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162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物箱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用于以并排设有2个可通过1扇门开闭前面开口部的框体为单位或以通过作为平板门的2扇门开闭前面开口部的1个框体为单位的储物箱。还涉及适当组合这些单位的储物箱。
背景技术
以往,存在具有左右对开两扇门结构的储物箱或拉门式储物箱。但是,左右对开两扇门存在必须在其前侧确保具有较大空间的缺点。另外,由于在拉门式结构中,在前后不同位置处设有2扇门,因此,会浪费框体的前后方向尺寸,另外,由于外侧面并不在同一个面上,因此,在外观上存在需改进的余地。作为消除这种缺陷的储物箱,存在所谓具有平板门的储物箱。在下面所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平板门。
专利文献1特许第3741202号公报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中,由于在储物箱主体(框体)内的上部和下部均设有平面隔板,并且,在上述隔板的上侧空间和下侧空间中均设有机构,因此,若框体内部变化,则不能继续使用以往的储物箱的框体,必须重新制造该专利文献中专用的框体。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物箱,其内部仍可以使用以往的储物箱的框体,并且还使用了包含并排设有1扇门的储物箱的广义的平板门。
第1项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物箱,其特征在于其左右并排设有使左右门的纵向边缘部相对而封闭1个框体的前面开口部或通过1扇门封闭上述开口部的框体;在打开左侧门或右侧门中的一扇门的情况下,伴随使这扇门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动作与另一扇门的前侧重叠而打开前面开口部的门导向单元,具有设置在上述1个或2个框体的顶板上表面侧的上侧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上述1个或2个框体的底板下表面侧的下侧导向机构。
在第2项发明中,第1项发明中的上述上侧导向机构和下侧导向机构中的一个导向机构具有由框体保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沿该导轨移动的移动体;臂部件,该臂部件可绕第1中心轴线转动地轴支承在该移动体上,同时可绕第2中心轴线转动地轴支承在上述一扇门上;另一侧臂部件,与该臂部件、上述移动体以及上述一扇门一起形成平行曲柄机构;圆弧导向部,其设置在与上述框体或导轨一体形成或保持在其上的部件上,与上述臂部件的卡合部卡合,并且当上述一扇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在以上述第1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上,当臂部件从与这扇门的完全关闭位置对应的关闭位置开始绕上述第1中心轴线转动到规定的打开位置时即达到终端,从而打开该臂部件的卡合部;和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其用于限制上述打开位置的臂部件绕第1中心轴线进一步转动;在上述一扇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上述第2中心轴线位于通过上述第1中心轴线的左右方向线与前后方向线之间的斜前侧。
虽然论述了上述上侧导向机构和下侧导向机构中的一个导向机构可设有上述构成要件,从而不必同时设置这两个导向机构的情况,但不言而喻,也可以同时设置这两个导向机构。即,至少设置一个导向机构。
在第3项发明中,第2项发明中的上述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的结构如下在臂部件沿上述圆弧导向部转动至其终端的上述打开位置处,该臂部件卡定在上述移动体上。
第4项发明在第3项发明的基础上,还设有轴支承在上述移动体上的转动部件,在通过弹簧单元沿规定方向始终对其施力的同时,该转动部件与上述移动体的规定部抵接以限制该转动部件的施力转动,该被限制的位置的转动部件能够限制处于上述打开位置的臂部件向上述关闭位置方向的返回转动,在上述一扇门的完全关闭位置处,上述转动部件通过抵接在与上述框体或导轨一体形成或保持在其上的上述部件上,来克服上述弹簧单元的作用力而进行退避转动。
在第5项发明中,在第3或4项发明中的打开位置处,上述第2中心轴线位于超过上述方向线的位置处。
在第6项发明中,设有拉伸施力单元或推压施力单元,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该移动体位于第2~5项发明中的上述关闭位置处的上述臂部件的卡合部的位置与上述圆弧导向部的终端位置的连接线段上的点同上述第1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该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上述臂部件的卡合部上。
