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3019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涉及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提供至少一连臂的上、下端轴枢于座垫与椅背之间,且该轴枢处为棘齿结构的啮合定位,进而令椅背除了可做前后纵深的调整外,并能调整适合人体背部倚靠的倾斜度。
背景技术
一般椅具的椅背为了让乘坐者能够向后仰躺,通常会令椅背下端轴枢于座垫上或椅具的骨架上,同时也可于轴枢处设有弹性机构,让椅背可随着乘坐者向后仰躺时的重量而自然倾斜,使乘坐者获得舒适的仰靠效果,不过通常椅背都是设于座垫的后端处,但在不同的情况下(特别当在工作时或较为娇小身材),可能不会或无法将整个座垫坐满,而令其臀部或腰部没有贴靠于椅背上,仅是坐满座垫的三分之二或二分之一(甚至可能更少),如此乘坐者就无法让其背部倚靠于椅背上,但又为了保持良好的坐姿,则必须挺直腰杆及背脊,长时间下来,乘坐者在没有任何可以倚靠的情形下,必会感到无法持久而腰酸背疼。
事实上亦有可以调整椅背前后纵深的结构设计,不过亦仅限于调整椅背的前后纵深位置而已,根本无法可再调整椅背的倾斜度,而无法提供给乘坐者的背部符合人体工学的舒适倚靠。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该装置能够让乘坐者,在保持良好正确的坐姿下,背部也能倚靠在椅背上。
欲改善现有椅背无法兼具调整纵深、倾斜度及操作不易等缺失,本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至少设一连臂的两端各枢设于座垫与椅背上,且连臂与座垫或椅背的轴枢处设有调整定位装置,使椅背可以在连臂的摆动下而能前后调整其纵深位置的调整,且椅背又能在连臂上端处做旋转定位,使能获得适当倾斜度,故令乘坐者可依实际所须的乘坐者位置,而自由调整椅背纵深位置及倾斜度。
上述的连臂两端与座垫或椅背的轴枢处的调整定位装置,可为一固定座的外侧所设凸缘的周圆面设有棘齿部,而与对应的连臂所设的凹槽内枢设的棘爪部啮合,由棘爪部与棘齿部的卡制或离脱,而令连臂及椅背可以任意摆转、旋转及定位,让椅背能够调整纵深位置及倾斜度。
又,上述的连臂两端与座垫或椅背的轴枢处的调整定位装置,可为一固定座的侧面所凸设的凸缘外侧面设有棘齿部,而与连臂对应的面亦设有可与之啮合的棘齿部,再于连臂与座垫或椅背之间又设有弹性元件,然后穿以螺丝结合两,使能藉由棘齿部的跳齿而令连臂及椅背可以任意摆转、旋转及紧迫定位,让椅背能够调整纵深位置及倾斜度。
此外,前述两种不同构造的定位装置,可以分别设于连臂的两端处,令椅背亦能达成纵深位置及倾斜度的调整。
其次,连臂与椅背之间的定位装置,亦可设计成具弹性自动复位的结构,即令连臂上端凹设一两端各装设有弹性元件的扇形凹槽,而在与椅背轴枢对应处则凸设有容入凹槽内的扇形凸体,并使两侧弹性元件顶住凸体两边而让椅背保持在一特定的角度,故当椅背调整至不同纵深位置后,只要乘坐者者背部靠住椅背,就能使椅背自由旋转至须的倾斜度。
一种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是包括至少设一连臂的上下端,各设有上、下调整定位装置连结于座垫与椅背之间,其中上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可固定在椅背上的固定座外侧端,凸设一外侧面设有棘齿部的凸缘,而凸缘相对的连臂上端的内侧面,设有可容纳凸缘的凹槽,并在槽底亦设有棘齿部,然后由连臂外侧穿设一套有弹性元件的螺丝,与固定座结合,弹性元件对连臂的顶推而使两相对的棘齿部可以弹性的啮合;下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可固定在座垫上的固定座外侧端,设有周圆面上方局部设置棘齿部的凸缘,在与对应的连臂下端的内侧面,设有可容设凸缘的凹槽,且在凹槽内轴设一棘爪部,棘爪部的一端的齿部可与棘齿部啮合,棘爪部的另一端接一枢设于连臂上的控制杆,凸缘外侧面下方设有复数个定位凹孔,连臂凹槽底的与前述定位凹孔对应处,则设一依序容设弹性元件及定位珠的槽孔,使定位珠可以嵌入任一定位凹孔中。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下调整定位装置的棘齿部处的外侧面设呈一斜面,在对应的凹槽处底面处,凹设有可以容设卡制块及弹性元件的凹穴及凹孔,卡制块的中间处设有一与棘齿部的斜面呈对应的斜面,并在位于斜面的上方处设一卡制缘,使在斜面与卡制缘之间形成一顶面,可以顶靠在棘爪部的背面上,而迫使卡制块没入凹穴内,让棘齿部与卡制块对应的两斜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当棘爪部受控制杆的压迫转动而脱离出棘齿部后,卡制块浮出凹穴而使棘爪部的齿部卡制于卡制缘上,而棘齿部与卡制块对应的两斜面则会靠在一起。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两端的上、下调整定位装置可以互换设置。