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7353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动锁,特别是涉及一种只需操作门内把手,就可同时解锁锁舌及锁栓的连动锁。
背景技术
一般门锁是安装于门板上,门板具有二互相平行的侧面,及一垂直衔接于该等侧面边缘的连接面。一般的门锁包含可突伸出连接面而提供上锁功能的一锁舌与一锁栓,及用来供操作以分别控制前述锁舌、锁栓的一把手机构及一锁控机构。也就是说,当操作该把手机构,可驱动该锁舌突伸出或缩入门板的连接面,另当操作该锁控机构时,可驱动该锁栓突伸出或缩入门板的连接面,于锁舌及锁栓都突伸出该连接面时,开门外出需操作锁控机构及把手机构,才能将门打开。如遇紧急情况时,需经过两道解锁程序,或两手同时操作解锁,才得以将门打开,存在较为缓慢与不便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动锁,通过设计一种只需操作门内把手,就可同时解锁锁舌及锁栓的连动锁,达到使用较为快速与方便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连动锁,它包含有一中空的基壳固设于门板的二侧面间;一锁舌组装于该基壳内,并能内缩地突伸出门板连接面;一锁栓机构组装于该基壳内,且间隔位于该锁舌下方,并具有一能内缩地突伸出所述门板连接面的锁栓;一锁控机构组装于该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栓下方,操作选择地驱动该锁栓机构的锁栓缩入与突伸出所述连接面,其特征是该连动锁更包含有一短控杆枢装于该基壳内,并延伸于该锁舌及该锁栓机构间,且具有由其枢装处向下延伸并能推动该锁栓缩入所述连接面内的被动段,及由其枢装处往上延伸的主动段;一把手机构具有沿一垂直所述门板的轴线枢装于该基壳内的第一枢板、内端能同体旋转地轴装于该第一枢板上且外端突伸出所述门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控杆及固接于该第一控杆外端的第一把手,该第一枢板具有间隔由其边缘往外突伸分别抵于该锁舌内端部与该短控杆主动段的第一锁舌推块与锁栓推块。
该锁栓机构的锁栓具有一设置于近其内端部的三叉状控制勾槽,该控制勾槽具有由其中央往上延伸的滑动部、由该控制勾槽中央往下且往所述连接面延伸的上锁定位部、及由该控制勾槽中央往下且往远离所述连接面方向延伸的解锁定位部,该锁栓机构更具有枢接于该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控机构上方且与该锁栓内端部叠接的驱动块及恒将该锁栓往所述连接面外推送的弹性元件,该驱动块具有由其枢装处往上延伸的卡柱段及位于该卡柱段朝向该锁栓的侧面上的卡柱,该卡柱能滑动地嵌入该控制勾槽内。
该连动锁更包含一概略上下延伸的长控杆,其中间处枢接于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控机构及该锁舌间,该长控杆具有由其枢装处向上延伸并能推动该锁舌缩入所述连接面内的扳动段,及由其枢装处往下延伸的驱动段,该驱动段能受该锁控机构驱动,而连动该扳动段扳动该锁舌缩入所述门板连接面内。
该把手机构更具有与第一枢板叠接并枢装于该基壳内的第二枢板、内端能同体旋转地轴装于该第二枢板上且外端突伸出所述门板另一侧面的第二控杆及固接于该第二控杆外端的第二把手,该第二枢板具有由其边缘往外突伸并压抵于该锁舌内端部的第二锁舌推块。
该第一枢板及第二枢板更具有分别由其边缘往外突伸的第一复位块及第二复位块,该把手机构更具有勾挂于该第一、第二复位块,并恒将该第一、第二枢板往相反于该解锁方向拉移复位的复位弹簧。
当该第一枢板经由该第一把手及第一控杆驱动往该解锁方向旋转时,该第一锁舌推块推抵该锁舌内端部,致使锁舌缩入所述连接面内,该锁栓推块推抵该短控杆的主动段连动该被动段推抵该锁栓机构的锁栓缩入所述连接面。