在第7项发明中,第2~6项发明中的上述臂部件为设置在上述移动体上侧的板状部件;在上述第1中心轴线前侧的位置,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将辊设置在该移动体上,该辊的外周面与上述臂部件的里面抵接,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可自由转动。
在第8项发明中,对于第7项发明中的辊而言,通过其转动轴心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其梯形的长边与短边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在第9项发明中,以第2~8项发明中的上述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另一个导向机构具有臂部件、移动体、一扇门以及另一侧臂部件而形成平行曲柄机构,纵向设置的杆件在其一端侧设有随着上述一个导向机构的臂部件绕上述第2中心轴线转动而从动转动的齿轮,将该杆件的转动传递至位于该杆件另一端侧的上述另一导向机构的上述臂部件而使其联动。
在第10项发明中,仅第2~8项发明中的上述上侧导向机构或上述下侧导向机构为上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设有轨迹与通过上述一个导向机构移动的门的移动轨迹相同的导向部,并且设置在上述一扇门上的导辊沿该导向部移动。
发明效果在第1项发明中,由于在框体顶板的上表面侧(外侧)和底板的下表面侧(外侧)设有导向机构,因此,至少框体内部仍为以往结构,因而能够使用以往的框体。
在第2项发明中,由于使臂部件的卡合部与设置在静止的部件上的圆弧导向部上相卡合,因此,在臂部件从关闭位置转动至打开位置时,能够防止移动部件的移动。这样,在一扇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第2中心轴线位于第1中心轴线的斜前方,因此若向处于左右方向的打开方向推动这扇门,则臂部件通过平行曲柄机构向前侧推出其第2中心轴线并使其向打开方向转动。即,除了能够通过向处于左右方向的打开方向进行推动的一次动作打开其中一扇门以外,还能够使臂部件以规定角度可靠转动,并能够以使其中一扇门位于另一扇门前侧所需的量而自动向前方推动其中一扇门。另外,由于设有限制在打开位置处的臂部件绕第1中心轴线进一步转动的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因此,能够达到保持上述向前方的所需量的状态。
在第3项发明中,由于臂部件在使其卡合部沿上述圆弧导向部转动至其终端的打开位置处,该卡合部等的臂部件的任一处卡定在上述移动体上,因此能够限制臂部件绕第1中心轴线的进一步转动。
在第4项发明中,由于通过另外设置的轴支承在移动体上并由弹簧施力的转动部件,能够防止转动至打开位置的臂部件的返回转动,因此,可以与上述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一起使臂部件向打开其中一扇门的方向转动并相对于移动体到达和保持一定状态(打开位置状态)。因此,能够与移动体一起沿左右方向的打开方向移动并且可靠地打开一扇门。
在第5项发明中,由于在打开位置处,上述第2中心轴线位于超过上述前后方向线的位置处,因此,由一扇门向前移动产生的伸出量超过最大值后会减小一些。所以,在其中一扇门处于完全打开的情况下,为了通过振动等使这扇门向完全关闭位置的方向返回,必须使伸出量暂时超过最大值后再次减小,由于不易引起这种变化,所以能够稳定保持完全打开位置状态。
由于第6项发明的拉伸施力单元或推压施力单元起到使臂部件向其关闭位置方向转动的作用,因此,能够将一扇门稳定地保持在完全关闭的状态。另外,在上述臂部件从关闭位置开始绕第1中心轴线转动上述规定角度的状态下,能够防止臂部件向关闭位置方向返回移动。
在第7项发明中,由于设置在第1中心轴线前侧位置处的辊从下侧支承板状臂部件,因此,前端作用有门载荷的悬臂状臂部件能够避免在第1中心轴线之前的部分向下倾斜,以致一边摩擦下侧移动体,一边转动。由于通过臂部件的转动使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设置的辊联动转动,因此臂部件能够顺利转动。即,能够顺利进行门的开闭动作。
在第8项发明中,由于第7项发明的辊通过转动轴心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即圆锥台辊,其梯形的长边与短边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因此,辊外周上的各个位置处的转动速度与距第1中心轴线的距离成正比。另一方面,臂部件各个部位的转动速度与距第1中心轴线的距离(转动半径)成正比。因此,在辊与臂部件里面接触的圆锥台上的母线各位置处的辊的各个部位的速度与同其抵接的臂部件里面各个部位的速度相一致,由此能够防止产生滑动,从而臂部件可以非常顺利地转动。
在第9项发明中,由于一个导向机构与另一导向机构通过纵向设置的杆件联动,因此,门能够顺利移动。
在第10项发明中,由于上下导向机构中仅一个为上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为简单从动于一个导向机构的导向机构,该从动导向机构简单,因此能够降低储物箱的成本,同时易于制造。


