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强迫控制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5917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强迫控制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所述类型的尤其是门或窗的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铰链。
背景技术
由GB2203483A已知此类铰链。为了保证铰链弓板的回转运动在翼扇打开角至90度时按控制绕翼扇铰链轴线进行,在打开角大于90度时绕边框铰链轴线进行,这种铰链有一个止动爪装置。后者包括一个杠杆,该杠杆可绕一条平行于铰链弓板的铰链轴线回转地支承在铰链弓板上。
边框铰链部分和翼扇铰链部分分别包括一个与杠杆的两个端部区之一配合作用的凸轮装置。杠杆通过一个作用在它与铰链弓板之间的回转弹簧施加弹簧力,使杠杆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压靠在翼扇凸轮装置的凸轮面上。
翼扇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有一个安装座,在翼扇达到约90度的打开位置后,杠杆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可以压入安装座中,因此杠杆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从边框铰链部分凸轮装置的凹槽内脱出并释放铰链弓板绕边框铰链轴线的回转。
由GB2203483A已知的铰链涉及适用于汽车门、尤其是箱式车的后门的铰链。这种铰链特别不适用于较大的并因而较重的翼扇,如门扇或窗扇,因为不能充分保证铰链弓板绕边框铰链轴线和翼扇铰链轴线的受控制的回转顺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按此类型的铰链,使之也适用于门扇或窗扇。
此目的通过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达到。
通过将凸轮装置和杠杆设计为使杠杆的回转强迫控制地进行,可靠地防止杠杆在克服弹簧力的情况下脱开与凸轮装置内的凹槽的啮合,以及导致铰链杠杆绕两条铰链轴线失控地回转。
“强迫控制”指的是,杠杆在翼扇的整个开启过程沿杠杆的两个回转方回导引。由此排除了杠杆端部区从凸轮装置的相关凹槽不希望地“脱开”的可能性,这种现象尤其可能发生在由于杠杆端部区出现磨损而在相关凹槽内有了间隙或弹簧力减弱的情况下。
按本发明的铰链一种优选的实施形式,设置这样的机构,它们将铰链弓板绕边框铰链轴线的回转限制于一定的边框回转角。采取此措施,按本发明的铰链可以与规定的边框/翼扇系统适配。此外保证铰链弓板绕边框铰链轴线的回转不可能大于期望的最大角。
按一种优选的结构方案,所述机构包括一个设在铰链弓板上的凸块。
因此在边框铰链部分上可以设一个凹槽,所述凸块插入该凹槽中并且该凹槽的端部构成限制边框回转角的止挡。
所述凹槽特别优选地可以设计为滑槽式的并且同心于边框铰链轴线。因此凸块离边框铰链轴线有适当距离地安置在铰链弓板上,以及在两个纵侧端区之间在回转时依随滑槽的走向。
在大多数应用情况下业已证明合理的是,将边框回转角限制为最大90度。因此按优选的实施形式,滑槽大约沿圆的四分之一长度延伸。
按本发明的铰链一种特别优选的结构方案,边框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有一个相对于边框铰链轴线大体径向延伸的用于杠杆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端侧的平的止挡面。采取此措施保证当翼扇关闭时在翼扇仅绕翼扇铰链轴线回转的角度区内,不会在杠杆边框一侧的端部区与凸轮装置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和导致增加磨损或咬死。
为了保证在此角度区内边框一侧的端部区保持与止挡面的可靠接触,边框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有一个凸轮面,杠杆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与该凸轮面配合作用,在这里,所述凸轮面设计为,在达到最大边框回转角后使杠杆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反扣止挡面并释放铰链弓板绕翼扇铰链轴线的回转。
为了在关闭翼扇时当达到临界打开角时(此时进一步的关闭只有通过释放绕边框铰链轴线的回转运动才有可能)能释放此回转运动,边框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优选地有一个作用区,它限制关闭时翼扇绕翼扇铰链轴线的回转角,以及,当达到最小回转角后杠杆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被置于与止挡脱开啮合。由于采取此项措施,再度实现了杠杆回转的强迫控制。
若如特别优选的那样,按本发明的铰链在铰链弓板的两侧有所述类型的止动爪装置,则可提高铰链的工作可靠性,并避免铰链由于止动爪装置的操作力而负荷不对称。


附图示意表示按本发明的铰链的一种实施例。其中图1翼扇关闭时的铰链;图2翼扇打开角约70度时的铰链;图3翼扇打开角约90度时的铰链;图4翼扇打开角约180度时的铰链;图5在翼扇关闭过程当打开角约80度时的铰链;图6在翼扇关闭过程当打开角约70度时的铰链;以及图7在翼扇关闭过程结束后的铰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中用100表示的铰链包括一个可安装在图中未表示的边框上尤其在一个为此而在边框内设置的安装腔内的边框铰链部分1,以及一个可安装在图中同样未表示的翼扇上尤其在一个在翼扇内设置的安装腔内的翼扇铰链部分2。此外,铰链100还包括一个设计为大体U形的铰链弓板3。
