闩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848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闩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闩锁,具体地说涉及用于例如卡车或轿车之类车辆中的闩锁,特别是涉及用于这些车辆的封闭件(例如乘客门或者驾驶员门、发动机罩、行李箱等等)中的闩锁。
背景技术
闩锁是公知的,其中,闩锁机构安装于车门上而闩锁撞针安装于车辆的固定结构上,例如部分的孔洞中,门安置于此孔洞内。闩锁机构包括旋转式爪形件,爪形件可以通过掣爪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当处于闭合位置时,爪形件保持撞针,从而防止门打开。为了打开门,掣爪必须从爪形件脱离,从而释放爪形件使之可移动到打开位置,因此松开撞针,门可以被完全地打开。
当处于闭合位置时,掣爪齿啮合爪形件的支座,且当掣爪齿脱离支座时爪形件被松开。为了松开爪形件,掣爪齿滑过爪形件支座,在此滑动中产生了摩擦。
车辆制造者必须把车辆所产生的噪音减到最少,特别地,必须把车辆内部的风隙噪声减到最少。为了达到此目的,设计具有更大密封载荷的防风雨密封(即在门关闭时与门的外周接合的密封)。由于增加防风雨密封载荷,从爪形件释放掣爪所需要的力增加了,因为掣爪齿与爪形件支座之间的摩擦力增加了。当闩锁被手动地打开时,其要求对门的把手施以更大的手动力。当可以动力地打开闩锁时(即通过操作动力致动器来打开),需要更大功率的致动器以克服增加的摩擦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闩锁,其可以用较小的致动力打开。
从而,依据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权利要求1所确定的闩锁。


现在将参照附图,仅以示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在所述附图中图1A1至1E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一实施方式,图2A1至2E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二实施方式,图3A1至3E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三实施方式,图4A1至4C4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四实施方式,图5A1至5E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五实施方式,图6A1至6D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六实施方式,图7A1至7A4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七实施方式,图8A1至8D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八实施方式,图9A1至9D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九实施方式,图10A1至10C4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十实施方式,图11A1至11C4显示了依据本发明的闩锁的第十一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A1至1E,其显示了一种闩锁组件110,包括一个旋转式爪形件112的碰簧销、一个掣爪114、一个螺旋弹簧116形式的能量存储装置、一个制动件118、一个驱动板120、一个连接件122以及一个齿轮126。闩锁组件还包括一个闩锁壳体124,在图1C2中示例性地显示了所述壳体。
图1A1、1B1以及1C1显示了一个撞针128,其由闩锁组件可释放地保持。典型地,撞针置于车辆的固定结构上。
如图1A1、1D和1E所示,闩锁的爪形件112包括一个孔130,以允许爪形件绕轴线A1枢转安装于一爪形件枢轴销(未示)上,该枢轴销固定于闩锁壳体124上。爪形件包括一个开口132,开口把撞针128可释放地容纳于其中。闭合支座134以及第一安全支座136设于爪形件的外周上。闭合支座134径向最外侧的部分以及第一安全支座136离轴线A1的半径距离都是R1。
爪形件外周的一个部分139离轴线A1的半径距离是R2。从图1A1中可以理解,半径R2大于半径R1,一个斜面部分138把部分139联结到另一个部分140,部分140位于半径R1处。