图1为本发明的储物箱的上面图和正面图。
图2为图1的B部的透视平面图。
图3为沿图2中的线C-C的示意性横向剖面图,其显示了主要的结构件。
图4为使门从图2的状态打开规定量并使臂部件达到打开位置的透视平面图。
图5为在从图4的状态进一步打开门的位置处的透视平面图。
图6为可以在上侧或下侧使用的导向机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显示了本发明的储物箱的1个例子,该储物箱可通过右侧门12A以及左侧门12B这两扇门开闭1个框体10的前面开口部。(b)为正面图,(a)为上面图。在框体的顶板10A的上表面侧固定设有上侧导向机构的机构箱体14;在底板10B的下表面侧固定设有下侧导向机构的机构箱体14’。参考标号16为底座。也可将下侧导向机构的机构箱体14’制造成兼作为底座。
由于各扇门的导向机构呈左右对称关系,因此,下面仅对右侧门(其中一个门)12A进行说明。图2为从图1中B部的机构箱体的顶板部透视的平面图,其显示了上侧导向机构的主要结构部件。图3为沿图2中的线C-C的示意性横向剖面图,其显示了主要的结构件。在机构箱体上固定设置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20。在平面视图中为矩形的端部侧的移动体22上设置4个辊R,并且这些辊可以沿导轨20以左右方向移动。另外,在图1的B’部同样也设置具有辊的矩形中央侧移动体,两个移动体通过连接部件RB固定连接并构成本发明所述的移动体。下面,若不特别说明,则将端部侧移动体称为移动体22。
相对于上述移动体22,可绕上下方向的第1中心轴线J1自由转动地轴支承板状臂部件24的一端附近。另外,在门12A的端部附近,可绕上下方向的第2中心轴线J2自由转动地轴支承臂部件24的另一端附近。另一侧臂部件24’的一端附近也轴支承在中央侧移动体上,该另一侧臂部件的另一端附近轴支承在门12A上,通过由连接部件连接这些端部侧移动体22和中央侧移动体所形成的本发明所述的广义的移动体、门12A、臂部件24以及另一侧部件24’构成平行曲柄机构。
如图2所示,在门12A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在图2中,第2中心轴线J2位于通过第1中心轴线J1的左右方向线与前后方向线之间的偏向框体10的侧面的斜前侧。在该例子中,连接2个轴线J1、J2的线L1相对于左右方向线的角度θ1为48度,可以为20度~70度,优选为35度~55度。通过该位置关系,在打开门12A时,若握住把手T施加使门向左右方向(此处,为向左)移动的力,则在所述平行曲柄机构的作用下,门12A也会向前移动规定量。在该移动量超过邻近的左侧门12B的门厚度的位置处,使臂部件24的转动停止即可。如后面所述,图4所示的角度θ2为确保向该前方的必需移动量的位置。
下面说明的部件为设置在B部上的物体,除了静止部件26以外,其也可以设置在B’部上。
在移动体的大致中央区域,沿移动体的厚度方向贯穿设置以第1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圆弧导向孔M1。另外,在后面所述的图5中可明显看到,在相对于框体10或导轨20定位的静止部件26上作为圆弧导向部也设置了圆弧导向槽M1’,其具有在门12A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与上述圆弧导向孔M1的下侧重叠的位置关系。另一方面,在臂部件24上,在与上述圆弧导向孔M1对应的位置处,向下竖立设置卡合部24J,其在处于门完全关闭位置的臂部件的闭合位置处与圆弧导向孔M1和圆弧导向槽M1’卡合。
在打开门12A时,在已说明的平行曲柄机构的作用下,臂部件24从图2的关闭位置朝图4的打开位置、以第1中心轴线J1为中心转动。此时,通过圆弧导向槽M1’引导着卡合部24J从移动体22的圆弧导向孔MI的起始端M1A移动至终端M1B。若卡合部24J位于圆弧导向孔M1的终端M1B1,则上述圆弧导向槽M1’达到终端,从而结束与卡合部24J的卡合导向,并打开该卡合部。因此,在臂部件24的卡合部24J到达作为其打开位置的终端M1B的打开位置处,移动体22到达解除了静止部件26借助臂部件22的卡合部24J所形成的约束状态。因此,在达到图4的状态之后,若向左进一步推动门12A,则门12A与移动体22一起向左移动,以到达图5的状态。另外,圆弧导向孔M1的终端M1B起到臂部件24中通过卡合部24J形成的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的作用。
在该例子中,如图2和图4所示,设置可绕移动体22的规定位置处的第3中心轴线J3自由转动地轴支承的转动部件30。在该转动部件的规定位置的下表面侧竖立设置向下的轴30J。另外,在移动体22的规定位置处设置以第3中心轴线J3为中心的圆弧槽M2,并使其与上述轴30J卡合。因此,转动部件30在圆弧槽M2内可以在其轴30J的活动范围内自由转动。进而,在图2或图4中,通过图中未示出的弹簧件以逆时针方向始终对该转动部件30施力。因此,如图5所示,轴30J位于圆弧槽M2的图5中的右端位置处。但是,在移动体22位于导轨20的端部的情况下,即,在从臂部件24处于关闭位置的图2的状态至处于打开位置的图4的状态之间,轴30J与静止部件26的抵接部26T抵接,以便克服弹簧部件的作用力而被向图2的左侧推动,从而位于圆弧槽M2的左端或其附近。
