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垫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711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垫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垫改良结构,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结构的技术 领域,具体说属于人们日常生活用品中的座椅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今巿面上使用座椅如沙发椅、汽车座椅或办公座椅等在设计上,通常 系于倚座上装设有具预定形状的发泡泡棉,并利用不织布、皮革或人造皮革 等车缝包覆,以制造出可供人体乘坐的座椅,虽然座椅主要为设计成可符合 人体工学而具有较佳的结构支撑与服贴效果,但因不织布、皮革或人造皮革 并不透气,使用者乘坐时即容易产生闷热与不舒适感,严重者,亦会因闷热、
流汗所造成身体接触的部位发生湿疹或褥疮;另外,也有使用者会在座椅上 铺设座垫(如珠串、竹制或藤编等材质所制成),其虽可直接减少身体接触面 积、暂时改善座椅闷热、透气性不佳等情形发生,不过当使用者长时间乘坐 下,仍不能达到快速散热、通风的效果。
所以,便有业者研发设计出此种如图6所示的座垫,,系包括软胶板A、 软胶片B及风扇C等所组成,其中软胶板A上成型有间隔排列状的复数弹性 凸条Al,且各弹性凸条A 1间形成有相通连的复数通气道A2,并于通气 道A2上透设有复数气孔A21,同时使通气道A2前端为汇流集结成有结 合空间A3,而可将软胶片B包覆于软胶板A上、下二侧形成封闭状态,再 以风扇C装设于结合空间A 3内呈一定位,另于风扇C连接有电源线及控制 开关,则可利用风扇C吹送气流至各通气道A2内,并由气孔A2 l快速吹 出,让使用者感到乘坐凉爽且透气、舒适的效果;前述的座垫为于使用时, 仍存在诸多缺失,兹分述如下1、上述座垫为于承受人体重量时,弹性凸条A1、通气道A2便会因
挤压、压迫产生压缩变形状态,而相对降低结合空间A 3的高度,以致风扇 C未能直接朝各通气道A 2来吹送冷风散热、气流扰动过大,并造成热量持
续囤积在座垫内、无法有效的发挥整体散热功能。
2 、上述座垫为于复数通气道A 2前端结合空间A 3装设有呈垂吊状的
风扇C,且该转折处并无设置任何支撑结构,而当使用者坐在座垫上方时, 即会使通气道A 2形成阻塞,使风扇C于运转时产生过大风阻且相当不通 畅,以致使用寿命缩短,甚至是过热烧毁、不符合安全性上的考虑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垫改良结构,以实现不致因人体重量压扁形成 阻塞,并当送风装置运转时可确保气流保持通畅且降低风阻、冷风排出效率 更为良好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座垫改良结构,包括有主体、送风装置及导风罩所组成,其中 该主体为于内部间隔排列有复数垫高部,且各二相邻垫高部间形成有导
引槽道,并于导引槽道内部贯通有复数透空孔,而导引槽道前方形成有一侧
具开口的容置空间,再于开口处朝外延伸有结合部及其结合部上的通孔; 该送风装置为设置于主体结合部上,并于内部设置有马达及复数扇叶,
而送风装置一侧对正通孔位置设有可供外部冷气进入的入口 、另侧设有可供
冷气排出的出口;
该导风罩为收容于主体容置空间内,而导风罩一侧对正导引槽道位置形 成有出气口,且相对出气口的另侧对正送风装置出口位置形成有入气口。
该主体为由底垫部、背靠部及可供连接于底垫部与背靠部间呈一中空连 通状的复数弯折部所构成,且弯折部为可挠性材质制成。
该主体的垫高部为具塑性变形功能且软性材质的发泡材质、弹性聚合物 或橡胶、硅胶所构成。该主体外侧为包覆有罩体,且罩体为不织布、软胶、人造纤维或皮革、 人造皮革所制成。
该送风装置为连接有可与预设车辆内部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源线及可供操 作、控制其启动运转或调整风量大小的控制开关组。
该送风装置为具抽风、排风功能的侧吹式风扇、吸风风扇、排风风扇或 离子风扇。
该导风罩为于内部具有复数分流槽道,并于分流槽道一侧形成有出气口 、另侧则活动枢接有具入气口的转向组件。
