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0849阅读:1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该装置具有圆筒体,由固定的外壳可转动地支撑着;转动体,可相对转动地插入上述圆筒体中,并具有可插入机械式钥匙的钥匙孔;以及设置于该转动体上的操作旋钮。
背景技术
在利用车辆用户所携带的携带器与车辆的转向锁定装置之间所进行的通讯,ID码得到一致时,为了能够不使用机械式钥匙就可以转动转向锁定装置中所具备的转动体,而在上述转动体上设置操作旋钮,并且为了在使用操作旋钮转动转动体的状态下防止因机械式钥匙插入转动体的钥匙孔而导致的错误操作,同时为了能够进行使用了机械式钥匙的上述转动体的转动操作,而形成有用旋钮本体与旋钮帽构成操作旋钮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上述旋钮本体具有与钥匙孔连接的钥匙导向孔且固定在转动体上,上述旋钮帽安装在旋钮本体上以阻止机械式钥匙插入钥匙导向孔。
专利文献1特开2004-60316号公报但是,在上述现有的装置中,旋钮帽是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上,以使其一部分插入旋钮本体的钥匙导向孔中且可插拔的部件,在操作旋钮的外表面设计上暴露出旋钮帽以及旋钮本体的接合面,所以旋钮本体以及旋钮帽上缺乏一体感,故难以称得上设计优良,并且对应于机型的设计变更的自由度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就是鉴于上述情况而提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该装置提高了旋钮本体以及旋钮帽的一体感,从而确保了优良的设计性,并且也提高了根据机型而进行的设计变更的自由度。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第一方面的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具备圆筒体,由固定的外壳可转动地支撑着;转动体,可相对转动地插入上述圆筒体中,并具有可插入机械式钥匙的钥匙孔;以及设置于该转动体上的操作旋钮,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旋钮由下列部件构成旋钮本体,其具有引导机械式钥匙插入钥匙孔中的钥匙导向孔,且固定在转动体上;以及旋钮帽,以使其外表面形成设计面的方式覆盖所述旋钮本体的整体,并且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
本发明第二方面是在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钮本体一体地设置有卡合爪,该卡合爪与设于上述旋钮帽内部的卡合孔弹性卡合,在所述旋钮帽设置有插入孔,该插入孔可向如下方向插入上述机械式钥匙,即向解除与上述卡合孔的卡合一侧推压上述卡合爪的方向。
本发明的效果是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结构,整个旋钮本体被旋钮帽覆盖,该旋钮帽和旋钮本体协同动作构成操作旋钮,旋钮帽的外表面形成设计面。因此,旋钮本体与旋钮帽的接合面不会暴露在操作旋钮的外表面上的设计面上,进而可以提高旋钮本体以及旋钮帽的一体感,并可确保设计的优良性,同时即使根据机型改变操作旋钮的设计时也仅需改变旋钮帽的设计即可,因此可提高根据机型进行设计变更的自由度。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当使用机械式钥匙转动操作转动体时,可以使用机械式钥匙解除卡合爪与卡合孔的弹性卡合,从而将旋钮帽从旋钮本体卸下,所以将旋钮帽从旋钮本体卸下时无需特殊的工具。


图1为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纵剖侧面图。
图2为图1中的箭头2方向的正面图。
图3为在拆卸旋钮帽后的状态下的与图2相对应的正面图。
图4为操作旋钮的分解立体图。
图5为使用机械式钥匙时的对应于图1的剖面图。
符号说明6外壳;7圆筒体;8转动体;18操作旋钮;19旋钮本体;19卡合爪;20旋钮帽;21钥匙孔;22机械式钥匙;41钥匙导向孔;45卡合孔;46插入孔。
