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956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门锁,尤指一种可确保确实关门后方会自动上锁的门锁。
背景技术
为配合部份关门时能自动上锁的场合,如旅馆等,如中国台湾公告第443389号 "关门立即自动上锁的门锁结构"新型专利案(以下简称为参考案)等即提供一种自动上 锁的门锁,而如参考案的门锁主要是于壳体上设置有一控制键,该控制键连接于卡掣方形 锁闩的释放块,而当门关上时,控制键会受到门框的压迫而内縮,如此便会触动释放块,令 释放块翻转而脱离与方形锁闩相卡掣的位置,使方形锁闩受弹性组件的顶推而自动伸出壳 体,来达到自动上锁的目的。 然而,参考案在操作时,纵使门尚未完全关上,只要控制键略为被推动,即会立即 触动释放块脱离与方形锁闩卡掣的位置,而使方形锁闩自动伸出壳体,如此,常会造成门尚 未完全关闭,而方形锁闩即伸出壳体的现象,此时不仅使用者便需再以钥匙解除方形锁闩 的锁掣状态后,方能再次将门关上,而造成门锁操作上的不便,更易造成方形锁闩甚至整个 门锁的损坏,而若使用者未注意到门未完全关闭,更可能造成安全上的问题及顾虑。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人有鉴于现有门锁使用上的不便与缺失,特经过不断的试验与研究, 终于发展出一种能改进现有缺失的本发明。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门锁,其主要是通过一延迟装置,让固定锁闩仅 在门板确实完全关闭后方被释放而自动上锁,以由此达到提升门锁使用的方便性及安全性 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门锁,其包括有一壳体,于壳体内设有一固 定锁闩、一活动锁闩、一锁掣锁心、一把手转钮及一连动板,其中固定锁闩与活动锁闩可移 动地设置于壳体内,锁掣锁心与把手转钮分别可操作地设置在壳体内,且分别与固定锁闩 及活动锁闩相连接,连动板可枢转地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锁闩及活动锁 闩,且与锁掣锁心相连动; 又于壳体内另设有一自动上锁装置,该自动上锁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块、一限位块 及一释放块,其中定位块与限位块枢设于壳体上近固定锁闩处,定位块及限位块分别与固 定锁闩相互卡制定位,又释放块可伸縮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相对于定位块及限位块的位置 上,其特征在于 于壳体内另设置有一延迟装置,其中该延迟装置包括有一延迟推臂、一延迟卡块 及一延迟弹簧,其中延迟推臂设置于连动板上,而延迟卡块枢设于壳体上,且与延迟推臂相 互抵靠,并可与固定锁闩相互卡抵,该延迟弹簧设置于壳体上以提供延迟卡块朝向固定锁 闩枢转动的力量。 所述的门锁,其中于延迟卡块上凸设形成有一与延迟推臂相卡抵的受推凸部,而于一端则延伸形成有一可与固定锁闩相互卡制的卡制臂。 所述的门锁,其中延迟卡块枢设于壳体相对于固定锁闩底缘的位置处,并于固定 锁闩底缘上凸设形成有一可与卡制臂相互卡抵的卡制凸块。 所述的门锁,其中该延迟弹簧同轴设置于延迟卡块上,其两端分别抵靠于壳体及 延迟卡块上。 所述的门锁,其中释放块伸出壳体的长度短于活动锁闩伸出壳体的长度。
所述的门锁,其中于释放块底缘形成有一抵靠于定位块一端的斜面。
所述的门锁,其中自动上锁装置另设置有一释放弹簧,该释放弹簧一端抵靠于释 放块上,来提供释放块一 自动伸出壳体的力量。 采用上述技术手段,本发明可确保仅在门板确实完全关闭时,方通过延迟装置释 放固定锁闩伸出壳体而自动上锁,可避免使用者重复的开锁及上锁动作,以提升门锁操作 及使用的方便性,并能避免门锁构件的损坏,延长整体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提升其使用的 安全性。


