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锁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34阅读:3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专用锁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盗锁具的锁芯领域。特别是防止一些贵重物品由于技术性 开锁而失窃。
背景技术
传统的锁具,基本上是利用传统的钥匙,通过上面的齿或者凹坑,使锁 芯中的弹子通过弹簧的作用落到两齿间或凹坑内,使端面平齐,经过外力的 作用,使构成锁芯的转子转动,同时通过联动机构将锁具开启。
为了达到防盗防撬的目的,很多锁具采取了异形钥匙和多排弹子的做 法,虽然有所改观,但是钥匙很容易配制,经过长时间的使用,精度下降, 一些技术性的开启方法就会得逞。由于转子上钥匙孔间隙过大,加上弹子结 构的特殊性, 一些使用暴力手法开启的也频频得手。使得财产存有安全隐患。
还有就是一些"0"形匙孔的锁芯,虽然有较好的防破坏能力,但是同开率较
高,也存在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了 一种防盗防撬专用锁芯。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首先, 一般的锁芯的转子是一个整体,当锁孔具 有一定形状,并且有硬物能插入同时能旋转产生一个力矩时,就有可能用外 力将锁芯破坏掉,将锁具打开。本专利的锁芯是采用分段式的结构,即由多 片排列而成,每一片均能自由转动,在外力作用时防止破坏锁芯。然后是弹 子的定位是通过单片转子的转动来实现的,每片的转子控制相应的弹子,并
可以分别作360度的旋转。市面上的一些"O"形的锁芯所存在的不足是结构 不够精密,也是同开率高的一个原因。钥匙,是本专利中的关键部分, 一段 管状的工作区上开有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曲线凹槽,凹槽的作用是通过作用 于控制端用来控制单片的转子的旋转以及弹子的定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一种专用锁芯,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汽车;防盗门;
保险柜等机械防盗设施要求较高的场所,也可以与部分高档防盗锁的锁芯进
行互换,对于上述的传统锁具的不足能够得到较好的解决。


图1是锁芯的正面图及侧剖图,图2是单片转子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专利涉及的锁芯由4个部分组成,分别是钥匙,转子(l),副转子(2) 和定子(3)。
钥匙,由工作区和手柄组成。工作区为管状,外壁有一条曲线槽,长度 与转子的总长相等。
转子(l),由多个单片转子A组成,每片的厚度可以统一,可以不同。单 片转子上有凸轮机构,随着转子的转动可以控制靠在凸轮上的弹子(6)、 (7)产 生位移。
副转子(2)。由多个单片转子组成的转子(l)安装在它的内部,在钥匙插入 到位后,所有的弹子(6)将被定位,同时底部的一个突起(8)也正好嵌入到钥匙 的凹槽中。这时转子(1)与副转子(2)之间将通过弹子(6)锁定为一体,在钥匙的 扭转作用下,转子(1)与副转子(2)—起转动,带动副转子上的控制机构(9)来实 现锁具的打开与闭合。副转子(2)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圆柱体(4),工作时候钥匙 的孔将其套入,起到定位的作用;当钥匙拔出时,圆柱的端面与锁芯的端面 平齐,能起到防撬的作用。
定子(3)。套在副转子(2)的外面,用于固定锁芯的,上面有供弹子(6)(7)自
由移动的通道,里面装有弹簧ao),用来控制弹子精准的运动。
工作原理正常使用时,将钥匙上的凹槽与锁孔内的控制端(5)对齐,使 钥匙插入锁孔,随着钥匙的推进,单片转子A在控制端(5)和凹槽的作用下产 生旋转,单片转子A上的凸轮也一同旋转,带动弹子(6X7)产生径向的位移。 当完全插入后,副转子(2)的突起(8)正好嵌入到钥匙的凹槽中,同时所有弹子 的一端的端面被定位在副转子与定子的接触面上,在钥匙的扭转作用下,转 子(1)与副转子(2)—起转动,带动副转子上的控制机构(9)来实现锁具的打开。 在钥匙拔出时,单片转子A在控制端(5)的作用下会旋转,弹子(6)(7)在弹簧的 压力下紧贴凸轮的表面,最终弹子的端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将副转子(2)与定 子(3)锁定,实现锁具的闭合。
权利要求
1、一种专用锁芯,包括钥匙、转子(1)、副转子(2)以及定子(3),其特征是所述的钥匙为管状,工作区上开有一条或者一条以上的曲线凹槽;所述的转子(1)是由一片或一片以上的单片转子A构成,单片转子上有一个凸轮;所述的副转子(2)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圆柱体(4)。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专用锁芯,其特征是所述的单片转子A有一 个或一个以上的控制端子(5)。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防盗锁具的防盗专用锁芯,应用范围广,适用于汽车;防盗门;保险柜等机械防盗设施要求较高的场所,也可以与部分高档防盗锁的锁芯进行互换。其特征是钥匙工作区为管状,外壁有一条曲线槽,副转子的中心部位有一个圆柱体,起到定位的作用;当钥匙拔出时,圆柱的端面与锁芯的端面平齐,此时锁芯可以作360度的自由旋转,能起到防撬的作用。由于采用了凸轮机构,能精准地控制弹子的运动,减小了同开率,确保了财产的安全。
文档编号E05B27/00GK101177984SQ200710152010
公开日2008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07年9月27日 优先权日2007年9月27日
发明者刘兆金 申请人:刘兆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