然而,若从图4的状态施加使门12A向左移动的力,则轴30J不会与静止部件26的抵接部26T产生干涉,并且,在弹簧部件的作用力的作用下被推至圆弧槽M2的右端且停止在该位置处。远离该停止位置的转动部件30的第3中心轴线J3的端部以接近上述卡合部24J的尺寸形成。因此,能够防止臂部件24从其打开位置向关闭位置的方向返回的转动。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设有压缩弹簧28。即,在图2的平面视图中,在关闭位置处的臂部件24的卡合部24J的位置与作为圆弧导向部的圆弧导向槽M1’的终端位置的连接线段上的点同第1中心轴线J1的连线上,相对于该线段在与第1中心轴线J1相反一侧(远离侧)的移动体22上具有第4中心轴线J4并自由转动地设置活塞28P的一端。另外,在臂部件的卡合部24J上设置可自由转动地设有头部的气缸28S。在将压缩弹簧28外装在上述活塞上的同时,也将其插入气缸内,以使各个端部分别位于第4中心轴线J4一侧和卡合部24J一侧,从而能够始终施加推压力。
由于臂部件24的卡合部24J在臂部件的关闭位置处(即,在门12A完全关闭的位置处),相对于第1中心轴线J1和第4中心轴线J4的连线,位于储物箱的里侧,因此,压缩弹簧28对卡合部24J的推压作用力能够防止臂部件24朝打开方向移动。即,能够实现使门12A保持在完全关闭位置处的作用。另外,在臂部件24处于图4所示的打开位置处的情况下,卡合部24J位于圆弧导向槽M1’的终端位置处,即位于圆弧导向孔M1的终端M1B处,该位置的卡合部24J相对于第1中心轴线J1和第4中心轴线J4的连线位于储物箱的面前一侧,因此,压缩弹簧28对卡合部24J的推压作用力能够防止处于关闭位置的臂部件24朝关闭位置返回转动。所以,在门12A处于与相邻的门12B的前侧重叠的完全打开位置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维持其完全打开状态的作用。
虽然上面以使用了压缩弹簧28的推压施力单元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使用作为拉伸施力单元的拉伸弹簧。在这种情况下,第4中心轴线J4相对于上述线段设置在第1中心轴线J1的一侧(接近侧)。并且,代替压缩弹簧28,也可使用拉伸弹簧。在使用拉伸弹簧的情况下,无需活塞和气缸的各个部件。其作用效果与使用上述压缩弹簧28的情况相同。
另外,在该实施例中,打开位置的臂部件24中的第1中心轴线J1和第2中心轴线J2的连线L2超过前后方向线的角度为θ2。即,虽然在第2中心轴线J2达到通过第1中心轴线J1的前后方向线上时,由臂部件绕第1中心轴线转动而使门12A向面前一侧(前方)移动所产生的伸出量达到最大,但是使其在超过角度θ2的位置处达到打开位置。在该实施例中,角度θ2为13度。角度θ2优选为5度~20度。门12A向前方的移动伸出量超过最大值后会减小一些。所以,在门处于完全打开位置的情况下,为了通过振动等使该门12A向完全关闭位置的方向返回,必须使伸出量暂时超过最大值后再次减小,由于不易引起这种变化,所以能够稳定保持完全打开位置状态。
由于通过板状臂部件24以悬臂状保持门12A,因此,在由于门的重量导致臂部件不能保持水平状态而倾斜时,也不会产生与移动体22的表面抵接等不良情况。因此,为了支承臂部件24,在第1中心轴线J1前方的移动体部位上设置辊32。该辊的转动轴心J5在平面视图中以朝第1中心轴线J1的方向设定,该辊的外周面与臂部件24的里面抵接,以便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联动转动。
该辊32为圆锥台形。由通过转动中心的平面切断的梯形的短边即上底32A与长边即下底32B的长度,与从各个位置至第1中心轴线J1的距离成正比。即,由于由该辊转动产生的辊32与臂部件24接触的母线各个位置处的辊外周的转动速度比,和与上述辊的母线各位置接触的臂部件各位置的绕第1中心轴线J1的转动速度比相同,因此在通过与臂部件里面接触而使辊转动的情况下,在与辊接触的辊母线上不会产生滑动。所以,辊32能够承受经由板状臂部件24受到的门的载荷,同时能够非常顺利地转动。由于辊为圆锥台形,所以辊的母线与臂部件的里面抵接,所以其在侧视图中的转动轴心J5朝向第1中心轴线J1并且以对应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长度差的角度倾斜。
上面对上侧导向机构进行了说明,下侧导向机构也相同。即,仍可以使用与上侧导向机构相同的机构。但是,为了降低成本,也可以简化机构。例如,图2、图4及图5所示的导向机构仅仅用于图1的B部,在B’部采用仅具有与端部侧移动体22固定连接的中央侧移动体以及用于形成已说明的平行曲柄机构的另一侧臂部件的机构,下侧导向机构的b部以及b’部也可采用与该B’部相同的简单机构。相反,在b部设置图2、图4以及图5所示的导向机构,b’部、B部以及B’部也可采用上述的简单机构。
