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锁线挂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9547阅读:26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动锁线挂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卡线器,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锁线挂锁。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常需要固定吊装式灯具、挂画、广告吊牌等吊装产品,而目前吊装产品多数采用铁杆和铁链作为吊具与固定架之间链接,直接用螺钉固定在高处或悬挂在挂钩上,再估算实际所要的高度后裁剪铁杆的长度。这样既不能在遇到特殊情况时根据实际需要来调节高度,还会在调节过程中花费更多的人工和时间。这样的吊具无法满足现实生活中人们因需要而随时方便和快捷调节吊装产品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锁线挂锁,其能快捷的将吊装产品挂起,可任意调节吊装产品的高低到某一位置并能自动锁位固定。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锁线挂锁,其包括本体、两内轴、两弹簧、至少六颗钢珠及两尾塞;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通本体的第一及第二两通道,第一通道上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一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第二通道下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二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所述内轴的外径向一端逐渐增大以形成锁线限制部,一内轴在一弹簧支撑下置于第一通道上端,另一内轴则在另一弹簧支撑下置于第二通道下端,所述两尾塞分别固定于两通道内而分别与所述两内轴相对以支撑弹簧;锁线限制部和内轴活动限制部对位配合并且两者尺寸变化趋势相同以限制内轴在通道内的上下移动;每一内轴的锁线限制部上都至少设有三颗钢珠,所述钢珠分别活动设于锁线限制部所设的通孔中,且可沿通孔方向向内轴内或内轴外移动;待固定线缆从所述至少三颗钢珠所围成的空隙之间穿过,线缆穿过时克服内轴与尾塞间的弹簧力使锁线限制部下移时,钢珠可向内轴外移动而使线缆顺利穿过锁线限制部,最后从尾塞中心的过线孔中穿出。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按照其内径大小变化由上至下包括三段上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段为第一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该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大且保持不变。 其中,所述第二通道按照其内径大小变化由下至上包括三段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段为第二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该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上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大且保持不变。 其中,所述内轴按照其外径大小变化包括两段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二段且保持不变;第二段的外径由与第一段连接处开始逐渐增大,该段为锁线限制部。[0008] 其中,所述钢珠为六颗,每一内轴在其锁线限制部设有三颗钢珠,该三颗钢珠的球心分布于内轴的同一横截面内;待固定线缆尚未插入时,该三颗钢珠分别向外顶靠内轴活动限制部,同时该三颗钢珠还向内相互顶靠。
3[0009] 其中,所述弹簧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弹簧,弹簧小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内轴上,弹簧大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尾塞上。 其中,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在对应于内轴末端的开口处分别开设有暴露内轴侧面的缺口。 其中,所述自动锁线挂锁还包括一杆形的附件,该附件的末端可伸入所述缺口以压迫内轴来进行收线。 其中,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通本体的附件插孔,所述附件可插入该附件插孔以和本体成为一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体积小能随身携带,在任何场所使用时只要有支点供悬挂本实用新型产品,便能快捷的将吊装产品挂起,可任意调节吊装产品的高低到某一位置并能自动锁位固定。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实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应当可由此得
到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详细描述,将使本实用新型的
技术方案及其他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一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一较佳实施例的附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4所示,