具体实施例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所示的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至图5表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图1为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的主要部分纵剖侧面图,图2为图1中的箭头2方向的正面图,图3为在拆卸旋钮帽后的状态下的与图2相对应的正面图,图4为操作旋钮的分解立体图,图5为使用机械式钥匙时的与图1相对应的剖面图。
首先,在图1中,未图示的转向柱上安装有金属制的主体5,受到向前方(图1的右方)的弹力的转动体8可相对转动地插入圆筒体7中,该圆筒体7由固定于该主体5的外壳6可转动地支撑着,在转动体8中内置有多个转换开关9,9…,其可以切换与圆筒体7的卡合及卡合解除。上述转动体8的后端部与锁定机构(未图示)以及旋转开关(未图示)联动并连接,该锁定机构根据转动体8的转动切换转向轴(未图示)的锁定以及锁定解除,该旋转开关根据转动体8的转动切换开关状态。
在主体5的前端部安装有圆筒盖10,其覆盖外壳6的前端部,在该圆筒盖10的前方配置有下列部件安装在圆筒盖10上的圆筒状的定位帽11;环状部件12,由定位帽11支撑并配置于定位帽11内;透镜(lens)13,覆盖环状部件12的内周以及前面,并由定位帽11以及环状部件12夹持。
一并参照图2,在定位帽11的前面,沿着圆周方向隔有间隔地标注有如下位置使上述锁定机构处于锁定状态的LOCK位置,即“0”位置;可以将电力供给发动机以外的辅助设备的ACC位置,即“I”位置;用于使发动机处于打开状态的ON位置,即“II”位置;以及用于使发动机起动的START位置,即“III”位置。
环状的套环14通过弹簧销13固定在外壳6后方的转动体8上。另外,在外壳6后端部设有凸缘部6a,其推压支撑圆筒体7的后端,则受到向前方的弹力推动转动体8的前进极限,由上述套环14与外壳6的上述凸缘部6a抵接来限定。
在上述套环14的外周部,设有在轴向延伸的限制槽15,卡合凸部16设置于外壳6的后端部,该卡合凸部16在上述套环14抵接于凸缘部6a的前进极限位置的状态下,使位于LOCK位置的转动体8卡合于上述限制槽15,由此阻止转动体8的转动动作。因此,当将转动体8从LOCK位置转动到ACC位置时,需进行如下操作,抵抗向前方的弹力,将上述转动体8推入到卡合凸部16脱离上述限制槽15的位置。并且,在使已推入的转动体8向ACC位置一侧转动时,使套环14的前面与形成于上述卡合凸部16后面的凸轮面16a滑动接触并转动,该凸轮面16a形成为与上述套环14滑动接触并对其进行导向,以对应于转动体8从ACC位置向ON位置一侧转动,而使转动体8返回到推入操作前的位置。
即,要使转动体8从LOCK位置向ACC位置一侧转动,必须进行转动体8的推入操作,对应于从ACC位置进一步向ON位置一侧转动,转动体8的位置将前进至初始位置。与此相对,将转动体8从ON位置或ACC位置向LOCK位置一侧转动时,必须形成抵抗弹力而推入转动体8的操作力。
另外,在转动体8上,设置有使前端开口部面对转动体8前端的有底的钥匙孔21,该钥匙孔21的横向剖面形状形成为,为了可插入机械式钥匙22而沿着转动体8的一直径线延伸得较长的矩形。
在机械式钥匙22的把持部22a内置有无线转发机23。另一方面,在环状部件12上内置有天线25,其用于在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时与上述无线转发机23间进行通讯,在使用机械式钥匙22时,仅在根据无线转发机23以及天线25间的通讯确认是正确的机械式钥匙22时,发动机可以起动。
在上述转动体8的轴向隔开间隔的多个部位上,内置有受到向半径方向外侧的弹力的转换开关9,9…,而在圆筒体7的内面,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用于使这些转换开关9,9卡合的多个转换开关卡合槽26…。将正确的机械式钥匙22插入转动体8的钥匙孔21时,上述各转换开关9,9…将移动到解除与上述转换开关卡合槽26…的卡合的位置,从而允许转动体8转动。与此相对,在钥匙孔21中未插入正确的机械式钥匙22状态下,各转换开关9,9…仍保持与圆筒体7的各转换开关卡合槽26…卡合,虽允许转动体8相对于圆筒体7在轴向上进行相对移动,但将阻止转动体8相对于圆筒体7的相对转动。
