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6953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滑动辅助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对使移动体从主体侧的第一位置转换到第二位置,或者从第二位置转 换到第一位置的操作进行辅助的滑动辅助机构。
背景技术
图14(a)及图14(b)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辅助机构的图。标记121是安 装在主体侧保持框的上边的拉门关闭器,标记103是设在作为移动体的拉门侧的动作部件 (卡合销)。在此,拉门关闭器121具备壳体122、钩体136和加力机构135。壳体122呈容 器状,并形成有从一端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卡合槽部125和滑动槽部131 (包括直线的移动槽 部132及在移动槽部132的一端侧折弯的转动槽部13 。钩体136具有与动作部件103卡 合脱离的保持凹部146和与滑动槽部131嵌合的卡合凸部144、145。加力机构135在将一 端卡定在钩体136上且将另一端卡定在壳体122侧的状态下,将钩体136向滑动槽部131 的另一端侧加力,在拉门从关闭向打开方向滑动的过程中积蓄作用力。动作部件103是相 对于拉门的上端面通过自动返回机构104而突出的卡合销。而且,在该辅助机构中,通过拉门的关闭操作使动作部件103向主体侧的拉门关 闭器121移动。于是,动作部件103在进入卡合槽部125并滑动之后,与钩体136的保持凹 部146卡合而被保持。S卩,钩体136从图14(a)的待机姿势,通过从动作部件103受到的应 力而以卡合凸部145为中心旋转,卡合凸部144如图14(b)那样从转动槽部133与移动槽部 132嵌合而转换为拉入姿势。于是,钩体136以拉入姿势即限制动作部件103的状态,通过 加力机构135的作用力向壳体122的后端侧滑动。并且,从该状态,通过拉门的打开操作, 动作部件103与钩体136 —起向壳体122的前端侧滑动,随之在加力机构135积蓄作用力。 若拉门进一步向打开方向移动,则再次成为图14(a)的状态。在以上的辅助机构中,存在钩体136从待机姿势因振动等不慎旋转而以动作部件 103与保持凹部146的非卡合状态成为拉入姿势(以下,称之为非卡合状态的拉入姿势) 的危险,在此情况下,即便使动作部件103沿着卡合槽部125滑动也不能与保持凹部146卡 合。作为其恢复结构,具备设在卡合槽部125的后侧的引导用的扩幅槽部1 和作为动作 部件103的支撑机构的自动返回机构104。就自动返回机构104而言,动作部件103通过 未图示的转盘等沿着板105的滑动孔108可以摆动,且因为未图示的螺旋弹簧引起的作用 力而向滑动孔108的一端侧被按压。该动作,在钩体136为非卡合状态的拉入姿势,动作部 件103通过拉门的关闭操作而进入卡合槽部125并与钩体侧倾斜面部147抵接之后,通过 自动返回机构104在被扩幅槽部126引导的同时能够与保持凹部146卡合。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 日本特许申请公开第2005-290769号公报在上述辅助机构中,在拉门被关闭操作时,从中途利用加力机构135的作用力而 自动转换至关闭位置,因此能可靠地消除拉门的不完全的关闭状态的发生。然而,上述恢复结构由自动返回机构104向拉门的厚度方向可摆动地支撑动作部件103,因此不仅变得复 杂,而且还存在如下危险,例如,在以如图14(b)钩体136与动作部件103卡合的拉入姿势, 拉门向打开方向被移动操作且未到达转动槽部133的阶段,若厚度方向的冲击施加在该拉 门上,则动作部件103通过自动返回机构104及扩幅槽部1 从保持凹部146解除卡合。其 原因如下拉门相对于主体侧引导部以规定的游隙移动自如地被支撑;拉门被开闭操作时 容易受到门厚度方向的可变载荷;以及动作部件103的直径和保持凹部146的深度受到限 制。另外,例如,通过在如图8所示的左右的拉门A、B以双槽推拉的方式开闭的所谓双 扇推拉门中应用上述辅助机构,将各拉门A、B从中途到关闭位置以及从中途到打开位置分 别自动地推拉的场合,需要将拉门关闭器121安装在主体侧的至少四处。从而,安装工时及 安装费用增多。对于这种课题,本申请人开发出了实现安装工时及安装费用的降低,并且例 如在拉门关闭时及打开时这双方能够使拉门自动地推拉的辅助机构(日本特许申请公开 第2008-144567号公报所公开的机构,以下,称之为“双方向的辅助机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如下滑动辅助机构,该滑动辅助机构通过具备结构比上述恢 复结构更简单,而且还能容易应用于上述双方向的辅助机构中的恢复结构,能够用于更广 泛的用途,而且使用方便性优良。