下面通过较佳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组装于门板上的立体局部分解图,显示基壳与把手机构局部分解。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栓于解锁状态时的部分正视示意图,显示长、短控杆已被移除。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栓于解锁状态时的部分正视示意图,显示锁栓机构驱动块上的卡柱勾抵于控制勾槽滑动部时的状态。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锁栓于解锁状态时的部分正视示意图,显示锁栓于上锁状态。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正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锁舌及锁栓都突伸出门板连接面时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的锁舌及锁栓都突伸出门板连接面时的正视示意图,显示锁舌及锁栓同步经由把手机构解锁。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安装于一门板1上,所述门板1具有二互相平行的侧面11,及一垂直衔接于该等侧面11边缘的连接面12。该连动锁包含一中空的长方体状基壳3,及大致由上而下组装在该基壳3内的一锁舌4、一把手机构9、一长控杆7、一短控杆8、一锁栓机构5与一锁控机构6。该长控杆7是上下延伸于该锁舌4与该锁控机构6间,该短控杆8是上下延伸于该锁舌4与该锁栓机构5间。
该基壳3被固设于所述门板1的二侧面11间,并具有直立地对应盖合的第一、第二壳体31、32。
该锁舌4具有一水平延伸的锁舌本体41、一固定于该第二壳体32上的扭力弹簧42、一位于该锁舌本体41上且沿该锁舌4长方向延伸的限位槽43、一位于该锁舌本体41内端的挡壁44及一固定于该锁舌本体41并朝该第一壳体31方向突伸的扳柱45。该扭力弹簧42提供该锁舌4蓄积有往所述门板1连接面12外突伸的弹力。该限位槽43套扣于一固定于该第二壳体32上的柱体321,限制该锁舌本体41只能沿其长方向移动地突伸或缩入连接面12。以下称该锁舌本体41突伸出所述连接面12外为上锁状态,该锁舌本体41缩入所述连接面12内为解锁状态。
该锁栓机构5具有一以外端部可内缩地突伸出所述门板1连接面12外的锁栓51、一枢接于该第二壳体32上并与该锁栓51内端部叠接的驱动块52,及一弹性元件53。本实施例中,该弹性元件53为一扭力弹簧。该弹性元件53提供该锁栓51蓄积有往所述连接面11外推送的弹力。
该锁栓51具有一位于近其内端部的三叉状控制勾槽512及一位于该锁栓51朝该第二壳体32侧面上的限位柱511。该控制勾槽512具有由其中央位置往上延伸的滑动部513、由该控制勾槽512中央位置往下且往所述连接面12方向延伸的上锁定位部514、由该中央位置往下且往远离所述连接面12方向延伸的解锁定位部515。
该限位柱511可滑移地突伸入一位于该第二壳体32上且水平延伸的一细长横移槽322,使该锁栓51只能沿水平方向来回移动地突伸或缩入连接面12。以下称该锁栓51突伸出所述连接面12外为上锁状态,该锁栓51缩入所述连接面12内为解锁状态。
该驱动块52是以其一中间部位520枢装在该第二壳体32上,并具有一由其枢装处往上延伸的卡柱段521、一位于该卡柱段521朝向该锁栓51侧面上的卡柱522、一由枢装处往下延伸的解锁段523,及一由该驱动块52近中央处往外延伸并与该解锁段523产生一锐角夹角的上锁段524。该卡柱522可滑动地嵌入该控制勾槽512内。
该锁控机构6位于该锁栓机构5的下方,并具有分别装设于所述门板1两侧面11上的一旋钮端61、一锁控端62及一组装于该旋钮端61与该锁控端62间用来抵推前述驱动块52上、解锁段524、523的锁凸轮63。当分别以手或钥匙转动该旋钮端61或该锁控端62,都可连动该锁凸轮63转动,可选择地以该锁凸轮63一径向突伸的拨动块631间接经由该驱动块52驱动该锁栓51至上锁状态或解锁状态,由于此类锁控机构6的旋钮端61或锁控端62可连动该锁凸轮63旋转的功能,已为锁具中普遍采用的设计,在此不再详细说明其内部构造。