由于与上述转换开关9,9…卡合而处于不能与转动体8相对转动的状态的圆筒体7,将安装在转动体8前端部的操作旋钮18的推入操作作为触发信号,并通过在车辆用户所携带的携带器以及车辆间进行的通讯,确认到ID码一致后,圆筒体7才可转动,随着确认为ID码一致,而允许由操作旋钮18进行操作时,通过把持该操作旋钮18进行手动操作,可使上述转动体8与圆筒体7一起从上述LOCK位置经由ACC位置以及ON位置转动到START位置。
在转动体8的前部设置有钥匙插入限制机构28,其在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的状态下可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而在使用操作旋钮18将转动体8从LOCK位置向ACC位置一侧转动时阻止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
钥匙插入限制机构28由下列部件构成滑动器29,安装在转动体8上,在允许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插入允许位置以及阻止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插入阻止位置之间可以滑动,受到向插入阻止位置一侧的作用力,并且对应于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将产生从该机械式钥匙22向插入允许位置一侧的推压力;滑动限制部件30,安装在转动体8上,在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的状态下允许上述滑动器29滑动到插入允许位置,而在上述转动体8从LOCK位置移动时则阻止上述滑动器29向插入允许位置滑动。
滑动器29在插入允许位置和插入阻止位置之间可在沿转动体8的一直径线的方向进行滑动,并嵌合于转动体8的前部,该插入允许位置是滑动器29的一端从转动体8突出以允许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位置,该插入阻止位置是滑动器29的一端面与转动体8的外面为同一平面以阻止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位置。另外,滑动限制部件30形成为围绕转动体8的环状,并且在该滑动限制部件30上设置有限制孔31,其可使处于插入允许位置上的滑动器29的一端部卡合。
另一方面,在外壳6上一体地设置有导向筒32,当转动体8处于LOCK位置时,与限制孔31连接,可滑动地嵌合于导向筒32的钥匙开关滑动器33的内端在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时与上述滑动器29的一端部抵接。并且,在堵住上述导向筒32外端的盖34以及钥匙开关滑动器33之间,压缩设置有弹簧35,钥匙开关滑动器33受到与滑动器29抵接的方向上的弹力,在钥匙开关滑动器33及滑动器29相互抵接的状态下,滑动器29由上述弹簧35的弹力被压向插入阻止位置一侧。
而且,当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时,借助于上述弹簧35的弹力而嵌合于限制孔31的钥匙开关滑动器33以及滑动器29的接触面与转动体8的外面处于同一平面,通过操作旋钮18将转动体8从LOCK位置转动到ACC位置时,滑动器29仍在插入阻止位置与转动体8一起转动。所以,在通过操作旋钮18将转动体8从LOCK位置向ACC位置一侧转动时,不能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转动体8的钥匙孔21中。
对此,若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位于LOCK位置上的转动体8的钥匙孔21中,则推压力从机械式钥匙22朝向插入允许位置一侧作用于滑动器29上,滑动器29的一端部卡合于滑动限制部件30的限制孔31,滑动器29与钥匙开关滑动器33的接触面则与滑动限制部件30的外面处于同一平面。所以,在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状态下,若使转动体8从LOCK位置转动,则滑动器29将与外壳6的内面滑动接触并与转动体8一起转动,而钥匙开关滑动器33则与滑动限制部件30的外面滑动接触。
随着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中,滑动器29将滑动于插入允许位置,与此对应的上述钥匙开关滑动器33的移动将通过未图示的开关来检测。