图l为本发明的立体外观图。
图2为本发明内部构件的立体外观图。
图3为本发明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发明内部构件的平面图。
图5为本发明于关门时固定锁闩受延迟卡块卡抵的操作平面图。
图6为本发明固定锁闩受释放的操作平面图。
主要图号说明10壳体12固定锁闩122卡制槽124卡制凸块14活动锁闩15锁掣锁心16把手转钮18连接板20自动上锁装置22定位块222卡制凸部24限位块242卡制凸部26释放块262斜面28释放弹簧30延迟装置32延迟推臂34延迟卡块342受推凸部344卡制臂36释放弹簧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门锁,请配合参看图1-图3所示,由图中可看到,本发明的门 锁主要包括有一壳体IO,于壳体10内设有一固定锁闩12、一活动锁闩14、一锁掣锁心15、 一把手转钮16及一连动板18,其中固定锁闩12与活动锁闩14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10内, 并分别穿出壳体10而与设置在门框上的闩槽相配合,来达到上锁的效果,而锁掣锁心15与把手转钮16分别可操作地设置在壳体10内,且分别与固定锁闩12及活动锁闩14相连接, 以分别透过钥匙或把手来转动锁掣锁心15及把手转钮16,使固定锁闩12及活动锁闩14得 以縮回壳体10内,来达到开锁的目的,另外连动板18可枢转地设置于壳体10内,其两端分 别连接至固定锁闩12及活动锁闩14,且与锁掣锁心15相连动,如此可让使用者在以钥匙转 动锁掣锁心15而带动固定锁闩12縮回壳体10内时,透过连动板18使活动锁闩14同时縮 回壳体10内部,来达到同步开锁的效果,其中固定锁闩12、活动锁闩14、锁掣锁心15、把手 转钮16及连动板18的结构、连接方式及操作方式可为现有结构,在此不另赘述。
又本发明另设置有一自动上锁装置20,请配合参看图3、图4所示,其中该自动上 锁装置20包括有一定位块22、一限位块24、一锁闩弹簧25、一释放块26及一释放弹簧28, 其中定位块22与限位块24同轴枢设于壳体10上近固定锁闩12处,于定位块22及限位块 24相异的两端分别凸设形成有一卡制凸部222、242,而于固定锁闩12上则凹设形成有一可 分别与定位块22及限位块24上的卡制凸部222、242相卡合的卡制槽122,使固定锁闩12 得定位于縮回或伸出壳体10的位置。 该锁闩弹簧25设置于壳体10上,其两端分别抵靠于壳体10及固定锁闩12上,而 提供固定锁闩12伸出壳体10的力量。 又释放块26可伸縮移动地设置在壳体10相对于定位块22及限位块24的位置上, 并且释放块26伸出壳体10的长度短于活动锁闩14伸出壳体10的长度,于释放块26底缘 形成有一抵靠于定位块22 —端的斜面262,如此可在释放块26受抵压而縮入壳体10内时, 带动定位块22相对壳体枢转,而让定位块22的卡制凸部222脱离与固定锁闩12的卡制槽 122相卡制的位置,由此可通过锁闩弹簧25所提供的力量推动固定锁闩12伸出壳体10以 达到自动上锁的作用。 又释放弹簧28设置于壳体10内,其一端抵靠于释放块26上,而提供释放块26 — 自动伸出壳体10的力量。 另于壳体10设置有一延迟装置30,其中该延迟装置30包括有一延迟推臂32、一 延迟卡块34及一延迟弹簧36,其中延迟推臂32 —体成型于连动板18的底端,而延迟卡块 34枢设于壳体10上相对于固定锁闩12底缘的位置处,且与延迟推臂32相互抵靠,其中延 迟卡块34上凸设形成有一与延迟推臂32相卡抵的受推凸部342,而于一端则延伸形成有 一卡制臂344,又于固定锁闩12底缘上凸设形成有一可与卡制臂344相互卡抵的卡制凸块 124。 该延迟弹簧36同轴设置于延迟卡块34上,其两端分别抵靠于壳体10及延迟卡块 34上,而提供延迟卡块34恒朝向固定锁闩12枢转动的力量,而使延迟卡块34上的卡制臂 344保持于抵靠于固定锁闩12底缘的位置。 