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的三轨窗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976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的三轨窗帘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特别是涉及一种于控制遮蔽帘 进行巻收及展开动作后,可再控制该遮蔽帘改变其高度位置的改良的三轨 窗帘。
背景技术
如图l所示,为目前市面上较常见的窗帘10,该窗帘10概包括有上、 下间隔相对的上轨座11及下轨座12、以及于该上、下轨座11、 12其间设 置一遮蔽帘13,其中,该上轨座11内部设置一拉绳组111、数滚轮112, 以及可巻收及张放该拉绳组111的拉绳控制装置113,其中该上轨座11设 有数供拉绳组111穿伸后与遮蔽帘13连结的通孔(图未示出),藉此,使 用者可直接手持遮蔽帘13,利用前述拉绳组111及拉绳控制装置113的功 能,用以控制遮蔽帘13进行向上巻收及向下展开动作,使该窗帘10装设 于居家门窗位置时,可达到遮蔽阳光及提供装饰的效果。
又,如图2所示,为市面上另一常见的窗帘10a结构,该窗帘10a同样 具有上轨座lla、下轨座12a、遮蔽帘13a及拉绳组(图未示)等相关构件, 其拉绳控制装置14则设置于下轨座12a处,藉该拉绳控制装置14同样可 达到自动巻收及张放拉绳组的功能,用以控制遮蔽帘13a进行向上巻收及 向下展开动作。
但是,前述窗帘10于实际使用时,使用者并无法于该遮蔽帘13完成 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后,再进一步的单独控制该遮蔽帘13纵向往覆位移, 以改变其高度位置,导致使用者无法随心所欲的调整室内空间的明亮状态, 故仍具有实用性不佳等问题。
缘此,市面上亦见及有一种可单独控制遮蔽帘13改变其高度位置的三 轨窗帘10b结构(如图3所示),该公知三轨窗帘10b的上轨座lib藉该拉 绳控制装置同样可达到自动巻收及张放拉绳组的功能,然置于上轨座lib 下端的中轨座15b需配合侧边的拉线16b来作为自动巻收及张放遮蔽帘13; 但是,该三轨窗帘10b结构设计仍以安全性为考量,但中轨座15b亦利用 侧边的拉线16b来达遮蔽帘13的巻放其使用安全性并非最佳。
又,请再参阅图4所示,于市面上亦见及有一种可单独控制遮蔽帘13 改变其高度位置的三轨窗帘10c结构,该公知三轨窗帘10c的上轨座llc 及下轨座12c分别藉该拉绳控制装置113c、 123c同样可达到自动巻收及张
放拉绳组的功能;惟,该三轨窗帘10c的上轨座llc及下轨座12c分别设置 拉绳控制装置113c、 123c,于下轨座12c上不仅增加重量,当巻收及张放 拉绳组时,该下轨座12c不仅承载本身重量之外,需再承载上轨座llc的重 量,导致下轨座12c的拉绳控制装置123c于进行巻放拉绳组容易产生故障, 仍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三轨窗帘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 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三轨窗帘,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三轨 窗帘,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 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结构用以控制 已完成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动作的遮蔽帘,可再次进行纵向位移,令使用 者可任意操控遮蔽帘的高度位置,以利于调整室内空间的明亮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至少包括有一上轨座、 一下轨座、 一遮蔽帘及一第一、第二拉绳组;所述上轨座中设置一可巻收 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具有双簧装置的拉绳控制装置,并于其底部设置一 活动板;所述下轨座间隔设置于上轨座下方;所述遮蔽帘上、下端分别连 接活动板及下轨座;所述第一拉绳组一端连接拉绳控制装置,另端穿伸上 轨座而连接下轨座,而该第二拉绳组一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并穿出上 轨座,另端连4妻活动板上后并与遮蔽帘形成连结状态;
其特;f正在于所述另一拉绳控制装置内部装设有一双簧装置与活动板 连结,用以控制该活动板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 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双簧装置至少包括有二巻线轮及一分别套 置锁固在二巻线轮的双簧元件。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二巻线轮及一双簧元件设置于一下座体中, 下座体具有对应轴杆,二轴杆上分别设有锁固孔,并在周边形成一相通的 容置槽,其一容置槽侧边具有槽道。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的二巻线轮中央设有沉埋孔,藉以锁固元 件、垫片穿设螺固结合,而二巻线轮一端设有巻线槽,另端设有凹环槽的 轴杆,轴軒上设有螺孔,于螺孔中螺设一螺栓。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的双簧元件外形连结设呈S形状且为同向
旋转,并套置锁固在二巻线轮另端轴杆的凹环槽中。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的上轨座可设置一单簧装置执行巻放活动 板,以及配合一拉绳控制装置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的作用。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的单簧装置至少包括有一巻线轮及一弹性 元件;巻线轮周缘设有巻线槽,其上设一凹部的容室,容室中央设有通孔,
可供一凸杆穿入,并在容室内缘设一嵌槽;弹性元件设置在巻线轮的容室
内部, 一端穿设在凸杆的卡槽,另端卡入巻线轮的嵌槽中。
前述的三轨窗帘,其中所述的二拉绳控制装置亦可分别设置于上轨座 两侧,其一拉绳控制装置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的作用,另一 拉绳控制装置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与上轨座底部的活动板连结的第二拉 绳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经由以上可