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的两端可设置相同的上调整定位装置。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的两端可设置相同的下调整定位装置。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下调整装置的压迫棘爪部后端的控制杆可由一顶块取代,即在位于棘爪部后端上方的连臂上开设一可容设按钮的容槽,按钮的一端凸伸出连臂外,而另一端则设呈能容设前述的顶块ㄇ形断面,ㄇ形断面的两侧壁面设成斜齿部,使与顶块两侧面浮设的斜齿部啮合,但两对应啮合的斜齿部的齿顶与齿谷间保留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然后再令顶块对应于棘爪部的后端处凸设一顶推部,顶靠在棘爪部的后端上方,并又设一弹性元件可对顶块可被向后弹性推移。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上调整装置可令固设在椅背上的固定座外侧端凸设一扇形凸体,而能容设于连臂上端内侧面所设的扇形凹槽中,在扇形凹槽内部两端与凸体之间各容设有弹性元件。
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中上调整装置可令固设在椅背上的固定座的外侧端凸设有弧形导部及扇形凸体,而能容设于连臂上端内侧面处所设的凹槽中,且于凹槽内的对应方向设有弧形导槽及扇形挡体,使在凸体与挡体上设有插缝,而于固定座与连臂之间设一弹性元件,让弹性元件的两端的脚部分别插入凸体与挡体的插缝中。
本新型可由下列的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而得充分的了解,并据以实施。


图1是本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剖视图;图5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的剖视图;图6是本新型椅背未调整纵深位置时的状态;图7是本新型椅背调整纵深位置及倾斜度的状态;图8是本新型椅背欲复位前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状态;图9是本新型椅背欲复位时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状态;图10是本新型调整定位装置不同的设置情形;图11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二;图12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实施例二的动作示意图;图13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三;图14是本新型的上调整定位装置实施例三的动作示意图;图15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实施例二;图16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侧剖视动作前;图17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侧剖视动作后;图18是本新型的下调整定位装置的前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敬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是在座垫1及椅背2之间的两侧各设有连臂3连结于其间,并在连臂3的两端与座垫1及椅背的轴枢连结处,各设有上、下调整定位装置5、4,其中
上调整定位装置5,请参阅图3和5所示,是设一固定座51固定于椅背2上,并在固定座51的外侧端设一凸缘511,且在凸缘511的外侧面设有棘齿部512,令凸缘511可以伸入连臂3上端所设的凹槽37内,并在凹槽37底面设有可与棘齿部512啮合的棘齿部371,然后连臂3的外侧面处再另设一承槽372,使可供一弹性元件52装入,复以一螺丝53穿过连臂3后而螺固于固定座51上,故由弹性元件52对连臂3的弹性压迫,使两棘齿部512,371产生弹性的啮合,进而令两棘齿部512,371之间可以发生弹性跳齿的作用,让椅背2可以任意旋转调整其倾斜度及定位,同时当将螺丝53旋紧而让其头部紧靠住连臂3时,即可阻止弹性跳齿而防止椅背2的转动。