铰链弓板3以一个端部借助边框枢销4可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地支承在边框铰链部分1上。铰链弓板3的另一个端部借助翼扇枢销5同样可绕平行于边框铰链轴线S延伸的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地安装在翼扇铰链部分2上。铰链弓板3在其在图中示于上面和下面的端侧6、7上分别带有一个属于止动爪装置8、9的杠杆10、11,在这里,杠杆可绕平行于边框铰链轴线和翼扇铰链轴线S、T的回转轴线U回转地分别借助一个确定回转轴线U的螺钉12固定,在图中只表示了其中在上面的那个螺钉。
此外,在铰链弓板3端侧6、7,在其边框一侧的端部区分别安置一个凸块,在图中仍然只能看到向上伸出的那个凸块13。凸块布置为离边框铰链轴线S有一个径向距离R,以及分别伸入一个滑槽14、15中,在这里每个滑槽沿一个相对于边框铰链轴线S同心的圆弧延伸约90度的角的长度。
滑槽14、15的纵向端头构成凸块13的止挡16、17,并因而限制了铰链弓板3绕边框铰链轴线S的最大回转角。
边框铰链部分和翼扇铰链部分1、2各包括两个凸轮装置18、19,它们分别设在铰链弓板3的上面和下面。在铰链弓板3两侧的边框铰链部分或翼扇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它们的功能和作用方式相同,所以下面只需说明在附图中能更清楚地看到的示于上面的那些凸轮装置。
与杠杆10和翼扇铰链部分2的凸轮装置19共同构成止动爪装置8的边框铰链部分1的凸轮装置18包括一个凸轮面20,它平行于滑槽14处于一个相对于边框铰链轴线S同心地延伸的圆弧上。凸轮面20构成杠杆10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的支承面,当铰链弓板3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时端部区21在此支承面上滑行。
尤其由图2可以看出,凸轮面20在其在图中所示的右端通过一个相对于边框铰链轴线S径向延伸的表面过渡为一个凹槽22,此表面构成杠杆10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的端侧的端部24的止挡面23。
翼扇铰链部分2的凸轮装置19有凸轮面25,它沿一个相对于翼扇铰链轴线T同心的部分圆延伸。它构成一个支承面,当铰链弓板3绕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时,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在此支承面上滑行。
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的外轮廓29设计为弧形外凸地弯曲。尤其由图3可以看出,翼扇一侧的凸轮装置19的凸轮面25在图中所示的右侧过渡为凹形结构的作用区27,它与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的构型相配。
下面可借助附图顺序说明铰链的功能。
在翼扇的关闭状态,凸块13处于图左侧所示的止挡17上,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的外凸区域与相应地凹形延伸的作用区27接触,此作用区27与凸轮装置19的凸轮面25相连。若现在借助图中没有表示的翼扇通过打开翼扇引入回转运动,则首先杠杆10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在凸轮装置18的凸轮面20上滑行。因为杠杆10不可能绕回转轴线U顺时针方向回转,所以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保持处于图1所示的位置并防止铰链弓板3可能绕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
因此,翼扇的打开首先使铰链弓板3仅仅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直至达到图2所示的位置,这一位置由于凸块13支靠在止挡16上而受到限制。在此位置,杠杆10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不再贴靠在凸轮面20上,而是完全处于凹槽22上。
尤其由图3可以清楚看出,进一步打开翼扇,促使凸轮面25与凸轮装置19凹形作用区27之间的过渡部分在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的圆弧形端部28上滑过,并因而导致杠杆绕回转轴线U顺时针回转。其结果是,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进入凹槽22内并支承在止挡面23上,由此锁定铰链弓板3,防止其绕边框铰链轴线S旋转。
在继续打开翼扇至打开角为180度时,杠杆10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在凸轮面25上滑过,由此将其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固定在凹槽22内。