图1及图2中所示,该锁栓51是处于解锁状态,有关该锁栓51受驱动上锁或解锁的过程,说明如下由图3可见,当该锁栓51于解锁状态时,该驱动块52的卡柱522嵌入该控制勾槽512的解锁定位部515,因该弹性元件53的顶推力使该驱动块52的卡柱522卡抵于该锁栓51产生在该解锁定位部515与滑动部513间的一卡掣突缘516,使锁栓51定位于缩入所述连接面12内。此时操作该锁控机构6的旋钮端61或锁控端62,使该锁凸轮63的拨动块631逆时针转动,以推动该驱动块52的上锁段524,使该驱动块52顺时针转动,致使该卡柱522由解锁定位部515滑过该卡掣突缘516,并勾抵于该滑动部513(如图4所示),接着该驱动块52通过该弹性元件53所提供的弹力继续转动,并推动该锁栓51往上锁方向移动,直至该锁栓51的外端完全突伸出所述连接面12外时,该卡柱522恰滑移至如图5所示的控制勾槽512上锁定位部514,并止逆地卡抵于该锁栓51产生于该上锁定位部514与滑动部513间的一卡掣突缘517,将该锁栓51定位于上锁状态。
当欲使该锁栓51解锁时,可以分别以手或钥匙转动,操作该锁控机构6的旋钮端61或锁控端62,都可带动该锁凸轮63的拨动块631顺时针转动,以推动该驱动块52的解锁段523,使该驱动块52逆时针转动,致使该卡柱522由上锁定位部514滑移至该滑动部513并勾抵于该滑动部513内,该驱动块52继续逆时针转动,并勾动该锁栓51内端往远离所述连接面12的方向移动,直至该锁栓51的外端如前述图3所示的完全缩入所述连接面12时,该卡柱522恰滑移至该解锁定位部515,并将锁栓51定位于解锁状态。
由图6可见,该长控杆7概略上下延伸,以其一中间处枢接于该第二壳体32上,且具有由其枢装处向上延伸,并可推动该锁舌4至解锁状态的扳动段71,及由其枢装处往下延伸的驱动段72。当该锁栓51于解锁状态时,该驱动段72可受该锁控机构6的锁凸轮63驱动,进而由该扳动段71扳动该锁舌4的板柱45,致使该锁舌4至解锁状态。该控制功能为此类锁具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且非本实用新型的改良重点,以下不多作说明,也不另以图示作揭露。
由图7可见,该短控杆8具有一由其枢装处向该锁栓51延伸的被动段81,及一由其枢装处往该锁舌4方向延伸的主动段82。该被动段81可推动该锁栓机构5驱动块52的卡柱段521,使该驱动块52逆时针旋转,带动该锁栓51缩入至解锁状态。
配合参阅图2所示,该把手机构9具有沿一垂直所述门板1的轴线并可分别独立转动地直立叠接枢装于该基壳3内的第一枢板91与第二枢板92、分别轴装于该第一枢板91与该第二枢板92上的第一控杆93与第二控杆94、可供操作而分别带动该第一、第二控杆93、94旋转的第一把手95与第二把手96,及一端固定于该第二壳体32上的复位弹簧97。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把手95是安装于门户内侧的把手。
该第一枢板91具有间隔由其边缘往外突伸的第一锁舌推块911、一锁栓推块912及一第一复位块913,该第二枢板92大致与第一枢板91对应重叠,并具有间隔由其边缘往外突伸的第二锁舌推块921及第二复位块922,该第一锁舌推块911与第二锁舌推块921重叠,并抵压于该锁舌4内端的挡壁44上,该第一复位块913与第二复位块922叠合勾挂于该复位弹簧97另一端上,该锁栓推块912可用来抵推该短控杆8主动段82。该复位弹簧97使该第一、第二枢板91、92蓄积往顺时针方向(以图7作说明)转动的弹力。
转动该第一把手95或第二把手96可分别驱动该第一控杆93及第二控杆94,当该第一枢板91及第二枢板92分别经由该第一控杆93及第二控杆94驱动往解锁方向旋转时,该第一锁舌推块911或第二锁舌推块921都可如图8所示推抵该锁舌4内端的挡壁44,致使锁舌4缩入至解锁状态,图8中所示只以该第一枢板91被驱转为例作说明,且图8中所示该第一、第二枢板91、92的解锁方向为逆时针旋转方向。
本实施例中只要操作位于门内的该第一把手95,便可同时驱动该锁舌4与锁栓51由图7所示的上锁状态,变换成如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针对此一特殊功能续说明如下当该锁舌4及锁栓51如图7所示都于上锁状态时,扳动位于门内的第一把手95,经由第一控杆93的带动,驱动该第一枢板91的第一锁舌推块911推抵该锁舌4内端的挡壁44,致使该锁舌4由上锁状态移至图8的解锁状态,在此同时该锁栓推块912同步推抵该短控杆8的主动段82,连动该被动段81推抵该驱动块52的卡柱段521,使驱动块52逆时针旋转,并推动该锁栓51至图8所示的解锁状态。
