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813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快速冷暖装置。
技术背景一般传统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是与一具有多条通道的垫体相连接,其包括有一水槽,该水槽内装设有液体,其中并设有一第一液体驱动器,该第一液体驱动器的输入端设在水槽内,并藉一输入管路与该垫体的通道的一端相连接;一热交换器,该热交换器通过一管路与该第一液体驱动器的输出端相接,该热交换器设有一热交换槽,该热交换槽一侧设有一致冷片,该致冷片一侧设有一散热片,该散热片一侧设有一风扇,该热交换槽并藉一输出管路与该垫体的通道的另一端相连接;一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藉导线分别与该第一液体驱动器、热交换器及一电池相连接,以便该电池提供该控制电路、第一液体驱动器及热交换器正常运作所需的电源;当该装置对该垫体进行冷却(加热)时,藉该控制电路驱动该第一液体驱动器,令水槽内的液体经管路送入该热交换器内,且启动该热交换器的致冷片、散热片及风扇,对送入的液体进行冷却(加热),冷却(加热)后的液体再经该输出管路送入该垫体的通道内,对垫体表面进行冷却(加温),后再经该输入管路送回该水槽,如此不断循环,即可令该垫体表面保持一理想的温度值。
但是,该习用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具以下的缺点1.该热交换器的致冷片、散热片及风扇的冷却(加热)速度慢,令使用者无法能快速于该垫体表面上,感受到凉爽或温暖。
2.与该第一液体驱动器相接的管路,为了配合第一液体驱动器的输出口,其须较大口径,造成水槽的保温效果大打折扣,无法有效保持水槽内温度为一理想温度值。
3.须至少二个液体驱动器,整体结构无法简化并增加制造成品。
因此,如果能开发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令能快速冷却及加热,且其仅运用一液体驱动器,则将是冷暖装置业界一大进步,否则还是无法改善上述的冷却(加热)速度慢、增加制造成本的缺点。

发明内容
发明人有鉴于前述习用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冷却及加热速度慢、增加制造成品等缺点,依其从事主动式冷暖装置的制造经验和技术累积,针对上述缺失悉心研究各种解决的方法,在经过不断的研究、实验与改良后,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以求能摒除先前技术所衍生的诸多缺失。
本实用新型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相接触的身体部位,能感受到凉爽或温暖的舒适感觉。
根据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与一具有多条通道的垫体相连接,其包括有一水槽,槽内注有液体,槽中设有一液体驱动器;一热交换器,其输入端藉管路与所述液体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端上设有一输出管路,所述输出管路的另端与所述垫体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垫体的输出端上通过另一管路与所述水槽的输入端相连接;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液体驱动器与一电源供应器电气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器与室内的电源电气相连接,令所述电源供应器将室内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供应予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液体驱动器;
当对所述垫体进行冷却时,所述控制电路可启动所述液体驱动器,令所述水槽内的液体将通过所述液体驱动器被送入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冷却,并于完成冷却后,再送入所述垫体的通道内,以吸收所述垫体上的热量,后再将液体送回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冷却,如此不断循环,即可将垫体表面温度降低;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相接触的身体部位,在高温季节里,能感受到凉爽舒适的感觉,而不致发生闷热的情形;再者,当利用所述装置对所述垫体进行加热时,则将所述热交换器转换为加热状态,对由所述水槽中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于完成加热后,将液体送入所述垫体的通道内,以对所述垫体释出热量,后再送回热交换器内继续加热,如此不断循环,即可令垫体表面温度升高,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相接触的身体部位,在寒冷的季节内,仍能感受到温暖舒适的感觉,而不致发生冰冷的情形。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以快速冷却及加热所述垫体上的温度。
