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1899阅读:9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尤指一种方便玻璃与外框进行组立结合的构造,且同时兼有提高组合后的外观美感等优点及功效,属玻璃门窗装置。
<二>背景技术一般玻璃窗或玻璃门的结构不外是有一玻璃及其金属制外框(例如铝制或不锈钢制等)所构成;而玻璃与外框间的结合关系和组合方式如图1、2所示,该外框10通常是由四道铝挤型框条构成,外框10于朝向玻璃20的一侧成型一道弯折阶面101,以供玻璃贴靠;而玻璃20四周边缘的外侧则分别设有一条压条102(可为铝挤型或其他材质制成);组装时,首先在外框10的弯折阶面101上,将压条102分别压抵在玻璃20四周边缘外侧,最后用锁固元件103(如螺钉或螺栓)穿过压条102并将压条102锁固在弯折阶面101上(如图2所示),藉之即完成玻璃20与外框10之间的结合并组成一扇完整的玻璃窗或玻璃门。
上述组合方式实际存有施工、组装不便及影响整体外观美感等问题,其缺点详述如下1、施工及组装不方便由于玻璃20是受四道压条102压抵而定位,故除了需要生产外框10外,还得另外生产制造不同长度的压条102(如图1所示),造成备料上的不便和困扰;而且,施工时需逐一锁固四道压条102才能确保玻璃20四周边缘确实被固定,不仅造成施工上的不便更有费工费时的弊端;另外,当遇到后续的拆卸需求时,施工者还得一一螺松锁固元件103方能卸下玻璃20,同样有十分不便以及耗费工时的问题。
2、影响整体外观美感由于四道压条102是利用螺钉或螺栓等锁固元件103直接锁固在外框上,所以当完工后都会在压条102上留下锁固元件103隆起的端头(如图2所示),直接破坏玻璃窗或玻璃门的整体外观美感。
<三>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主要具有方便玻璃与外框进行组装结合及提高组装后的外观美感等优点及功效。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主要包含一玻璃、由顶框、左、右侧框及底框组立结合而成的外框及若干垫体,其中,该外框的顶框、左侧框及右侧框分别凹设一道相对应的嵌槽;底框于远离玻璃嵌入侧的一端是成型一道高起的档板,接近玻璃嵌入侧的一端则成型一对分列前后的卡掣凸垣,该对卡掣凸垣是可供一道底盖上亦分别前后的卡钩卡掣固定;组立时,首先将玻璃的左、右两侧边缘先后嵌入左、右侧框的嵌槽中,再略抬高玻璃并在玻璃底端边缘与底框之间塞入垫体,是玻璃顶端边缘嵌入顶框的嵌槽中,接下来在玻璃四周边缘与顶框、左、右侧框及底框之间涂上粘胶,最后将底盖卡固定在底框的卡掣凸垣上;藉以上设置,令玻璃的左、右两侧边缘及顶端边缘分别嵌入左、右侧框及顶框的嵌槽中,而玻璃的底端边缘则被限制定位在底框的档板及底盖之间,以完成玻璃与外框的组立。
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其优点是结构简单,玻璃与外框进行组装结合容易,组装后外形美观,操作使用方便。
<四>
图1习知玻璃及外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习知玻璃及外框的组立剖示图。
图3本实用新型玻璃与外框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a本实用新型外框的顶框剖视示意图。
图3b本实用新型外框的左侧框剖视示意图。
图3d本实用新型外框的右侧框剖视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玻璃及外框的俯视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玻璃及外框的侧视示意图。
图6a本实用新型玻璃嵌入左侧框的动作示意图。
图6b本实用新型玻璃嵌入右侧框的动作示意图。
图6c本实用新型玻璃嵌入左、右侧框的示意图。
图7a本实用新型玻璃嵌入顶框的动作示意图。
图7b本实用新型玻璃底端塞置垫体的示意图。
图8a本实用新型组立后之前视示意图。
图8b图8的A-A剖视示意图。
图中标号如下10外框 101阶面 102压条103锁固元件 20玻璃1玻璃2外框 21顶框211嵌槽22左侧框221嵌槽 23右侧框231嵌槽 24底框241挡板242A、B卡钩 