下调整定位装置4,请参阅图2、4、5及6所示,是设一固定座41的可以固定于座垫1的底面,并在固定座41的外侧端凸设一凸缘411,且令凸缘411的周圆面上局部设置棘齿部412,并令棘齿部412处的外侧面设呈一斜面413,然后再于凸缘411外侧面的下方处设有复数个定位凹孔414;复在前述凸缘411所对应的连臂3下端的内侧面处,凹设一可容设凸缘411的凹槽31,并令凹槽31底面的与前述定位凹孔414对应处,设一依序容设有弹性元件462及定位珠461的槽孔333,而使定位珠461可以嵌入任一定位凹孔414中;另外,再于凸缘411所设棘齿部412上方的凹槽31内再以一轴销451枢固一棘爪部42,而使棘爪部42一端设有齿部421与棘齿部412啮合,而另一端则中间设呈凹状424,使凹状424处位于凹槽31侧壁所凸设的挡止部34处,且在位于齿部421的顶面处设有一弹性元件423,并令弹性元件423容设于凹槽31上方所设的容穴35中,使棘爪部42一端受到弹性元件423的弹性压迫,即令齿部421弹性啮合入棘齿部412上;此外,在位于棘齿部412与棘爪部42的啮合处所对应于凹槽31底面的地方,凹设有可以容设卡制块43及弹性元件433的凹穴331及凹孔332,且其中卡制块43的中间处设有一与棘齿部412处的斜面413呈对应的斜面432,并在位于斜面432的上方处则设一卡制缘431,使在斜面432与卡制缘431之间形成一顶面434,而在位于斜面432的下方处则又设一较低的面,所以卡制块43在弹性元件433的向外推位移下,使顶面434顶靠在棘爪部42的齿部421的背面上,而棘齿部412与卡制块43对应的两斜面413,432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于棘爪部42的凹状424端上方的连臂3上,再以轴销452枢固一控制杆47,使控制杆47的一端末的顶压部471,是顶靠于棘爪部42的后端上方,而控制杆47的另一端则是伸出于连臂3外,可供乘坐者扳动控制,最后于棘爪部42的连臂3的外侧面再设一覆盖30封盖住。
请再配合图6、7所示,当乘坐者未坐满于座垫1上时,即可以手将椅背2向内推移,使连臂3下端的下调整定位装置4内的棘爪部42,会弹性跳脱于棘齿部412上,令椅背2可以调整靠近乘坐者者的背部处而定位(即椅背2的前后纵深位置),同时配合上调整定位装置5内的两棘齿部512,371的弹性啮合作用,而调整椅背2所须的倾斜度,并且在椅背2调整至所须的倾斜度后,可将螺丝53旋紧而令两棘齿部512,371之间完全紧密嵌合,使椅背2无法旋转,故让椅背2可以完全贴靠于乘坐者的背部上,令须长时间挺坐的工作,使其腰部及背部能够获得一舒适的倚靠。
反之,如图8、9所示,若欲使椅背2复位或向后倾仰时,则可将控制杆47向下扳动,使控制杆47的另一端将棘爪部42的凹状端下压,令棘爪部42的另一端的齿部421脱离出棘齿部412,而越过卡制块43的卡制缘431,使卡制块43在弹性元件433的顶推下向外位移,令齿部421卡在卡制缘431上而完全脱离出棘齿部412,并使卡制块43的斜面432与棘齿部412的斜面413靠在一起,故让连臂3可以向外摆转,即令椅背2可被向后推移,并当椅背2被推至极限后,在棘齿部412的斜面413渐高的压迫下,使卡制块43会随着逐渐没入凹穴331内,进而让卡制缘431最后脱离出棘爪部42的齿部421,使棘爪部42在弹性元件423的顶推下,而令其齿部421再度卡入棘齿部412上,让椅背2可以再度向内移动而调整其前后纵深位置。
此外,如图10所示,连臂3上下端可设置相同的上调整定位装置5的结构,或下调整定位装置4,或上、下调整定位装置5,4可以互换使用。
其次,上调整定位装置51亦可如图11。12所示,是令固设在椅背2上的固定座51外侧端凸设一扇形凸体54,而在连臂3上端内侧面则对应设置一扇形凹槽32,并在扇形凹槽32的内部两端各容设有弹性元件6,使当凸体54装入扇形凹槽32内后,两侧弹性元件6正好紧顶于凸体54的两端,而让凸体54保持在扇形凹槽32的中间,进而令椅背2保持在一特定的角度,故当椅背2调整至不同的纵深位置后,只要乘坐者的背部靠在椅背2上时,藉在背部倚靠的力量压迫下,就能使椅背2自动旋转至贴靠在背部的倾斜度;或如图13、14所示,固定座51的外侧端凸设有弧形导部56及扇形凸体55,而在连臂3上端的内侧面处的凹槽382中,亦对应设有弧形导槽380及扇形挡体381,并在凸体55与挡体381上设有插缝57,383,使导部56及凸体55容设入凹槽382及导槽380内后,于其间设一弹性元件7,且使弹性元件7的两端的脚部分别插入凸体55与挡体381的插缝57,383中,如此同样当椅背2调整至不同的纵深位置后,只要藉由乘坐者的背部倚靠的力量,就能使椅背2自动旋转至贴靠在背部的倾斜度。
另外,下调整定位装置4的原来控制杆处的构造,亦可如图15、16及18所示的结构取代,即在位于棘爪部42上方处的连臂3上开设一容槽39,并令容槽39内壁设有阶缘391,而再设一按钮8装入容槽39内,且使按钮8中间处所设的阶缘81可以挡止在容槽39阶缘391处,然后再令按钮8的一端呈ㄇ形断面,并令两侧壁面设成斜齿部82,复又设一顶块9可以容设于按钮的ㄇ形断面内,并令顶块9的两侧浮设有与斜齿部82呈啮合的斜齿部91,但两对应啮合的斜齿部82,91的齿顶与齿谷间,保持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然后再于顶块9对应于棘爪部42后端处凸设一顶推部92,使其顶靠在棘爪部42的凹状端上方,又在覆盖30内侧面上设有一挡部301,使在挡部301与顶块9之间设有弹性元件93,令顶块9可被向后弹性推移,同时覆盖30会将顶块9顶靠住;故如图16、67及18所示,当按钮8被向下压迫而向内移动时,因其斜齿部82的斜边的位置改变,会迫使顶块9朝内移动而去顶推棘爪部42摆转,进而令棘爪部42的齿部421脱离出棘齿部412,使椅背2同样能做前后纵深位置的调整。
