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式扣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79229阅读:1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隐藏式扣合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隐藏式扣合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适用于可盖合的电子装置的隐藏式扣合组件。
背景技术
公知笔记本计算机(Notebook)的型态大致可分为本体基座,以及通过转轴机构与本体基座连结的屏幕两大部分,使用时将笔记本计算机的屏幕掀开来使用,闭合时为了固定本体基座,而在本体基座上设计有扣件,借助扣件结构,使笔记本计算机能在收纳或携带搬运时,将屏幕闭合起来,不然会造成屏幕的开启,进而导致屏幕表面的刮伤、污物侵入键盘缝隙或是转轴机构的损坏。
然而一种看似笔记本计算机,其液晶屏幕可从笔记型模式转换到平板模式,也就是可以将液晶屏幕向后转,将其面板朝外,然后再往键盘方向靠拢,与键盘密合在一起,这样就成了一台液晶显示器,也就是平板计算机(TabletPC),而在液晶屏幕与其本体基座盖合之处通常会设有锁固机件,借助锁固机件可以防止液晶屏幕随意被开启,以及当液晶屏幕旋转后以折迭成可供书写与观看的简报模式时,可作为锁固与定位之用。
美国专利公告第US5580107号专利案,提出一种隐藏式扣合机构,其包含有伸张臂与卷索,利用卷索一端连结于屏幕内的枢接点,另一端连结于从扣件所延伸的伸张臂,当伸张臂受到外力作用时会连动卷索,卷索进一步地能连动扣件,使扣件可以选择地隐藏于屏幕或是露出于屏幕,但其组装方式较不符合实际需要,且卷索的空间需求较大从而无法在狭小的机体空间处使用。
美国专利公告第US6870740号专利案,提出一种盖体两面皆可覆盖并扣合于基座的双向扣合装置,施加外力于致动件,使得致动件有四个移动位置的状态选择,以驱动卡扣件凸伸于基座产生扣合,或是解扣卡扣件而脱离基座,以便回复件可驱动卡扣件与致动件回复初始状态。
美国专利公告第US6965512号专利案,提出一种具有活动卡勾的机构系统,其中卡勾用于旋转至隐藏于下机体内时,能脱离固定装置,以及转动至露出下机体时与固定装置相结合,以使上机体与下机体固定闭合;以及扣合装置包括连柄、拉簧与致动件,扣合装置用来推动拉簧进而推动连柄与扣件,以使卡勾相对于下机体转动,但是使用的零件数目较多,组装不易。
美国专利公开第US20050180562号专利案,提出一种隐藏式的卡勾连动结构,操作按键来推动连杆,连杆则枢连于具导磁性质的卡勾,使得卡勾受机体的磁性件所吸引而勾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扣合组件,其借助水平方向的受力而能在旋转方向达成扣合,来解决公知技术中使用的零件数较多而组装不易,组装方式无法实际应用于产品,空间需求大而无法在狭小的机体处使用,且扣件的运动过程繁琐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隐藏式扣合组件,安装于一电子装置,该隐藏式扣合组件包含有一可移动的制动件,包含有一致动钮与一导引片,该导引片设有一导槽,该致动钮与该导引片卡合,该致动钮具有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以及一可旋转的扣件,具有一收纳于该电子装置的隐藏位置和一旋转露出于该电子装置的扣合位置,且该扣件一侧设有一可伸入于该导槽并沿导槽移动的轴杆,另一侧设有一枢轴,且该轴杆与该枢轴位于相异轴线。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电子装置设有一滑槽。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致动钮还形成有一按键本体,该按键本体凸伸于该滑槽。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导槽二相对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定位孔与一第二定位孔,该沿该导槽滑动的轴杆定位于该第一定位孔或该第二定位孔,该扣件相应的位于该隐藏位置或该扣合位置。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枢轴枢连于该电子装置。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致动钮设有数个定位槽,该电子装置相应各该定位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定位凸点,各该定位凸点依次嵌设于各该定位槽。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电子装置设有数个定位槽,该致动钮相应各该定位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定位凸点,各该定位凸点依次嵌设于各该定位槽。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扣件一端形成有一倒勾。
