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控锁组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244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控锁组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锁具,特别是涉及一种可电控及手控开闭锁的电控锁组合构造。
背景技术
现有习知电控锁为了能够同时以电控及手控方式开闭锁,其结构设计上大都利用离合机构来衔接或分离电控与手控的动力,如中国台湾公告专
利第479725号所揭示的"电动锁",惟,上述电动锁的离合机构因连动设计不良,其在电控及手控操作上仍会出现相互干涉或操作不顺的情形,造成使用者很大的不便。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电控锁在结构与使用上,显然仍存在有不便与缺陷,而亟待加以进一步改进。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之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而一般产品又没有适切结构能够解决上述问题,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因此如何能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之一,亦成为当前业界极需改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电控锁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电控锁组合构造,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藉由离合齿轮与定位件及转动件之间的连动的极佳的协调性,大幅提高电控及手控操作上的顺畅性,非常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其包含:一壳体,其是具有一底座及一形成于该底座的轴孔; 一手控件,是穿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孔,其具有一旋钮及一连接于该旋钮的转杆;以及一电控机构,是设置于该壳体内,其包含有一控制开关、 一能作动该控制开关的转动件、 一能带动该转动件的离合齿轮、 一能控制该离合齿轮移动的定位件及一能驱动该离合齿轮的马达,该转动件是连接于该手控件的该转杆,且该转动件是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离合齿轮是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且
该离合齿轮的该第二结合部能沿着该转杆移动而卡接于该转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转动件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的第一表面及一朝向该控制开关的第二表面,该第一结合部是形成于该第一表面。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转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是为凸块。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离合齿轮是具有一朝向该转动件
的第一侧面及一朝向该定位件的第二侧面,该第二结合部是为卡槽,且该
卡槽是凹设于该第 一侧面。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卡槽是连通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离合齿轮是具有至少一坡块,该定位件是具有至少 一导坡块,该离合齿轮的该坡块是能抵接该定位件的该导坡块。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离合齿轮是具有一凸设于该第二侧面的环状凸部,该坡块是形成于该环状凸部上。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定位件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的第一端面及一朝向该底座的第二端面,该导坡块是凸设于该第一端面。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定位件的该导坡块是具有一斜面,该离合齿轮的该坡块是抵接该导坡块的该斜面。
前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中所述的定位件的该导坡块是具有一顶面,该离合齿轮的该坡块是抵接该导坡块的该顶面。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电控锁组合构造至少具有下列优点及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离合齿轮与定位件及转动件之间的连动具有极佳的协调性,因此,可大幅提高电控及手控操作上的顺畅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其是包含一壳体、 一电控机构以及一手控件。该壳体是具有一底座及一形成于该底座的轴孔,该手控件是穿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孔,且该手控件是具有一旋钮及一连接于该旋钮的转杆,该电控机构是设置于该壳体内,且该电控机构是包含有一控制开关、 一可作动该控制开关的转动件、 一可带动该转动件的离合齿轮、 一可控制该离合齿轮移动的定位件以及一可驱动该离合齿轮的马达,该转动件是连接于该手控件的该转杆,且该转动件是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离合齿轮是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且该离合齿轮的该第二结合部是可沿着该转杆移动而卡接于该转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该转杆是穿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孔且一端连接于该电控机构的该转动件。本实用新型在技术上有显著的进步,并具有明显的积极效果,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A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的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1B是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另一视角分解立体闺。图2是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组合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转动件、离合齿轮及定位件的组合示意图。
图4A至图4C是该电控锁组合构造以手控方式进行闭锁的作动示意图。图5A至图5F是该电控锁组合构造以电控方式进行闭锁的作动示意图。图6A至图6F是该电控锁组合构造以电控方式进行闭锁的动作局部剖视图。