但是,在门12A的竖直长度尺寸较长等情况下,为了确保上侧导向机构与下侧导向机构能够彼此不延迟地联动,最好设法使分别具有平行曲柄机构的上下导向机构联动。因此,如图2所示,在接近门12A的第2中心轴线J2的位置处设置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杆件34。另外,在绕第2中心轴线J2转动的同时与臂部件24一起转动的轴部件上,设置与该轴部件一起转动的正齿轮HG1(图3)。在上述杆件34上安装与该正齿轮HG1啮合的另一正齿轮,从而使杆件34一同转动。另一方面,在杆件34的下侧部以及下侧导向机构的轴部件上也设有一对正齿轮,其中该下侧导向机构的轴部件在绕第2中心轴线J2转动的同时与臂部件一起转动。因此,杆件34的转动会传递至下侧导向机构。以此方式,使具有平行曲柄机构的上侧导向机构和下侧导向机构联动,从而各部分的移动不会产生延迟,由此门可以顺利开闭。
也可以仅在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之一使用以上说明的图2等所示的使用了平行曲柄机构的导向机构,而在另一方上使用图6所示的简单进行随动的导向机构。即,沿左右方向设置导槽40,其形状追随由平行机构驱动的门12A的动作。在与门1 2A的臂部件以及另一臂部件相应的位置处,分别设置固定在门12A上的固定臂25’以及另一固定臂25”,在与上述导槽40接触的部位处预先设置导辊R’,R”。作为一侧的导向机构,若采用特别简单的导向机构,则能够降低储物箱的整体成本。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使用采用了上述杆件34的上下联动机构。
与图1的例子不同,也可以左右同时设置2个可通过1扇门使前面开口部开闭的具有相同纵横尺寸的框体,并在这2个框体的两顶板上设置了设有上侧导向机构的机构箱体14,在两底板下侧设置了设有下侧导向机构的机构箱体14’。不言而喻,也可以并排设置任意组的这些组合。
工业实用性本发明可用于以并排设有2个通过1扇门开闭前面开口部的框体为单位或以通过作为平板门的2扇门开闭前面开口部的1个框体为单位的储物箱。
权利要求
1.储物箱,其特征在于其左右并排设有使左右门(12A、12B)的纵向边缘部相对而封闭1个框体(10)的前面开口部或通过1扇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框体,在打开左侧门或右侧门中的一扇门(12A、12B)的情况下,随着使这扇门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动作与另一扇门(12B、12A)的前侧重叠而打开前面开口部的门导向单元,具有设置在所述1个或2个框体的顶板(10A)的上表面侧的上侧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1个或2个框体的底板(10B)的下表面侧的下侧导向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上侧导向机构和下侧导向机构中的其中一个导向机构具有由框体(10)保持的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导轨(20);沿该导轨移动的移动体(22、RB);臂部件(24),该臂部件可绕第1中心轴线(J1)转动地轴支承在该移动体上,并且可绕第2中心轴线(J2)转动地轴支承在所述一扇门上;另一侧臂部件(24’),与该臂部件、所述移动体以及所述一扇门一起形成平行曲柄机构;圆弧导向部(M1’),其设置在与所述框体或导轨一体形成、或保持在其上的部件(26)上,与所述臂部件的卡合部(24J)卡合;并且当所述一扇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时,在以所述第1中心轴线为中心的圆弧上,若臂部件从与这扇门的完全关闭位置对应的关闭位置开始绕所述第1中心轴线转动到规定的打开位置,则达到终端,打开该臂部件的卡合部;和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24J、M1B),其用于限制所述打开位置的臂部件绕第1中心轴线的进一步转动;在所述一扇门处于完全关闭位置的情况下,所述第2中心轴线位于通过所述第1中心轴线的左右方向线与前后方向线之间的斜前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臂部件过度转动限制单元的结构如下在臂部件沿所述圆弧导向部转动至其终端的所述打开位置处,该臂部件卡定在所述移动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物箱,其中其还设有轴支承在所述移动体上的转动部件(30),始终通过弹簧单元沿规定转动方向施力,并且通过使该转动部件与所述移动体的规定部位抵接而限制该转动部件的施力转动,该位置被限制的转动部件能够限制处于所述打开位置的臂部件向所述关闭位置方向的返回转动,在所述一扇门的完全关闭位置处,所述转动部件通过抵接在与所述框体或导轨一体形成、或保持在其上的所述部件(26、26T)上,克服所述弹簧单元的作用力而进行退避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储物箱,其中在所述打开位置处,所述第2中心轴线位于超过所述方向线的位置处。