知,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下列技术方案 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
其包括有一上轨座、 一下轨座、 一遮蔽帘及一第一、第二拉绳组,其中, 该上轨座中设置一可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第二拉绳组的二拉绳控制装置, 并于其底部设置一活动板,该下轨座间隔设置于上轨座下方,该遮蔽帘上、 下端分别连接活动板及下轨座,该第一拉绳组一端连接一拉绳控制装置, 另端穿伸上轨座、活动板及遮蔽帘而连接下轨座,而该第二拉绳组一端连 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并穿出上轨座,另端连接活动板设置的定位块后并与 遮蔽帘形成连结状态。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至少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的三轨窗帘比现有的窗帘结构设计,当使用者利用第一 拉绳组及一拉绳控制装置控制该遮蔽帘完成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动作后, 可再通过第二拉绳组一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再与活动板连结,用以控 制该活动板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故可达到调整室内空间明亮状态的实 用性功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上述诸多优点及实用价值,其不论在产品 结构或功能上皆有较大的改进,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 实用的效果,且较现有的三轨窗帘具有增进的突出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 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 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 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公知窗帘(一)的前视图
图2为公知窗帘(二)的前视图
图3为公知窗帘(三)的前视图
图4为公知窗帘(四)的前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的使用状态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双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另一实施例立体图
图9为图8单簧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图IO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再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又一实施例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三轨窗帘其具 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首先请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三轨窗帘20主要包括有一上轨座21、 一下轨座22、 一遮蔽帘23及一第一、第二拉绳组24、 26,其中,该上轨 座21中设置一可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第二拉绳组24、 26皆具有双簧装 置30 (请'同时配合图7所示)的二拉绳控制装置211、 212,另该上轨座21 形成数贯穿底部的通孔,于如图所示实施例中,该通孔可区分为第一通孔 213、第二通孔214及第三通孔215,并于上轨座21底部设置一活动板27, 该活动板27对应第一、第二、第三通孔213、 214、 215设有第一、第二穿 孔271、 272及一定位块273。
又,如图7所示,前述双簧装置30分别设置在二拉绳控制装置211、 212中,其主要包括有一下座体31、 二巻线轮32及一双簧元件33,其中该 下座体31具有对应轴杆311, 二轴杆311上分别设有锁固孔3110,并在周 边形成一相通的容置槽312、 313,其一容置槽312侧边具有可供第一、第 二拉绳组24、 26穿伸的槽道314;该二巻线轮32设置在下座体31的容置 槽312、 313中,中央设有沉埋孔320,藉以如螺丝等类的锁固元件3201、 垫片3202穿设螺固结合,而二巻线轮32—端设有可供第一、第二拉绳组 24、 26绕设的巻线槽321,另端设有凹环槽322的轴杆323,轴杆323上设 有螺孔324,于螺孔324中螺设一螺栓325;该双簧元件33外形连结设呈S 形状且为同向旋转,并套置在二巻线轮32另端轴杆323的凹环槽322中, 并利用螺栓325将其双簧元件33锁固定位在二巻线轮32另端轴杆323上。 该下轨座'22间隔设置于上轨座21下方,前述遮蔽帘23上、下端分别连接
该活动板27及下轨座22,该第一拉绳组24 —端连接拉绳控制装置211, 另端绕设上轨座21并穿伸第一、第二通孔213、 214,而该第二拉绳组26 一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212并穿出第三通孔215,另端连接活动板27 的定位块273后并与遮蔽帘23形成连结状态。
再请依前揭各图式并配合参阅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窗帘20于实际使 用时,同样可直接手持遮蔽帘23,利用前述第一拉绳组24及一拉绳控制装 置211控制该遮蔽帘23完成向上巻收或向下展开动作后,可再通过简易结 构组成的第二拉绳组26 —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212再与活动板27连 结,用以控制该活动板27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故可达到调整室内空间
明亮状态的实用性功效。
又,再请参阅图8所示,该上轨座21亦可设置单簧装置40执行巻放 上轨座21底部的活动板27,以及配合一拉绳控制装置211a提供巻收及张 放前述第一拉绳组24的作用,藉此,可替代前述位于上轨座21的另一拉 绳控制装置212 (如图5、 6所示)的作用,并提供使用者利用另一操作方 式,以控制遮蔽帘23向上巻收及向下展开动作。
