成内开窗、内开内倒窗。
2、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拼装组合设计,可以保证玻璃的装卸均在室内进行,使玻璃的安装更加轻松、方便、快捷和安全。
3、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拼装组合设计,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避免以往重复劳动带来的浪费,模具费用和时间,不论从模具、生产、制作、备料等哪方面看都是十分经济的。
4、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效果显著,具有创造性。


附图1为外框型材截面图;附图2为挡板型材截面图;附图3为中横梁和立柱型材截面图;附图4为内框型材截面图;
附图5为上悬外框型材截面图;附图6为上悬内框型材截面图;附图7为外开窗示意图;附图8为图7的A-A剖视图;附图9为图7的B-B剖视图;附图10为图7的C-C剖视图;附图11为内开窗示意图;附图12为图11的A-A剖视图;附图13为图11的B-B剖视图;附图14为图11的C-C剖视图;附图15为内开内倒窗示意图;附图16为图15的A-A剖视图;附图17为图15的B-B剖视图;附图18为图15的C-C剖视图;附图19为图15的D-D剖视图;附图20为上悬窗示意图;附图21为图20的A-A剖视图;附图22为图20的B-B剖视图。
以上附图中1、外框型材;2、挡板型材;3、轴向插槽;4、插筋;5、a压线;6、中横梁或立柱型材;7、内框型材;8、上悬外框型材;9、上悬内框型材;10、b压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一种外开窗结构,参见附图7~附图10,图7是外开窗的示意图,有一个外框和一个内框,外框由上、下布置的两个框格组成,两个框格由中横梁6分开,上框格安装玻璃后构成固定窗,下框格中设有内框和玻璃组成的外开窗。
图8是本例图7的A-A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固定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构成,外框型材1的内侧设有两条对称的插装结构,该插装结构为两条并列的轴向插槽3。玻璃的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2构成,挡板型材2上设有插筋4,该插筋4与靠室外的轴向插槽3插装配合形成定位面,这样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即从室内安装玻璃并通过a压线5将玻璃固定。
图9是本例图7的B-B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外开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构成,挡板型材2插装在室内侧的轴向插槽3中形成外开式定位面,内框由内框型材7构成,内框通过b压线10、a压线5和PVC橡胶玻璃压条将玻璃固定在内框中,内框可以通过铰链或者滑撑与外框连接,对于外框来说铰链或者滑撑可以固定在外框型材1内侧的两条并列插槽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采用同一种外框型材1和挡板型材2,通过拼装组合使活动窗为外开式结构,而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
实施例二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一种内开窗结构,参见附图11~附图14,图11是内开窗的示意图,有一个外框和两个活动内框,外框中由一个中横梁6和一个立柱6分隔成“田”字形外框,上方的两个框格为固定窗,下方的两个框格中安装内框和玻璃组成两个对称的内开窗。
图12是本例图11的A-A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固定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和如图3的立柱6构成,外框型材1的内侧设有两条对称的插装结构,该插装结构为两条并列的轴向插槽3。玻璃的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2构成,挡板型材2上设有插筋4,该插筋4与靠室外的轴向插槽3插装配合形成定位面,这样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即从室内安装玻璃并通过a压线5将玻璃固定。
图13是本例图11的B-B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内开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构成,挡板型材2插装在室外侧的轴向插槽3中形成内开式定位面,内框由内框型材7构成,内框通过b压线10、a压线5和PVC橡胶玻璃压条将玻璃固定在内框中,内框可以通过铰链或者滑撑与外框连接,对于外框来说铰链或者滑撑可以固定在外框型材1内侧的两条并列插槽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采用同一种外框型材1和挡板型材2,通过拼装组合使活动窗为内开式结构,而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
实施例三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一种内开内倒窗结构,参见附图15~附图19,图15是内开内倒窗的示意图,有一个外框和两个活动内框,外框中由一个中横梁6和两个立柱6分隔成上、下三扇窗框,其中,上方的三个框格为固定窗,下方的中间框格为固定窗,两边的框格中安装内框和玻璃组成两个对称的内开内倒窗。
图16和图19分别是本例图15的A-A向和D-D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固定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如图3的立柱6和中横梁6构成,外框型材1的内侧设有两条并列且对称的轴向插槽3,中横梁和立柱6的两侧均设有两条并列且对称的轴向插槽3。玻璃的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2构成,挡板型材2上设有插筋4,该插筋4与靠室外的轴向插槽3插装配合形成定位面,这样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即从室内安装玻璃并通过a压线5将玻璃固定。