掣爪114包括一个中孔142,以把掣爪绕轴线B1旋转安装于掣爪枢轴销(未示)处,掣爪枢轴销再固定于闩锁壳体124。掣爪114包括第一臂143,第一臂143包括掣爪齿144和反绕销145。第二臂146包括释放销147。
驱动板枢轴销148具有与闩锁壳体124旋转固定地连接的端部148A。端部148B包括一个径向的狭缝149。枢轴销148大体上是圆柱形的,并确定了轴线D1。
螺旋弹簧116包括一个径向内端150和一个径向外端151。螺旋弹簧116包括多匝弹簧。
制动件118包括一个用于绕轴线E1在枢轴销(未示)上枢转安装制动件的孔152,枢轴销再固定于闩锁壳体124上。制动件118的端部118A包括一个凸轮支座153以及一个弹簧支座154。制动件118大致是细长的且包括一个边缘155。
齿轮126包括一个用于安装该齿轮的孔156,齿轮126绕轴线B1枢转安装于掣爪枢轴销上以相对于闩锁壳体124旋转。齿轮包括齿轮齿157和一个反绕支座158。
驱动板120包括一个孔160,以允许把驱动板在靠近端部148A处绕轴线D1枢转安装于枢轴销148上。驱动板120包括齿轮齿161、具有孔162A的释放臂162以及释放臂销163。驱动板大体上是平的,且包括一个凸轮区164,凸轮区164具有距离轴线D1半径为C1的部分164A、距离轴线D1半径为C2的部分164C以及连接部分164A与164C的斜面部分164B。驱动板120还包括一个圆周定向的凸起167,凸起167具有弹簧支座168。
连接件122大体上是细长的且包括孔165,以允许连接件122安装在释放臂的销163上。连接件122还包括一个细长的槽166,其安装于掣爪释放销147上。
图1A1、1A2、1A3、1A4、1A1’、1A2’、1A3’和1A4’(图“1A”)显示了处于闭合状态的闩锁组件110。从而爪形件112处于闭合位置处,因此撞针128保持于开口132内。通过掣爪齿144和闭合支座134之间的接合,爪形件112不能沿反时针的方向(当从图1A1看时)转动。
齿轮齿157啮合齿轮齿161。
弹簧116卷紧,即其存储有能量。径向内端150接合于狭缝149内,从而,弹簧116的径向内端150不能转动。
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由于弹簧张力而接合制动件118的弹簧支座154。通过弹簧施加在弹簧支座154上的力的作用方向大体上沿制动件118的纵向,具体地,大致通过轴线E1。从而,制动件118没有旋转的趋势,因此,当从图1A2看时,制动件118防止径向外端151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
驱动板120的弹簧支座168也与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接合。参考图1A2,其显示了一个弹簧169(示意性地显示)沿图中的反时针方向偏转掣爪114,弹簧169是相对地轻柔的。另一个弹簧170(示意性地显示)也是相对地轻柔的,其作用是沿图1A2的反时针方向偏转驱动板120。从而,弹簧169确保掣爪齿144与闭合支座134之间的完全啮合,而弹簧170确保驱动板凸起167的弹簧支座168接合弹簧116径向外端151的径向内部。
进一步考虑图1A2,其显示掣爪释放销147与细长槽166的端部166A间隔开。此外,掣爪114的反绕销145与齿轮126的反绕支座158隔开。
闩锁组件110的操作如下参照图1A2,一个可以手动致动的元件M1(示意性地显示)通过孔162A与驱动板120联结。当在车辆的乘客门或者驾驶员门上使用闩锁组件时,那么可手动致动的元件M1典型地将是一个门的内把手或者外把手,两者的任一个通常都可以用来释放闩锁。致动可手动致动元件M1,引起驱动板顺时针转动,其引起斜面部分164B(最清楚地显示于图1A2’中)啮合制动件118的凸轮支座153,从而绕轴线E1顺时针旋转制动件118。这个顺时针的旋转引起弹簧支座154脱离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径向外端151一旦释放,其沿顺时针的方向旋转且再一次接合驱动板120的弹簧支座168,其后协助掣爪齿144从闭合支座134脱离。
特别地,从图1A2’中可以注意到,在掣爪释放销147与槽166的端部166A之间存在一个间隙。当制动件118刚刚释放弹簧116时,这个间隙基本上闭合。以此方式,存储在弹簧中的能量释放,且沿顺时针方向(从图1A2’看)旋转驱动板120,从而向下地驱动连接件116以顺时针转动掣爪114,从而使掣爪齿144脱离闭合支座134。以此方式,弹簧116协助闩锁的释放。