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是一种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或移 动体的一方上的壳体;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并转换为与该壳体内的对应部卡定的待 机姿势和解除了上述卡定的拉入姿势的闩锁;以及将上述闩锁向一个方向加力的加力机 构;以及安装在上述主体或移动体的另一方上,并将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 或者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的动作部件,若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则 利用积蓄在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而能够将上述移动体通过上述动作部件从主体侧第一 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闩锁具有卡合部和辅助卡合机构,该卡合部平时与 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向拉入姿势的转换联动而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该辅助卡合机构在上 述动作部件相对于上述卡合部为非卡合状态下上述闩锁成为拉入姿势时可解除卡合地与 上述动作部件卡合。另外,完成上述目的的本发明的第二方案是一种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 或移动体的一方上的壳体;分别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并转换为与该壳体内的对应部 卡定的待机姿势和解除了上述卡定的拉入姿势的一对闩锁;以及将上述两闩锁彼此向接近 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安装在上述主体或移动体的另一方上,并将上述闩锁从待机 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或者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的动作部件,若将上述移动体从主 体侧第一位置移动到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中途或从第二位置移动到向第一位置的中途,则一 方的上述闩锁通过上述动作部件解除上述卡定,而且与该动作部件一起伴随着向另一方的 上述闩锁侧通过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的接近驱动而能够移动至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其 特征在于,上述闩锁具有卡合部和辅助卡合机构,该卡合部平时与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向 拉入姿势的转换联动而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该辅助卡合机构在上述动作部件相对于上述 卡合部为非卡合状态下上述闩锁成为拉入姿势时可解除卡合地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
在上述各方案的滑动辅助机构中,作为移动体除了拉门以外还包括抽屉等。作为 主体还包括拉门用的框和抽屉用的容纳部等。第一位置表示移动体的完全的关闭位置或打 开位置,这还包括将移动体完全推入容纳部的关闭位置或拉出的打开位置。第二位置表示 移动体的完全的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这还包括将移动体从容纳部完全拉出的打开位置或 推入的关闭位置。辅助卡合机构在闩锁未将动作部件与卡合部卡合而成为拉入姿势时,能 够与动作部件卡合而将闩锁再次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而且,辅助卡合机构如实施 方式例那样设在闩锁之中与加力机构的加力方向相反的一侧,闩锁以非卡合状态的拉入姿 势与动作部件卡合。而且,在上述各方案的滑动辅助机构中,壳体、闩锁、加力机构如实施方 式例和专利文献1那样构成拉入单元。上述各方案的滑动辅助机构最好如下进行具体化。(1)具有滑块,该滑块配置为相对于上述壳体自如滑动,而且以上述闩锁可旋转的 方式支撑上述闩锁。(2)上述动作部件是相对于上述主体或移动体通过作用力出没自如地设置的突起 体,上述辅助卡合机构由形成于上述闩锁上并引导上述突起体的斜面引导部以及与该斜面 引导部相连的凹部构成。(3)上述辅助卡合机构通过磁力将上述动作部件吸附卡合。(4)上述闩锁的形成上述卡合部的部位由与除此之外的部位不同的材质构成。该 场合,最好形成上述卡合部的部位比除此之外的部位更软。本发明的效果如下。在上述第一方案的滑动辅助机构中,即使闩锁因误动作而成为非卡合状态的拉入 姿势,通过动作部件与设在闩锁上的辅助卡合机构卡合,也能够将该闩锁再次从拉入姿势 转换为待机姿势。该辅助卡合机构作为恢复结构,与上述现有的恢复结构相比,没有对壳体 侧的追加加工,而且无需将动作部件向移动体厚度方向可摆动地支撑,因此简单且能够控 制经费而实施。在上述第二方案的滑动辅助机构中,作为如下辅助机构,能够具有与上述第一方 案的发明相同的优点,该辅助机构在将移动体从主体侧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方向转换的中 途及从第二位置向第一位置方向转换的中途,换言之将移动体从各中途通过加力机构的作 用力自动地推拉而分别转换为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另外,通过具备上述(1)的特征,闩锁通过滑块移动或可旋转地支撑在滑块上,因 此更可靠地得到上述推拉动作及恢复动作。