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花板组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4319阅读:7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天花板组合构造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天花板组合构造,尤其涉及一种骨架可供盲板的倒勾嵌挂定位,并可嵌套支撑板供送风过滤机组跨置的天花板组合构造。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是现有的一种天花板骨架10,其包含有一本体11、一可与吊杆结合的槽体12、以及二侧翼13以提供该盲板14固定的,另,于该侧翼13上设有一垫片131, 且该垫片131可防止透光或泄气。但,此一现有技术的缺点在于一、超负荷的承载重因轻钢架的框架格子面积越大,则盲板14就必须越厚,金属盲板14越厚则成本越高,相对的铝合金骨架10也越粗状,如此一来,不仅金属、钢材因原物料缺乏而成本大增,且增加盲板钢材厚度仍存有因稳固性不佳而造成坍塌的情况发生,当盲板14因工作人员的重量而变形时,其侧墙141与骨架10并无任何连结固定,所以极易弯曲而自骨架10间的框架内掉落,造成工作人员的伤亡。二、容易泄气及透光因为该骨架10与盲板14之间所形成的空隙S,容易造成盲板14上层尚未过滤的空气以及上层的白光,经由该空隙S而流入或透光至无尘室内。三、无法制作大尺码的送风过滤机组因有碍于安装时的不便,因此无法依其所需而制作较大尺码的送风过滤机组。四、增加材料、人资成本为了防止泄气及透光,因而必须加装发泡型垫片131,无形中亦增加了材料上的成本,也因此必须增加人员来进行加工,实不符经济效业的功效。五、不符合环保因增设发泡型垫片131,无形中亦多了一项污染源,对于现今重视环保来说,实在是不甚理想。再者,如图2所示,该骨架10除供盲板14定位外,有的框架内必须装设送风过滤机组15,但因送风过滤机组15的宽度Wl必须大于骨架10之间的宽度W2,才能跨置在侧翼 13上;但,如此一来,送风过滤机组15要组装时,必须由下而上,以倾斜方式让送风过滤机组15通过较小的宽度W2,再予导正而放置在骨架10的侧翼13上;是故,其施工上非常不便,仍有改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天花板组合构成,其借由骨架及盲板的勾扣构造,以达稳固及可承受高承载及减少钢材板厚,达到节约能源的功效,其借由骨架的嵌挂式支撑板,而达到方便安装及定位送风过滤机组的功效增进,且具有不泄气、不透光的功效特性,还具有不增加污染源的符合环保功效。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天花板组合构造,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其由数个骨架及接头构成,且各骨架其于本体上方设有供吊杆结合的槽体,并于该本体底部向两侧形成对称的水平延伸体;其特征在于该骨架的水平延伸体上方设有一立向延伸体,且该立向延伸体上方与该本体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深沟槽;一盲板,呈矩型体,其具备一底板及四周的立墙,该立墙顶面向外翻折形成一倒勾,且该倒勾嵌挂在该深沟槽上,并使该盲板底周缘跨置在该水平延伸体上。前述的天花板组合构造,其中骨架左、右两侧的水平延伸体与该立向延伸体的端角处,设有对称的嵌槽,据以提供一支撑板嵌入定位,所述支撑板,其外侧相对于该嵌槽设有一第一 L型体,且该第一 L型体内侧接续设有一第二 L型体,该第一 L型体的外端立部嵌入该嵌槽内,而水平部贴靠在该水平延伸体上,进而使该第二 L型体的水平部供一送风过机组跨置。借此,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降低板厚1/3以上,且机械强度反而增加,达到节省能源的功效增进。


[0016]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7]图1是现有天花板骨架的结构示意图。[0018]图2是现有天花板骨架安装送风过滤机组的示意图。[0019]图3是本实用新型天花板骨架组成轻钢架的示意图。[0020]图4是本实用新型天花板骨架的结构剖视图。[0021]图5是本实用新型天花板骨架的嵌挂用支撑板剖视图。[00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天花板骨架的盲板立体示意图。[0023]图7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盲板及支撑板的示意图。[0024]图8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盲板后的使用状态参考图[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组装送风过滤机组的分解示意图。[0026]图10是本实用新型组装送风过滤机组的组合示意图。[0027]图中标号说明[0028]20骨架41第一 L型体[0029]20A接头411外端立部[0030]21本体42第二 L型体[0031]22槽体421定位面[0032]23水平延伸体50送风过滤机组[0033]24深沟槽51垫片[0034]25嵌槽60框架单元[0035]26立向延伸体70轻钢架[0036]30盲板[0037]31底板[0038]32立墙[0039]33倒勾[0040]40支撑板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3 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佳实施例包含至少一个框架单元60,其是组成轻钢架70的基本单位,即一个天花板轻钢架 70是由众多的框架单元60构成,且随着厂房的需求,目前的框架单元60的尺寸大都在 4' X4'的面积,甚至更大,其由数个骨架20及端角的接头20A所构成,且各骨架20其是于本体21上方设有可供吊杆(图中未示)结合的槽体22,并于该本体21底部向两侧形成对称的水平延伸体23。