一旦构件到达了图“1B”所示的位置,应该理解,爪形件已经开始打开,虽然撞针128并没有从爪形件的开口132中完全释放。然而,爪形件已经旋转到这样的一个程度闭合支座134以及第一安全支座136都已经移过掣爪齿144。从而,掣爪114不能防止爪形件的进一步打开。掣爪齿144靠在爪形件112的另一个部分140上。如上所述,另一个部分140距离轴线A1的半径为R1。也可以注意到,在图“1B”所示的位置上,反绕销145刚刚接触反绕支座158。
通过门密封件迫使门打开,或者通过使用者拉开或推开门,使得门从图“1B”的位置继续打开至图“1C”的位置。在任意一种情况下,闩锁从图“1B”位置至图“1C”位置的移动迫使爪形件转动以释放撞针。在释放撞针的过程中,引起斜面部分138在掣爪齿144下方移动,从而掣爪齿在斜面部分138上慢慢向上拱,且如图“1C”的位置所示,靠在部分139上。如上所述,由于部分139位于半径R2处,半径R2大于另一个部分140的半径R1,爪形件引起掣爪旋转。从而,可以从图1C2中看到,相较于图1B2所示的位置,掣爪114已顺时针地旋转。掣爪114这个顺时针的转动已经引起掣爪114的反绕销145驱动反绕支座158,进而,当从图1C2看时,顺时针地驱动齿轮126;再通过啮合齿轮齿157和161而逆时针地驱动驱动板120。当驱动板120逆时针旋转时,弹簧支座168接合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从而反绕弹簧。一旦径向外端151到达图1C2所示的位置时,一个相对较轻柔的弹簧171(示意性地显示)绕轴线E逆时针地偏转制动件118,因而弹簧支座154防止弹簧随后的展开。
当从图1A的位置移动到图1C的位置时,可以理解,制动件118的边缘155由凸轮区164的部分164C接合。因此,制动件118被保持在升起位置上,直至这样一个时刻随着弹簧反绕,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经过弹簧支座154的下方。径向外端151的梢部151A弯曲,以保证在弹簧反绕的过程中,弹簧支座154不会被绊在径向外端151的后面。
对图1A2和图1C2的比较显示驱动板120、制动件118、弹簧116以及齿轮126都处于相同的位置上。然而,如图1A2所示,掣爪114把爪形件保持在闭合位置上,而如图1C2所示,爪形件位于完全打开的位置上。
应该理解,存在一个驱动路径(也称为第一驱动路径),其包括允许弹簧协助掣爪移动以释放爪形件的构件。也存在另一个驱动路径(也称为第二驱动路径),其允许爪形件移动以反绕弹簧。
因此,当弹簧协助闩锁的释放时,弹簧116的径向外端151驱动凸起167的弹簧支座168,弹簧支座168驱动驱动板120,驱动板120驱动释放臂162,释放臂162驱动释放臂销163,释放臂销163驱动连接件122,连接件122驱动掣爪释放销147而使掣爪齿144脱离闭合支座134。
在掣爪齿144啮合第一安全支座136的情况下(其中,相关的门没有完全关闭,然而也不能被拉开),同一个驱动路径工作以使掣爪齿脱离第一安全支座中。
然而,允许弹簧反绕的驱动路径是不同的。因此,门的打开导致撞针128在开口132的一个边缘继续前进,驱动开口132转动爪形件112,爪形件112引起斜面部分138转动掣爪114,从而引起反绕销145啮合反绕支座154,从而驱动齿轮齿157,再驱动齿轮齿161,然后旋转驱动板120,从而导致弹簧支座168反绕弹簧116。
可以理解,第一驱动路径和第二驱动路径的某些构件是共同的,即弹簧支座168、驱动板120以及掣爪114。
然而,某些构件的功能在于使掣爪齿脱离爪形件支座而不是反绕弹簧,例如释放臂162、释放臂销163、连接件122、掣爪释放销147。还有,某些其它构件的功能在于反绕弹簧而不是使掣爪齿脱离爪形件支座,例如撞针128、爪形件112、斜面部分138、掣爪齿144、反绕销145、齿轮126以及齿轮齿161。
图2A1至2E显示了一个闩锁组件2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110的构件标号大100。
爪形件212、掣爪214、连接件222、齿轮226以及弹簧216与闩锁组件1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驱动板220包括一个替代释放臂162的突出部272。突出部272仅仅提供对释放销263的支承,释放销263的操作与释放臂销163类似。此外,驱动板220不包括与凸轮区164等同的凸轮区。
齿轮齿261、凸起267以及弹簧支座268与闩锁组件1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