而且,通过具备上述O)的特征,如图1 图11所示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那样,动 作部件由通过作用力出没的突起体构成,且辅助卡合机构由引导突起体的斜面引导部及与 该斜面引导部相连的凹部构成,因此能够容易实施。对此,而且,通过具备上述C3)的特征, 如图13(b)的变形例那样,利用磁力作用能够容易实施。另外,通过具备上述的特征,作为闩锁,若形成卡合部的部位比除此之外的部 位更硬,则能够提高相对于动作部件的冲击特性乃至耐久性,相反,若形成卡合部的部位比 除此之外的部位更软,则能够消除由动作部件的碰撞引起的撞击的发生。


图1 (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拉入单元6的仰视图。图1 (b)是拉入单元6的侧视图。图1 (c)是拉入单元6的一侧剖面图。图2是拉入单元6的分解结构图。图3是表示从拉入单元6除去罩15的状态的俯视图。图4 (a)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滑块2A的概略立体图。图4(b)是从不同于图4(a)的方向观察滑块2A的概略立体图。图5 (a)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滑块2B的概略立体图。图5(b)是从不同于图5(a)的方向观察滑块2B的概略立体图。图6(a)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闩锁4(滑块2A侧的闩锁)的俯视图。图6(b)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闩锁4(滑块2A侧的闩锁)的主视图。图6(c)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闩锁4(滑块2A侧的闩锁)的仰视图。图6(d)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闩锁4(滑块2A侧的闩锁)的后视图。图7(a)是图6(c)所示的B-B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图7(b)是图6(c)所示的A-A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图7(c)是图6(d)所示的C-C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图8 (a)是表示拉入单元6的应用例的模式图。图8(b)是用于拉入单元6的作为动作部件的突起体8的分解图。图9 (a)是表示主体7侧的框与拉入单元6及突起体8 (动作部件)的关系的图。图9(b)是表示主体7侧的框与拉入单元6及突起体8 (动作部件)的关系的图。图9 (c)是表示主体7侧的框与拉入单元6及突起体8 (动作部件)的关系的图。图10(a)是从上侧观察处于待机姿势的闩锁4的图。图10(b)是从下侧观察处于待机姿势的闩锁4的图。图11 (a)是从上侧观察处于拉入姿势的闩锁4的图。图11 (b)是从下侧观察处于拉入姿势的闩锁4的图。图12 (a)是概略地表示对处于拉入姿势(图9 (c)所示的状态)的闩锁4卡合突 起体8(动作部件)时的动作的图。图12(b)是立体地表示图12(a)所示的动作的图。图13(a)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图。图14(a)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图14(b)是表示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辅助机构的主要部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a)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作为滑动辅助 机构的主要部分的拉入单元(引込-二 7卜)6的仰视图。而且,图1(b)是拉入单元6的 侧视图,图1(c)是拉入单元6的一侧剖面图。另外,图2是拉入单元6的分解结构图。另 外,图3是表示从拉入单元6除去罩15的状态的俯视图。而且,在图3中,右侧的闩锁4处于拉入姿势(引込姿勢)。另外,图4(a)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滑块2A的概略立体图,图4(b)是从不同于图 4(a)的方向观察滑块2A的概略立体图。而且,图5(a)是构成拉入单元6的滑块2B的概 略立体图,图5(b)是从不同于图5(a)的方向观察滑块2B的概略立体图。另外,图6(a) 图6(d)分别表示构成拉入单元6的闩锁4(滑块2A侧的闩锁)的俯视图、主视图、仰视图 及后视图。另外,图7(a)是图6(c)所示的B-B剖面的放大剖视图。而且,图7(b)是图6(c) 所示的A-A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另外,图7(c)是图6(d)所示的C-C剖面的放大剖视图。