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其中其设有拉伸施力单元或推压施力单元(28、28P、28S),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该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臂部件的卡合部的位置与所述圆弧导向部的终端位置的连接线段上的点同所述第1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该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臂部件的卡合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其中其设有拉伸施力单元或推压施力单元(28、28P、28S),该单元的一端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该移动体位于所述关闭位置处的所述臂部件的卡合部的位置与所述圆弧导向部的终端位置的连接线段上的点同所述第1中心轴线的连线上,该单元的另一端设置在所述臂部件的卡合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臂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侧的板状部件;在所述第1中心轴线前侧的位置,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将辊(32)设置在该移动体上,该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臂部件的里面抵接,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可自由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臂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侧的板状部件;在所述第1中心轴线前侧的位置,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将辊(32)设置在该移动体上,该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臂部件的里面抵接,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可自由转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臂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侧的板状部件;在所述第1中心轴线前侧的位置,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将辊(32)设置在该移动体上,该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臂部件的里面抵接,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可自由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臂部件为设置在所述移动体上侧的板状部件;在所述第1中心轴线前侧的位置,以转动轴心朝向第1中心轴线的方向将辊(32)设置在该移动体上,该辊的外周面与所述臂部件的里面抵接,通过该臂部件的转动使辊可自由转动。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辊的通过其转动轴心(J5)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其梯形的长边(32B)与短边(32A)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3.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辊的通过其转动轴心(J5)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其梯形的长边(32B)与短边(32A)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辊的通过其转动轴心(J5)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其梯形的长边(32B)与短边(32A)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储物箱,其中所述辊的通过其转动轴心(J5)的断面形状为梯形,其梯形的长边(32B)与短边(32A)的各个长度比和各个边的中点与第1中心轴线之间的距离成正比。
16.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以所述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另一个导向机构具有臂部件、移动体、一扇门以及另一侧臂部件而形成平行曲柄机构,纵向设置的杆件(34)在其一端侧设有随着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的臂部件绕所述第2中心轴线转动而从动转动的齿轮,将该杆件(34)的转动传递至位于该杆件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导向机构的所述臂部件而使其联动。