上述构成为现有技术(Prior Art),非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标的,容不赘述。而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在于该骨架20的水平延伸体23上方设有一立向延伸体沈,且该立向延伸体沈上方与该本体20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深沟槽M ;以及一盲板30,如图6所示,是呈矩型体,其具备一底板31及四周的立墙32,并由该立墙32顶面向外翻折成型的倒勾33,且该倒勾33嵌挂在该深沟槽M上,并使该盲板30底周缘跨置在该水平延伸体23上,如图7所示。承上,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特征在于所述骨架20左、右两侧的水平延伸体23与该立向延伸体26的端角处,设有对称的嵌槽25,据以提供一支撑板40嵌入定位,所述支撑板40,其外侧相对于该嵌槽25设有一第一 L型体41,且该第一 L型体41内侧接续设有一第二 L型体42,该第一 L型体41的外端立部411嵌入该嵌槽25内,而水平部贴靠在该水平延伸体23上,进而使该第二 L型体42的水平部供一送风过机组50跨置。借助上述技术构成,本实用新型的盲板30具有一倒勾33,且该具有倒勾33的盲板30,是可与该水平延伸体23的外侧边一体成型的一纵向深沟槽对相互勾扣住,此一结构特性,除了可达到其稳固性外,并且亦可免除该盲板30上层尚未过滤的空气流入该无尘室区,进而防止粉尘在此处产生扰流或涡流、以及该盲板30上层的白光透光至无尘室区,进而影响黄光区的制程(例如显影、蚀刻的制程)。且,根据实地测试,本实用新型此种以倒勾33嵌挂在骨架20的结构,可降低板厚 1/3以上,且机械强度反而增加,达到节能的目的,且如图8所示,当盲板30以倒勾33与深沟槽M勾扣后,工作人员在上方走动,亦不会变形,具有增进使用安全的功效。进一步,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特征,是在于该支撑板40的设计,如图9、图10,当要组装送风过滤机组50时,因送风过滤机组50的宽度Wl小于框架单元60的宽度W3,因此可呈勿须倾斜而直接向上通过骨架20。然后再将支撑板40嵌挂在该嵌槽25,如图7所示,以支撑板40第一 L型体41的外端立部411倾斜嵌入该嵌槽25,然后将水平端贴靠在水平延伸体23上,此时其间的宽度W4则小于Wl,即可利用第二 L型体42的水平部及直立的定位面 421来定位该送风过滤机组50,使其如图10所示的状态。本实施例中,不需使用任何工具, 即可快速组装支撑板40,且借由该支撑板40的双L型体设计,当其嵌挂在骨架20时,即呈贴合状态,不会左右滑移,增强支撑结构的稳固性。再者,第二 L型体42的底缘,其较佳实施例与水平延伸体23的底面平齐而无断差状,进而可防止粉尘在此处产生扰流或涡流,增强气体层流效果,使整个无尘室的过滤更为顺畅。是以,本实用新型以骨架的深构槽设计,配合一具有倒勾的盲板形状,使得盲板的板厚可降低1/3以上,且机械强度不会降低,其除了节省成本外,更重要的是,其提供了一
5个安全结构,防止在天花板上的工作人员掉落,避免意外发生。进一步,利用特殊的支撑板与嵌槽构造,使得组装送风过滤机组时更为便捷,二者具有相互加乘的效果,确具实用性及进步性。
权利要求1.一种天花板组合构造,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其由数个骨架及接头构成,且各骨架其于本体上方设有供吊杆结合的槽体,并于该本体底部向两侧形成对称的水平延伸体;其特征在于该骨架的水平延伸体上方设有一立向延伸体,且该立向延伸体上方与该本体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深沟槽;一盲板,呈矩型体,其具备一底板及四周的立墙,该立墙顶面向外翻折形成一倒勾,且该倒勾嵌挂在该深沟槽上,并使该盲板底周缘跨置在该水平延伸体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花板组合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骨架左、右两侧的水平延伸体与该立向延伸体的端角处,设有对称的嵌槽,据以提供一支撑板嵌入定位,所述支撑板,其外侧相对于该嵌槽设有一第一 L型体,且该第一 L型体内侧接续设有一第二 L型体, 该第一 L型体的外端立部嵌入该嵌槽内,而水平部贴靠在该水平延伸体上,进而使该第二 L 型体的水平部供一送风过机组跨置。
专利摘要一种天花板组合构造,包括至少一个框架单元,其由数个骨架及接头构成,且各骨架其于本体上方设有供吊杆结合的槽体,并于该本体底部向两侧形成对称的水平延伸体;该骨架的水平延伸体上方设有一立向延伸体,且该立向延伸体上方与该本体之间,形成一开口朝上的深沟槽;一盲板,呈矩型体,其具备一底板及四周的立墙,该立墙顶面向外翻折形成一倒勾,且该倒勾嵌挂在该深沟槽上,并使该盲板底周缘跨置在该水平延伸体上。本实用新型可达稳固定位、降低成本及可承受高承载及减少钢材板厚,同时亦方便盲板或送风过滤机组安装。
文档编号E04B9/06GK201943236SQ20092025237
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31日
发明者郭智雄 申请人:郭智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