图1为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其俯视图,图3为其剖视图,图4为其附件的立体图。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自动锁线挂锁包括本体1、两内轴2、两弹簧4、至少六颗钢珠5及两尾塞6,可用来调节固定待固定线缆9 ;本体1设有上下贯通本体的第一通道7及第二通道8,使用时,待固定线缆9从第二通道8下方穿入,由第二通道8上方穿出,再由第一通道7上方穿入,最后由第一通道7下方穿出,待固定线缆9由本体1内的各组件调节固定;第一通道7上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一通道7的内轴活动限制部71,第二通道8下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二通道8的通道内轴活动限制部81 ;两个通道的结构相类似,该自动锁线挂锁各组件在两个通道内的安装方式相同,只是方向相反,因此相同的组件中只选择了在第一通道7—侧的组件进行了标号;内轴2的外径向一端逐渐增大以形成锁线限制部21, 一内轴2活动的穿设于第一通道7上端,另一内轴2活动的穿设于第二通道8下端,锁线限制部21和内轴活动限制部71或内轴活动限制部81之间按照其尺寸变化的趋势相配合以限制内轴2在通道内的上下移动;每一内轴2在其锁线限制部21至少设有三颗钢珠5,钢珠5分别活动地容纳于锁线限制部21上所设的通孔中,
4钢珠5可沿通孔方向向内轴2内或内轴2外移动,待固定线缆9从所述至少三颗钢珠5之 间穿过后,钢珠5向外顶靠内轴活动限制部71的同时还向内顶靠待固定线缆9,从而可固定 待固定线缆9 ;两尾塞6分别固定于第一通道7下端及第二通道8上端,尾塞6中心设有穿 孔以供待固定线缆9穿过,两弹簧4分别位于第一通道7内和第二通道8内以弹性支撑于 尾塞6和内轴2之间。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第一通道7按照其内径大小变化由上至下包括三段上面一 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段为第一通道7的内轴活动限制部71,该段 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大且保持不变。第二通道8按照 其内径大小变化由下至上包括三段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 段为第二通道8的内轴活动限制部81,该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上面一段的内径在 三段之间最大且保持不变。内轴2按照其外径大小变化包括两段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二 段且保持不变;第二段的外径由与第一段连接处开始逐渐增大,该段为锁线限制部21。 在此较佳实施例中,钢珠5的数量为六颗,每一内轴2在其锁线限制部21设有三 颗钢珠5 ;该三颗钢珠5的球心分布于内轴2的同一横截面内,待固定线缆9尚未插入时, 该三颗钢珠5分别向外顶靠内轴活动限制部81,同时该三颗钢珠5还向内相互顶靠;选定 钢珠5的直径使其恰好可在内轴2的通孔中移动,同时还可将待固定线缆9夹持在三颗钢 珠5之间。钢珠5还可以选取其它数量,只要选定钢珠5的直径及位置使其适宜夹持待固 定线缆9即可。弹簧4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弹簧,弹簧4小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内轴2上,弹簧 4大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尾塞6上;实际使用中内轴2会朝向尾塞6压迫弹簧4,采用口径逐 渐增大的弹簧4有利于工作的稳定性。 第一通道7或第二通道8在对应于内轴2末端的开口处分别开设有暴露其内轴2 侧面的缺口 3 ;此较佳实施例的自动锁线挂锁还包括一杆形的附件IO,该附件10的末端可 伸入缺口 3以压迫内轴2来进行收线;本体1设有上下贯通本体1的附件插孔,附件10可 插入该附件插孔以和本体1成为一体,也就是附件10可直接插入本体1并随本体1 一起放 置、携带。 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来调节待固定线缆9时,由于第一通道7及第二通道8两侧 的结构相似而只是方向相反,因此在此仅以第一通道7内的工作过程来说明。使用时,待固 定线缆9依次向下穿过钢珠5、内轴2、第一通道7及尾塞6 ;待固定线缆9向下穿过时只需 要顶开三颗钢珠5之间的空隙即可,由于内轴活动限制部71的形状,即使待固定线缆9的 直径大于钢珠5之间的空隙,只要顶动弹簧4使内轴2向下移动一段距离,钢珠5之间的空 隙自然会扩大到使待固定线缆9可以通过;由此也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可适应的待固定线 缆9直径,除不能超出内轴2直径范围外,还受到钢珠5的尺寸限制,同时也受到内轴活动 限制部71和锁线限制部21的形状的限制,钢珠5的尺寸及位置限制了本实用新型可锁定 的待固定线缆9的最小直径,内轴活动限制部71和锁线限制部21的形状限制了相对于最 小直径可锁定的待固定线缆9的最大直径;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可选定钢珠5的尺寸以使三 颗钢珠5在初始状态(即待固定线缆9尚未插入)时相互紧密接触,也就是使三颗同直径 的球体的球心分布于内轴2的同一横截面内,这样的设置并不是必须,只是为了更容易确 定可锁定的待固定线缆9的最小直径;钢珠5之间可以直径不同,或者采用非球体的形状, 在此不再赘述。[0027] 待固定线缆9向下插入第一通道7后,只能向下拉动而不能向上拉动,这是由于待 固定线缆9大于可锁定的待固定线缆9的最小直径时,待固定线缆9会受到钢珠5的夹持, 而钢珠5则会受到内轴活动限制部71的顶靠,向上拉动固定线缆9时,会使内轴活动限制 部71进一步顶靠钢珠5,而钢珠5则会进一步夹紧待固定线缆9,也就是越向上拉动固定线 缆9,待固定线缆9被钢珠5夹得越紧,从而形成对待固定线缆9的自动锁位固定,不必担心 吊挂的东西会滑落。