10:壳体10a: 轴线
11:底座12轴孔
20:电控才几构21电路基板
22:控制开关23转动件
23a:第一表面23b:第二表面
23c 外周壁231:第一结合部
232按压凸点233卡孔
233a:卡接面24离合齿轮
24a第一侧面24b第二侧面
241第二结合部242环状凸部
243坡块244中心孔
245嵌槽25定位件
25a第一端面25b第二端面
251导坡块251a:斜面251b:顶面252:凹槽
26:弹性件27固定座
27a:开孔28.蜗轮
29:双层齿轮30:手控件
31:旋钮32. 5转杆M: 马达 S: 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功效,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1A、图1B、图2及图3所示,其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 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其是包含一壳体10、 一电控机构20以及一手控件30。
该壳体10是具有一底座11、 一形成于该底座11的轴孔12及一设于该轴孔12中心的轴线10a。该电控机构20是设置于该壳体10内,且该电控机构20是包含有一电路基板21、 一设置于该电路J4! 21上的控制开关22、 一可作动该控制开关22的转动件23、 一可带动该转动件23的离合齿轮24、 一可控制该离合齿轮24移动的定位件25、至少一设置于该底座11与该定位件25之间的弹性件26、 一固定座27、 一可驱动该离合齿轮24的马达M、 一装设于该马达M上的蜗4仑28以及一啮接该蜗轮28及该离合齿轮24的双层齿轮29,其中该转动件23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24的第一表面23a、 一朝向该控制开关"的第二表面23b、 一外周壁23c、至少一形成于该第一表面23a的第一结合部231、多个形成于该该外周壁23c的按压凸点232及一卡孔233。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结合部231是为凸块,且该凸块是凸设于该第一表面23a,而该些按压凸点232是可在该转动件23转动过程中依序作动该控制开关",此外,该卡孔233是具有一"^接面233a,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2及图3,该离合齿轮24是可沿着该轴线10a轴向移动,且该离合齿轮24是具有一朝向该转动件23的第一侧面24a、 一朝向该定位件25的第二侧面24b、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结合部231的第二结合部241、 一凸i殳于该第二侧面24b的环状凸部M2、至少一i皮块243以及一中心孔244,在本实施例中,该第二结合部241是形成于该中心孔244外侧,且该第二结合部2"是为凹设于该第一侧面2化的卡槽,较佳地,该卡槽是连通该第一侧面2化及该第二侧面2化,此外,该坡块243是形成于该环状凸部242上。
请参阅图1A、图1B、图3及图6A所示,该定位件25是设置于该离合齿轮24与该底座11之间,且该定位件25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24的第一端面"a、 一朝向该底座11的第二端面25b、至少一凸设于该第一端面的导坡块Ml及至少一凹设于该第二端面25b的凹槽252。在本实施例中,该导坡块是具有一斜面"la及一顶面251b,该离合齿轮24在转动过程中,该坡块243是可抵接该导坡块251的该斜面251a或该顶面251b。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3及图6A所示,该弹性件26—端是4氐接该定位件25,而另一端是抵接该底座11,较佳地,该弹性件26 —端是设置于该定位件25的该凹槽252。该固定座27是固定该定位件25于该底座11,在本实施例中,该固定座27是具有一开孔27a,该开孔27a是显露该定位件25的该导坡块251。
请再参阅图1A、图1B、图3及图6A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机构20另包含有一复位弹簧S,该复位弹簧S是设置于该转动件23与该离合齿轮24之间,较佳地,该离合齿轮24是具有一凹设于该第一侧面24a的嵌槽245,该复位弹簧S是设置于该嵌槽245,且该复位弹簧S—端是抵接该转动件23。另外,该手控件30是具有一旋钮31及一连接于该旋钮31的转杆32。该转杆32是穿设于该底座11的该轴孔12且一端连接于该电控机构20的该转动件23。又,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组合构造可另包有一电池组(图未绘出),该电池组是可提供电控所需的电力。
关于该电控锁组合构造以手控方式进行闭锁的作动方式,请参阅图4A至图4C所示。首先,请参阅图4A所示,其是为该电控锁组合构造处于开锁状态时各部件的位置示意图,其中该转动件2 3的至少一按压凸点2 32是对应该控制开关22,而该手控件30的该转杆32 —端是卡合于该转动件23的该卡孔233,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闭锁旋转方向是为顺时针方向,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闭锁旋转方向亦可设计为逆时针方向;接着,请参阅图4B所示,顺时针转动该手控件30,此时,该转杆32 —端是会抵接该卡孔233的该卡接面233a并带动该转动件23转动,以使该转动件23的至少一按压凸点232作动该控制开关22第一次;之后,请参阅图4C所示,当该手控件30顺时针转动一特定角度后,该转动件23的另一按压凸点232是会作动该控制开关22第二次,以使该电控锁组合构造转换成闭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该手控件30是会与一锁心构造(图未绘出)连动,因此,在设计上是可限制该手控件30的旋转角度为90度。同理,如要以手控方式让该电控锁组合构造转换成开锁状态时,只需将该手控件30逆时针转动90度即可。
关于该电控锁组合构造以电控方式进行闭锁的作动方式,请参阅图5A至图5F及图6A至图6F所示。首先,请参阅图5A及图6A所示,其是为该电控锁组合构造处于开锁状态时各部件的位置示意图,其中该转动件23的至少一按压凸点232是对应该控制开关22,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是对应该定位件25的该导坡块251,此外,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闭锁旋转方向是为顺时针方向,而闭锁开关是为该控制开关22,或者,在另一实施例中,该电控锁组合构造的闭锁旋转方向亦可设计为顺时针方向;接着,请参阅图5B及图6B,当使用者以一遥控器(图未绘出)或一按^fc组件(图未绘出)驱动该电控锁组合构造时,该马达M是会启动而驱动该蜗轮28转动,进而带动该双层齿轮29及该离合齿轮24转动,以使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抵接该定位件25的该导坡块251,在本实施例中,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是会先抵接该导坡块251的该斜面251a,接着往该导坡块"1的该顶面251b移动,过程中该离合齿轮24是会沿着该转杆32及该轴线10a往该转动件23的方向移动,请参阅图5C及图6C所示,当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抵接该导坡块251的该顶面251b时,该离合齿轮24的该第二结合部241 (卡槽)是会沿着该转杆32移动而卡接于该转动件23的该第一结合部231(凸块),并带动该转动件23转动,以使该转动件23的至少一按压凸点232作动该控制开关22第一次;之后,请参阅图5D及图6D所示,当该离合齿轮24带动该转动件23顺时针转动一特定角度后,该转动件23的另一按压凸点232是会作动该控制开关22第二次,以使该电控锁组合构造转换成闭锁状态,在本实施例中,该特定角度是可介于60度至90度之间,此外,请参阅图5E及图6E所示,为防止电控及手控两种不同操作方式相互干涉,在该按压凸点232作动该控制开关22第二次后,该马达M仍会持续地带动该离合齿轮24转动,直到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脱离该导坡块251的该顶面251b及该斜面251a时,该马达M才停止动作,且在前述动作中,该复位弹簧S是会顶推该离合齿轮24,以使该离合齿轮24复位,同时,该离合齿轮24的该第二结合部241(卡槽)与该转动件23的该第一结合部231(凸块)的卡接状态是会解除,如此,可避免该手控件30带动该转动件23转动时,受到该离合齿轮24的干涉。同理,当以电控方式让该电控锁组合构造转换成开锁状态时,该马达M是会驱动该离合齿轮24逆时针转动,以带动该转动件23逆时针转动,当该转动件23的该些按压凸点232作动该控制开关22两次后,即可转换成开锁状态。
另外,请参阅图5F及图6F所示,当该电控锁组合构造在闭锁或开锁过程中,因锁闩遭遇阻碍而导致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未脱离该导坡块251的该顶面251b或该斜面251a即停止动作时,为避免该电控锁组合构造发生锁死情形,在本实施例中,该定位件25是设计成可轴向移动,因此,当上述情形发生时,可藉由该手控件30转动该转动件23,此时,该转动件23的该第一结合部231 (凸块)是会脱离该离合齿轮24的该第二结合部241(卡槽)而抵接该第一侧面24a并推压该离合齿轮24,以使该离合齿轮24往该定位件25方向移动,同时,该离合齿轮24的该坡块243亦会推压该定位件25的该导i皮块251,以-使该定位件25往该底座11方向移动并压缩该弹性件26,由于该离合齿轮24及该定位件25是可轴向移动而提供让位空间,因此,该手控件30可顺利转动该转动件23而开锁,以防止锁死情形发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该离合齿轮24与该定位件25及该转动件23之间的连动具有极佳的协调性,因此,可大幅提高电控及手控操作上的顺 畅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 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 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 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 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 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壳体,其是具有一底座及一形成于该底座的轴孔;一手控件,是穿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孔,其具有一旋钮及一连接于该旋钮的转杆;以及一电控机构,是设置于该壳体内,其包含有一控制开关、一能作动该控制开关的转动件、一能带动该转动件的离合齿轮、一能控制该离合齿轮移动的定位件及一能驱动该离合齿轮的马达,该转动件是连接于该手控件的该转杆,且该转动件是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离合齿轮是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且该离合齿轮的该第二结合部能沿着该转杆移动而卡接于该转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 动件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的第一表面及一朝向该控制开关的第二表 面,该第一结合部是形成于该第一表面。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转 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是为凸块。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离 合齿轮是具有一朝向该转动件的第 一侧面及一朝向该定位件的第二侧面,该 第二结合部是为卡槽,且该卡槽是凹设于该第一侧面。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卡 槽是连通该第 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离 合齿轮是具有至少一坡块,该定位件是具有至少一导坡块,该离合齿轮的 该坡块是能抵接该定位件的该导坡块。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离 合齿轮是具有一凸设于该第二侧面的环状凸部,该坡块是形成于该环状凸 部上。
8、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 位件是具有一朝向该离合齿轮的第 一端面及一朝向该底座的第二端面,该 导坡块是凸设于该第 一 端面。
9、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 位件的该导坡块是具有一斜面,该离合齿轮的该坡块是抵接该导坡块的该 斜面。
10、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控锁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定 位件的该导坡块是具有一顶面,该离合齿轮的该坡块是抵接该导坡块的该 顶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电控锁组合构造,其包含一壳体,具有一底座及一形成于该底座的轴孔;一手控件,穿设于该壳体的该轴孔,其具有一旋钮及一连接于该旋钮的转杆;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电控机构,其具有一控制开关、一能作动该控制开关的转动件、一能带动该转动件的离合齿轮、一能控制该离合齿轮移动的定位件及一能驱动该离合齿轮的马达,该转动件连接于该手控件的该转杆,且该转动件具有至少一第一结合部,该离合齿轮具有至少一对应该第一结合部的第二结合部,且该离合齿轮的该第二结合部能沿着该转杆移动而卡接于该转动件的该第一结合部。藉由离合齿轮与定位件及该转动件之间的连动具有极佳的协调性,可大幅提高电控及手控操作上的顺畅性。
文档编号E05B47/02GK201401061SQ200920003849
公开日2010年2月10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1日
发明者林诗涵, 黄莲溪 申请人:台湾福兴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