由此,请参看图4,当固定锁闩12伸入壳体10呈开锁状态时,活动锁闩14因弹簧 的力量而自然伸出壳体10而伸入相对应的闩槽内,此时,连动板18会因活动锁闩14的推 抵,而令其上的延迟推臂32推抵延迟卡块34上的受推凸部342,而使卡制臂344远离与固 定锁闩12底缘相抵靠的位置。 当使用者在固定锁闩12呈縮入的开锁状态而转动把手来转动把手转钮16以带动 活动锁闩14縮回壳体10而开锁时,因释放块26不会受到门框的抵压而縮回壳体10,故可 保持定位块22与固定锁闩12相卡制的位置,所以在使用者放开把手后,而活动锁闩14因
5弹簧的作用而向外伸出移动时,仍可保持固定锁闩12在縮入壳体10的位置,如此,纵然使 用者在开门的过程中放开把手,固定锁闩12也不会被释放而伸出壳体10外侧。
而开门后的关门时,请参看图5,当壳体10内的活动锁闩14因接触门框而朝向壳 体10内縮回移动时,因活动锁闩14伸出壳体10的长度长于释放块26伸出壳体10的长度, 故活动锁闩14会早于释放块26受推而縮入壳体10内,此时连动板18会因活动锁闩14的 縮入移动,而受到延迟弹簧36所提供延迟卡块34的力量,进而透过延迟卡块34的受推凸 部342推抵连动板18,使连动板18被推动而相对壳体IO朝向活动锁闩14縮入移动的方向 枢转,并同时令延迟卡块34上的卡制臂344移动至与固定锁闩12底缘相抵靠的位置,待释 放块26与门框抵靠而縮入壳体10内时,可沿释放块26底缘的斜面推动定位块22相对壳 体10枢转,使定位块22的卡制凸部222脱离与固定锁闩12的卡制槽122相卡制的位置。
此时,因延迟卡块34上的卡制臂344受延迟弹簧36所提供的弹力作用而卡抵于 固定锁闩12的底缘,故当定位块22的卡制凸部222脱离卡制槽122后,而固定锁闩12因 锁闩弹簧25所提供的力量而欲伸出壳体10移动时,可通过卡制臂344与固定锁闩12底缘 上卡制凸块124的相卡抵,令固定锁闩12不会立即伸出壳体10夕卜,使门锁仍保持于开锁的 状态。 请再配合参看图6,待门板完全关闭,而活动锁闩14对准门框上所相对应的闩槽 时,活动锁闩14则会透过一弹簧的推力而相对壳体10向外伸出移动,而在活动锁闩14向 外移动的同时,连动板18可受活动锁闩14的推抵而相对壳体10枢转,并通过设置在连动 板18上的延迟推臂32推动延迟卡块34上的受推凸部342,而令延迟卡块34相对壳体10 枢转,使延迟卡块34上的卡制臂344离开与固定锁闩12上卡制凸块124相卡抵的位置,便 可令固定锁闩12因锁闩弹簧25的力量而伸出壳体10,而进入门框上相对应的闩槽内,来达 到自动上锁的效果。 而在固定锁闩12伸出壳体10而上锁时,可令固定锁闩12上的卡制槽122与限位 块24上的卡制凸部242相卡抵,使固定锁闩12保持在伸出壳体10的闭锁状态下。
因此,固定锁闩12仅在活动锁闩14确实对准对应的闩槽而伸出壳体10时方会因 延迟装置30的释放而伸出壳体IO,如此可确保固定锁闩12在伸出壳体10时确实与相对应 的闩槽相对,即仅在门板完全关闭的状态下固定锁闩12方会被释放而伸出壳体IO,如此使 用者不仅不需重复的开锁上锁,而能提高门锁操作及使用的方便性,并能避免固定锁闩12 在伸出壳体10时与其它物体碰撞而造成损坏,也可确保在门板关闭时自动上锁,以提升门 锁使用的安全性。 当固定锁闩12位于伸出壳体10的上锁位置时,使用者需以钥匙转动锁掣锁心15 来解除限止块24与固定锁闩12间的卡制状态,并带动固定锁闩12縮回壳体10内,此时,会 通过连动板18的连动而同时推动活动锁闩14縮回壳体10内部,来达到同步开锁的目的, 并令固定锁闩12与定位块22相互卡制,由此,纵然使用者放开或抽出钥匙,而活动锁闩14 因弹簧的作用而向外伸出移动时,也可确保使用者在以钥匙开门的过程中,固定锁闩12不 会被释放而伸出壳体10外侧。 因此,本发明仅会在当使用者将门板关上时,释放块26在受门框推抵而縮入壳体 10内时,方会让固定锁闩12脱离与定位块22卡制的位置,而在门板完全关闭时被延迟卡块 34释放而伸出上锁,可提升门锁使用操作时的方便性。