上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中,该致动钮设有一卡合部,该导引片对应该卡合部处设有一可供该卡合部嵌合的卡合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隐藏式扣合组件,不仅可以减少公知技术所需的组件数量,以简化结构组成,同时操作方便简单,施力于水平方向而能轻易旋转扣件,进而达到扣合与分离,符合人性化设计,且制作容易、成本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导引片结构示意图;图3为笔记本计算机的外观示意图;图4A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4B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笔记本计算机的使用状态另一示意图;图5A为本实用新型的致动钮定位示意图;图5B为本实用新型的致动钮另一定位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10 隐藏式扣合组件11 制动件13 致动钮131 按键本体132 卡合部133A、338B定位槽133B、338A定位凸点14 导引片141 导槽1411第一定位孔
1412第二定位孔142 卡合孔15 扣件151 轴杆152 枢轴154 倒勾30 笔记本计算机32 第一机体322 底壁3221扣合槽323 顶壁324 侧壁33 第二机体331 固定座332 面板333 按键335 滑槽336 开口P1 第一位置P2 第二位置P3 隐藏位置P4 扣合位置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新型所公开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应用于电子装置上,其中,电子装置可以是平板计算机与笔记本计算机,然而并不仅限于平板计算机与笔记本计算机,如可对应盖合与掀开的物体也可应用本新型所公开的技术,在以下本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笔记本计算机作为本新型的应用实施例。
请参考图1,图示中为隐藏式扣合组件10,包含有制动件11与扣件15,其中制动件11还包含有致动钮13与导引片14,致动钮13一侧形成有按键本体131,另侧设有卡合部132,而导引片14则设有导槽141,以及对应卡合部132处设有卡合孔142,扣件15一侧相应于导槽141设有轴杆151,而另侧设有枢轴152,另外,轴杆151与枢轴152位于不同的轴线,且扣件一端形成有倒勾154。
请参考图1、图2,制动件11中的致动钮13,其卡合部132嵌合于导引片14中的卡合孔142,卡合孔142邻近于导槽141,导槽141二相对端进一步设有第一定位孔1411与第二定位孔1412(如图2所示),导槽141可供扣件15的轴杆151伸入。
请参考图3,为笔记本计算机30的打开状态,笔记本计算机30具有第一机体32与第二机体33,其中第一机体32可任选为主机或是显示屏幕,同理,第二机体33则相对于第一机体32而可为显示屏幕或主机,在此以第一机体32为显示屏幕,第二机体33为主机;第一机体32具有底壁322,相对于底壁322的顶壁323,以及位于底壁322与顶壁323间的侧壁324,在底壁322处开设有扣合槽3221,第二机体33表面具有面板332,在面板332中容设有数个按键333以及相应面板332一侧开设有滑槽335,且面板332开设有相应扣合槽3221的开口336,致动钮13的按键本体131凸伸于滑槽335,另外,第二机体33枢接于第一机体32,使第一机体32与第二机体33能相互对应地盖合与掀开,其中当第一机体32要覆盖于第二机体33时,底壁322趋近并实质接触第一机体32的面板332。
请参考图1、图2、图3、图4A、图4B,当致动钮13以可移动关系设置于第二机体33时,由于致动钮13是借助卡合部132嵌合于卡合孔142,在致动钮13受外力推动时,致动钮13连动导引片14而一起移至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而扣件15另一侧的枢轴152则设于第二机体33的固定座331,使扣件15另一侧枢连于固定座331,扣件15便可相对于第二机体33而旋转;在致动钮13受外力沿着滑槽335从第一位置P1移至第二位置P2时,同时连动导引片14从第一位置P1移至第二位置P2,导引片14则驱动扣件15沿着导槽141移动,由于轴杆151与枢轴152的轴线相异,所以当扣件15以轴杆151滑动于导槽141内,也就是轴杆151从第一定位孔1411滑动至第二定位孔1412(如图2所示),扣件15便能相对第二机体33旋转而露出开口336,从原来收纳于第二机体33的隐藏位置P3而移动至露出于第二机体33的扣合位置P4(如图4A、图4B所示),同理,若致动钮13要从第二位置P2移至第一位置P1时,导引片14则驱动扣件15沿着导槽141移动,扣件15以轴杆151滑动于导槽141内,也就是轴杆151从第二定位孔1412滑动至第一定位孔1411,扣件15便能相对第二机体33旋转,从原来露出于第二机体33的扣合位置P4而移动至收纳于第二机体33的隐藏位置P3。