根据上述的目的,所述热交换器设有一导热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一迂回的液体通道及一迂回的冷媒通道,其中所述液体通道通过管路与所述液体驱动器相连接,并通过管路与所述垫体相连接,令所述水槽内的液体将通过所述液体驱动器被送入所述热交换器内,进行冷却,并于完成冷却后,再送入所述垫体的通道内,以于所述垫体上进行冷却,而所述冷媒通道则通过金属管与一冷媒压缩机、一毛细管一冷媒过滤器及一散热片相连接,所述散热片上并设有一风扇,以通过风扇导入的气流,散去所述散热片上的热量,以便所述冷媒通道输出的冷媒可经由所述冷媒压缩机压缩成液态,并于所述散热片中散去热量,再输入所述热交换器的冷媒通道中,迅速吸收液体传导至所述本体的热能,以快速降低液体的温度,达成可快速降低液体的温度,进而快速冷却所述垫体表面上的温度。
再者,所述热交换器的本体上,设有一供安装电热棒的安装孔,令所述安装孔中装设有一电热棒,以便将所述热交换器转换为加热状态时,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操控所述冷媒压缩机停机,并操控所述电热棒发热,使所述电热棒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本体中加热,令对由所述水槽中进入所述热交换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于完成加热后,将液体送入所述垫体的通道内,以对所述垫体释出热量,之后再送回热交换器内继续加热,如此不断循环,即可令垫体表面温度快速升高。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是所述水槽中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水槽的上方并设有一供补充液体的管子,以便当液位传感器感测出所述水槽中的液体不足时,可将一液体不足的讯号传送至所述控制电路,令所述控制电路启动一发光二极管,发出液体不足的警示,令使用者可通过所述管子补充所述水槽中不足的液体,又,所述水槽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供液体排出的另一管子,当所述水槽中液体过多时,多余的液体可自动通过所述另一管子排出,如此,所述水槽中的液体即可维持一定量,以正常运作。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是所述散热片中设有一迂回的冷媒通道,所述散热片于各所述冷媒通道之间设有一间隙,以便通过所述间隙以间隔各所述冷媒通道,如此,冷媒可于各所述冷媒通道中进行散热,达成快速散热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冷暖装置中设有一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与一具有多条通道的垫体相接,以通过切换所述热交换器及垫体的通道间所设计的不同循环系统,对垫体进行主动式的冷却或加热动作,以便根据外在环境温度的高低,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相接触的身体部位,能感受到凉爽或温暖的舒适感觉,而不致发生闷热或冰冷的情形。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组件示意图之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组件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组件示意图之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组件示意图之三。
件号说明1……装置21……通道2……垫体11……水槽12……液体驱动器 3……管路13……热交换器 31……输出管路32……另一管路 14……控制电路15……电源供应器 131……本体132……金属管133……冷媒压缩机134……毛细管135……冷媒过滤器136……散热片137……风扇138……安装孔16……管子17……发光二极管 18……另一管子1361…间隙 19……开关110……冷热切换开关 113……液晶显示器114……开口 115……护网41……电热棒 43……液位传感器1363…冷媒通道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形状、构造装置特征及其功效,做更进一步的认识与了解,兹举实施例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参阅图1、3所示,所述装置1与一具有多条通道21的垫体2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垫体2可为一睡垫(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亦可为一般座椅垫或安全帽内衬垫…等),所述装置1设有一水槽11,所述水槽11内设有液体(于本实施例中为水,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所述水槽11中设有一液体驱动器12(于本实施例中为泵,但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实施时,并不限于此),所述液体驱动器12的输出端藉管路3与一热交换器13的输入端相连接。