因为驱动板220不包括与凸轮区164等同的凸轮区,制动件218没有必要包括与凸轮支座153等同的凸轮支座。因此,制动件218大体上是细长的且包括孔252,以相对于闩锁壳体224绕轴线E2枢转地安装制动件218。在制动件218的一端具有弹簧支座254,其操作与闩锁组件110的弹簧支座154类似。制动件218包括具有孔274的另一个臂273,孔274与可手动操作元件M2连接。致动可手动操作的元件M2,导致制动件218绕轴线E2顺时针地旋转,从而释放弹簧261的径向外端251,弹簧261然后工作以释放闩锁。
取决于弹簧116的相对强度以及可手动操作元件M1的操作速度,这会影响弹簧在释放闩锁时所起到的协助量。因此,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弹簧116可以足够有力以释放闩锁。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者仅需致动可手动操作的元件至制动件118释放弹簧。一旦弹簧被释放,弹簧本身工作以释放闩锁。选择地,弹簧不能单独地使掣爪齿144脱离闭合支座134。在这些情况下,使用者需要致动可手动操作的元件,使制动件118可以释放弹簧,然后继续操作可手动操作的元件,直至闩锁到达图“1B”中所示的位置。不过,应该理解,弹簧协助使用者而使掣爪齿脱离闭合支座。
回到第二实施方式,弹簧216必须可以单独地把掣爪齿244从闭合支座234中脱开,因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可手动操作元件M2的作用仅在于释放弹簧,而不能驱动掣爪。因此,弹簧协助释放闩锁的概念包括了弹簧足够有力以便单独地释放闩锁,应该相应地解释此概念中所用的词语“协助”。
图3A1至3E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三实施方式3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构件的标号比与闩锁组件210的构件标号大100。爪形件312、掣爪314、连接件322、齿轮326、弹簧316以及驱动板320与闩锁组件2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制动件318与制动件218大致相同,虽然比制动件218稍窄一些。制动件318包括弹簧支座354、枢转孔352、另一个臂373以及孔374。销375穿过内释放线缆376的开槽端376A、外释放线缆377的开槽端377A以及孔374,以把释放线缆接合到制动件。内释放线缆376为鲍登拉缆(bowden cable),且连接到内释放把手M3(示意性地显示于图3A3中)。类似地,外释放线缆属于鲍登拉缆的类型,且连接到外释放把手M3。
当闩锁处于解锁状态,操作内把手或者外把手将引起制动件318释放弹簧从而释放闩锁。弹簧能够以类似于第一和第二实施方式的方式反绕。
闩锁组件310进一步包括可绕轴线E3枢转的锁杆378、具有弹簧支座379A的第一臂379以及具有孔380A的第二臂380。销381通过内锁缆382的孔382A以及外锁缆382的长圆孔383A,以把线缆固定到锁杆378。内锁缆382为鲍登拉缆,一端连接到窗框按扭(sill button)或类似构件。外锁缆382也是鲍登拉缆类型的线缆,一端连接到锁芯(keybarrel)或类似构件。在另一个实施方式中,锁杆378另外还可以,或者选择地由例如电动马达的动力致动器操作。如图3A2所示,制动件318的弹簧支座354、锁杆378的弹簧支座379A彼此靠近,并且两者名义上都靠在弹簧316的径向外端351上。
如图3A2所示,闩锁处于闭锁状态,因为如果操纵内释放把手或者外释放把手,而以轴线E3为中心顺时针地旋转制动件318,那么锁杆378的弹簧支座379将保持面对且啮合弹簧316的径向外端351,从而防止弹簧径向外端的释放,从而防止闩锁的打开。因此,锁杆通过作用于弹簧316而阻塞第一驱动路径。
为了解锁闩锁,必须操纵内锁缆或者外锁缆,以轴线E3为中心沿图3A2中的顺时针方向旋转锁杆378,使得弹簧支座379大体上向上移动,使得弹簧支座379不再面对弹簧316的径向外端351,进而当制动件318后续顺时针旋转时弹簧支座379不能阻止释放弹簧316的端部315。在锁杆378上设置一个偏离中心(over-center)的弹簧(未示),把该杆偏转到闭锁或者解锁位置,以确定一个明确的闭锁和解锁位置,且在操作时给窗框按扭或锁芯一个明确的感觉。
参照图4A1至4C4,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四实施方式4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210的构件标号大200。
爪形件412、掣爪414、连接件422、齿轮426、弹簧416与闩锁组件2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制动件418与制动件218大致相同,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轴线E4被移动了,以对可手动操纵的元件M4提供一个更大的杠杆比。