该导风罩可为具硬性材质的金属材料、塑料所制成。
釆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由于导风罩为由硬性材质所制成而具有较佳 的结构强度,即可作为结构支撑使用,且因导风罩活动枢接的转向组件可旋 转呈一预定角度,便可使送风装置呈略微接近垂直角度,当使用者乘坐于底 垫部上时,不致造成导引槽道及前侧开口处的空间高度因人体重量压扁形成 阻塞的情况,使冷气气流由转向组件一侧入气口进入时保持通畅且降低其风 阻、冷风排出效率大幅提升,进而辅助主体内部囤积热量冷却降温、同时将 冷气为由透空孔快速吹出,让使用者更能感到乘坐凉爽且透气、舒适的效果。
由于送风装置将冷气导入至导风罩内部过程中,使冷气为由转向组件一 侧入气口进入,并沿着导风罩内部分流槽道及出气口将风量均分至各导引槽 道内,不致风量不平均造成送风装置产生过度负荷量,而较低风阻可减少扰 动气流、共振效应形成的噪音,进而确保送风装置运转时的稳定性与可靠度、 同时避免衍生相关过热、烧毁的问题,以符合安全性上的考虑者。


图l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导风罩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使用时的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于使用后的侧视剖面图。 图6为习用的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 、主体
1 1 、底垫部
111、 垫高部
112、 导引槽道
113、 透空孔 1 2 、背靠部
12 1、垫高部 12 2、导引槽道
12 3、透空孔
1 3 、弯折部
1 4 、容置空间
14 1、 开口
1 5 、结合部
15 1、 通孔 1 6 、罩体
2 、
2 1 、
2 2 、
2 3 、
送风装置 马达 扇叶 入口
2 4、出口
2 5 、电源线
2 6 、控制开关组
3
3 1 3 1 1
导风罩
分流槽道
出气口
3 2 、转向组件 3 2 1、入气口
A 、软胶板 A 1 、弹性凸条 A 2 1 、气孔
A 2 、通气道 A 3 、结合空间
B 、软胶片
7C 、风扇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 新型为包括有主体l、送风装置2及导风罩3所组成,其中
该主体l为由底垫部l 1、背靠部l 2及可供连接于底垫部1 l与背靠 部12间呈一中空连通状的复数弯折部13所构成,而底垫部ll及背靠部
1 2内纵向间隔排列有呈一长条状的复数垫高部111、 12 1,且各二相 邻垫高部111、 12 1间皆形成有导引槽道l 12、 122,并于导引槽 道1 1 2 、 12 2内部贯通有复数透空孔113、 123;再者,位于底垫 部1 1的导引槽道1 1 2前方形成有一侧具开口 1 4 1的容置空间1 4 ,且 开口14l处朝外延伸有结合部l5及其结合部15上开设的通孔151; 另于主体l外侧包覆有罩体l6。
该送风装置2为设置于主体1结合部1 5上,而送风装置2内部设置有 马达2 l及复数扇叶2 2,且送风装置2—侧对正于通孔1 5 l位置为设有 可供外部冷气进入的入口 2 3 ,并于相邻入口 2 3的另侧则设有可供冷气排 出的出口 2 4,又送风装置2连接有电源线2 5及控制开关组2 6。
该导风罩3为收容于主体1容置空间1 4内定位,而导风罩3内部为具 有复数分流槽道3 1,并于分流槽道3 l—侧对正于导引槽道l 1 2位置形 成有出气口 3 11,且相对出气口 3 1 1的另侧活动枢接有具入气口 3 2 1 的转向组件3 2,再以入气口 3 2 1为与送风装置2所具的出口 2 4形成对 正状态后,便完成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主要态样。
此外,上述主体l的垫高部l 1 1、 1 2 l可为发泡材质、弹性聚合物 或橡胶、硅胶等具塑性变形功能且软性材质所构成,并使垫高部l 1 1、 1
2 l可利用黏着剂或胶带、树脂等具黏着效果的接着物予以黏着于主体l一 侧表面上;而罩体l 6亦可为不织布、软胶、人造纤维或皮革、人造皮革等车缝包覆所制成;另使导风罩3也可为金属材料、塑料等具硬性材质所制成, 其仅只需提供使用者乘坐时,垫高部l 1 l为可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承受人 体重量呈现略微变形的状态、导风罩3可作为结构支撑来使用,不致使复数