权利要求1.一种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是包括至少设一连臂的上下端,各设有上、下调整定位装置连结于座垫与椅背之间,其中上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可固定在椅背上的固定座外侧端,凸设一外侧面设有棘齿部的凸缘,而凸缘相对的连臂上端的内侧面,设有可容纳凸缘的凹槽,并在槽底亦设有棘齿部,然后由连臂外侧穿设一套有弹性元件的螺丝,与固定座结合,弹性元件对连臂的顶推而使两相对的棘齿部可以弹性的啮合;下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可固定在座垫上的固定座外侧端,设有周圆面上方局部设置棘齿部的凸缘,在与对应的连臂下端的内侧面,设有可容设凸缘的凹槽,且在凹槽内轴设一棘爪部,棘爪部的一端的齿部可与棘齿部啮合,棘爪部的另一端接一枢设于连臂上的控制杆,凸缘外侧面下方设有复数个定位凹孔,连臂凹槽底的与前述定位凹孔对应处,则设一依序容设弹性元件及定位珠的槽孔,使定位珠可以嵌入任一定位凹孔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调整定位装置的棘齿部处的外侧面设呈一斜面,在对应的凹槽处底面处,凹设有可以容设卡制块及弹性元件的凹穴及凹孔,卡制块的中间处设有一与棘齿部的斜面呈对应的斜面,并在位于斜面的上方处设一卡制缘,使在斜面与卡制缘之间形成一顶面,可以顶靠在棘爪部的背面上,而迫使卡制块没入凹穴内,让棘齿部与卡制块对应的两斜面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且当棘爪部受控制杆的压迫转动而脱离出棘齿部后,卡制块浮出凹穴而使棘爪部的齿部卡制于卡制缘上,而棘齿部与卡制块对应的两斜面则会靠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两端的上、下调整定位装置可以互换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的两端可设置相同的上调整定位装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结椅背及座垫的连臂的两端可设置相同的下调整定位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调整装置的压迫棘爪部后端的控制杆可由一顶块取代,即在位于棘爪部后端上方的连臂上开设一可容设按钮的容槽,按钮的一端凸伸出连臂外,而另一端则设呈能容设前述的顶块ㄇ形断面,ㄇ形断面的两侧壁面设成斜齿部,使与顶块两侧面浮设的斜齿部啮合,但两对应啮合的斜齿部的齿顶与齿谷间保留有一定的空间距离,然后再令顶块对应于棘爪部的后端处凸设一顶推部,顶靠在棘爪部的后端上方,并又设一弹性元件可对顶块可被向后弹性推移。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装置可令固设在椅背上的固定座外侧端凸设一扇形凸体,而能容设于连臂上端内侧面所设的扇形凹槽中,在扇形凹槽内部两端与凸体之间各容设有弹性元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调整装置可令固设在椅背上的固定座的外侧端凸设有弧形导部及扇形凸体,而能容设于连臂上端内侧面处所设的凹槽中,且于凹槽内的对应方向设有弧形导槽及扇形挡体,使在凸体与挡体上设有插缝,而于固定座与连臂之间设一弹性元件,让弹性元件的两端的脚部分别插入凸体与挡体的插缝中。
专利摘要一种可调整椅背纵深及倾斜度的装置,至少设一连臂的上下端各设有调整定位装置连结于座垫与椅背之间,而其中上端的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固定座的侧面所凸设的凸缘外侧面设有棘齿部,而与连臂对应的面亦设有可与之啮合的棘齿部,再于连臂的外侧穿以套有弹性元件的螺丝结合于固定座,使两棘齿部弹性啮合;另下端的调整定位装置是包括一固定座的外侧所设凸缘的周圆面设有棘齿部,而与对应的连臂所设的凹槽内枢设的棘爪部啮合;利用下端调整定位装置的棘爪部与棘齿部的卡制或离脱,使连臂可以摆转而能调整椅背前后的纵深位置,同时上端调整定位装置的棘齿部间的跳齿作用,使椅背可以任意旋转而调整至所需的倾斜度。
文档编号A47C7/40GK2680110SQ0320808
公开日2005年2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27日
发明者萧诒伦 申请人:萧诒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