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合金组合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0263阅读:52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合金组合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特别是一种铝合金型材组成的铝合金组合门。
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组合门,铝合金组合门,包括门框组件和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组件包括左门框、右门框和上门框,其直角处采用铝合金型材接头、卡块、弹簧和螺钉连接,左右门框和上门框用膨胀螺钉与墙体连接,所述门体组件包括左右门柱、上下横方、中横方、竖立方和组合矩形框板,左右门柱、上下横方、竖立方圆定形成门体框架,门体框架内设置数个组合矩形框板,所述组合矩形框板包括铝合金框板架和板体。
上述的组合矩形板框中的板体可以是在泡沫板正反面抹胶之后,用木纹铝合金板贴于正反面压紧然后将该墙板嵌入铝合金矩形框中,也可以是玻璃板直接安装在矩形板框中。
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组合门由于是采用多框架结构,在每一个框架中再设置多组组合矩形板框,从而减小了铝合金型材的长度,增加了强度。同时使其更加美观、经久耐用。
如图2所示,上门框1与左右门框3、10的连接方式为在接角处将型材切成45度角,在每一个门框内预装连接件17,该连接件17各具有弹簧13和卡块14,弹簧13可以顶住卡块14,使卡块14与框体的铝合金型材固定。在该连接件17的另一端则用螺钉15和螺母16拧紧固定连接,从而形成整体门框。
上述门框组件的左右门框3、10和上门框1各用膨胀螺丝固定在墙体上,以有利于本实用新型的的固定。
如图3所示,门体组件的各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是用螺钉19连接的,并在连接的部件之间设置螺钉的垫板20,以确保连接固定质量。由于左门柱4和上横方是靠螺钉19连接的,必须在左门柱的端部设置切口,该切口可以用端盖18扣合盖住,避免螺钉裸露出来。
如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组合矩形门板框5的剖面结构示意图,该门板框5由二横框条25和二竖框条组成框架,横竖框条由铝合金型材,并在框架内设置泡沫板体24,表面上粘贴铝合金木纹板23,从而形成整体的框板结构。为保证板框于板框之间及板框与横方之间的连接,还在上侧的横框条25上用螺钉22固定一连接槽板21。
图5所示的是另一种板框的结构,其是在板框5的板框架内安装玻璃26,以形成玻璃框板的门体,同时为保证玻璃26的牢固和密封。在玻璃的周围的框条上设置密封胶条27。
如图6、图7所示,端盖18是一塑胶体,与门柱的铝合金型材的尺寸相当,在将门柱的型材切口与横放固定后,会在其端部和中部形成切口28,影响门体的美观。因此,将该端盖18扣合在该切口28上。另外,还在左门柱4的型材的左端边上设置有长条槽29,在该长条槽29内可以插入铝合金长挡条,以遮盖中间的切口,并保持密封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门把手和门锁组合8设置在左门柱4和中横方9上。
上述的实施例是以左开门进行说明的,当然在右开门时,可以做反方向的设置。
权利要求1.一种铝合金组合门,包括门框组件和门体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门框组件包括左门框、右门框和上门框,其直角处采用铝合金型材接头、卡块、弹簧和螺钉连接,左右门框和上门框用膨胀螺钉与墙体连接,所述门体组件包括左右门柱、上下横方、中横方、竖立方和组合矩形框板,左右门柱、上下横方、竖立方固定形成门体框架,门体框架内设置数个组合矩形框板,所述组合矩形框板包括铝合金框板架和板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矩形框板架包括二横框条和二竖框条,组成一矩形框架,其中之一的框条上固定连接槽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门柱与上下横方、中横方的连接方式为螺钉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左右门柱的四角切口处设置塑胶端盖,扣合盖住四角的切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门左开门时,在左门柱端边设置铝合金型材长挡条,盖住螺钉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在左门柱与中横方处安装把手门锁组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框板的内部板体是泡沫板的板面抹胶之后,贴合木纹铝合金板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合金组合门,其特征在于该框板内的板体是玻璃,在玻璃的周围设置密封胶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铝合金组合门,包括门框组件和门体组件,所述门框组件包括左门框、右门框和上门框,其直角处采用四件铝合金型材接头、卡块、弹簧和螺钉连接,左右门框和上门框用膨胀螺钉与墙体连接,所述门体组件包括左右门柱、上下横方、中横方、竖立方和组合矩形板框,左右门柱、上下横方、竖立方固定形成门体框架,门体框架内设置数个组合矩形板框,所述组合矩形板框包括铝合金板框架、板体、塑胶直角接头和连接槽板。由于采用多框架结构,在每一个框架中再设置多组组合矩形板框,从而减小了铝合金型材的长度,增加了强度。
文档编号E06B1/12GK2591189SQ0229451
公开日2003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25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25日
发明者黎炽明, 黎志能 申请人:黎炽明, 黎志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