导引槽道l 1 2、 1 2 2的空间高度被压扁而形成阻塞的情况即可,举凡可
达成前述效果的形式皆应受本实用新型所涵盖,此种简易修饰及等效结构变 化,均应同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合予陈明。
而于使用时,系先将主体l的背靠部l2以弯折部13作为支点并弯折 呈略微接近垂直角度,再将主体l平稳、置放于预设车辆内的座椅上,同时 可透过主体l外侧所具的复数扣环或弹性绳带来与座椅结合成为一体,且因 弯折部l 3为由中空连通状的可挠性材质制成,藉此可有效防止因弯折所导 致弯折部1 3中空通道的阻塞、保持一定的空间,使主体l的底垫部1 1与 背靠部1 2间呈现相互连通状态。
当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2电源线2 5上的插头或点烟器插入于预设车辆 内部电源插座或点烟插座孔内时,即可电性连接于车内电源,用以供应送风 装置2整体所需电量,并以控制开关组2 6操作、控制送风装置2进行启动
运转或是调整风量大小,如此,便可将预设车辆内冷气吸入于主体l内,且 经由导风罩3的分流槽道3 l后,再沿着底垫部l l及背靠部l 2的导引槽 道1 1 2 、 12 2而吹出于透空孔113、 123外部,则可辅助主体l内 部囤积的热量冷却降温、同时将冷气由透空孔l 1 3、 1 2 3快速吹出,让 使用者感到乘坐凉爽且透气、舒适的效果。
另当送风装置2所吸入的冷气导入至导风罩3过程中,使其相应产生的 气流便会先沿着转向组件3 2的入气口 3 2 l进入,由于导风罩3为由硬性 材质所制成而具有较佳的结构强度,即可作为结构支撑来使用,且因转向组 件3 2亦可活动旋转呈一预定角度,以此结构设计,便可使送风装置2呈略
微接近垂直角度,所以当使用者乘坐于底垫部1 l上时,不致造成导引槽道 112及其前侧开口141处的空间高度因人体重量压扁而形成阻塞的情 况,则使冷气气流为由转向组件3 2—侧入气口 3 2 l进入时可保持通畅且降低其风阻,并沿着导风罩3内部的分流槽道3l及出气口31l将风量平
均分配至各导引槽道l12内,以确保送风装置2运转时的稳定性与可靠 度,而较低风阻亦可减少扰动气流、共振效应形成的噪音,且不致因风量不 平均所造成其产生过度的负荷量,使冷风排出效率大幅提升,进而可有效延 长整体使用寿命、同时避免衍生有相关过热烧毁的问题,以符合安全性上的 考虑。
再者,本实用新型的送风装置2主要是以侧吹式风扇为例,但于实际应 用时,则并非是以此作为局限,亦可应用吸风风扇、排风风扇或离子风扇等 具抽风、排风功能的送风装置,且可视所需的散热情况来更换定位有不同尺 寸大小的各式风扇,其仅只需具有可将主体l内部囤积的热气排出,或是将 外部冷气吸入并吹向于导风罩3导入至底垫部1 l的导引槽道l 1 2、透空 孔113内即可;然而上述有关送风装置2、电源线25及控制开关组26 之间进行连接、操作与控制的方式系为习知技术,且该细部构成并非本案创 作的要点,所以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整体的专利范围下,兹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座垫改良结构于实际使用时,为可具有下列各项优点
1、 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2启动运转时,可将预设车辆内冷气吸入于主 体1内,且经由导风罩3内部的分流槽道3 l后,再沿着底垫部l l及背靠 部l 2的导引槽道1 1 2、 1 2 2而吹出透空孔1 1 3、 1 2 3外部,则可 辅助主体l内部囤积热量冷却降温、同时将冷气由透空孔113、 12 3快
速吹出,让使用者感到乘坐凉爽且透气、舒适的效果。
2、 本实用新型导风罩3为由硬性材质所制成而具有较佳结构强度,即
可作为结构支撑来使用,所以当使用者乘坐于底垫部1 l上时,不致造成导 引槽道l12及其前侧开口141处空间高度因人体重量压扁而形成有阻塞
的情况,使其气流进入时可保持通畅且降低其风阻、冷风排出效率大幅提升, 而较低的风阻亦可减少扰动气流、共振效应所形成的噪音。
3、 本实用新型送风装置2将冷气导入至导风罩3过程中,使其冷气气
