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木复合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5025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铝木复合门窗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门窗技术领域,特指一种铝木复合门窗结构。
技术背景
现代建筑门窗设计越来越多的把艺术元素考虑进去,既要讲究室 外整体的美感,也要讲究室内颜色、图案甚至材质搭配的多样化,因 此,越来越多的设计者在着手研究新的结构形式来替换已经比较先 进、比较成熟的纯铝型材门窗。例如将铝木结合,使其既不失去铝 型材的金属质感和铝型材的耐磨抗腐等多种优越性能,又能在室内看 到更贴近家居生活的木质材料。但是现有的铝木复合门窗铝型材和木 材完全是两个系统,各自做成成品后,再用连接件把两个部分连在一 起,这样虽然达到了目的,但是其工艺复杂,加工周期较长,且铝木 结合处存在多处缝隙,因而很难被消费者接受,也就无法大规模批量 生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生产 效率高、加工周期短利于批量化生产且结合紧密的铝木复合门窗结 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铝型材 和木材,铝型材的室内侧上下面均预留上、下铝材注胶槽,在木材上
对应该铝材注胶槽预留有上、下木材注胶槽;上、下铝材注胶槽和上、 下木材注胶槽的槽口相对并形成带有注浇缺口的注胶腔。
所述的上、下铝材注胶槽之间的一端铝材上成型有卡钉,在木材 上对应该卡钉预留有卡槽。
所述的卡钉呈类"V"字形。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只要将木材与铝材连接后,从注胶 槽口诸如聚氨酯胶或隔热胶,即可使铝材与木材成为一个整体,在做 成窗时按门窗的加工工艺一次完成,完全可以批量化生产,与现有的 技术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见附图1所示,本 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包括有已加工好可作为门窗标准材料的铝型 材1和木材2,其中在铝型材1的室内侧上下面均预留上、下铝材注 胶槽ll、 12,在木材2上对应该铝材注胶槽11、 12预留有上、下木 材注胶槽21、 22;上、下铝材注胶槽ll、 12和上、下木材注胶槽21、 22的槽口相对并形成带有注浇缺口31、 32的注胶腔30;上、下铝材 注胶槽ll、 12之间的一端铝材上成型有类"V"字形卡钉13,在木材 2上对应该卡钉预留有卡槽23。生产时,通过卡钉13和卡槽23将加 工好的木材与铝材连接好,在从注胶缺口31、 32诸如聚氨酯或隔热 胶,胶固化后使木材和铝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在做成窗时按门窗的 加工工艺一次完成,不必要考虑铝型材和木材的不同。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以此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之形状、构造及原理所作 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铝木复合门窗结构,包括有铝型材(1)和木材(2),其特征在于铝型材(1)的室内侧上下面均预留上、下铝材注胶槽(11、12),在木材(2)上对应该铝材注胶槽(11、12)预留有上、下木材注胶槽(21、22);上、下铝材注胶槽(11、12)和上、下木材注胶槽(21、22)的槽口相对并形成带有注浇口缺口(31、32)的注胶腔(30)。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铝木复合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上、下铝材注胶槽(11、 12)之间的一端铝材上成型有卡钉(13),在木 材(2)上对应该卡钉预留有卡槽(23)。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铝木复合门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卡钉呈类"V"字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特指一种铝木复合门窗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包括有铝型材和木材,铝型材的室内侧上下面均预留上、下铝材注胶槽,在木材上对应该铝材注胶槽预留有上、下木材注胶槽;上、下铝材注胶槽和上、下木材注胶槽的槽口相对并形成带有注浇缺口的注胶腔。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后,只要将木材与铝材连接后,从注胶槽口诸如聚氨酯胶或隔热胶,即可使铝材与木材成为一个整体,在做成窗时按门窗的加工工艺一次完成,完全可以批量化生产,与现有的技术手段相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文档编号E06B3/26GK201184096SQ20082004390
公开日2009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熊建福 申请人:董卫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