再参阅图3、4所示,所述热交换器13的输出端上设有一输出管路31,所述输出管路31的另端与所述垫体2的输入端相连接(如图1所示),所述垫体2的输出端上通过另一管路32与所述水槽11的输入端相连接,又,所述装置1并设有一控制电路14,所述控制电路14、所述热交换器13、所述液体驱动器12与一电源供应器15电气连接(如图2所示),所述电源供应器15与室内的电源电气相连接,令所述电源供应器15将室内的交流(AC)电源,转换成直流(DC)电源供应所述控制电路14、所述热交换器13及所述液体驱动器12。
藉上述构件的组成,再参阅图1、3所示,当对所述垫体2进行冷却时,所述控制电路14可启动所述液体驱动器12,令所述水槽11内的液体将通过所述液体驱动器12被送入所述热交换器13内,进行冷却,并于完成冷却后,再送入所述垫体2的通道21内,以吸收所述垫体2上的热量,之后再将液体送回所述热交换器13内,进行冷却,如此不断循环,即可将垫体2表面温度降低,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2相接触的身体部位,在高温季节里,能感受到凉爽舒适的感觉,而不致发生闷热的情形。
再者,当利用所述装置1对所述垫体2进行加热时,则将所述热交换器13转换为加热状态,对由所述水槽11中进入所述热交换器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于完成加热后,将液体送入所述垫体2的通道21内,以对所述垫体2释出热量,后再送回热交换器13内继续加热,如此不断循环,即可令垫体2表面温度升高,令使用者与所述垫体2相接触的身体部位,在寒冷的季节内,仍能感受到温暖舒适的感觉,而不致发生冰冷的情形。
复参阅图2、3所示,所述热交换器13设有一导热材质的本体131,所述本体131中设有一迂回的液体通道及一迂回的冷媒通道(图中未示),其中所述液体通道的输入端通过管路3与所述液体驱动器12相连接,其输出端则通过输出管路31与所述垫体2相连接,令所述水槽11内的液体将通过所述液体驱动器12被送入所述热交换器13内,进行冷却,并于完成冷却后,再送入所述垫体2的通道内,以于所述垫体2上进行冷却,而所述冷媒通道则通过金属管132与一冷媒压缩机133、一毛细管134、一冷媒过滤器135及一散热片136相连接,参阅图5所示,所述散热片136上并设有一风扇137,以通过风扇137导入的气流,散去所述散热片136上的热量,以使所述冷媒通道输出的冷媒可经由所述冷媒压缩机133压缩成液态,并于所述散热片136中散去热量,再输入所述热交换器13的冷媒通道中,迅速吸收液体传导至所述本体131的热能,以快速降低液体的温度,达成可快速降低液体的温度,进而快速冷却所述垫体2表面上的温度。
再者,所述热交换器13的本体131上,设有一供安装电热棒41的安装孔138,令所述安装孔138中装设有一电热棒41,当将所述热交换器13转换为加热状态时,可通过所述控制电路14操控所述冷媒压缩机133停机,并操控所述电热棒41发热,使所述电热棒41于所述热交换器13的本体131中加热,令对由所述水槽11中进入所述热交换器13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并于完成加热后,将液体送入所述垫体2的通道21内,以对所述垫体2释出热量(如图1所示),后再送回热交换器13内继续加热,如此不断循环,即可令垫体2表面温度快速升高。
复参阅图4所示,所述水槽11中设有一液位传感器43,所述液位传感器43与所述控制电路14电气连接,又,所述水槽11的上方并设有一供补充液体的管子16,以便当液位传感器43感测出所述水槽11中的液体不足时,可将一液体不足的讯号传送至所述控制电路14,令所述控制电路14启动一发光二极管17,发出液体不足的警示(如图1所示),以警示使用者,令使用者通过所述管子16补充所述水槽11中不足的液体,再者,所述水槽11的适当位置上设有一供液体排出的另一管子18,当所述水槽11中液体过多时,所述液体可自动通过所述另一管子18排出,如此,所述水槽11中的液体即可维持一定量,以可正常运作。
复参阅图5所示,所述散热片136中设有一迂回的冷媒通道1363,所述散热片136于各所述冷媒通道1363之间设有一间隙1361,以通过诸个间隙1361以间隔各所述冷媒通道1363,如此,冷媒可各别于每一冷媒通道1363中进行散热,达成能快速散热的目的。
复参阅图1所示,所述装置1设有一开关19及一冷热切换开关110,其中所述开关19与所述电源供应器15电气连接,令可通过所述开关19开启(或关闭)电源供应器15,而使所述装置1被开机(或被关机),而所述冷热切换开关110与所述控制电路14电气连接。以使所述控制电路14可依据所述冷热切换开关110被切换冷却的讯号,将所述热交换器13转换为冷却状态,以启动所述冷媒压缩机133作动,或者,所述控制电路14可依据所述冷热切换开关110被切换加热的讯号,而将所述热交换器13转换为加热状态,以启动所述电热棒41发热。
另,所述装置1于供补充液体的管子16及供液体排出的另一管子18上设有一旋钮开关(图中未示),使可通过所述旋钮开关关闭(或开启)所述诸管子16、另一管子18。