若翼扇现在从图4所示的180度打开位置重新关闭,则首先发生仅仅绕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直至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重新进入凸轮装置19的凹的作用区27内(参见图5)。这一区域在杠杆10外凸弯曲的外轮廓29上的滑行,导致杠杆10绕回转轴线U逆时针方向回转,从而使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重新释放止挡面23(参见图6)。因此进一步关闭翼扇仅仅促使铰链弓板3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直至在翼扇闭合时再一次达到如图7所示的铰链状态。
附图标记列表100铰链 20凸轮面1边框铰链部分 21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翼扇铰链部分 22凹槽3铰链弓板 23止挡面4边框枢销 24端侧的端部5翼扇枢销 25凸轮面6、7端侧 26翼扇一侧的端部区8、9止动爪装置27作用区10、11杠杆28端部12螺钉29外轮廓13凸块S边框铰链轴线14、15滑槽T翼扇铰链轴线16、17止挡U回转轴线18、19凸轮装置R径向距离
权利要求
1.一种尤其是门或窗的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铰链(100),包括边框铰链部分(1);翼扇铰链部分(2);铰链弓板(3),它可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地支承在边框铰链部分(1)上以及可绕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地支承在翼扇铰链部分(2)上;以及可绕一条平行于边框及翼扇铰链轴线(S、T)延伸的回转轴线(U)回转地支承在铰链弓板(3)上的杠杆(10、11)和设在边框及翼扇铰链部分(1、2)上且包括与杠杆(10、11)配合作用的凸轮装置(18、19)的止动爪装置(8、9),它促使根据翼扇的打开角实施绕边框铰链轴线或者绕翼扇铰链轴线(S、T)的回转,其特征为凸轮装置(18、19)和杠杆(10、11)设计为,强迫控制地实现杠杆(10、11)的回转。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设置这样的机构,它们将铰链弓板(3)绕边框铰链轴线(S)的回转限制于一定的边框回转角。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所述机构包括一个设在铰链弓板(3)上的凸块(13)。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在边框铰链部分(1)上设一个凹槽,所述凸块(13)插入该凹槽中并且该凹槽的端部构成限制边框回转角的止挡(16、17)。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所述凹槽是一个同心于边框铰链轴线(S)构造的滑槽(14、15)。
6.按照权利要求2至5之一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所述机构设计为,将边框回转角限制为约90度。
7.按照权利要求1至6之一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边框铰链部分(1)的凸轮装置(18)有一个相对于框铰链轴线(S)大体径向延伸的用于杠杆(10)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的端侧的端部(24)的平的止挡面(23);以及,翼扇铰链部分(2)的凸轮装置(19)包括一个凸轮面(25),杠杆(10、11)在翼扇一侧的端部区(26)与该凸轮面配合作用,其中,所述凸轮面(25)设计为,在达到最大边框回转角后使杠杆(10、11)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反扣止挡面(23)并释放铰链弓板(3)绕翼扇铰链轴线(T)的回转。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翼扇铰链部分的凸轮装置(19)有一个作用区(27),它限制翼扇绕翼扇铰链轴线(T)的最小回转角,以及,当达到最小回转角时使杠杆(10、11)以这样的方式回转,即,在边框一侧的端部区(21)被置于与止挡面(23)脱开啮合。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铰链,其特征为,在铰链弓板的两侧设置止动爪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尤其是门或窗的边框与翼扇之间的暗藏式装置的铰链(100),包括边框铰链部分(1);翼扇铰链部分(2);铰链弓板(3),它可绕边框铰链轴线(S)回转地支承在边框铰链部分(1)上以及可绕翼扇铰链轴线(T)回转地支承在翼扇铰链部分(2)上;以及可绕一条平行于边框及翼扇铰链轴线(S、T)延伸的回转轴线(U)回转地支承在铰链弓板(3)上的杠杆(10、11)和设在边框及翼扇铰链部分(1、2)上且包括与杠杆(10、11)配合作用的凸轮装置(18、19)的止动爪装置(8、9),它促使根据翼扇的打开角实施绕边框铰链轴线或者绕翼扇铰链轴线(S、T)的回转,凸轮装置(18、19)和杠杆(10、11)设计为,强迫控制地实现杠杆(10、11)的回转。
文档编号E05D3/06GK101076647SQ200580042581
公开日2007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8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5日
发明者M·伦策 申请人:哈恩两合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