另 外,图8(a)是表示拉入单元6的应用例的模式图。而且,图8(b)是用于拉入单元6的作为 动作部件的突起体8的分解图。另外,图9(a) 图9(b)是表示主体7侧的框与拉入单元6 以及突起体8(动作部件)的关系的图。而且,图9(a)是将双扇推拉门转换到打开位置的 全开的模式图,图9(b)是将双扇推拉门转换到关闭位置的全闭的模式图,图9(c)是表示从 图9(b)所示的状态因左侧的闩锁4误动作而成为拉入姿势的状态的模式图。另外,图10(a)及图10(b)分别是从上侧及下侧观察处于待机姿势的闩锁4的图。 而且,图11(a)及图11(b)分别是从上侧及下侧观察处于拉入姿势的闩锁4的图。另外,图 12 (a)是概略地表示对处于拉入姿势(图9 (c)所示的状态)的闩锁4卡合突起体8 (动作部 件)时的动作的图,图12(b)是立体地表示图12(a)所示的动作的图。而且,图13(a)是表 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一变形例的图,图13(b)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第二变形例的 图。以下,以机构特征、拉入单元、动作部件、装配、主动作、变形例的顺序进行详细说明。(机构特征)本发明的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7或作为移动体的拉门A(B)的一方上的 拉入单元6:以及安装在主体7或拉门A(B)的另一方上的作为动作部件的突起体8。在以 下的实施方式例中,表示了将拉入单元6安装在主体7上,并将突起体8安装在拉门A(B)上 的情况,但是也可以将拉入单元6安装在拉门A(B)上,并将突起体8安装在主体7上。另 外,拉入单元6具备壳体1、滑块2、闩锁4、加力机构3和制动机构5,但是也可以例如专利 文献1那样,省略滑块2及制动机构5。在此,主体7是例如具有开口部的橱柜、搁板等,或者具有容纳空间的桌子或复印 机等。移动体不限于拉门A、B,也可以是储藏物品用的抽屉体等,配置成沿着设置在主体7 的开口部或容纳空间上的导轨等在关闭位置(为全闭位置,在抽屉体中相当于推入位置) 与打开位置(为全开位置,在抽屉体中相当于拉出位置)之间可以滑动。另外,拉入单元6 及突起体8根据对象的移动体和拉入动作设定而大致分为以下三种结构。在第一结构中,如图1(a) 图7(c)所示,将拉入单元6及两个突起体8作为一组 来使用。拉入单元6配置有向相互接触分离的方向滑动的成对的滑块2A、2B ;对滑块2A、 2B彼此向接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3 ;对各滑块2A、2B的滑动速度进行制动的制动机构 5 ;以及分别可旋转地支撑在各滑块2A、2B上,并通过与壳体1内的对应部可解除地卡定而 可将滑块2A、2B彼此保持为分离的状态的成对的闩锁4、5。换言之,该结构是作为移动体将 图8(a)的拉门A、B的一方,例如单一的拉门A相对于主体7的对应的开口部滑动的情况, 若将拉门A从关闭位置移动到向打开方向的移动中途,以及从打开位置移动到向关闭方向 的中途,则之后通过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移动至打开位置或关闭位置。另外,方案2的发明是设想了这种结构而特定的方案。第二结构是作为移动体将图8(a)的拉门A、B相对于主体7的对应的开口部而分 别滑动的情况,在图8(a)中将两个拉入单元6及共四个突起体8作为一组来使用,而作为 其代替,将对应于拉门A的拉入单元6及对应于拉门B的拉入单元6的各壳体1以外的结 构部件组装在共用壳体上(参照日本特许申请公开第2008-144567号公报)。换言之,在 该拉入单元中,其结构如下,作为一个单位具有向相互接触分离的方向滑动的成对的滑块 2A、2B ;将滑块2A、2B彼此向接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3 ;对各滑块2A、2B的滑动速度进 行制动的制动机构5 ;以及分别以枢轴支撑在各滑块2A、2B上,并通过可解除地与壳体1侧 卡定而可将滑块2A、2B彼此保持为分离的状态的成对的闩锁4、4,并且将两组该单位配置 在相同的壳体上。这可以从以下结构中容易理解,因此其自身的说明将省略。第三结构是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那样将移动体仅向一个方向拉入的情况。该拉 入单元是如下最简单的结构,例如,在图3中,省略滑块2A、2B的一方,将加力机构3的一端 卡定在滑块上并将另一端卡定在壳体侧,将制动机构5的一端卡定在滑块上并将另一端卡 定的壳体侧。另外,方案一的发明是设想了这种结构而特定的方案。该结构及动作也可以 从以下结构中容易理解,因此其自身的说明也将省略。(拉入单元)在拉入单元6中,如图1(a) 图3所示,壳体1 一体地形成将上侧开口的空间部10 和向空间部10的左右伸出的向主体侧的安装部10a,并且具有关闭空间部10的罩15。空 间部10呈细长的矩形的容器状,由下表面11、两侧面12和左右的端部13划分。在下表面 11上设有位于宽度中间并向左右延伸的导向孔11a、截面为大致凹状的滑块用导向槽lib 以及截面为大致L形的闩锁用导向部14。其中,滑块用导向槽lib和闩锁用导向部14并未 图示,但设置成与罩15的下表面还相对。S卩,下表面11的导向孔Ila上下贯通并壳体内移动引导突起体8。导向槽lib是 在导向孔Ila的一方侧设置在相对的端部13与端部13之间的直线槽。