除了驱动板420还包括具有孔485的突出部484之外,驱动板420与驱动板220类似。孔485连接到另一个可手动致动的元件M4’。
当装置正确运行时,使用者以类似操纵于闩锁组件210可手动操纵元件M2的方式操纵可手动致动元件M4而释放闩锁。
然而,如果弹簧416断裂了,操纵可手动操纵元件M4并不能释放闩锁。在这些情况下,典型地于车辆内部提供另一个可手动操纵的元件M4’,从而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操纵可手动操纵的元件M4’以释放闩锁。应该理解,在弹簧416断裂而使用可手动操纵元件M4’时,没有弹簧协助闩锁的释放。尽管可手动操纵元件M4可以是通常用来释放闩锁的门内把手,可手动操纵元件M4’与可手动操纵元件M4截然不同,在正常情况下也许永远都不会用来打开门。实际上,弹簧416将被设计为可以持续车辆的整个寿命,所以预期其不应该失效。从而,如果使用可手动操纵元件M4’,也只是非常少地使用。
图5A1至5E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五实施方式5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210的构件标号大300。爪形件512、掣爪514、齿轮526、连接件522、驱动板520以及弹簧516与闩锁组件2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在这个例子中,制动件518是动力驱动而不是手动驱动的。从而,制动件518包括一个弹簧支座554且绕轴线E5枢转。然而,制动件518包括一个扇形齿轮586,扇形齿轮586具有与小齿轮587啮合的齿轮齿,小齿轮587由电动马达588形式的动力致动器驱动。
当接收到一个打开信号时,控制系统(未示)运作而往马达588提供动力以驱动扇形齿轮586,而使弹簧支座554脱离弹簧516的径向外端551以释放闩锁。一旦闩锁已经打开了然后又关闭了,一个传感器(典型地为一个微动开关或类似装置)将探测到闩锁的闭合位置,然后控制系统将驱动马达,把弹簧支座554恢复到啮合弹簧516径向外端551的位置上,以把其保持在图5A2所示的位置处,为随后的闩锁的释放操作作好准备。在一个改进的设计中,当马达588运转以释放闩锁时,马达另外还可以压缩一回复弹簧(未示)或者在回复弹簧内存储能量,一旦马达的动力被切断了,回复弹簧工作,在门关闭时使掣爪齿重新啮合爪形件。这样的一种设置不需要微动开关或类似装置,然而需要一个更大功率的马达,原因是需要额外的力作用在回复弹簧上。在另一种设计中,马达588可以通过离心式离合器连接到小齿轮587,扇形齿轮586可以由弹簧(未示,但与弹簧171大致类似)沿逆时针的方向(从图5A2中看)偏转。在这些情况下,离心式离合器把马达啮合至小齿轮,以使弹簧支座554脱离弹簧516的径向外端551。一旦这已经发生,马达的动力被切断。然后弹簧以类似于弹簧171偏转制动件181的方式偏转制动件518。以此方式,在闭合闩锁时不再需要反向地驱动马达。在另一个设计中,马达588可以由螺线管替代,该螺线管工作以驱动制动件(例如一个臂(未示)),在螺线管作用在这样一个臂的一端时该臂可以替代扇形齿轮586。当使用螺线管时,可以使用上述马达588的控制系统,或者选择地也可以使用回复弹簧(如上所述)。
参照图6A1至6D,其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六实施方式6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510的构件标号大100。
爪形件612、掣爪614、齿轮626、连接件622、驱动板620、弹簧616、马达688以及小齿轮687与闩锁组件5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考虑图6D、5D以及2D,其显示了制动件618是制动件218与518的混合版。从而,制动件618包括与扇形齿轮586类似的扇形齿轮686,还包括一个具有孔674的臂部673,臂部673可通过可手动操纵元件M6以与臂273、孔274及可手动操纵元件M2类似的方式操纵。
所以,闩锁组件610可以手动地释放或者动力地释放。
参照图7A1,其显示了闩锁组件7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510的构件标号大200。在这个例子中,闩锁组件710与闩锁组件510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闩锁组件710的驱动板720包括突出部784以及孔785。所以,驱动板720与驱动板420完全相同。孔785连接到一个可手动致动的元件M7’,当弹簧716断裂时,可以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元件M7’以类似于操纵可手动操纵元件M4’的方式释放闩锁。