26粘胶3垫体<五>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到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它包含一玻璃1、一矩形外框2及若干用以塞置在玻璃1下方之垫体3(如图3所示),其中该外框2是由顶框21、左、右侧框22、23及底框24组立结合而成,顶框21、左、右侧框22、23及底框24是分别由一体成型之铝挤型框条构成,顶框21、左侧框22及右侧框23分别凹设一道相对应的嵌槽211、221、231(参阅图3a、图3b、图3c所示),且令左、右侧框22、23的其中一侧嵌槽221、231槽底至另一相对侧嵌槽221、231的槽壁端缘距离W稍略大于玻璃1至宽度w(参阅图4所示);底框24于远离玻璃1嵌入侧的一端则成型一道高起的档板241(参阅图3d所示),而接近玻璃1嵌入侧的一端则成型一对高度较低且会共同与另一组件(底盖25)产生卡掣作用的卡掣凸垣242A、B,且令顶框21的嵌槽211槽壁端缘到底框24的卡掣凸垣242底的距离H稍略大于剥离1至高度h(参阅图5所示),又,该对卡掣凸垣242A、B上是供卡固一道底盖25,该道底盖25开口朝下,且开口两道壁面底端分别成型一卡钩251A、B,以与底框24的卡掣凸垣242A、B相互对应卡掣固定。
关于本实用新型玻璃1与外框2的组装过程及结合方式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明1、首先将玻璃1的左端边缘先嵌入外框2色左侧框22的嵌槽221中(如图6a所示),然后调整玻璃1的角度是玻璃1右端边缘对准右侧框23的嵌槽231(如图6b所示),再将玻璃1略微向右移动,是玻璃1的右端边缘也进入与右侧框23的嵌槽231中,形成玻璃1的左、右两侧边缘都嵌入外框2的左、右侧框22、23嵌槽221、231中(如图6c所示),但玻璃1的左、右两侧边缘与左、右侧框22、23的嵌槽221、231槽底分别预留适当间隙的状态(上述玻璃1两端嵌入嵌槽221、231中的顺序并无限制,换而言之,施工者也可操作使玻璃1右端边缘先嵌入右侧框23的嵌槽231,然后再调整玻璃1左端边缘嵌入左侧框22的嵌槽221)。
2、接下来将玻璃1略微抬高(如图7所示),使玻璃1顶端边缘嵌入外框2的顶端21的嵌槽211中,然后再抬高后的玻璃1底端边缘与底框24之间塞入适量垫体3(如图7b所示,垫体3的数量视玻璃1的宽度而定),以固定玻璃1高度。
3、接下来在玻璃1四周边缘于顶框21、左、右侧框22、23及底框24之间涂上适量粘胶26(如矽利康),然后再将底盖25利用其卡钩251A先卡钩住卡掣凸垣242A,再将另一卡钩251B向下压,越过另一卡掣凸垣242B的圆弧状顶缘,即形成相互卡掣作用,使底盖25形成卡掣在底框24上的状态;故底盖25即阻挡在玻璃1底端边缘外侧并与另侧的档板241形成夹固限制状态,即完成如图8a及图8b所示的完整的玻璃门或玻璃窗。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简化玻璃1与外框2的组立方式并可缩减组立时间,而且在整个组立过程中无须动用辅助工具及锁固元件,就算是事后需拆换玻璃1,也只需撬开底盖25(先撬开卡钩251B的侧面,即可顺利取下)即可割除粘胶26及进行拆换玻璃1的工作,极具便利性;此外,当玻璃1与外框2组立完成后,其外观并不会出现习知的锁固元件,所以能够大幅度提升玻璃门或窗的整体外观美感。
本实用新型除了可在底框24上设计活动式外接底盖25之外,当然也可以将该活动式外接盖体设计在左侧框22或右侧框23上,同样可以达到与上述事例相同的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其特征在于它具有一玻璃片、由顶框、左、右侧框及底框组立结合而成的外框及垫体,其叫,该外框的顶框、左侧框及右侧框分别凹设一道相对应的嵌槽;底框于远离玻璃嵌入侧的一端是成型一道高起的档板,接近玻璃嵌入侧的一端则成型一队分列前后的卡掣凸垣,该对卡掣凸垣是可供一道底盖上也分列前后的卡钩卡掣固定;组装时先将玻璃的左、右两侧边缘先后嵌入左、右侧框的嵌槽中,并在玻璃底端边缘与底框之间塞入垫体,使玻璃顶端边缘嵌入顶框的嵌槽中,接下来在玻璃四周边缘与顶框、左、右侧框及底框之间涂上粘胶,最后将底盖卡固在底框的卡掣凸垣上;藉以上设置,令玻璃的左、右两侧边缘及顶端边缘分别嵌入左、右侧框及顶框的嵌槽中,而玻璃的底端边缘则被限制定位在底框的档板及底盖之间。
专利摘要一种玻璃与外框的组立构造,主要包含一玻璃,矩形外框以及若干垫体,其中,该外框的顶框、左侧框及右侧框分别凹设一道相对应的嵌槽;底框于远离玻璃嵌入侧的一端是成型一道高起的档板,另端则成型一对卡掣凸垣,该对卡掣凸垣是可供一道底盖卡掣固定;组立时,将玻璃的左、右两侧边缘先后嵌入左、右侧框的嵌槽中,再抬高玻璃并在玻璃底端塞入垫体,使玻璃顶端边缘嵌入顶框的嵌槽中,接下来在玻璃四周边缘与顶框、左、右侧框及底框之间涂上粘胶,最后将底盖卡固在底框的卡掣凸垣上;藉以上设置,达到方便组立结合以及提升组立后的外观美感等优点及功效。
文档编号E06B3/04GK2791212SQ20052001100
公开日2006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2005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05年3月30日
发明者柯锦洲 申请人:洪水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