而且,下表面11的 导向槽lib和罩15的导向槽以与设置在滑块2A、2B的上下表面上的突起22或32嵌合的 状态引导滑块2A、2B的滑动。导向部14在导向孔Ila的另一方侧,沿着导向孔Ila的孔边 缘设置。另外,下表面11的导向部14和罩15的导向部分别由与导向孔Ila平行的成对的 直线槽1 和设在直线槽14a的两侧的大致L形的卡定槽14b构成。而且,闩锁4具有后 述的设在上下表面上的凸部52,以嵌合该凸部52的状态引导沿着直线槽1 的闩锁4的滑 动,且通过凸部52与卡定槽14b卡合而卡定闩锁4(及滑块)的滑动。另外,标记12b是划 分卡定槽14的筋状的壁部,划分卡定槽14b的壁部分形成为高一层,以防闩锁4的凸部52 卡合时不慎被解除卡定。在壳体侧的两侧面12及罩侧的两侧17,设有多对将罩15配置在空间部10时相互 卡合的钩状卡定部1 和孔状卡合部17a。而且,在壳体侧的安装部IOb及罩侧的左右端 面18,设有将罩15配置在空间部10时相互卡合的凹状卡定部IOd和凸状卡合片18a。在 该例子中,罩15通过这些部件的卡合而与壳体1成一体化。另外,壳体1之中,左右的安装 部IOa其宽度方向的截面成为逆凹状,突起体8可以从该逆凹状部沿着导向孔1 Ia滑动。滑块2A、2B配置在壳体侧下表面11与罩15之间的空间内,如图2 图5(b)所示, 形成由闩锁用支撑部20、30及在该支撑部的一侧通过连接部20a、30a成为一体化的制动机构用连接部21、31构成的树脂制的块状。另外,作为制动机构5使用了活塞式阻尼器方式。该活塞式阻尼器为已知的结构 (例如,日本特许申请公开第2006-29564号公报所记载的结构)即可,如下结构即可,具有 气缸50及缓慢地出没于该气缸50的活塞杆51,活塞杆51相对于固定的气缸50缓慢地驱 动,或者气缸50相对于固定的活塞杆51缓慢地驱动。但是,气缸50在后端外周具有未图 示的头状卡定槽,活塞杆51在前端外周具有头状卡定槽。而且,在该例子中,由于作为制动 机构5使用了活塞式阻尼器,所以两滑块2A、2B成为不同形状,而作为制动机构使用旋转式 阻尼器之类的情况可以设定为相同形状。滑块2A、2B有以下共同点连接部21、31形成上下表面加、沘或3a、;3b的一部分; 具有设在连接部21的上下表面2a、2b或连接部34的上下表面3a、!3b上并向左右延伸的突 起22或32 ;支撑部20、30具有设在内侧侧面并引导气缸50的截面圆弧状的导向部20b、 30b ;支撑部20、30在上下表面具有设在比上下表面2a、2b或3a、!3b低一层的部位并限制闩 锁4的移动的槽23或33 ;支撑部20、30具有突出设置在更低的上表面上卡定作为加力机 构3的螺旋弹簧的对应的端部的卡固部25或35 ;支撑部20、30在上下表面具有设在槽23 或33的附近,并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可旋转地以枢轴支撑闩锁4的轴部沈或36; 具有向支撑部20、30的外侧面突出的多个突部27、37 ;以及具有在支撑部20、30的下表面 侧设置在轴部26或36和槽23或33的附近的外侧的凸部28或38及内侧的小凸部四。其中,各突起22、32以直线状延伸,并与上述的壳体侧导向槽lib及罩15侧导向 槽嵌合。各槽23、33以大致L形的壁部来划分,并将与轴部沈或36相对的一侧开口。卡 固部25、35和轴部沈、36位于隔着各槽23、33的左右。凸部观、38沿着壳体侧导向孔Ila 滑动,小凸部四沿着壳体侧导向部14的直线槽1 滑动。而且,滑块2A的连接部21具有 设在内端面上的插入孔2 及从外侧向插入孔2 切掉的退让部Mb。对此,滑块2B的连 接部31具有在与内端面之间保持间隙3 而设置的大致U形的夹紧部34a。在以上的滑块2A、2B上,以轴部沈、36为支点可旋转地组装闩锁4。该闩锁4如图 2所示,用于滑块2A的闩锁与用于滑块2B的闩锁成为左右对称形状。附图中,图6(a) 图7(c)表示滑块2A侧的闩锁,图10(a) 图11(b)表示滑块2B侧的闩锁。在此,基于图 6(a) 图7(c)进行说明。即,闩锁4为树脂成形体,并一体地形成有以枢轴支撑在滑块 侧的支撑部40 ;设在支撑部40的一侧,并且平时与作为动作部件的突起体8卡合的卡合部 42 ;以及在闩锁下表面侧且比卡合部42靠前端45侧设置的辅助卡合机构47。其中,如图6 (d)所示,支撑部40形成除了上下部分及卡合部42侧进行了减壁40a 的大致凹状,并且具有向凹状内突出的突起40b、在上下部分贯通形成的轴孔43以及分别 从上下部分向水平方向延伸设置的突起44、44。卡合部42以大致U形设在支撑部40的一 侧。而且,就形成卡合部42的部位C而言,图6 (a)的上面侧低一层,图6(c)的下面侧与支 撑部40的外面拉平。辅助卡合机构47在闩锁4因误动作而成为非卡合状态的拉入姿势时与突起体8 卡合,由此可以将闩锁4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在该例子中,如图12(a)及图12(b) 模式地表示,将闩锁4的下表面的前端侧做成较大地坠落的阶梯状,由引导突起体8的前端 侧的斜面引导部47a以及与该斜面引导部47a相连并深一层的凹部47b构成。斜面引导部 47a是越靠近前端越低的锥形。在使用状态下,突起体8若向上抵接在斜面引导部47a上,则突出量减小并且沿着斜面引导部47a滑动,进入凹部47b则突出量再次增大并维持与该 凹部47b的卡合。另外,就以上的闩锁4而言,形成卡合部42的部位C由与除此之外的部位不同的 材质构成。在该例子中,形成卡合部42的部位C由比除此之外的部位更柔软的软质的树脂 原材料构成。