图17和图18是本例图15的B-B向和C-C向剖视图,主要表示内开内倒窗的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如图3的立柱6和中横梁6构成,挡板型材2插装在室外侧的轴向插槽3中形成内开式定位面,内框由内框型材7构成,内框通过b压线10、a压线5和PVC橡胶玻璃压条将玻璃固定在内框中,内框通过内开内倒五金配件与外框连接,对于外框来说内开内倒固定在外框型材1内侧的两条并列插槽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采用同一种外框型材1和挡板型材2,通过拼装组合使活动窗为内开内倒式结构,而固定窗的玻璃为内装式结构。
实施例四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一种上悬窗结构,参见附图20~附图22,图20是上悬窗的示意图,有一个外框和一个外开上悬内框,外框为单窗“口”字形外框,内框和玻璃组成活动窗并与外框构成上悬窗。
图21是本例图20的A-A向剖视图,主要表示上悬窗的水平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中的两侧边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构成,外框型材1的内侧设有两条并例对称的轴向插槽3。内框的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2构成,挡板型材2上设有插筋4,该插筋4与靠室内的轴向插槽3插装配合形成定位面。内框中的两侧边框由如图4的内框型材7构成,玻璃通过a压线5、b压线10和PVC橡胶玻璃压条固定在内框型材7中。
图22是本例图20的B-B向剖视图,主要表示上悬窗的纵向截面结构,从图中可以看出,外框的底边框由如图1的外框型材1构成,外框的顶边框由如图5的上悬外框型材8构成,内框的底边框由如图4的内框型材7构成,内框的顶边框由如图6的上悬内框型材9构成,内框通过上悬内框型材9的倒钩悬挂在上悬外框型材8的挂钩上,并经支撑构件连接构成上悬窗。挡板型材2插装在室内侧的轴向插槽3中形成外开式定位面,支撑构件可以固定在外框型材1内侧的两条并列插槽的中间区域。本实施例与以上实施例不同之处是外框的上边框型材在外框型材1基础上外侧专门设有一个挂钩边,内框的上边框型材在内框型材7基础上外侧专门设有一个倒钩边,其它结构相同。
权利要求1.一种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包括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外框和内框,内框通过开闭结构连接在外框的对应位置上,外框中每个框格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内框或玻璃的定位面,其特征在于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构成,挡板型材通过设置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的两条并列插装结构择一固定,所述插装结构由插槽和插筋配合构成,其中一个设在挡板型材上,另一个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结构由两个并列插槽和一个插筋组成,两个插槽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一个插筋设在挡板型材上,挡板型材通过插筋与外框型材上两个并列插槽之一插装配合,将挡板型材固定在外框型材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结构由两个并列插筋和一个插槽组成,两个插筋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一个插槽设在挡板型材上,挡板型材通过插槽与外框型材上两个并列插筋之一插装配合,将挡板型材固定在外框型材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结构为轴向插装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插装结构是由插筋沿轴向插槽插入配合构成卡槽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向插装结构是由插筋沿轴向插槽插入配合构成燕尾槽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装结构为横向插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插装结构是由插筋沿横向卡压至插槽中进行配合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型材单面设有两条并列的插装结构,以此作为外框的边框型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型材双面均设有两条并列的插装结构,以此作为外框的中横梁和立柱型材。
专利摘要一种型材平开窗窗框结构,包括由型材拼接而成的外框和内框,内框通过开闭结构连接在外框的对应位置上,外框中每个框格的内侧面上均设有内框或玻璃的定位面,其特征在于定位面由另一挡板型材构成,挡板型材通过设置在每个框格内侧面上的两条并列插装结构择一固定,所述插装结构由插槽和插筋配合构成,其中一个设在挡板型材上,另一个沿中心线左右对称设在外框型材上。本实用新型独特的拼装组合设计,可以适应内开、外开、内开内倒、上悬窗等多种变化,可以保证玻璃的装卸均在室内进行,使玻璃的安装更加轻松、方便、快捷和安全。
文档编号E06B3/08GK2522573SQ0126350
公开日2002年1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1年10月29日 优先权日2001年10月29日
发明者吴明福 申请人:苏州罗普斯金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