权利要求
一种门锁,其包括有一壳体,于壳体内设有一固定锁闩、一活动锁闩、一锁掣锁心、一把手转钮及一连动板,其中固定锁闩与活动锁闩可移动地设置于壳体内,锁掣锁心与把手转钮分别可操作地设置在壳体内,且分别与固定锁闩及活动锁闩相连接,连动板可枢转地设置于壳体内,其两端分别连接至固定锁闩及活动锁闩,且与锁掣锁心相连动;又于壳体内另设有一自动上锁装置,该自动上锁装置包括有一定位块、一限位块及一释放块,其中定位块与限位块枢设于壳体上近固定锁闩处,定位块及限位块分别与固定锁闩相互卡制定位,又释放块可伸缩移动地设置在壳体相对于定位块及限位块的位置上,其特征在于于壳体内另设置有一延迟装置,其中该延迟装置包括有一延迟推臂、一延迟卡块及一延迟弹簧,其中延迟推臂设置于连动板上,而延迟卡块枢设于壳体上,且与延迟推臂相互抵靠,并可与固定锁闩相互卡抵,该延迟弹簧设置于壳体上以提供延迟卡块朝向固定锁闩枢转动的力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门锁,其中,于延迟卡块上凸设形成有一与延迟推臂相卡抵的 受推凸部,而于一端则延伸形成有一可与固定锁闩相互卡制的卡制臂。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门锁,其中,延迟卡块枢设于壳体相对于固定锁闩底缘的位置 处,并于固定锁闩底缘上凸设形成有一可与卡制臂相互卡抵的卡制凸块。
4. 如权利要求l-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中,该延迟弹簧同轴设置于延迟卡 块上,其两端分别抵靠于壳体及延迟卡块上。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门锁,其中,所述释放块伸出壳体的长度短于活动锁闩伸出壳 体的长度。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锁,其中,于释放块底缘形成有一抵靠于定位块一端的斜面。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门锁,其中,自动上锁装置另设置有一释放弹簧,该释放弹簧一 端抵靠于释放块上,来提供释放块一 自动伸出壳体的力量。
8. 如权利要求l-3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门锁,其中,所述释放块伸出壳体的长度短 于活动锁闩伸出壳体的长度。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锁,其中,于释放块底缘形成有一抵靠于定位块一端的斜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门锁,其中,自动上锁装置另设置有一释放弹簧,该释放弹簧 一端抵靠于释放块上,来提供释放块一 自动伸出壳体的力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主要提供一种门锁,该门锁在壳体内设置有一延迟装置,该延迟装置包括有一延迟推臂、一延迟卡块及一延迟弹簧,该延迟推臂设置于一连动板上,而延迟卡块枢设于壳体上相对于一固定锁闩底缘的位置处,且与延迟推臂相互抵靠,并可与固定锁闩相互卡抵,该延迟弹簧设置于壳体上以提供延迟卡块朝向固定锁闩枢转动的力量。由此提供一可延迟固定锁闩自动上锁时间,以确保在门板完全关闭后方会自动上锁的门锁。
文档编号E05B63/20GK101775933SQ20091000222
公开日2010年7月1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月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月8日
发明者张尉弘 申请人:稳多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