1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以所述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另一个导向机构具有臂部件、移动体、一扇门以及另一侧臂部件而形成平行曲柄机构,纵向设置的杆件(34)在其一端侧设有随着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的臂部件绕所述第2中心轴线转动而从动转动的齿轮,将该杆件(34)的转动传递至位于该杆件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导向机构的所述臂部件而使其联动。
1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以所述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另一个导向机构具有臂部件、移动体、一扇门以及另一侧臂部件而形成平行曲柄机构,纵向设置的杆件(34)在其一端侧设有随着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的臂部件绕所述第2中心轴线转动而从动转动的齿轮,将该杆件(34)的转动传递至位于该杆件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导向机构的所述臂部件而使其联动。
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以所述一个导向机构作为上侧导向机构或下侧导向机构,另一个导向机构具有臂部件、移动体、一扇门以及另一侧臂部件而形成平行曲柄机构,纵向设置的杆件(34)在其一端侧设有随着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的臂部件绕所述第2中心轴线转动而从动转动的齿轮,将该杆件(34)的转动传递至位于该杆件另一端侧的所述另一导向机构的所述臂部件而使其联动。
20.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仅所述上侧导向机构或所述下侧导向机构作为所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设有轨迹与通过所述一个导向机构进行移动的门的移动轨迹相同的导向部(40),并且设置在所述一扇门上的导辊(R’、R”)沿该导向部移动。
2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仅所述上侧导向机构或所述下侧导向机构作为所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设有轨迹与通过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移动的门的移动轨迹相同的导向部(40)并且设置在所述一扇门上的导辊(R’、R”)沿该导向部移动。
2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仅所述上侧导向机构或所述下侧导向机构作为所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设有轨迹与通过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移动的门的移动轨迹相同的导向部(40),并且设置在所述一扇门上的导辊(R’、R”)沿该导向部移动。
23.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物箱,其中仅所述上侧导向机构或所述下侧导向机构作为所述一个导向机构;另一导向机构设有轨迹与通过所述一个导向机构移动的门的移动轨迹相同的导向部(40),并且设置在所述一扇门上的导辊(R’、R”)沿该导向部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物箱,其内部仍然可以利用以往的储物箱的框体,并且使用了包括并排设置1扇门的储物箱的情况的广义平板门。这种储物箱的结构为左右并排设有使左右门(12A、12B)的纵向边缘部相对而封闭1个框体(10)的前面开口部或通过1扇门封闭所述开口部的框体,在打开左侧门或右侧门中的一扇门(12A、12B)的情况下,随着这扇门沿左右方向移动的动作与另一扇门(12B、12A)的前侧重叠而打开前面开口部的门导向单元,具有设置在所述1个或2个框体的顶板(10A)上表面侧的上侧导向机构以及设置在所述1个或2个框体的底板(10B)下表面侧的下侧导向机构。
文档编号E05D15/10GK101081652SQ20071010812
公开日2007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0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2006年5月31日
发明者李丁 申请人:共荣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