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749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电热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用电器。
目前,电热杯、全塑蒸汽电熨斗或熨刷、蒸汽式感冒治疗器,都是较为成熟的已有技术。但是,这些电器都是单功能的,有的热效率不高,有的结构复杂,也不适于外出旅行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多功能电热杯,使其具备电热杯、蒸汽电熨斗与电熨刷、感冒治疗杯的功能,并具有热效率高、构造简单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特点。
下面结合附图做出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由该图可知,本实用新型包括杯体(4)、电发热器(5)、杯盖(2)、杯底座(7)。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喷汽咀(1)、密封旋塞(3)、熨刷(6)、汽响哨(8)。杯体(4)是双底层结构,双底层之间是空腔。杯体(4)的外底层上设有一长条形槽,熨刷(6)的刷柄插装在该槽中,使之由此固定在杯体(4)上,槽两侧的杯底层上有若干小孔(参见图2,即图1所示杯体(4)的仰视图)。杯体(4)内的电发热器(5)为环形电热管,杯体(4)内侧壁有一个与双底层之间的空腔相通的蒸汽通道(参见图3,即图1所示B-B向视图),通道口有密封旋塞(3)。杯底座(7)用螺纹结构连接在杯体(4)下部。杯盖(2)通过螺纹连接在杯体(4)上端口,盖(2)的中部有一汽孔,该汽孔通过盖(2)外侧的凸台,具有着与杯体(4)内侧壁的蒸汽通道相同的口径。因此,密封旋塞(3)亦可旋塞在此。喷汽咀(1)用螺纹结构连接在杯盖(2)的凸台上,咀内部有导汽道,可将杯中蒸汽导出至杯外。在卸除喷汽咀(1)后,汽响哨(8)则安装在杯盖(2)的汽孔中。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所述用作电热杯时,将旋塞(3)旋在杯体(4)内侧壁的蒸汽通道口上(如图1所示),并在杯盖(2)中部的汽孔旋上汽响哨(8),接通电源。杯中的水沸后产生蒸汽,即可使汽响哨(8)发声,起到报警作用。
用作感冒治疗杯时,只要将上述用作电热杯时本实用新型的杯盖(2)上所安装的汽响哨(8)换成喷汽咀(1)即可,由喷汽咀(1)喷出蒸汽。
用作蒸汽电熨刷时,将旋塞(3)旋在杯盖(2)中部的汽孔中,接通电源。加热后产生的蒸汽,沿杯体(4)内侧壁的蒸汽通道进入杯体(4)双底层之间的空腔中,再从外底层上的小孔中喷出。此时去掉杯底座(7)后,即可使用。再之,去掉插装在杯体(4)底部的熨刷后,即为蒸汽电熨斗,用杯体(4)的外底层直接熨烫衣料。部件(1)(6)(8)不需用时可收藏在杯底座(7)内。
本实用新型的杯底座(7)用电木制作,电热管用有关电工材料制作,其它部件均用无毒的ABS工程塑料或聚四氟乙烯或氟塑料合金制作,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采用所述技术方案后,具有电热杯、蒸汽电熨斗与熨刷、感冒治疗杯的功能。由于采用了电热管,较采用电热丝做发热体的同类产品的热效率要高,且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携带方便。
在各图中,1——喷汽咀 2——杯 盖3——密封旋塞 4——杯 体5——电热管 6——熨 刷7——杯底座 8——汽响哨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功能电热杯,包括杯体(4)、杯盖(2)、杯底座(7)、置于杯体(4)中的电发热体(5),本实用新型的特征是,它还包括喷汽咀(1)、密封旋塞(3)、熨刷(6)、汽响哨(8)、杯体(4)是双底层的,双底层之间为空腔,杯体(4)的外底层有一长条形燕尾槽,熨刷(6)的刷柄插装在该槽中,所述燕尾槽两侧的杯底层上有若干小孔,杯体(4)内的电发热体(5)为环形电热管,杯体(4)内侧壁有一个与双底层之间的空腔相通的蒸汽通道,杯底座(7)用螺纹结构连接在杯体(4)下部,杯盖(2)通过螺纹连接在杯体(4)上端口,其中部有一汽孔,该汽孔通过杯盖(2)外侧的凸台,本实用新型在不同用途时,密封旋塞(3)旋塞在该汽孔中或旋塞在杯体(4)内侧壁的蒸汽通道口中,内部有导汽道的喷汽咀(1)用螺纹连接在所述杯盖(2)的凸台上或汽响哨(8)旋装在杯盖(2)的汽孔中。
专利摘要
一种多功能电热杯,包括杯体、杯底座、杯盖、环形电热管。该电热杯还包括熨刷、汽响哨、密封旋塞和喷汽嘴,杯体为双底层结构。具有电热杯、蒸汽电熨斗、蒸汽电熨刷、蒸汽式感冒治疗杯的功能。
文档编号A47J27/212GK87204071SQ87204071
公开日1987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87年3月28日
发明者曹敏夫 申请人:曹敏夫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