锁位固定待固定线缆9后,如果需向上拉动待固定线缆9,则需要向下 按动内轴2而使内轴2向下移动,进而扩大钢珠5之间的空隙而使待固定线缆9可以向上 拉动;此操作可借助于附件10在缺口 3处施加对内轴2的压力来实现。在第二通道8 —侧 的固定过程与第一通道7 —侧相似,只是方向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体积小能随身携带,替代了以往吊装产品中 不能任意调节的铁链和铁杆,如可用在吊装式灯具、挂画、广告吊牌等吊装产品中,都起到 了高低能任意调节的功能,并能停留在某一位置后自动锁位固定,不必担心吊挂的东西会滑落。 以上所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 技术构思作出其他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后 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两内轴、两弹簧、至少六颗钢珠及两尾塞;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通本体的第一及第二两通道,第一通道上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一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第二通道下端的一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以形成第二通道的内轴活动限制部;所述内轴的外径向一端逐渐增大以形成锁线限制部,一内轴在一弹簧支撑下置于第一通道上端,另一内轴则在另一弹簧支撑下置于第二通道下端,所述两尾塞分别固定于两通道内而分别与所述两内轴相对以支撑弹簧;锁线限制部和内轴活动限制部对位配合并且两者尺寸变化趋势相同以限制内轴在通道内的上下移动;每一内轴的锁线限制部上都至少设有三颗钢珠,所述钢珠分别活动设于锁线限制部所设的通孔中,且可沿通孔方向向内轴内或内轴外移动;待固定线缆从所述至少三颗钢珠所围成的空隙之间穿过,线缆穿过时克服内轴与尾塞间的弹簧力使锁线限制部下移时,钢珠可向内轴外移动而使线缆顺利穿过锁线限制部,最后从尾塞中心的过线孔中穿出。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按照其内径大小变 化由上至下包括三段上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段为第一通道 的内轴活动限制部,该段的内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大且保 持不变。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道按照其内径大小变 化由下至上包括三段下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小且保持不变;中间一段为第二通道 的内轴活动限制部,该段的内径由下至上逐渐增大;上面一段的内径在三段之间最大且保 持不变。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轴按照其外径大小变化包 括两段第一段的外径小于第二段且保持不变;第二段的外径由与第一段连接处开始逐渐 增大,该段为锁线限制部。
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珠为六颗,每一内轴在其锁 线限制部设有三颗钢珠,该三颗钢珠的球心分布于内轴的同一横截面内;待固定线缆尚未 插入时,该三颗钢珠分别向外顶靠内轴活动限制部,同时该三颗钢珠还向内相互顶靠。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为口径逐渐增大的弹簧, 弹簧小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内轴上,弹簧大口径的一端顶靠在尾塞上。
7.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通道或第二通道在对应 于内轴末端的开口处分别开设有暴露内轴侧面的缺口。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锁线挂锁还包括一杆形 的附件,该附件的末端可伸入所述缺口以压迫内轴来进行收线。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锁线挂锁,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设有上下贯通本体的附 件插孔,所述附件可插入该附件插孔以和本体成为一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锁线挂锁,包括本体、两内轴、两弹簧、至少六颗钢珠及两尾塞;本体设有第一及第二通道,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分别设有内轴活动限制部;内轴上设有锁线限制部,内轴一与内轴二对立而设,分别位于主体的上端与下端;锁线限制部和内轴活动限制部之间按照其尺寸变化的趋势相配合;内轴上的锁线限制部至少设有三颗钢珠,钢珠在弹簧张力状态下由内轴活动限制部限制的同时向内顶靠待固定线缆;两尾塞分别固定于第一通道下端及第二通道上端,尾塞中心设有穿线孔,两弹簧分别弹性支撑于尾塞和内轴之间。本实用新型自动锁线挂锁能快捷的将吊装件挂起并自动锁位固定,且能自由调节高度。
文档编号E05B15/16GK201513032SQ200920204748
公开日2010年6月23日 申请日期200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9年9月11日
发明者容昌贤 申请人:容昌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