另,所述装置1于所述输出管路31、所述另一管路32上设有一另一旋钮开关(图中未示),使可通过所述另一旋钮开关关闭(或开启)所述诸输出管路31、另一管路32。
复参阅图1、3所示,所述水槽11中设有一温度感应器(图中未示),而所述装置1上设有一液晶显示器113,所述温度感应器与所述液晶显示器113电气连接,使所述温度感应器可将其感测所述水槽11中的温度,通过所述液晶显示器113显示出来,以供观看。
复参阅图1所示,所述装置1于对应所述风扇137的位置上设有一开口114,所述开口114上设有一护网1150,以使所述风扇137可经由所述开口114导入气流,而散去所述散热片136上的热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具体实施例,惟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所述项技艺者在本实用新型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本案的专利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它与一具有多条通道的垫体相连接,其包括有一水槽,槽内注有液体,槽中设有一液体驱动器;一热交换器,其输入端藉管路与所述液体驱动器的输出端相连接,所述热交换器的输出端上设有一输出管路,所述输出管路的另端与所述垫体的输入端相连接,所述垫体的输出端上通过另一管路与所述水槽的输入端相连接;一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热交换器、所述液体驱动器与一电源供应器电气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器与室内的电源电气相连接,所述电源供应器将室内的交流电源转换成直流电源供应予所述控制电路、所述热交换器及所述液体驱动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设有一导热材质的本体,所述本体中设有一迂回的液体通道及一迂回的冷媒通道,其中所述液体通道的输入端通过管路与所述液体驱动器相连接,其输出端则通过输出管路与所述垫体相连接,而所述冷媒通道则通过金属管与一冷媒压缩机、一毛细管、一冷媒过滤器及一散热片相连接,所述散热片上并设有一风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器的本体上设有一供安装电热棒的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中装设有一电热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中设有一液位传感器,所述液位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接,所述水槽的上方并设有一供补充液体的管子,在液位传感器感测出所述水槽中的液体不足时传送一液体不足的讯号至所述控制电路,所述控制电路启动一发光二极管发出液体不足的警示,由所述管子补充所述水槽中不足的液体。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片中设有一迂回的冷媒通道,所述散热片于各所述冷媒通道之间设有一间隙,通过诸间隙以间隔各所述冷媒通道。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设有一开关及一冷热切换开关,所述开关与所述电源供应器电气连接,通过所述开关开启或关闭电源供应器而构成所述装置被开机或被关机的状态,所述冷热切换开关与所述控制电路电气连接,由所述控制电路依据所述冷热切换开关被切换冷却或加热的讯号而构成所述热交换器转换为启动所述冷媒压缩机作动的冷却状态或启动所述电热棒发热的加热状态的切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为水。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驱动器为一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一种主动式快速冷暖装置,它主要是与一具有多条通道的垫体相接,并设有一水槽,在水槽中设有一液体驱动器,该液体驱动器藉管路与一热交换器相接,当对垫体进行冷却时,水槽内的液体通过液体驱动器被送入热交换器内进行冷却,完成冷却后,再送入垫体的通道内吸收垫体上的热量,后再将液体送回热交换器内,进行冷却,如此循环,即可将垫体表面温度降低;当欲对垫体进行加热时,将热交换器转换为加热状态,对由水槽内进入热交换器内的液体进行加热,完成加热后将液体送入垫体的通道内,对垫体释出热量,后再送回热交换器内继续加热,如此循环,即可令垫体表面温度升高。本实用新型的垫体可以是睡垫、座椅垫或安全帽内衬垫等。
文档编号A47C21/00GK2759435SQ20042007727
公开日2006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04年8月17日 优先权日2004年8月17日
发明者柯浩志, 林呈衡 申请人:柯浩志, 林呈衡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