在上述滑动器29的前方,在转动体8的前部,可滑动地安装有第1钥匙滑动器36,该第一钥匙滑动器36通过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中而在沿着上述转动体8的一直径线的一方滑动,在外壳6的前部,可滑动地安装有与第1钥匙滑动器36接触的第2钥匙滑动器37,其通过将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中而由第1钥匙滑动器36推压。而且,第2钥匙滑动器37由上述转动体8推压而滑动,以使在利用操作旋钮18推入转动体8时,该第2钥匙滑动器37从外壳6向外方突出。
即,无论在钥匙孔21中插入有机械式钥匙22时,还是在钥匙孔21中未插入机械式钥匙22而是由操作旋钮18推入转动体8时,第2钥匙滑动器37均会被向远离转动体8一侧推压。
在第2钥匙滑动器37的外方,配置有动作杆38的前端部,该动作杆38在主体5内在前后方向延伸,并可转动地支撑在该主体5,在该动作杆38与主体5之间安装有弹簧39,由于此弹簧39的弹簧力,动作杆38的前端部受到与第2钥匙滑动器37抵接方向的力。而且,与第2钥匙滑动器37向转动体8的半径方向的外方滑动相对应,动作杆38将向被上述弹簧39施力的方向的反方向转动。
该动作杆38起到维持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状态的作用,对应于第2钥匙滑动器37向转动体8半径方向外方滑动,动作杆38转动,由此上述锁定机构的锁定解除状态得以维持。并且,即使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只要通过从钥匙孔21中拔出机械式钥匙22或解除对转动体8的推入,动作杆38不向弹簧39施力的方向转动,锁定机构即可维持在锁定解除状态。
一并参照图3以及图4,操作旋钮18由下列部件构成合成树脂制的旋钮本体19,该旋钮主体19固定于转动体8的前端,具有引导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钥匙导向孔41;合成树脂制的旋钮帽20,该旋钮帽20以使其外表面形成设计面的方式覆盖整个旋钮本体19,并且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19上。
旋钮本体19一体地具有插入部19a,其具有钥匙导向孔41并插入环状部件11内;框架部19b,形成为大致U字形以包围上述钥匙导向孔41的全体开口部,并从插入部19a的前端向侧方伸出;突出部19c,从该框架部19b的圆周方向前端中央部向前方突出;以及卡合爪19d,位于该突出部19c的内侧且连接设置于突出部19c的前端,上述插入部19a通过配置于钥匙导向孔41两侧的一对螺钉部件42、42固定在转动体8的前端。而且,旋钮本体19固定于转动体8上,以使在转动体8位于LOCK位置的状态下,上述突出部19c位于与LOCK位置对应的位置上。
另一方面,旋钮帽20一体地具有使上述旋钮本体19中的框架部19b嵌入的短圆筒部20a;把持部20b,从与上述旋钮本体19相反的一侧堵住短圆筒部20a,该旋钮帽20形成为杯形。在上述短圆筒部20a设置有开口部43,其配置上述旋钮本体19中的突出部19c的一部分。另外,把持部20b在连结上述旋钮本体19的钥匙导向孔41以及上述突出部19c的方向上延伸得较长,并在与上述开口部43对应的部分形成为向短圆筒部20a的外侧突出。
此外,旋钮帽20一体地具有以在其内部正交的方式配置的多个凸缘20c…,由这些凸缘20c…的1个与短圆筒部20a以及把持部20b的内面形成嵌合凹部44,该嵌合凹部44使上述旋钮本体19的突出部19c以及卡合爪19d弹性地嵌合。
并且,在构成上述嵌合凹部44的一部分的凸缘20c上设置有使上述卡合爪19d弹性地嵌合的卡合孔45,通过使卡合爪19d挠曲并使突出部19c与卡合爪19d嵌合到嵌合凹部44中,从而使得卡合爪19d弹性地卡合于卡合孔45,因而,旋钮帽20可覆盖旋钮本体19整体并安装在旋钮本体19上。而且,在旋钮帽20安装在旋钮本体19的状态下,上述把持部20b从短圆筒部20a的突出部将指向在定位帽11前面所表示的“0”~“III”的各个位置,并且在转动体8为LOCK位置时,上述把持部20b的突出部将位于与“0”对应的位置。
另外,在旋钮帽20的把持部20b以及凸缘20c上设置有插入孔46,并使其在与上述把持部20b的突出部的相反一侧向把持部20b的外面开口,该插入孔46可以向如下方向插入机械式钥匙22,即向解除与卡合孔45的卡合一侧推压上述卡合爪19d的方向。