详细而言,闩锁4以双色成形法成形,闩锁骨料(除了部位C之外的部位)是 以一次成形形成的ABS (丙稀腈-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等的硬质树脂部,形成卡合部42 的部位C是二次成形的聚酯系弹性体或聚丙烯系弹性体等的软质树脂部。这是因为,突起 体8与卡合部42的U形对应部碰撞了时容易产生噪音,而通过将U形对应部用软质树脂部 构成而能够消除这种撞击的产生。另外,作为其他原材料结构,也可以将形成卡合部42的 部位C由比除此之外的部位更硬的树脂原材料构成,在该情况下能够提高卡合部42的耐久 性。(动作部件)作为动作部件的突起体8如图8(a)及图8 (b)所示,相对于作为移动体的拉门 A(B)通过作用力而自由出没,即受到载荷时克服作用力而减小突出量。在图8(b)的结构 中,具有突起体8、有底筒形的支撑部38、加力弹簧37和保持部件36。其中,突起体8突出 设置在支撑部38的上端面上。支撑部38其内部成为配置加力弹簧37的空腔38a,并且在 相对侧面上突出设置凸部38b。保持部件36由有底筒形构成,在筒上周围突出设置安装部 36c,并且在相对侧面形成孔部36b。而且,支撑部38相对于保持部件36,在将加力弹簧37 配置在支撑部38内的状态下被压入保持部件36的孔部36a内,而且将凸部38b与孔部36b 卡合而进行防脱处理。在该组装状态下,突起体8与支撑部38 —起相对于保持部件36通 过加力弹簧37的作用力而突出到最大,例如若受到向下载荷,则克服加力弹簧37的作用力 而减小突出量。另外,本发明的突起体8为通过作用力上下出没的结构即可,例如,也可以 是日本特许申请公开第2007-107301号公报所公开的导向轴结构或与此类似的结构。(装配)以上的各部件通过如下安装而完成拉入单元6,例如,在将各闩锁4以枢轴支撑在 滑块2A、2B上之后,将滑块2A、2B彼此安装在作为制动机构5的活塞式阻尼器上。然后,将 这些部件与加力机构3 —起装入壳体1内,而且在壳体1上安装罩15。首先,各闩锁4通过各轴孔43与各轴部沈或各轴部43与各轴部36的嵌合而可 旋转地支撑在滑块2A、2B上。之后,滑块2A、2B彼此通过作为制动机构5的活塞式阻尼器 连接。在该场合,活塞杆51在将前端插入到插入孔2 的状态下,将图2所示的扣环52等 从退让部24b与上述杆前端外周的卡定槽卡合,从而与滑块2A的连接部21连接。气缸50 通过将上述气缸侧卡定槽与夹紧部34卡合而与滑块2B的连接部31连接。接着,将以上带有闩锁4的滑块2A和2B、制动机构5、加力机构3作为一组,配置 在壳体1内并利用罩15覆盖。在此,例如在图2、图10(a)及图10(b)中,滑块2A和滑块 2B相对于壳体侧导向槽11嵌合其对应的突起22或突起32,各闩锁4相对于壳体侧导向部 14嵌合其对应的凸部46,并且从该状态,作为加力机构3的螺旋弹簧配置在滑块2A与2B 之间。即,该螺旋弹簧其一端卡定在滑块2A的卡固部25上,另一端卡定在滑块2B的卡固 部35上。从以上的状态,例如,使滑块2A和滑块2B克服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而分离至最大,将滑块2A侧的闩锁4的凸部46与一方的卡定槽14b卡合,将滑块2B侧的闩锁4的凸 部46与另一方的卡定槽14b卡合。在该过程中,滑块2A侧的闩锁和滑块2B侧的闩锁4,从 如图11(a)及图11(b)所示,使闩锁4的前端侧接近该滑块侧的姿势、即与突起体8卡合的 拉入姿势,转动转换到如图10(a)及图10(b)所示,以轴部沈或36为支点将闩锁4的前端 侧从该滑块侧分离的姿势即解除与突起体8卡合的待机姿势或非拉入姿势。在拉入姿势, 闩锁4以将突起44与滑块2A的槽23或滑块2B的槽33嵌合的状态保持其姿势。最后,罩 15通过按压操作而安装在壳体1上。(动作)滑动辅助机构在上述装配状态下,各滑块2A、2B及各闩锁4以及制动机构5、加力 机构3被夹入壳体侧下表面11与罩15的下表面之间。各滑块2A、2B其上下的突起22、32 与对应的导向槽lib嵌合,并保持该嵌合状态进行滑动。各闩锁4其上下的凸部46与对应 的导向部14嵌合,若各凸部46与直线槽1 嵌合则成为上述拉入姿势,若各凸部46与卡 定槽14b卡合则转换为上述待机姿势。以下,参照图8(a)和图9(a) 图12(b)详细说明具体动作。另外,图9(a) 图 9(c)模式地表示将上述滑动辅助机构应用于图8(a)所示的双扇推拉门上的情况,标记70 设想了设在主体7侧的开口部上的拉门用框的上边侧导轨。图9(a)为拉门A、B将开口部 全开的状态,图9(b)为拉门A、B将开口部全闭的状态,表示安装在导轨70侧的拉入单元6 与设在拉门A、B上的各突起体8的概略的位置关系。(1)在将拉门A、B从图9(b)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9(a)所示的位置而将开口部全 开的场合,拉门A向右侧移动操作,拉门B向左侧移动操作。于是,拉门A移动到中途,则右 侧的滑块2B与卡合在闩锁4(成为拉入姿势)的突起体8的移动联动而向右侧滑动,闩锁 侧凸部46从图11(a)的直线槽1 进入卡定槽14b。于是,滑块2B的闩锁4如图10 (a)及 图10 (b)所示,以轴部36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凸部46与卡定槽14b卡合而转换 为待机姿势。在该过程中在加力机构3上积蓄作用力。之后,拉门A的左侧的突起体8与滑块2A的闩锁4 (成为待机姿势)的卡合部42 的对应部接触。