参照图8A1至8D,其显示了闩锁组件8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610的构件标号大200。在这个例子中,闩锁组件810与闩锁组件610之间唯一的不同之处在于闩锁组件810的驱动板820包括突出部884以及用于连接可手动操纵元件M8’的孔885。所以,驱动板820与驱动板720以及420完全相同,在紧急情况下以类似于操纵可手动操纵元件M4’以及可手动操纵元件M7’的方式操纵可手动操纵元件M8’。
参照图9A1至9D,其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九实施方式9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210的构件标号大700。
爪形件912包括分别与零件238及239等同的斜面部分938以及部分939。然而,爪形件912并不包括与零件240等同的另一个部分。
反绕板926的功能与齿轮226相同。反绕板926包括一个把该板枢转安装在掣爪枢轴销上的孔956。在板的边缘上设置有一个由掣爪914的反绕销945驱动的反绕支座958。反绕板926包括一个槽990而不是齿轮齿,反绕销991位于槽990内(可于图9A1’、B1’及C1’中最清晰地看出)。
驱动板920包括一个孔960,以允许该板枢轴地安装于闩锁壳体924上。如上所述,驱动板920包括一个反绕销991,其功能与齿261相同。闩锁组件910并不包括与连接件222等同的连接件,而是驱动板920包括一个直接支承于掣爪释放销947上的边缘963。驱动板920包括一个弹簧支座968,弹簧916的径向外端951靠在弹簧支座968上。在此例中,弹簧支座968的形式是从驱动板920突出的一个销。销的另一个部分992从驱动板920的另一侧突出。在此例中,制动件918的支座954啮合另一部分992(可于图9A3及9C3中最清晰地看出),以把弹簧保持在其已反绕的状态,而不是直接支承于弹簧的径向外端951上。
锁杆978的操作方式与锁杆378类似。然而,为了阻塞第一驱动路径,锁杆978的支座979啮合另一个部分992,而不是直接作用在弹簧的径向外端951上。如图9A3中所最清楚地显示的,由于支座979对着另一个部分992,锁杆978位于锁紧位置,而且即使制动件918将被致动,支座979会阻止驱动板920的转动。图9B3和9C3显示了锁杆978处于解锁位置,其中支座979转离另一个部分992。
参照附图10A1至10C4,其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十实施方式1010,其中,功能大致相同的构件,标号比与闩锁组件910的构件标号大100。爪形件1012、掣爪1014、制动件1018、反绕板1026以及锁杆1078与闩锁组件9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驱动板1020包括一个边缘1063,边缘1063在闩锁的释放过程中啮合掣爪释放销1047。驱动板1020还包括反绕销1091,当弹簧1016被反绕时,反绕销1091由反绕板1026的槽1090驱动。在这个例子中,驱动板1020包括一个弹簧支座销1068,弹簧支座销1068一端由弹簧臂1093啮合,且制动件1018的支座1054和锁杆1078的支座1079可以选择地啮合或者脱离另一端。
在这个例子中,弹簧1016是一个具有切向突出臂1093以及另一切向臂1094的螺旋弹簧,臂1093如上所述地啮合销1068,臂1094作用在紧固于闩锁壳体1024的支座1095(在图10C2中示意性地示出)。
弹簧1016的弹簧圈确定一个圆柱体,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这个弹簧圈圆柱安装于闩锁壳体1024的圆柱形凸起(未示出)上。
参照附图11A1至11C4,其显示了闩锁组件的第十一实施方式1110。
爪形件1112、掣爪1114以及反绕板1126与闩锁组件1010中的等同构件完全相同且以类似的方式操纵。
驱动板1120包括一个与闩锁组件910的反绕销991等同的反绕销1191。驱动板1120还包括释放臂1162、弹簧支座1168以及斜面部分1164B,其以与闩锁组件110中的等同构件类似的方式操纵。制动件1118以与制动件118类似的方式操纵。在此例中,制动件1118包括一个销1154形式的弹簧支座,销1154的一端1154A啮合弹簧臂1193,而另一端1154B接合斜面部分1164B、部分1164A以及部分1164C。