综观上述,本实用新型的连动锁是通过一短控杆8的连动,使位于门户内的第一把手95能于锁舌4及锁栓51都突伸出所述门板1连接面12时,同时驱动该锁舌4及锁栓51收缩入所述连接面12内,开门进出。如遇紧急状况时,只需单手扳动第一把手95,就能迅速地解锁开门,因此使用上甚为便利,所以的确非常具有实用性与创造性。
权利要求1.一种连动锁,它包含有一中空的基壳固设于门板的二侧面间;一锁舌组装于该基壳内,并能内缩地突伸出门板连接面;一锁栓机构组装于该基壳内,且间隔位于该锁舌下方,并具有一能内缩地突伸出所述门板连接面的锁栓;一锁控机构组装于该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栓下方,操作选择地驱动该锁栓机构的锁栓缩入与突伸出所述连接面,其特征是该连动锁更包含有一短控杆枢装于该基壳内,并延伸于该锁舌及该锁栓机构间,且具有由其枢装处向下延伸并能推动该锁栓缩入所述连接面内的被动段,及由其枢装处往上延伸的主动段;一把手机构具有沿一垂直所述门板的轴线枢装于该基壳内的第一枢板、内端能同体旋转地轴装于该第一枢板上且外端突伸出所述门板其中一侧面的第一控杆及固接于该第一控杆外端的第一把手,该第一枢板具有间隔由其边缘往外突伸分别抵于该锁舌内端部与该短控杆主动段的第一锁舌推块与锁栓推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锁,其特征是该锁栓机构的锁栓具有一设置于近其内端部的三叉状控制勾槽,该控制勾槽具有由其中央往上延伸的滑动部、由该控制勾槽中央往下且往所述连接面延伸的上锁定位部、及由该控制勾槽中央往下且往远离所述连接面方向延伸的解锁定位部,该锁栓机构更具有枢接于该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控机构上方且与该锁栓内端部叠接的驱动块及恒将该锁栓往所述连接面外推送的弹性元件,该驱动块具有由其枢装处往上延伸的卡柱段及位于该卡柱段朝向该锁栓的侧面上的卡柱,该卡柱能滑动地嵌入该控制勾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锁,其特征是该连动锁更包含一概略上下延伸的长控杆,其中间处枢接于基壳内并位于该锁控机构及该锁舌间,该长控杆具有由其枢装处向上延伸并能推动该锁舌缩入所述连接面内的扳动段,及由其枢装处往下延伸的驱动段,该驱动段能受该锁控机构驱动,而连动该扳动段扳动该锁舌缩入所述门板连接面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动锁,其特征是该把手机构更具有与第一枢板叠接并枢装于该基壳内的第二枢板、内端能同体旋转地轴装于该第二枢板上且外端突伸出所述门板另一侧面的第二控杆及固接于该第二控杆外端的第二把手,该第二枢板具有由其边缘往外突伸并压抵于该锁舌内端部的第二锁舌推块。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动锁,其特征是该第一枢板及第二枢板更具有分别由其边缘往外突伸的第一复位块及第二复位块,该把手机构更具有勾挂于该第一、第二复位块,并恒将该第一、第二枢板往相反于该解锁方向拉移复位的复位弹簧。
专利摘要一种连动锁,包含有锁舌、锁栓、延伸于锁舌与锁栓间的短控杆,及将锁舌与锁栓同时解锁的把手机构。把手机构具有第一枢板、轴装于第一枢板上的第一控杆及固接于第一控杆外端且朝向户内的第一把手,当锁舌及锁栓都位于上锁状态时,只要扳转第一把手带动第一控杆转动,进而连动第一枢板往解锁方向旋转,第一枢板推抵锁舌解锁,并同时带动短控杆推抵锁栓解锁,达成锁舌与锁栓同时解锁的效果。具有使用较为快速与方便的功效。
文档编号E05B59/00GK2621207SQ0326120
公开日2004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3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03年5月8日
发明者吕丽云 申请人:联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