闩锁4由于其应力而以轴部沈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转动,各凸部46从卡定 槽14b解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 嵌合,转换为与图11 (a)同样将突起体8与卡合部42卡合 的拉入姿势。于是,滑块2A与闩锁4 一起通过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向滑块2B侧推拉而将 拉门A转换到图11(a)的关闭位置。该场合,滑块2A其突起22沿着导向槽lib被引导,闩 锁4其凸部46沿着直线槽Ha被引导。另外,拉门B也与拉门A同样地转换到关闭位置。 而且,在该方式中,拉门A、B通过上述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移动时,受到上述制动机构5的 制动而缓慢地滑动。(2)在将拉门A、B从图9(a)所示的位置移动至图9 (b)所示的位置而将开口部全 闭的场合,拉门A向左侧移动操作,拉门B向右侧移动操作。例如,拉门A若移动到中途,则 左侧的滑块2A与卡合在闩锁4(成为拉入姿势)的突起体8的移动联动而向左侧滑动,闩 锁侧凸部46从图11(a)所示的直线槽1 进入卡定槽14b。于是,滑块2A的闩锁4如图 10(a)及图10(b)所示,以轴部36为支点向逆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凸部46与卡定槽14b卡 合而转换为待机姿势。在该过程中在加力机构3上积蓄作用力。之后,拉门A的右侧的突起体8与滑块2B侧的闩锁4(成为待机姿势)的卡合部42的对应部接触。闩锁4由于其应力而以轴部36为支点向顺时针方向转动,各凸部46从 卡定槽14b解除卡定并与直线槽1 嵌合,转换为如图11 (a)所示将突起体8与卡合部42 卡合的拉入姿势。于是,滑块2B与闩锁4 一起通过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向滑块2A侧推拉, 从而将拉门A转换到图11(b)的关闭位置。该场合,滑块2B其突起32沿着导向槽lib被 引导,闩锁4其凸部46沿着直线槽14a被引导。另夕卜,拉门B也与拉门A同样转换到关闭 位置。而且,在该方式中,拉门A、B通过上述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移动时,受到上述制动机 构4的制动而缓慢地滑动。(3)图9(c)设想了如下情况,例如,在将拉门A从图9(b)的状态向箭头方向(右 侧)开始移动时,滑块2A侧的闩锁4通过冲击等从卡定槽1 不慎解除卡定的情况。在该 方式中,在发生这种误动作时,利用辅助卡合机构7能够简单地恢复到正常状态。S卩,该恢复操作如下,将拉门A向箭头方向进一步移动,换言之,拉门A移动操作至 成为图9(a)的状态的稍微前面。该场合,滑块2A侧的闩锁4如图12(a)及图12(b)所示, 成为拉入姿势。若拉门A向右侧移动操作,则设在拉门A上的左侧的突起体8如图12(a)进 入辅助卡合机构7的斜面引导部47a,根据该斜面引导部47a的斜度克服上述加力弹簧37 的作用力而稍微减小突出量之后,再次增大突出量而与深一层的凹部47b卡合。所以,这次将拉门A如图9(b)所示,向左侧移动操作。通过该移动,闩锁侧凸部46 从导向部14的直线槽1 到达卡定槽14b的入口之后,突起体8通过由加力弹簧37引起 的出没作用(一旦克服加力弹簧37的作用力减小突出量,再次用作用力增大突出量)从凹 部47b解除卡合。于是,滑块2A的闩锁4通过该解除卡合时的反作用力以轴部沈为支点 向顺时针方向旋转,并且凸部46与卡定槽14b卡合而转换为待机姿势。由此,相对于拉门 A,滑块2A的闩锁4及滑块2B的闩锁4成为图9(a)的状态而被恢复。这种恢复结构比专 利文献1简单,突起体8通过作用力上下出没,因此拉门A(B)的厚度薄的情况也能容易应 用,而且难以受到拉门晃动等的影响。(变形例)图13(a)及图13(b)表示作为上述恢复结构的辅助卡合机构47的变形例。在该 说明中,对与上述方式相同的部位标注相同的标记并仅明确变更点。(1)图13 (a)的闩锁4A具有设在前端侧并将突起体8弹性地卡合脱离的卡合孔部 48。若是该结构,则突起体8为单纯的轴或销即可,而重要的是突起体8相对于卡合孔部48 的卡合度或卡合强度的设定。(2)图13(b)的闩锁4B具有设在前端侧并将突起体8以磁力离合的磁铁49。若 是该结构,则突起体8为单纯的金属制的轴或销即可,而重要的是磁铁4与突起体8的吸附 程度的设定。(3)作为其他变形例,虽然未图示,但作为以上的闩锁,分割闩锁的前端侧并由闩 锁主体及分割部构成。而且,分割部可旋转且可弹性恢复地以枢轴支撑在闩锁主体上。另 外,若突起体8与分割部接触,则该分割部克服作用力反转,从而突起体8能够与上述卡合 部42卡合。还考虑到这种结构。如上所述的本发明除了技术方案所特定的必要条件之外 可以进行适当变更。本申请基于2008年6月6日申请的日本特许申请(特愿2008-14990 ,其内容作 为参照编入本说明书中。
图中1-壳体,2、2A、2B-滑块,3-加力机构,4、4A、4B-闩锁,5_制动机构,6_拉入单元, 7-主体,8-突起体(动作部件),14-导向部,14a-直线槽,14b_卡定槽,15-罩,22、32_突 起,26、36_轴部,25、35_卡固部,36-保持部件,37-加力弹簧,38-支撑部,40-支撑部, 42-卡合部,47-辅助卡合机构,47a-斜面引导部,47b-凹部,48-卡合孔部(辅助卡合机 构),49-磁铁(辅助卡合机构),50-气缸,51-活塞杆,A、B-拉门(移动体)。