弹簧1116的臂1194作用于闩锁壳体的支座1195。
权利要求
1.一种闩锁,其包括一个具有闭合以及打开位置的碰簧销;一个具有啮合位置以及释放位置的掣爪,在啮合位置掣爪把碰簧销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在释放位置掣爪允许碰簧销从闭合位置移动;以及一个能量存储装置;该闩锁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路径以及一个第二驱动路径,其中,第一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能量存储装置耦合至掣爪,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工作而通过释放能量来协助掣爪从啮合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第二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碰簧销耦合至能量存储装置,使得在碰簧销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碰簧销工作而在能量存储装置内存储所述的能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闩锁,其中,第二驱动路径包括所述掣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闩锁,其中,掣爪可以由碰簧销的外周表面转动而在能量存储装置内存储所述的能量。
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中,能量存储装置通过与一制动件接合而保持在静止位置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闩锁,其中,一可手动致动元件工作而释放制动件。
6.如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闩锁,其中,动力致动器工作而释放制动件。
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中,第一路径包括由一个能量存储装置操纵的驱动板。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闩锁,其中,驱动板包括一可操纵以释放制动件的凸轮表面。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闩锁,其中,驱动板包括一个手动释放杆。
10.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闩锁,其中,驱动板包括一个手动紧急释放杆。
11.如权利要求7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中,驱动板构成第二驱动路径的一部分。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闩锁,其中,可以通过阻塞第一驱动路径来锁住闩锁。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其中,一锁杆直接作用在能量存储装置上从而阻塞第一驱动路径。
14.如依据权利要求7至11中任一项的权利要求12所述的闩锁,其中,一锁杆作用在驱动板上从而阻塞第一驱动路径。
全文摘要
该发明公开了一种闩锁,其包括一个具有闭合以及打开位置的碰簧销,一个具有啮合位置以及释放位置的掣爪,在啮合位置掣爪把碰簧销保持在闭合位置处,在释放位置掣爪允许碰簧销从闭合位置移动,以及一个能量存储装置;该闩锁进一步包括一个第一驱动路径以及一个第二驱动路径;第一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能量存储装置耦合至掣爪,使得能量存储装置工作而通过释放能量来协助掣爪从啮合位置移动到释放位置;第二驱动路径可操作以将碰簧销耦合至能量存储装置,使得在碰簧销从闭合位置到打开位置的移动过程的至少一部分中,碰簧销工作而在能量存储装置内存储所述的能量。
文档编号E05B53/00GK1699717SQ20051005690
公开日2005年11月23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4日
发明者西德尼·爱德华·费雪 申请人:英国阿文美驰轻型车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