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铰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50429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铰链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铰链,具体为一种应用在频繁开启门上 的铰链。
背景技术
上通风门,电缆室门及后门,转动部分由暗铰链连接,由于门都有 一定的厚度,使得门总是在门框上被抵住, 一般只能将门打开到与门 框呈直角的位置。对于维修、安装都带来不便。而且所用的铰链分别 在门和门框上焊接,位置的误差比较大。因此,设计一种安装方便、 门的打开角度大的新型铰链是相关行业有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新型铰链,以解决现有的 电缆室门由于使用了暗铰链,造成焊接误差大和打开角度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铰链,包括母连接件、公连接件和插销;所述的母连接 件是中间为凹槽的"马鞍状"金属铸件,其水平截面其中一角为直角; 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一相互对应通孔;与之吻合的公连接件活动置于母连接件的凹槽中,在与母连接件上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 一直角形状的圆柱插销的竖直边插入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上的通孔。
所述的公连接件靠近母连接件的内侧为圆柱状,设置于其上的通 孔与该圆柱同心。以方便公连接件在母连接件中旋转。
所述的公连接件远离母连接件的外侧开有一设有内螺紋的螺孔。
所述的公连接件与门连接,母连接件与门框焊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母连接件的的"马鞍状"设计,与公连接件配
合,可以将门打开至平角;通过直角插销直接将插销从上至下插入设 置于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上的通孔,并通过公连接件的上下表面与母 连接件的内表面配合,共同提供门重量产生的扭力。
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而成的铰链,具有方便实用、拆卸方便的优 点,可有效解决焊接误差大和打开角度小的问题。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母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公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母连接件 2-公连接件 3-插销 4-凹槽 5-通孔 6-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如图1、图2和图3所示的铰链,包括母连接件1、公连接件2 和插销3;所述的母连接件1是中间为凹槽4的"马鞍状"金属铸件, 其水平截面其中一角为直角;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一相互对应通孔5; 与之吻合的公连接件2置于母连接件1的凹槽4中,在与母连接件1 上通孔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5; —直角形状的圆柱插销3的 竖直边插入公连接件2和母连接件1上的通孔5。
如图2所示的公连接件2靠近母连接件1的内侧为圆柱状,设置 于其上的通孔5与该圆柱同心。在公连接件2上远离母连接件1的外 侧开有一设有内螺紋的螺孔6。
使用时,将公连接件2的的外侧通过螺孔6与门连接,母连接件 1的一直角边与门框焊接,将公连接件2插入母连接件1的凹槽4中, 用插销3销下即可。
该铰链方便安装和拆换,可以在平角范围内打开门。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铰链,包括母连接件(1)、公连接件(2)和插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母连接件(1)是中间为凹槽(4)的“马鞍状”金属铸件,其水平截面其中一角为直角;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一相互对应通孔(5);与之吻合的公连接件(2)置于母连接件(1)的凹槽(4)中,在与母连接件(1)上通孔(5)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5);一直角形状的圆柱插销(3)的竖直边插入公连接件(2)和母连接件(1)上的通孔(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铰链,其特征在于公连接 件(2)靠近母连接件(1)的内侧为圆柱状。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铰链,其特征在于在公连 接件(2)上远离母连接件(1)的外侧开有一设有内螺紋的螺孔(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铰链,包括母连接件、公连接件和插销;所述的母连接件是中间为凹槽的“马鞍状”金属铸件,其水平截面其中一角为直角;上下面分别设置有一相互对应通孔;与之吻合的公连接件活动置于母连接件的凹槽中,在与母连接件上通孔相对应的位置也设置有通孔;一直角形状的圆柱插销的竖直边插入公连接件和母连接件上的通孔。通过本实用新型设计而成的铰链,具有方便实用、拆卸方便的优点,可有效解决焊接误差大和打开角度小的问题。
文档编号E05D7/10GK201129102SQ20072007416
公开日2008年10月8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28日
发明者卢春光, 王鹏程 申请人:上海德力西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