权利要求
1.一种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或移动体的一方上的壳体;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并转换为与该壳体 内的对应部卡定的待机姿势和解除了上述卡定的拉入姿势的闩锁;以及将上述闩锁向一个 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安装在上述主体或移动体的另一方上,并将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或 者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的动作部件,若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则利用积蓄在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而能够 将上述移动体通过上述动作部件从主体侧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其特征在于,上述闩锁具有卡合部和辅助卡合机构,该卡合部平时与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向拉入姿 势的转换联动而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该辅助卡合机构在上述动作部件相对于上述卡合部 为非卡合状态下上述闩锁成为拉入姿势时可解除卡合地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
2.一种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或移动体的一方上的壳体;分别可移动地配置在上述壳体上并转换为与该 壳体内的对应部卡定的待机姿势和解除了上述卡定的拉入姿势的一对闩锁;以及将上述两 闩锁彼此向接近的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以及安装在上述主体或移动体的另一方上,并将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或 者从拉入姿势转换为待机姿势的动作部件,若将上述移动体从主体侧第一位置移动到向第二位置的移动中途或从第二位置移动 到向第一位置的中途,则一方的上述闩锁通过上述动作部件解除上述卡定,而且与该动作 部件一起伴随着向另一方的上述闩锁侧通过上述加力机构的作用力的接近驱动而能够移 动至第二位置或第一位置,其特征在于,上述闩锁具有卡合部和辅助卡合机构,该卡合部平时与上述闩锁从待机姿势向拉入姿 势的转换联动而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该辅助卡合机构在上述动作部件相对于上述卡合部 为非卡合状态下上述闩锁成为拉入姿势时可解除卡合地与上述动作部件卡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具有滑块,该滑块配置为相对于上述壳体自由滑动,而且以上述闩锁可旋转的方式支 撑上述闩锁。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部件是相对于上述移动体通过作用力出没自如地设置的突起体,上述辅助卡 合机构由形成于上述闩锁上并引导上述突起体的斜面引导部及与该斜面引导部相连的凹 部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辅助卡合机构通过磁力将上述动作部件吸附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上述闩锁的形成上述卡合部的部位由与除此之外的部位不同的材质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滑动辅助机构,其特征在于, 形成上述卡合部的部位比除此之外的部位更软。
全文摘要
滑动辅助机构具备安装在主体(7)或移动体(A)的一方上的壳体(1);可移动地配置在该壳体上并转换为卡定在该壳体内的待机姿势和解除了上述卡定的拉入姿势的闩锁(4);以及将该闩锁向一个方向加力的加力机构(3);以及安装在主体(7)或移动体的另一方上的动作部件(8),若闩锁(4)从待机姿势转换为拉入姿势,则利用积蓄在加力机构(3)的作用力而能够将移动体通过动作部件(8)从主体侧第一位置向第二位置移动。主要的是,闩锁(4)具有卡合部(42)和辅助卡合机构(47),该卡合部(42)平时与从待机姿势向拉入姿势的转换联动而与动作部件(8)卡合,该辅助卡合机构(47)在动作部件相对于该卡合部为非卡合状态下上述闩锁(4)成为拉入姿势时可解除卡合地与动作部件(8)卡合。根据这种滑动辅助机构,作为恢复结构能够实现更简化。
文档编号E05F3/14GK102057121SQ20098012072
公开日2011年5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6月5日 优先权日2008年6月6日
发明者佐藤允壹 申请人:株式会社利富高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