又,再请参阅图9所示,前述单簧装置40包括有一下套体41、 一巻线 轮42、 一弹性元件43及一上套体44,其中该下套体41上方设置一容置槽 411,容置槽411中央具有卡槽413的凸杆412,其缘边设一可供第二拉绳 组26穿伸的穿孔414;该巻线轮42设置在下套体41的容置槽411中,周 缘设有可供第二拉绳组26绕设的巻线槽421,其上设一凹部的容室422, 该容室422中央设有通孔423,可供下套体41的凸杆412穿入,并在容室 422内缘设一嵌槽424;该弹性元件43设置在巻线轮42的容室422内部, 一端431穿设在凸杆412的卡槽413,另端432卡入巻线轮42的嵌槽424 中;该上套体44外形设为与下套体41相互套4矣的形体,而其周边形成一 可供第二拉绳组26穿伸的穿孔441。
又,如图IO所示,该二拉绳控制装置211、 212亦可分别设置于上轨 座21两侧,其一拉绳控制装置211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24 的作用,另一拉绳控制装置212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与上轨座21底部的 活动板27连结的第二拉绳组26 (可设为如图11所示第二拉绳组26a可设 为至少两条以上)的作用,并提供使用者利用另一操作方式,以控制遮蔽 帘23向上巻收及向下展开动作。
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实用新型窗帘20除具有可操控遮蔽帘13向上 巻收或向下展开等基本功能外,亦可通过前述活动板27、第一、第二拉绳 组24、 26及二拉绳控制装置211、 212等相关构件的功能,进一步控制遮 蔽帘23改变其高度位置,利于使用者随心所欲的调整室内空间明亮状态, 因此,提供^f及佳的实用性功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至少包括有一上轨座(21)、一下轨座(22)、一遮蔽帘(23)及一第一、第二拉绳组(24)、(26);所述上轨座(21)中设置一可卷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24)具有双簧装置(30)的拉绳控制装置(211),并于其底部设置一活动板(27);所述下轨座(22)间隔设置于上轨座(21)下方;所述遮蔽帘(23)上、下端分别连接活动板(27)及下轨座(22);所述第一拉绳组(24)一端连接拉绳控制装置(211),另端穿伸上轨座(21)而连接下轨座(22),而该第二拉绳组(26)一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212)并穿出上轨座(21),另端连接活动板(27)上后并与遮蔽帘(23)形成连结状态;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拉绳控制装置(212)内部装设有一双簧装置(30)与活动板(27)连结,用以控制该活动板(27)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簧装 置(30)至少包括有二巻线轮(32)及一分别套置锁固在二巻线轮(32) 的双簧元件(3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巻线 轮(32 )及一双簧元件(33 )设置于一下座体(31 )中,下座体(31 )具 有对应轴杆(311), 二轴杆(311 )上分别设有锁固孔(3110),并在周边形 成一相通的容置槽(312)、 (313),其一容置槽(312)侧边具有槽道(314)。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二巻线 轮(32)中央设有沉埋孔(320),藉以锁固元件(3201 )、垫片(3202)穿 设螺固结合,而二巻线轮(32) —端设有巻线槽(321 ),另端设有凹环槽 (322)的轴杆(323 ),轴杆(323 )上设有螺孔(324),于螺孔(324)中 螺设一螺栓(325 )。
5、 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双 簧元件(33)外形连结设呈S形状且为同向旋转,并套置锁固在二巻线轮 (32)另端轴杆(323 )的凹环槽(322)中。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轨座 (21)可设置一单簧装置(40)执行巻放活动板(27),以及配合一拉绳控 制装置(211a)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24)的作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簧装 置U0)至少包括有一巻线轮(42)及一弹性元件(43);巻线轮(42)周 缘设有巻线槽(421),其上设一凹部的容室(422),容室(422)中央设有 通孔(423 ),可供一凸杆(412)穿入,并在容室(422)内缘设一嵌槽(424); 弹性元件'(43)设置在巻线轮(42)的容室(422)内部, 一端(431)穿 设在凸杆(412 )的卡槽(413 ),另端(432 )卡入巻线轮(42 )的嵌槽(424 )中。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的三轨窗帘,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拉绳 控制装置(211)、 (212)亦可分别设置于上轨座(21)两侧,其一拉绳控 制装置(211)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第一拉绳组(24)的作用,另一拉绳 控制装置(212 )可提供巻收及张放前述与上轨座(21 )底部的活动板(27 ) 连结的第二拉绳组(26)。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的三轨窗帘,其包括有一上轨座、一下轨座、一遮蔽帘及一第一、第二拉绳组,该上轨座中设置可搭配第一、第二拉绳组控制遮蔽帘动作的拉绳控制装置,另上轨座底部设置一活动板,该第一拉绳组一端连接一拉绳控制装置,另端穿伸上轨座而连接下轨座,第二拉绳组一端连接另一拉绳控制装置,另端穿出上轨座再连接活动板,用以控制该活动板上升或下降一特定距离,以利于调整室内空间的明亮状态。
文档编号E06B9/30GK201065729SQ20072014874
公开日2008年5月28日 申请日期2007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07年6月4日
发明者郑立铭 申请人:郑立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