透镜13由下列部件构成小直径圆筒部13a,介于操作旋钮18上的旋钮本体19的插入部19a以及环状部件11之间;凸缘部13b,从小直径圆筒部13a的前端向半径方向外方伸出,并从前方覆盖环状部件12;大直径圆筒部13c,从凸缘部13b的外周向前方突出;以及导光部13d,从小直径圆筒部13a向后方延伸出来,在该导光部13d导入来自发光二极管等发光元件47的光。
由该透镜13所放射的光可照射到操作旋钮18整个外周,并且自正面观察将旋钮帽20拆卸的状态下的旋钮本体19时,则如图3所示,光能够照射到旋钮本体19上的钥匙导向孔41的周围。
以下就此实施例的作用进行说明,操作旋钮18具有可插入机械式钥匙22的钥匙孔21并设置于可相对转动地插入于圆柱体7的转动体8上,该操作旋钮18由下列部件构成旋钮本体19,固定在转动体8上且具有引导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中的钥匙导向孔41;旋钮帽20,以使其外表面形成设计面(design face)的方式覆盖整个旋钮本体19,并且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19上。
所以,操作旋钮18的外表面上的设计面上不会暴露旋钮本体19与旋钮帽20的接合面,从而可以提高旋钮本体19与旋钮帽20的一体感并确保优良的设计性,并且,即使在需要根据机型改变操作旋钮18的设计时也仅需改变旋钮帽20的设计即可,因此可提高根据机型改变设计的自由度。
另外,在旋钮本体19上,一体地设置有卡合爪19d,该卡合爪19d弹性地卡合于设在旋钮帽20内部的卡合孔45,并在旋钮帽20上设置有插入孔46,该插入孔46可向如下方向插入机械式钥匙22,即向解除与卡合孔45的卡合一侧推压上述卡合爪19d的方向,因此如图5所示,在使用机械式钥匙22转动转动体8时,可以使用机械式钥匙22进行解除卡合爪19d与卡合孔45的弹性卡合的操作,从而可将旋钮帽20从旋钮本体19卸下,因此将旋钮帽20从旋钮本体19拆卸时无需特殊工具。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只要不脱离专利请求范围之内所揭示的本发明的宗旨,便可对本发明做出多种设计上的变更。
权利要求
1.一种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具备圆筒体(7),利用固定的外壳(6)可转动地支撑着;转动体(8),可相对转动地插入上述圆筒体(7)中,并具有可插入机械式钥匙(22)的钥匙孔(21);以及设置于该转动体(8)上的操作旋钮(18),其特征在于上述操作旋钮(18)由下列部件构成旋钮本体(19),其固定于转动体(8),具有引导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钥匙导向孔(41);旋钮帽(20),以使外表面形成设计面的方式覆盖整个旋钮本体(19),并且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19)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旋钮本体(19)一体地设置有卡合爪(19d),该卡合爪(19d)与设于上述旋钮帽(20)内部的卡合孔(45)弹性卡合,在所述旋钮帽(20)设置有插入孔(46),该插入孔(46)可向如下方向插入上述机械式钥匙(22),即向解除与上述卡合孔(45)的卡合一侧推压上述卡合爪的方向(19d)。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附带车辆用操作旋钮的转向锁定装置,该装置具备圆筒体,利用固定的外壳可转动地支撑着;转动体,具有可插入机械式钥匙的钥匙孔,并可相对转动地插入上述圆筒体中;以及设置于该转动体上的操作旋钮,该装置将提高旋钮本体与旋钮帽的一体感,从而确保优良的设计性,并且可提高根据机型来改变设计的自由度。操作旋钮(18)由下列部件构成旋钮本体(19),其固定于转动体(8),具有引导机械式钥匙(22)插入钥匙孔(21)的钥匙导向孔(41);旋钮帽(20),以使外表面形成设计面的方式覆盖整个旋钮本体(19),并且可装卸地安装在旋钮本体(19)上。
文档编号E05B17/00GK1672991SQ200510056989
公开日2005年9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04年3月26日
发明者雪原仁, 川濑干彦, 笠井一永 申请人:本田制锁有限公司,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