请参考图2、图3、图4A、图4B,当第一机体32要覆盖于第二机体33,以底壁322趋近并实质接触第一机体32的面板332,此时推动位于第一位置P1的致动钮13,使得扣件15的轴杆151能定位于第二定位孔1412,致动钮13即位于第二位置P2,扣件15则在扣合位置P4,扣件15能以倒勾154扣合于扣合槽3221,当第二机体33要相对于第一机体32旋转,使得第一机体32与第二机体33解扣时,推动位于第二位置P2的致动钮13,以使得扣件15的轴杆151能定位于第一定位孔1411,致动钮13即位于第一位置P1,扣件15则在隐藏位置P3,扣件15借助倒勾154脱离扣合槽3221而能与扣合槽3221解扣。
请参考图5A,致动钮13进一步设有数个定位槽133A,而第二机体33相应各定位槽133A的位置处则各设有定位凸点338A,当推动致动钮13进行扣合时,各定位凸点338A依次嵌设于各定位槽133A。
请参考图5B,同理,致动钮13进一步设有复数个定位凸点133B,而第二机体33相应各定位凸点133B的位置处则各设有定位槽338B,当推动致动钮13进行扣合时,各定位凸点133B则依次嵌设于各定位槽338B。
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变形,但这些相应的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隐藏式扣合组件,安装于一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隐藏式扣合组件包含有一可移动的制动件,包含有一致动钮与一导引片,该导引片设有一导槽,该致动钮与该导引片卡合,该致动钮具有一第一位置与一第二位置;以及一可旋转的扣件,具有一收纳于该电子装置的隐藏位置和一旋转露出于该电子装置的扣合位置,且该扣件一侧设有一可伸入于该导槽并沿导槽移动的轴杆,另一侧设有一枢轴,且该轴杆与该枢轴位于相异轴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设有一滑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钮还形成有一按键本体,该按键本体凸伸于该滑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导槽二相对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定位孔与一第二定位孔,该沿该导槽滑动的轴杆定位于该第一定位孔或该第二定位孔,该扣件相应的位于该隐藏位置或该扣合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枢轴枢连于该电子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钮设有数个定位槽,该电子装置相应各该定位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定位凸点,各该定位凸点依次嵌设于各该定位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设有数个定位槽,该致动钮相应各该定位槽的位置处各设有一定位凸点,各该定位凸点依次嵌设于各该定位槽。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扣件一端形成有一倒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隐藏式扣合组件,其特征在于,该致动钮设有一卡合部,该导引片对应该卡合部处设有一可供该卡合部嵌合的卡合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隐藏式扣合组件,安装于电子装置上,其包含有制动件与受制动件所控制的扣件,其中,扣件以可旋转方式设置于电子装置,制动件受水平方向外力推动,进而驱使扣件相对电子装置旋转,从而具有收纳于电子装置的隐藏位置或露出于电子装置的扣合位置。
文档编号E05C19/00GK2916734SQ20062011314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4月20日 优先权日2006年4月20日
发明者庄政祥 申请人:英业达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