流由转向组件3 2—侧入气口 3 2 l进入,并沿着导风罩3内部的分流槽道3 l及出气口 3 1 l将风量平均分配至各导引槽道l 1 2内,不致因风量不
平均造成送风装置2产生过度负荷量、确保运转时的稳定性与可靠度,而可
有效延长整体使用寿命且同时避免衍生相关过热、烧毁的问题。
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该实 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 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 涵盖的专利范围中。
权利要求1、一种座垫改良结构,包括有主体、送风装置及导风罩所组成,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为于内部间隔排列有复数垫高部,且各二相邻垫高部间形成有导引槽道,并于导引槽道内部贯通有复数透空孔,而导引槽道前方形成有一侧具开口的容置空间,再于开口处朝外延伸有结合部及其结合部上的通孔;该送风装置为设置于主体结合部上,并于内部设置有马达及复数扇叶,而送风装置一侧对正通孔位置设有可供外部冷气进入的入口、另侧设有可供冷气排出的出口;该导风罩为收容于主体容置空间内,而导风罩一侧对正导引槽道位置形成有出气口,且相对出气口的另侧对正送风装置出口位置形成有入气口。
2、 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为由底垫部 、背靠部及可供连接于底垫部与背靠部间呈一中空连通状的复数弯折部所构 成,且弯折部为可挠性材质制成。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的垫高部为具塑性变形功能且软性材质的发泡材质、弹性聚合物或橡胶、硅胶所构成。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主体外侧为包覆有罩体,且罩体为不织布、软胶、人造纤维或皮革、人造皮革所制成。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为连接 有可与预设车辆内部电源电性连接的电源线及可供操作、控制其启动运转或 调整风量大小的控制开关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送风装置为具抽 风、排风功能的侧吹式风扇、吸风风扇、排风风扇或离子风扇。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罩为于内部 具有复数分流槽道,并于分流槽道一侧形成有出气口、另侧则活动枢接有具 入气口的转向组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垫改良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导风罩可为具硬 性材质的金属材料、塑料所制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垫改良结构,系于主体内部间隔排列有软性材质制成的复数垫高部,且各二相邻垫高部间皆形成有导引槽道,并于导引槽道内部贯通有复数透空孔、前方形成有一侧具开口的容置空间,且开口处朝外延伸结合部上设置有送风装置,将导风罩收容于容置空间内定位,并以一侧的出气口对正导引槽道位置、另侧活动枢接转向组件的入气口为与送风装置的出口形成对正,当送风装置将冷气吸入主体内,且经由导风罩内部的分流槽道,再沿着导引槽道、透空孔快速吹出,让使用者可感到乘坐凉爽且透气、舒适;另因导风罩为硬性材质而具有较佳结构强度、可作为结构支撑来使用,不致造成导引槽道及开口处空间高度因人体重量压扁形成阻塞,使其气流保持通畅且降低风阻、冷风排出效率更为良好。
文档编号A47C27/08GK201346045SQ200820183150
公开日2009年11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19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19日
发明者萧锡强 申请人:萧锡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